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安门广场每天日出时间升旗,日落降旗,从芒种到小暑,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广州在此期间昼长夜短且昼在变短
B. 黑龙江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旗杆影子始终指向西南
D.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在提前
2.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时44分,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我国迎来大暑时,全球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之比约是( )
A. 1∶2B. 5∶1C. 4∶3D. 3∶1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芒种到小暑经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点先向北运动到达北回归线再向南运动,广州在此期间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再变短,A错误;黑龙江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B错误;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天安门广场升旗时旗杆影子始终指向西南,C正确;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先提前再延后,D错误。故选C。
【2题】
我国于北京时间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19:44,即东十二区为7月22日的19:44,新的一天占时区数约19.5个,旧的一天占时区数约4.5个,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5∶1,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东升西落。但随着光线直射纬度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区外,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区外,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小强居住在佛山某小区(113°E,23°N)高楼层,房屋四周无任何遮挡物,采光条件良好。下图为小强家房间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为了充分利用阳光在阳台晾晒衣物,最适合在生活阳台晾衣的时间是( )
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12月22日前后D. 全年
4. 一年中正午阳光照射进儿童房面积最大的时(季)节,该地( )
A. 昼短夜长B. 昼夜平分C. 昼长夜短D. 出现极昼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
通过观察可知,生活阳台位于东北侧,日出东北方向时最适合在生活阳台晾衣,B正确;3月21日前后太阳东升西落,A错误;12月22日前后东南日出,西南日落,CD错误。故选B。
【4题】
儿童房位于南侧,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照射进儿童房面积最大,冬至日昼短夜长,A正确;春分,秋分日昼夜平分,B错误;夏至日昼长夜短,C错误;极地地区才会出现极昼,D错误。故选A。
【点睛】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站在图中H处最可能看到( )
A. ①B. ②C. ③D. ④
6. 某校攀岩社同学计划于①处陡崖进行攀岩活动,为保安全,攀岩索应不短于( )
A. 160米B. 210米C. 260米D. 310米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
H到①④处有山峰或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AD错误;H到③处,海拔高处等高线稀疏,海拔低处等高线密集,为凸坡,不能通视,C错误;H到②处没有视线阻挡,可以通视,B正确。故选B。
【6题】
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为150---250m,为保安全,攀岩索应不短于260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陡崖相对高度大于等于(n-1)×d,小于(n+1)×d(n为等高线条数,d为相对高度)。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先密后疏为凹坡。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修筑桥坝一体化工程拦蓄来水而成的人工湖,(下左图)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下右图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判断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 )
A. 拦截入湖泥沙B. 调节河流水量C. 筑坝形成湖泊D. 美化周边环境
8. 左图中拦蓄来水成湖的桥坝一体化工程景观位于( )
A. 甲处附近B. 乙处附近C. 丙处附近D. 丁处附近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溢流坝靠近位于河流入湖的位置,由于河流上游流经山谷,有大量的泥沙,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溢流坝可以起到拦截泥沙的作用,以保证芦林湖清澈的水质,A正确;调节河流水量以及美化周边环境均不是溢流坝的主要功能,BD错误;筑坝之前湖泊就已经形成了,C错误。故选A。
【8题】
人工湖是在河道的某一段,由于人们的需要而建筑了堤坝,堤坝堵住来水,流水被蓄积起来,蓄积起来的水,构成人工湖泊。由图中等高线可知,乙处的河流是由人工湖泊流出的,在此建造桥坝一体化可以调节流出径流,B正确;丙丁河流流入湖泊,不能在此建坝阻挡河流流入,CD错误;甲处没有河流,A错误。故选B。
【点睛】水坝的作用:蓄水以补偿河水流量的变化;抬高上游水位以使水能够流入渠道,或增加“水头”即水库水面与下游河流水面的高差;蓄水和水头的产生使得大坝能够控制洪水、发电、为工农业和生活供水、通过稳定水流和淹没急流来改善河流航运,建坝的其他目的还包括水库养殖。休闲活动,如划船等。
某地质考察队对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新。完成下面小题。
9. 甲处属于 ( )
A. 向斜谷B. 向斜山C. 背斜谷D. 背斜山
10. 若在 Y2处钻30米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1 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A. 25 米B. 35米C. 45米D. 65 米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
由图中等高线与河流的分布可知,甲地为河流,海拔低于120米,为山谷地形,BD错误;根据材料信息"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形成年代比砾岩新”,可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地为年代较新的砂岩,两侧为年代较老的砾岩,岩层的新老关系为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A正确,C错误。故选A。
【10题】
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可知,河流的右侧的等高线高度值为 120m,故Y2的高度大于120小于140m,而 Y1 的高度为大于 160小于180,故高度差为大于20 小于 60,而Y2处钻需要 30m,故 Y4 处需要 50-90m 之间即可,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相对高差和相对高度是同一个概念,都是表示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个地点的海拔高度差。它们与绝对高度(海拔高度)相对应,后者是指地面物体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序号对应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外力作用B. ②——岩浆活动
