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如图示意夏至日①②③④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已知①②③④在地球的同一条经线上。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 )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③④②①D. ④③②①
    2.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三地位于北半球,③地位于南半球B. ①④两地距离大于③④两地距离
    C. 一周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均变小D. 一周后,四地白昼时间均变短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图可知,①②④三地正午时的太阳方位均在南方,表明三地均位于直射纬线以北,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这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则离直射点的距离越近,纬度越低,图中① 、②、④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30°、50°、7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与当地纬度差)”计算可得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排序是④(43.5°N)、②(63.5°N)、①(83.5°N);③地正午时的太阳方位在南方,表明该地位于直射纬线以南,即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并且③④地正午太阳高度一样大,说明这两地关于北回归线对称,计算可得③纬度为(3.5°N)。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故选③④②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
    由上题可知:①②③④均位于北半球,A错误;根据上题可知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③④②①,且纬度分别为3.5°N,43.5°N,63.5°N,83.5°N;因此①④两地距离小于③④两地距离,B错误;此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一周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四地白昼时间均变短,①②④离太阳直射点距离增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但是②地离太阳直射点距离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昼长的纬度变化: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现象的地区越向北昼越长,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现象的地区越向南昼越长。
    美国东北部地区2021年1月31日晚逐渐飘起雪花,2月1日暴风雪愈演愈烈,纽约市的积雪厚度为43厘米,大雪给地面铺上洁白的“厚毯子”。下图为“大气的热力作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次降雪会使( )
    A. ①的作用增强B. ②的作用减弱C. ③的作用减弱D. ④的作用增强
    4. 这件“厚毯子”使气温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 )
    ①积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使得气温下降②积雪覆盖地面,热量不能传递给大气
    ③雪面反射作用强,将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④雪面辐射要比地面辐射低
    A. 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
    读图可知,图中①代表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代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代表地面反射太阳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此次降雪,跟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关系不大,A错误,积雪覆盖地面,会使地面的反射率上升,增强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B正确、C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也减弱,D错误。故选B。
    【4题】
    这件"厚毯子"也就是积雪。积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得大气温度下降,①正确;积雪虽然覆盖地面,但地面辐射仍然存在,热量能传递给大气,②错误;积雪为白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就会下降,③正确。对于雪外大气来说,雪面辐射就是地面辐射,相对雪下地面辐射而言,雪面辐射可能比地面辐射小,但不是气温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首先是穿过厚厚的大气的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可以到达地表,少部分被大气反射、吸收、散失;地面吸热后成为热源,不断向外释放长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是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大气吸热后,释放长波辐射,回到近地面的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美国科罗拉多河上游某地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床发育了深厚的沉积物层。下图为某次暴雨引发的该河水位变化过程河床剖面,P为这一过程中水文站测得的最大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次洪水过程三个时段的河床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I时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 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 I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 三个时段,全为流水侵蚀作用
    6. III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其成因可能是( )
    A. a侧可能为凹岸,以沉积为主
    B. b侧可能为凸岸,以侵蚀为主
    C. 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
    D. b侧流速较慢,冲刷大于沉积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
    I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A错误;Ⅱ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加深,B错误;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泥沙在该河段沉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再一次抬升,C正确;综上可知,河床先后经历了淤积一冲刷一淤积的过程,D错误。故选C。
    【6题】
    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沉积物沉积较多,或者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剩余较多。相对而言b侧性质与a侧相反,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含3种类型: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两侧侵蚀)和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同:①在河谷发育的初期:河流落差较大,侵蚀作用主要以下蚀、溯源侵蚀为主,使得河谷不断地加深和变长。这个阶段的河谷比较平直,横剖面呈“V形”;②在河谷发育的中期:河流的落差逐渐降低,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下蚀为辅,使得河床在慢慢加深的同时,两侧河谷不断展宽,河道慢慢弯曲;③在河谷发育的后期:河流的落差较小,侵蚀作用主要为侧蚀,使得河谷不断地展宽,河流弯弯曲曲,横剖面呈“U形”。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其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8.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 晴朗无风的白天B. 晴朗无风的夜晚C. 阴雨多风的白天D. 阴雨多风的夜晚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
    由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AC 错误;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 B 正确,D 错误;故选 B 。
    【8题】
    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 AC 错误;阴雨多风的夜晚,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 D 错误;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 B 正确;故选 B 。
    【点睛】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可以增强热岛效应,热力环流强度增加,促进周边气流流向集热棚内。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
