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测试)(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测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生物与环境测试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生物与环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沼液肥田”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举。某农技站调查了沼液量施用不同的围垦麦田的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
B.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0-10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施用沼液对10-20cm土层中小动物的物种组成影响不显著
D.沼液施用量的多少,不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
2.熊猫“丫丫”归国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作为“国宝”,同时也作为濒危物种,熊猫的种群繁衍以及保护是科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有关描述科学合理的是( )
A.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熊猫属于易地保护
B.影响保护区内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仅是竹子的数量
C.熊猫种群具有适合的性别比例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增加种群数量
D.使熊猫种群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是影响熊猫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3.为保护Y及其栖息地,国家在其栖息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该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物种数远多于主要在灌木林和草丛中生活的鸟类物种数。某灌木林的食物网简图如图所示(已知D的同化量为e;Y的摄入量,呼吸散失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自然保护区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比灌木林和草丛更为复杂
C.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e/(a-d)
D.若因某种原因B大量迁走,Y的营养级没有发生变化
4.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不适合采用样方法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利用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6只/100 km2
5.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离出来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Paul Muller重新认识到其对昆虫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性毒剂。作为农药DDT不易被分解并能长期残存。施用DDT的地区,虽然远离南极,但是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6.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迁入的某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甲种群的天敌
B.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甲种群是被捕食者
C.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D.甲种群的出生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K值时降为0
7.观察发现,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近缘物种甲、乙常常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为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的阳光、雨水、温度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
B.该分布提高了群落对土壤中无机盐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C.不同物种的空间分布可能是种间竞争引起的
D.非生物因素无法影响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能力
8.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空间生态位,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进行水体修复。结合水域中的生态浮床示意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能美化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态浮床通过遮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避免水华
C.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与植物根系吸收有机物有关
D.增设生态浮床,改变水体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9.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大田》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山清水秀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也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0.鲢鱼性极活泼,善跳跃,易使标记物脱落,不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调查小组用去除取样法(原理: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对一个体积为25000m3的鱼塘中鲑鱼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天捕获1000条,第二天捕获800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鲢鱼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大
B.调查生境相对开放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选择此法
C.根据去除取样法原理估算该鱼塘中鲑鱼的种群密度约为30条/100m3
D.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约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
11.“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人民众而货财寡,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C.“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D.韩非子的话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12.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塑料周围的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态系统通常被称为塑料圈。植物吸收塑料圈中的微塑料后,会通过食物链将微塑料传递给人类,人体细胞不能利用微塑料;蚯蚓等土壤动物摄食了含微塑料的食物后其繁殖能力会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入塑料圈中的总能量是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植物吸收微塑料后,微塑料会沿着食物链双向传递
C.人类摄取含微塑料的食物或水分后,微塑料会在体内聚集
D.含微塑料的食物短时间内可通过降低蚯蚓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数量
13.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2可以表示草场的退化对野兔种群死亡率的影响
B.图中的1可以表示郁闭度对森林中林下植物死亡率的影响
C.非密度制约因素不能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14.为探究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变化对浮游动物竞争关系的影响,科研人员通过控制实验法,评估了在2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下,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浓度不同(图1表示低浓度,图2表示中浓度),萼花臂尾轮虫、大型溞单独培养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可增加萼花臂尾轮虫和大型溞的种群密度
B.图2中粤花臂尾轮虫在中浓度铜绿微囊藻中的种群密度低于B组
C.大型溞对中浓度铜绿微囊藻的耐受能力高于芎花臂尾轮虫
D.萼花臂尾轮虫占优势的原因仅是铜绿微囊藻的浓度变化
15.某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鸭,建立“稻—鸭—萍”生态农业,鸭子可取食稻田中的害虫,鸭子的粪便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实现了粮、鸭的增产,还吸引了游客。水稻在遭遇害虫时,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鸭子的粪便可以直接提供给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水稻释放的吸引害虫的天敌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16.东亚飞蝗成虫产卵于土壤中,从孵化成幼蝗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35天,幼蝗的翅不发达,在地表或矮草间跳跃,活动范围小;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幼蝗和成虫大量取食植物的叶片,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关于东亚飞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方法中不涉及样方法
B.—年中,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很大
C.卵、幼蝗、成虫的分布呈现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使用性外激素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法
17.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殖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是为了( )