C. ③——变质作用D. ④——重熔再生
12. 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 )
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
13. 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C. 岩浆喷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D. 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答案】11. A 12. B 13. A
【解析】
【11题】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A正确;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故选A。
【12题】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此类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分别对应甲和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的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B. 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 辛→庚→己→戊→丙→丁→乙→甲D. 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15. 图中的地质剖面图中,能反映的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有( )
①侵蚀作用②断层③变质作用④岩浆活动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
根据图中的岩层的位置,辛、己、戊、丙为沉积岩,下部老上部新,最早形成。丁与庚均为侵入岩层,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所以丁为侵入丙岩层的侵入岩,后岩浆侵入以上岩层,形成庚侵入岩。以上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上部依次形成沉积岩乙和甲。所以岩层由老至新的顺序是辛→己→戊→丙→丁→庚→乙→甲,D正确。故选: D。
【15题】
图中的地质剖面图中,有外力侵蚀形成的侵蚀面,能反映侵蚀作用,①正确;图中无断层分布,不能反映断层,②错误;图中无变质岩分布,不能反映变质作用,③错误;图中有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能反映岩浆活动,④正确; B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地质学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用以下方法判断:1.地层层序律:正常情况下,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平行分布。但是由于地质作用岩层可能发生褶皱甚至地层倒转,判断时需要排除。2.生物层序律:在含有化石的沉积岩中,生物结构越简单的岩石,形成时间越早,生物结构复杂、高级的岩石,形成时间晚。3.侵入岩可以根据岩脉的穿插关系判断:被冲断的岩石老,穿插其中的岩石新。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该岛是由于1963年的火山喷发所形成,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列左图为岛屿位置,右图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 )
A. 花岗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大理岩
17. 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是( )
A. 位于大洋海沟,板块相向运动处B. 位于大洋中脊,板块相离运动处
C. 位于大洋中脊,板块相向运动处D. 位于大洋海沟,板块相离运动处
18. 推测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B. 地质构造运动频繁,海岛不断沉降
C. 海平面迅速上升,淹没大片岛屿D. 大风海浪不断侵蚀,海岸线不断后移
【答案】16. C 17. B 18. D
【解析】
【16题】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该岛是由于1963年火山喷发所形成,该岛中部为岩浆喷出岩,为玄武岩,C正确;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岩,排除A;石灰岩为沉积岩,排除B;大理岩为变质岩,排除D。故选C。
【17题】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附近,位于大西洋中部,属于大西洋中脊,大西洋的大洋中脊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两侧板块相离运动,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8题】
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融化陆地,会使岛屿面积扩大,排除A;该岛属于生长边界,多火山喷发,会使海岛面积扩大,排除B;海平面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排除C;该岛形成后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海浪侵蚀,造成海岸线不断后移,D正确。故选D。
【点睛】离散型边界,又称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相对),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常见于洋中脊或洋隆,以浅源地震、火山活动、高热流和引张作用为特征。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的地方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出现:其一: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是在大洋中,那么要形成海岭。由于海底洋壳要比陆地陆壳要薄,所以岩浆涌出冷却形成海岭。如大西洋的中间由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就形成了一个大洋中脊(海岭)。其二,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那么要形成裂谷。由于陆壳比洋壳要厚所以很少有火山岩浆涌出。如东非大裂谷,由非洲南部的赞比西河口一直延伸到红海地中海,当然也有少量的火山,像乞力马扎罗山就是一个火山。
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₁、T₂、T₃、T₄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₁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₂、T₃阶地由砂砾组成,T₄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₄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导致桑干河南岸两处 T₄阶地海拔不同的因素是( )
A. 岩性组成B. 沉积物厚度C. 形成年代D. 构造运动
20. 从阶地组成物质推断,和 T₁相比,T₂形成时河流( )
A. 流量小B. 含沙量高C. 流速快D. 汛期长
21. 该地沉积物由湖泊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表明该地( )
A. 气候变干B. 湖泊扩张C. 流水侵蚀加剧D. 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19. D 20. C 21. A
【解析】
【分析】
【19题】
