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宇立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宇立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关于诗句中的声现象( )
A.鸟声是由液体振动发出的
B.风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C.鸟声是由固体振动发出的
D.雨声是由气体振动发出的
2.(3分)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3.(3分)琴弦H比琴弦L每秒内振动次数多,推断此时H比L发出的声音( )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4.(3分)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湘西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和古丈等县市,每逢佳节,苗族同胞击鼓同庆(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5.(3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6.(3分)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
7.(3分)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8.(3分)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 )
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9.(3分)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 )
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
10.(3分)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1.(3分)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12.(3分)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3.(4.5分)学校艺术节,小辉、小丹合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震撼全场。同学们能辨别出萨克斯的演奏声是由于声音的 不同。声音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由 传到同学们的耳中。
14.(6分)如图所示,小明把正在响铃的电子音乐门铃放在玻璃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铃声会 直至 ;停止抽气,并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我们又 ;这个实验说明 。
15.(4.5分)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
16.(3分)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17.(6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 ,所以就可能诱发雪崩。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6分,共18分)
18.(6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此现象说明 ,所用实验方法是 。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此现象说明所用实验方法是 。
19.(6分)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0.(6分)小李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他找来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 (质量、体积、厚度)。
(2)小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 (写出一个即可)。
四、综合运用题(21、23题各8分,22题6分,共22分)
21.(8分)表中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依据是 。
(2)小南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关系式v固>v液>v气。小北认为这个结论不严谨,原因是 。
(3)小南爬山的时候,在一个小山坡上看见对面有一座山峰,她想估测出该山峰与自己的距离,约3s后听到了回声。若此时的温度为15℃,则该山峰距离小南多少米?
22.(6分)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并不一样,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接着横波传来,又会感到左右摇摆,横波以3.5km/s的速度传播,某个地震观测站测得纵波到达的时间是14时30分,则:
(1)两波到达的时间差是多少秒?
(2)该观测站距地震处约多少千米?
23.(8分)如图为国道某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在汽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64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宇立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C、鸟声是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D、雨声是液体振动产生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里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属于基础题。
2.【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诗人辨别出是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C正确。
故选:C。
【点评】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分析】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则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答】解: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说明其频率高。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频率的定义以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难度不大。
4.【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解答】解:鼓声震天,是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A。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定义是本题的关键,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容易混淆,声音的高低可以理解为粗细。
5.【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解答】解:
A、“以两石相击”,振动会产生声音;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回声不是噪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7.【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解答】解:
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不符合题意;
B、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不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排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8.【分析】(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3)响度和振幅有关;
(4)“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解答】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敲击不同的瓶子,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故C正确;
D、“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9.【分析】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解答】解: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故选:C。
【点评】超声和次声人们都听不到,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
10.【分析】(1)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是在振动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
B、“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古代器皿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响度等,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的特点。
11.【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2)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固体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解答】解:A、大声呼救,且地面上的人不易听到;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故B不是最有效地方法;
C、见缝隙就钻,如果不恰当的话,故C不是最有效地方法;
D、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这样可以引起救助人员的注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遇到灾害后自救的一些措施,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比较。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3.【分析】(1)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2)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解答】解:同学们能辨别出萨克斯的演奏声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音色;振动。
【点评】本题以红歌合唱为背景,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
14.【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所以铃声将会逐渐减小;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
故答案为:减小;消失;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分析】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同时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应该为响度,所以②应为振幅;
③为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故答案为:响度;振幅。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识图,然后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牢记影响声音三特性的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6.【分析】(1)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来回答;
(2)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
故答案为:传递信息;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原理,提高响度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
【解答】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分别拨动长度,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发声的原因和乐音的特征;掌握弦乐、管乐、打击乐的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6分,共18分)
18.【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属于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由此可以推知当变成真空时,就不能传声了,这种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更容易直观观察,说明音叉在振动;
(2)玻璃罩内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越来越小。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和推理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
19.【分析】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
【解答】解:(1)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使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d。
(2)a和b相比,其长度和材料相同,所以选择a和b,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3)选择b和c,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长度都不相同。
(4)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应使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c。
故答案为:(1)a、d;(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4)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生活化。
20.【分析】(1)实验所用材料不同,要探究它们的吸音效果应控制它们的厚度相同。
(2)实验中把不同的材料放在玻璃杯下面,杯子发出的声音大小间接反映了材料的吸音效果。
(3)适合装修隔音墙的就是吸音性能好的,也就是杯子发出声音最小的。
(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很多,有弹性、厚度、密度、空隙、表面空洞的大小等。
【解答】解:(1)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材料的种类不同。
(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效果,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效果。
(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映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
故答案为:(1)厚度;(2)材料吸音效果;(4)材料种类(厚度。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效果,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并且注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四、综合运用题(21、23题各8分,22题6分,共22分)
21.【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声音在固体软木中的传播速度和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进行评估;
(3)人发出的声音经高山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人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人离高山的距离。
【解答】解:
(1)分析表格数据可得:
①声音在5℃、15℃、25℃的空气中的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水、海水、冰,这表明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固体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传播的速度还小固>v液>v气是不严谨的。
(3)人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
t=×3s=1.7s,
温度为15℃,v=340m/s,
由v=可得:
s=vt=340m/s×1.5s=510m。
故答案为:
(1)①温度;声音在6℃、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或声音在15℃;②介质的种类、海水、冰;
(2)软木中声速比水中小;
(3)该山峰距离小南51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所在地方传到高山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还考查了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本能力的考查,属于基础题目。
22.【分析】(1)用横波到达的时间减去纵波到达的时间,就是两波到达的时间差,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的换算;
(2)设观测站到地震处得距离为s,然后根据横波和纵波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求出观测站到地震处的距离。
【解答】解:(1)两波到达的时间差Δt=14h31min40s﹣14h30min=1min10s=100s。
(2)设该观测站距地震处的距离为s,则﹣=100s,即﹣ s,解得s=840km。
答:(1)两波到达的时间差是100s;
(2)该观测站距地震处约840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根据横波和纵波传播相同距离的时间差列出一个方程,从而求出观测站到地震处的距离。
23.【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实际运行速度,对比限速分析解答。
【解答】解:
因为v=,
所以超声波在t=×2.4s=0.5s通过的距离:s=vt=340m/s×0.2s=68m,
汽车7.2s通过的距离:s汽车=68m﹣64m=4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汽车===20m/s=72km/h,
因为72km/h<8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答: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点评】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读懂题意、确定等量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前提。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冰
3230
水(5℃)
145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15℃)
1470
软木
50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宇立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运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