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峨眉山月歌/李白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峨眉山月歌/李白授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识诗人,第二部分,明诗意,第三部分,赏诗句悟诗情,第四部分,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学习并理解诗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磨”的用法(如果诗中有涉及)。能够解释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和整句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借助图画、注释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想象和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歌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人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理解诗句的意思,特别是关键词语的解释。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西域,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
    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当时,他怀着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青少年时期曾经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李 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③影:月光的影子。④平羌: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峨眉山①月半轮秋②,影③入平羌④江水流。
    译文: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光的影子倒映在青衣江上,随着江水流动。
    ①今夜。②发:出发。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④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重庆、湖北两省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⑤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⑥下:顺流而下。⑦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夜①发②清溪③向三峡④,思君⑤不见下⑥渝州⑦。
    译文:今夜从清溪驿出发,乘船向三峡奔去,想你却难见面,只能依依不舍顺流去往渝州。
    解析:情景交融,借用景色之美衬托出思友之情。起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时令。 “秋”颇能显出月色之清美。“半轮” 颇有青山吐月之境。次句写月色。“入”“流” 既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三、四句实写诗人的行程,抒发诗人江行思友之情,情深境美,令人陶醉。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造成了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诗人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秋夜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平羌江水”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诗人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巧用地名,构思精妙,意境深远。 五用地名,不着痕迹。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可谓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地名变化有致,虚实相衬。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其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有了不着痕迹、妙入化工的感觉。
    1.首句点明此诗的时令是什么?2.为什么不是“峨眉山秋半轮月”?“秋”字有什么妙处?
    3.“半轮”有什么作用?
    4.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6.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7.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按照生活经验,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都是不动的,诗人为什么会要月在“流”?这句的“入”和“流”都有什么妙处?
    ①“入”是“映入”,“流”是流动,诗人通过“入”和“流”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月光映入江中,又随江水流走的美景;②通过月光的“流”,点明了诗人夜间行船之事。
    本诗写诗人李白初离蜀地时的情景。随着李白的游踪,我们不仅可以想象出蜀地月夜风景的秀美,也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故乡山水的依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理解性默写。(1)《峨眉山月歌》中描写峨眉山中月影与江水同流动的妙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峨眉山月歌》中抒发诗人江行思念友人之情,情深境美,令人陶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峨眉山月歌》构思精巧,历来为人所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全诗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答案: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初离蜀地时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之情。“峨眉山月”象征了诗人的故乡。

    相关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峨眉山月歌/李白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峨眉山月歌/李白评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溪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峨眉山月歌/李白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峨眉山月歌/李白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李白轶事他山之石,写作背景,作品概况,文体知识,读法指导,初读文本把握节奏,初读文本重点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