据图可知,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的岩性组成、形成年代相同,沉积物厚度基本一样,A、B、C错误;从两处地层特征可知,该处存在断层,岩体的相对升降差异引起阶地海拔不同,D正确。故选D。
【20题】
由文字材料可知,和T1相比,T2阶地组成物质粒径更大,由于河流搬运物质大小与流速呈正相关,因此T2形成时河流流速更快,C正确;河流的流量和含沙量与沉积物的厚度呈正相关,与粒径关联不大,A、B错误;汛期长短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其变化特征,与沉积物的粒径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C。
【21题】
湖相沉积地貌反映以流水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湿润;黄土沉积反映以风力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干旱。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可知,当地气候由湿变干,湖泊萎缩,流水侵蚀减弱,A正确,B、C错误。由剖面图可知,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期间,地层保持水平,说明地壳运动较弱,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判断: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河流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游、中游因比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比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图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四座海蚀柱中,形成海蚀凹槽最晚的是( )
A. aB. bC. cD. d
23. 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 )
A. 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B. 海蚀柱基部较低,几乎不出露海平面
C. 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D. 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题】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入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强烈,因而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早,越接近陆地的位置受海水侵蚀越缓慢,因而形成海蚀凹槽的时间越晚,由此可判断图中四座海蚀柱海蚀凹槽形成最晚的是a,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3题】
结合上题分析,e深入海洋的位置最远,因此受海水侵蚀最强烈,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也应最早;但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海蚀凹槽逐渐变深,最终切穿海蚀柱,导致基部之上的海蚀柱坍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蚀凹槽景观是沿着海平面发育于海蚀平台(阶地)上向陆地凹入的线状凹槽构成的景观。它的水平延伸方向与海岸线一致,在垂直剖面上一般为指向陆地的平卧“V”字形。海蚀凹槽最深的部位为平均海平面位置,而上下的转折部分为高潮面和低潮面的位置。
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Ⅲ、Ⅰ、Ⅱ
25. 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的侧蚀拓展B. 滑坡体堵塞的作用
C. 上游来水量加大D. 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26. Ⅰ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 )
A. 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B. 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
C. 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D. 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
【答案】24. C 25. B 26. C
【解析】
【24题】
读图可知,Ⅲ图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时间是最早的;Ⅱ图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时间较晚;Ⅰ图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I,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题】
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滑坡集中分布区,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在Ⅱ阶段经历了滑坡,滑坡体阻断了古河道,形成了新的河道,并由于水位抬高,原河道水面变得更开阔,B正确;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区河流的上游,因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侧蚀不明显,A错误;如果河道排水通畅,上游来水量加大,也可以快速排泄,不会加宽河面,C错误;Ⅱ阶段因堰塞湖形成,河床泥沙淤积增多,但这不是河面变宽的原因,泥沙淤积、河面变宽都是滑坡体堵塞的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B。
【26题】
洪水期水位升高,会淹没沿岸河漫滩,A错误;下切侵蚀会形成峡谷,不会形成弯曲的河岸,B错误;河漫滩处,河床向北凹进,是河流在凹岸侵蚀而成,C正确;坡面径流侵蚀不会形成弯曲的河道,D错误。故选C。
【点睛】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下图为“某日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①、②、③、④四处中,天气状况为狂风暴雨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8. 若台风西移,中心到达②西侧,②处的风向变化是是( )
A. 东北风转为西南风B. 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C. 西北风转为东南风D. 西南风转为东北风
【答案】27. C 28. C
【解析】
27题】
等压线越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观察“某日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可知,③处等压线最密集,③处风力最大,受台风影响,出现狂风暴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
在北半球,气旋(低压系统)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周边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流入,②处在气旋的西侧,风向为西北风,当中心到达②西侧,②处的风向转为东南风,故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二、综合题(共44分)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 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质剖面示意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该地区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
【答案】(1)背斜谷(或谷地、沟谷、山谷)
