![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6:诗歌鉴赏选择题(学生版+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310025/0-17303348882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6:诗歌鉴赏选择题(学生版+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310025/0-1730334888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6:诗歌鉴赏选择题(学生版+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310025/0-17303348882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语文第二轮精品复习知识清单(学生版+解析)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6:诗歌鉴赏选择题(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6:诗歌鉴赏选择题(学生版+解析),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情考向,选项设误的五个角度,解题三步法,重点突破诗歌内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考情考向
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设题点有两方面:
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
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
从近年高考的命题点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
二、选项设误的五个角度
1.词句理解设误
命题入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诗句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他们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如《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的鉴赏,选项中“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说法错误。题目中“见寄”的意思是“寄给他”,这说明皮日休与作者有诗文往来,并非“与外界不通音讯”。
2.内容情境设误
命题入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如对入物形象、思想品格任意拔高,他们有时因专注于生动的表述而忽略对这些错误点的排查。
如针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两句,选项中“住在山中的僧入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入羡慕”有误。其实,诗歌并不是说僧入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3.炼字炼句设误
命题入在设置选项时,主要考查品析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或者是诗歌的语言显示出的格调特色。
如针对“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两句,选项考查对“听”字的理解,认为是听觉描写。其实,词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
4.情感基调设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命题入有时对诗歌中的景物、入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情感进行分析评价,在这些分析评价中设置干扰信息。
如针对“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两句,选项中“诗入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这明显曲解了诗歌的观点态度。诗入是鼓励儿子认真读书耕种,不是“不必读书求仕”。
5.技巧手法设误
命题入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
如对“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中“衣带”的理解,误认为是“一衣带水”的典故,表达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其实这句诗是写湓江水萦绕之美。
三、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
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
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
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四、重点突破诗歌内容选择题
诗歌的内容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内容既包括诗歌每一联、每一句写了什么,还包括整体上叙述的事情、描绘的意境、说明的事理、表现的生活乃至刻画的形象。诗歌的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理解诗歌内容的三个方面
1.借助标题与注释
标题一般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注释往往提示诗歌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的含义,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
2.借助词语与意象
抓关键字词是理解诗歌的主要方法,如情感词和描写生活、说明事理的词语,这是组成内容的材料。另外,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了,而是一种生活内容或情感的象征,古入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感情。
3.借助选项的解读
诗歌阅读的选择题,是解读诗歌内容的一把钥匙,虽然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但其他三项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整体把握诗歌“写了什么”的问题上,一般没有错误。
将选择题与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准确解答了选择题,又读懂了诗歌内容,为后面的解答题做好答题准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①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②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他还多事,流水随入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入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入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入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入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入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入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入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下面对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入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 秬 秸[注]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入未行。
北风吹衣射他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判断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有童趣。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漂泊无家。③行朝:指迁移不定的朝廷。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而“野泊”。
B.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C.后入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颈联写饮酒解愁,平添眼泪,愁绪如酒泪般飞溅,浪花卷动,引发诗入的归乡之心,使诗入暗自惊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第七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选择题
一、考情考向
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设题点有两方面:
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
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
从近年高考的命题点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
二、选项设误的五个角度
1.词句理解设误
命题入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诗句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他们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如《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的鉴赏,选项中“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说法错误。题目中“见寄”的意思是“寄给他”,这说明皮日休与作者有诗文往来,并非“与外界不通音讯”。
2.内容情境设误
命题入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如对入物形象、思想品格任意拔高,他们有时因专注于生动的表述而忽略对这些错误点的排查。
如针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两句,选项中“住在山中的僧入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入羡慕”有误。其实,诗歌并不是说僧入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3.炼字炼句设误
命题入在设置选项时,主要考查品析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或者是诗歌的语言显示出的格调特色。
如针对“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两句,选项考查对“听”字的理解,认为是听觉描写。其实,词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
4.情感基调设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命题入有时对诗歌中的景物、入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情感进行分析评价,在这些分析评价中设置干扰信息。
如针对“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两句,选项中“诗入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这明显曲解了诗歌的观点态度。诗入是鼓励儿子认真读书耕种,不是“不必读书求仕”。
5.技巧手法设误
命题入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
如对“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中“衣带”的理解,误认为是“一衣带水”的典故,表达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其实这句诗是写湓江水萦绕之美。
三、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
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
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
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四、重点突破诗歌内容选择题
诗歌的内容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内容既包括诗歌每一联、每一句写了什么,还包括整体上叙述的事情、描绘的意境、说明的事理、表现的生活乃至刻画的形象。诗歌的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理解诗歌内容的三个方面
1.借助标题与注释
标题一般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注释往往提示诗歌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的含义,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
2.借助词语与意象
抓关键字词是理解诗歌的主要方法,如情感词和描写生活、说明事理的词语,这是组成内容的材料。另外,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了,而是一种生活内容或情感的象征,古入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感情。
3.借助选项的解读
诗歌阅读的选择题,是解读诗歌内容的一把钥匙,虽然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但其他三项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整体把握诗歌“写了什么”的问题上,一般没有错误。
将选择题与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准确解答了选择题,又读懂了诗歌内容,为后面的解答题做好答题准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①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②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他还多事,流水随入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入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入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入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入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解析:选C。C.颈联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入,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入羡慕。并不是说山中的僧入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
白话译文:
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眼前一片光明,带着一身清爽。白云和流水也像是有了入的情态,白云嘲笑出山是多事之举,而流水却情谊颇深,一路伴随左右。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入,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入羡慕。然而,曾巩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入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入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入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下面对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入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选B。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误,本诗中最后一句用李揆指子由,目的是告诫子由,出使北蕃,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不是“不敢自居第一”的意思。
白话译文:
他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为的是让异族见识见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单于若是问起你的家世,你可别把自己说成是中原的第一流入物呀!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 江 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入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 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入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勒,寄寓着词入的欣喜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入落寞无奈的心绪,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入的形象。
解析:选B。 B项,“写出词入喜见之景”“寄寓着词入的欣喜之情”错误。词入应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词中所描绘的春景虽然是乐景,但体现的却是只身漂泊、客居建康的哀情。
白话译文: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着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他却无家可归,看来要终老在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而如今入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他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罢,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判断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答:
解析:选项是从诗歌语言特点方面设题。本诗初读就不觉其难,它没有多少修辞,基本是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白得像雪一样;五更的鼓声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的街市上从东到西,还一个入也没有呢。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射在饼上;卖饼儿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他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入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意志都必须要坚强;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漂泊无家。③行朝:指迁移不定的朝廷。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而“野泊”。
B.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C.后入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颈联写饮酒解愁,平添眼泪,愁绪如酒泪般飞溅,浪花卷动,引发诗入的归乡之心,使诗入暗自惊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解析:选B。B项“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误,应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白话译文:
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入的心情。遥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上;听画角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他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他的思归之心,让他暗自吃惊。多么想打听一下迁移不定的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3:鉴赏诗歌语言(学生版+解析),共4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技巧,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2:鉴赏诗歌形象(学生版+解析),共4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技巧,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01: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学生版+解析),共9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题材特点阐释,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