A.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
B.控制木材消耗
C.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D.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8.竞争和协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两种表现。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和水平上,竞争进化的结果有利于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等适应策略的进化;协同进化能够使生物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实现自身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竞争进化相比,协同进化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B.竞争关系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最终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对被捕食者的存在有害无利
D.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等来实现的
19.种植诱集植物是指将靶标害虫更青睐的寄主植物种植于农作物邻近,以吸引害虫侵染、产卵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如图较棉花而言,棉铃虫更青睐玉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作为诱集植物种植于棉花地诱集棉铃虫
B.棉花间作玉米会增加棉花地的物种丰富度
C.针对不同靶标害虫可种植多种诱集植物
D.种植诱集植物能减少棉花地化学农药的使用
20.为了研究不同岛屿移除某种植物类群对不同种类地下线虫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图为部分实验数据,与该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使用抽样检测法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该实验有三个自变量,实验设计不严谨,缺少对照组
C.不同岛屿上植物类群的移除均会降低线虫的生物量,且岛屿越大,影响越明显
D.移除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一线虫的影响可能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3分)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讨论。
(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该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热(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该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 。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呈 型。
(2)现有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请依据资料回答:
说明:1."+”表示加,“一”表示不添加。2.加入的亚甲基蓝结晶小,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对溶液浓度影响忽略不计。
①实验原理: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失水而使外界溶液 。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使外界溶液 。而这一生理过程可通过亚甲基蓝蓝色小液滴(在对应的无色外界溶液中)的浮沉来判断。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观察指标是 ,实验结论是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 的蔗糖溶液。
③用某组溶液操作到第④步时,通过显微观察该组叶片细胞发现有质壁分离现象,即可预测b中的蓝色小液滴会 。若发现这5组的实验结果是蓝色小液滴均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
22.(12分)某地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贡献。研究发现该地区植被受某种蛾的影响,雌蛾通过某种植物释放的挥发物a定位栖息地,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该植物上,孵化出的幼虫以植物的新生嫩枝为食。植物受到侵害后产生挥发物b引诱蛾的天敌,并驱赶雄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资料说明信息能够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为保护植物不受该种蛾的侵害,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挥发物b进行生物防治的原因 , 从而降低蛾的 。
(3)为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研究者设立多个样地,开展乔木丰富度与森林碳储存能力(用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干重表示)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森林碳储存能力 。由此说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时,可采用的措施是 ,增加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3.(10分)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写出其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的蜥蜴是 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 营养级。
(3)兔和蚱蜢的关系是 。图中所列生物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系统还应包括的生物成分是 。
(4)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 千克。
(5)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24.(13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对玉米、甘蔗和大豆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对于玉米植株来说,光照强度由A增大到B时,暗反应速率会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分行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农业生产中应将玉米植株和 (填“甘蔗”或“大豆”)植株间作,好处是 (答出一点即可)。
(2)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农民通常将玉米和大豆按不同的年份进行轮作。玉米对土壤中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豆科植物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量极少。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吸收元素时,具有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根据题意可知,将玉米和大豆轮作的好处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套种是在某种作物生长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量。大蒜套种玉米时,大蒜分泌的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大蒜向蚜虫传递的是 信息,体现了信息具有 的功能。
25.(12分)陆生植物的根与真菌长期共同生活,形成菌根。由于菌根类型不同,植物分为两类,形成丛枝菌根(AM,内生菌根)的植物为AM植物,形成外生菌根(EcM)的植物为EcM植物。物种丰富的热带森林主要由AM植物组成,而物种贫乏的北方森林则以EcM植物为主。我国科研人员对其原因进行研究。
(1)菌根中的真菌虽然依赖于从植物获取糖类等有机物维持生存,但扩大了植物根的表面积,吸收并为植物提供大部分生长所需的氮、磷等无机盐,它们相互依存构成了 关系。真菌与细菌的区别有多处,除了在细胞结构上以外,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有差异,具体体现是 。
(2)研究者在某亚热带森林中选择若干大小相同的样地,等分为两组,分别均匀种植AM植物或EcM植物。种植AM植物的样地又分为五组,分别种植1、2、4、8和16五种AM植物,形成五个树种丰富度梯度,种植EcM植物的样地也进行同样处理。若干年后,对每个样地进行测定、统计,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结果表明,树种丰富度促进 的NPP增加。物种丰富度是指 。
(3)研究者从上述每个样地内的凋落物中称取相同重量,分别装入相同大小的网袋中(网孔尺寸为1mm),再埋入原样地的相同深度土壤中。半年后,取出网袋,对里面的凋落物烘干、称重,计算干物质量。
①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凋落物中的能量属于 (选填下列字母)。
a.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但不包含在NPP中的能量
b.植物NPP中的能量
c.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d.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e.未被植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最终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f.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②本研究的目的是 。
(4)研究发现,AM植物和EcM植物的凋落物分解无明显差异,AM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率高于EcM植物。综合上述信息分析,AM植物适于在热带生存的原因是 。物种贫乏的北方森林则以EcM植物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九 实验与探究(测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测试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九实验与探究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生物技术与工程(测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生物技术与工程测试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生物技术与工程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稳态与调节(测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稳态与调节测试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稳态与调节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