①该地发育断层,②该地为背斜顶部受张力,③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背斜谷);④来自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2)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该县年降水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 ②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 该处无断层发育,地质结构稳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和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构造地貌、地貌形成过程、地质构造的应用、山地对公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
根据所学可知,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而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是背斜、向斜、断层构造等,其判断主要根据岩层变形或变位形态。由图中那木拉错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岩层上拱,其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呈下凹形态,为谷地,因此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由以上分析结合图示可知,那木拉错构造地貌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导致地势低洼,形成谷地,谷地海拔较低,能够汇集周围的降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
【小问2】
本题分别要对山高、谷深进行解释。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经历造山运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并且在地壳的抬升过程中,使该地区的地势起伏、高差加大,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地表受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小问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形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故背斜构造处适合修建隧道。根据图片,多雄拉所在位置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该处岩层是天然的拱形,地质结构稳定;背斜处不易储水,容易保持隧道内的干燥,因此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的影响下,北美地区冬季受不同性质的气团影响,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下图示意某年1月某日某时刻北美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此时旧金山附近有锋面形成,匹兹堡附近最易形成暴雪天气。
(1)判断旧金山附近锋面性质,并说明理由。
(2)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推测渥太华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情况。
(3)指出匹兹堡附近最易形成暴雪天气的条件。
【答案】(1)冷锋。理由:旧金山西侧为西北风(或冷气团);冷气团向东南方向移动,与暖气团交汇。
(2)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大气云层增厚;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面临冷锋过境,降温剧烈;冷空气经过湖面携带大量水汽;来自大西洋的大量湿润气流在匹兹堡附近与冷气流交汇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年1月某日某时刻北美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锋面性质、天气变化过程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
读图可知,美国西北部有一低压中心,旧金山位于低压中心的南侧,其西侧为西北风,东侧吹偏南风,由于北半球气旋(低压)按逆时针方向辐合,西北风(冷气团)向东南方向移动,与偏南风(暖气团)交汇形成冷锋。
【小问2】
读图可知,渥太华位于气旋的东部,北半球气旋按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东侧锋面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形成暖锋,渥太华此时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缓缓抬升、成云致雨,大气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小问3】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旋西侧锋面面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形成冷锋,匹兹堡此时位于冷锋过境前、面临冷锋过境,受冷气团影响降温剧烈;冷空气经过五大湖时,从湖面携带大量水汽;来自大西洋的大量湿润气流在匹兹堡附近与冷气流交汇,暖湿气团急剧抬升形成暴雪。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金刚石是岩浆侵入时形成的岩脉矿。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沿某水系上游进行了地质实践活动,并绘制了该流域地质简图(下图)。在②地发现大量金刚石岩脉出露;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图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断层构造的形成,并判断图中断层线北侧岩层的垂直运动方向。
(2)同学们对图中甲地堆积物考察后,得出结论:该堆积物是河流堆积物。请你提供依据。
【答案】(1)形成: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压力(挤压)、张力(拉张)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断裂并明显位移。方向:上升。
(2)甲地河流发源并流经②地的岩浆岩区;甲地位于河流凸岸;甲地砾石堆积物磨圆度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金刚石为材料,涉及断层、金刚石出露的原因以及河流沉积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
据所学知识可知,断层是在地壳运动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错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岩层断裂错开的面叫断层面。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图中断层线北侧岩层为变质岩和岩浆岩,为地表下的岩层,目前出露于地表,说明该地发生了地壳抬升作用,经外力侵蚀出露地表,所以断层线北侧岩层的垂直运动方向是上升。
【小问2】
根据材料“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沿某水系上游进行了地质实践活动,并绘制了该流域地质简图(如图)”、“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可知,甲地河流发源并流经②地的岩浆岩区,所以砾石堆积物中含有金刚石;根据图上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所以该堆积物是河流堆积形成;砾石堆积物的磨圆度较好,经河流的搬运,相互摩擦形成磨圆度较好的堆积物,所以堆积物是河流堆积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高二上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