    A. ①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核B. 形成①、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相同
    C. 断层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D. ④处溶洞景观由岩层断裂下陷造成
    10. 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云②新③秦④宁⑤桂⑥青
    A. ①④B. ①⑤C. ②③D. ⑤⑥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
    结合图例可知:图中①处为岩浆岩,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A错误;图中①为岩浆岩,因岩浆而却凝结而成,②处为变质岩,应变质作用而成,B错误;断层穿过岩层③,因此应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C正确;④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而成,D错误。故选C。
    【10题】
    结合图中溶洞等信息可知,甲地峰林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贵或黔)、广西(简称桂)等省区。故B正确,A、C、D错误。
    读以某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⑥⑦相遇的结果是( )
    A. 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B. 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C. 长江流域出现梅雨天气D. 形成极锋,多晴朗天气
    12. 与地中海地区气候形成有关的是( )
    A. ①⑤B. ③⑥C. ②⑥D. ④⑦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⑥处于中纬度,应为西风带,⑦处于高纬度,应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盛行西风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雨,上升气流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B正确,D错误;图中⑥⑦相遇形成极锋,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加上纬度较高,不会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A错误;长江流域处于中低纬度,其梅雨天气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与⑥⑦相遇的位置和成因不同,C错误。故选B。
    【12题】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表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地区气候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因此与地中海地区气候形成直接有关的是②和⑥,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30°附近、60°附近、90°附近分别分布着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低纬度信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相应风带风向关于赤道对称,如南、北半球低纬信风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的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分别为东南风和东北风。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平均气温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
    14. 下列有关该气候特点或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7月温度高B.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C. 冬季温和多雨D. 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答案】13. A 14. C
    【解析】
    【分析】
    【13题】
    如图所示,该地降水量11月-4月降水量较少,累计曲线增加数值小,7月、8月降水最丰富。该地7月气温差最大,温度最低,2月温度最高。结合降水量及气温信息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
    【14题】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气候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7月为南半球冬季,温度低,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类型成因: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2)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受单一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1)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2)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地中海气候—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受季风影响的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替控制)。
    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7月,图中A地盛行季风风向及成因( )
    A. 东南风,海陆热力差异B. 东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 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 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16. 关于澳大利亚西北部C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季风成因与B地夏季风类似B. 冬季风性质温和、湿润
    C. 夏季风成因与几内亚湾北部夏季风类似D. 夏季风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
    根据材料可得,A地为我国东亚季风区,在七月份为我国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盛行东南风,A选项正确,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关,B、C选项错误;西北风为冬季风,D选项错误,故选A。
    【16题】
    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冬季风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A选项错误;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干燥的,B选项错误,几内亚湾北部季风为西南风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C选项正确,夏季风与东南信风无关,与东北信风有关,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南亚夏季西南风的形成:夏季,亚欧大陆和同纬度的海洋相比,增温剧烈,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强低压,且低压中心一般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沙漠地带,即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受该低压吸引,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即南亚的夏季风。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既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还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月21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当地正午在小区①号楼楼顶测得纬度为37°N,经度为116°E,高度为45m;并且发现此时①号楼阴影正好遮住②号楼前四层(下图)。
    (1)若在①号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保证冬至日太阳能的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a应为_____。
    (2)指出该日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的分布及移动特征。
    (3)据材料推测①号楼在②号楼的哪个方位,并说明理由。
    (4)分析22小时后①号楼阴影遮挡2号楼的位置,以及该日后半个月内①号楼正午阴影长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1)60°26′(或60.5°)
    (2)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3)方位:正南;理由: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一般面向正南方向:且当地正午①号楼在②号楼的阴影恰好与楼层垂直,故①号楼在②号楼的正南方。
    (4)22小时后为当地时间10点,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因此①号楼阴影主要遮挡②号楼的西部;该日后半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故①号楼阴影长度逐渐变短。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建筑物日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
    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下午太阳高度角为90°-(37°+23°26′)=29°7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60°26′。
    【小问2】
    此时时间为2月21日,此后一周太阳直射点仍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小问3】
    根据材可知,①号楼上方的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为了获取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其一般朝向南方;另一方面,正午时①号楼的阴影位于②号楼楼体上,且与②号楼垂直,由此可知,①号楼位于②号楼的正南方。
    【小问4】
    根据上题可知,由于①号楼的阴影位于②号楼楼体上,且与②号楼垂直,故此时地方时为12点,22小时后为当地时间上午10点,所以此时太阳应位于该地区的东南方向,则楼体的影子应朝向西北,所以此时①号楼的阴影应该主要遮挡②号楼的西部;该日为2月21日,此后半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使得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故使得地表物体的阴影长度逐渐变短,①号楼的阴影长度应逐渐变短。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属于阿拉斯加半岛上阿留申山脉的延伸。阿留申低压是冬季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副极地气旋,是北半球主要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阿留申低压作为低压中心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2月和8月阿留申群岛附近地区气压场形势。

    (1)从热力和动力角度,分析阿留申低压形成的原因。
    (2)分别指出2月和8月安克雷奇盛行风特征。
    【答案】(1)北上的盛行西风与南下的极地东风相遇,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阿留申群岛附近保留了低压即阿留申低压。
    (2)2月盛行东北风,寒冷干燥,风力强;8月盛行西南风,温暖湿润,风力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留申低压和阿留申群岛为材料背景,涉及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和盛行风特征内容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难度一般。
    【小问1】
    结合所学可知,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受到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共同影响。从动力因素来看,阿留申低压原本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北上的暖湿西风带和南下的干冷极地东风带相遇后暖气流抬升形成的。从热力因素来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时陆地降温快,在60°N附近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只能呈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小问2】
    结合所学可知,风力特征可以从风向、性质和风力大小等方面描述。近地面风向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结合左图中等压线可判断出2月安克雷奇盛行东北风,且风来自高纬陆地,性质寒冷干燥;图中等压线较较为密集,可判断出2月风力较大。结合右图中等压线可判断出8月安克雷奇盛行西南风,且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图中等压线较为稀疏,可判断出8月风力较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且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2022年4月20日-21日,乌鲁木齐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强沙尘暴天气。.下图示意2022年4月20日08时-21日20时乌鲁木齐近地面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
    (1)说明乌鲁木齐春季沙尘暴天气多发的原因。
    (2)指出此次乌鲁木齐沙尘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段。
    (3)指出促进此次沙尘暴形成的天气系统并简述沙尘暴的危害。
    【答案】(1)乌鲁木齐属于干旱地区,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大风;地表及其干燥松散、多疏松沙质沉积物,抗风蚀能力弱。
    (2)大致20日21时-23时。
    (3)天气系统:冷锋。危害:使大气能见度低,影响交通;污染空气,危害居民健康;掩埋农田,破坏植被;影响甚至破坏精密仪器和设备。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鲁木齐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沙尘暴的原因、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鲁木齐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地区,春季降水少;纬度较高,距冷空气源地较近,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气温变化较大;气温低,降水少,植被稀少,地表极其干燥松散、多疏松沙质沉积物,抗风蚀能力弱等,故沙尘暴天气多发。
    【小问2】
    据材料“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且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可知,沙尘暴发生时,大气的能见度小于1km,读图可知,在4月20日21时-23时大气能见度符合沙尘暴的标准,是沙尘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小问3】
    读图可知,此次天气系统过境,气温明显夏季,为冷锋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造成大气能见度低,影响交通运输;出现沙尘暴天气,带来大气污染,危害居民健康;强沙尘暴可能掩埋农田,破坏植被,影响甚至破坏精密仪器和设备等,造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受损。
    【点睛】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材料二图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
    (1)简述八路军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
    (3)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气候干旱,降水少;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
    (2)平地、川地(谷地)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养鱼放鸭;山上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
    (3)农田的差异:南泥湾是旱田,江南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差异:南泥湾放牧业,江南地区家庭饲养为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泥湾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以及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小问1】
    分析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南泥湾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据材料“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可知南泥湾位于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据材料“南泥湾位于云岩河上游”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河流上游,植被稀疏;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等。
    【小问2】
    解读“陕北好江南”歌词,从平地川地、池塘、山地等地形出发,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具体地说就是平地、川地(谷地),地势低平,土壤相对肥沃,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易积水,适合养鱼放鸭;山上土壤浅薄,水分条件差,适合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
    【小问3】
    比较南泥湾和江南地区,可以从农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来比较。农田的差异:南泥湾位于北方(陕西延安)是旱田,江南地区位于南方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差异:南泥湾以放牧业为主,江南地区以家庭饲养为主。
    【点睛】

    相关试卷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仓储地选址最主要考虑的条件,治沟造地的主要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