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文说课稿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说课稿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说课稿,共4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做守法的公民》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和升华的作用,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和预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 (二)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由 “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 三框内容组成。 “法不可违” 主要介绍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让学生明确违法无小事,增强守法观念。 “预防犯罪” 阐述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求助,掌握应对违法犯罪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守法的公民。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2.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 3.学会依法求助,掌握应对违法犯罪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依法办事的能力,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2.培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品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违法行为的种类。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如何正确应对。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讲授法: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学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违法犯罪行为的视频,如盗窃、打架斗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违法犯罪?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 做守法的公民。 (二)讲授新课 1.“法不可违” (1)法律的作用 ①提问学生: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法律对我们的行为有哪些规范和约束。 ③教师总结: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①展示一些违法行为的案例,如闯红灯、打架斗殴、盗窃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违法。 ②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违法行为的特点,总结违法行为的含义。 ③教师讲解违法行为的种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预防犯罪” (1)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展示一些犯罪案例,如抢劫、杀人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刑罚的种类 ①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刑罚种类? ②教师讲解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②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善用法律” (1)依法求助 ①展示一些遇到法律问题的情境,如被侵权、遭遇诈骗等,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依法求助。 ②教师讲解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也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如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 (2)应对违法犯罪 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②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知道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掌握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学会了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应对违法犯罪行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 (四)布置作业 1.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做守法公民的心得体会。 2.开展一次 “法律知识进社区” 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七、板书设计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1.法律的作用 (1)行为规范 (2)评价准绳 (3)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1)民事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 二、预防犯罪 1.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 (2)触犯刑法 (3)应受刑罚处罚 2.刑罚的种类 (1)主刑 (2)附加刑 3.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三、善用法律 1.依法求助 (1)法律服务机构 (2)国家的法律救济 2.应对违法犯罪 (1)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善于斗争,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做守法的公民》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和升华的作用,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和预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 (二)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由 “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 三框内容组成。 “法不可违” 主要介绍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让学生明确违法无小事,增强守法观念。 “预防犯罪” 阐述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求助,掌握应对违法犯罪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守法的公民。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2.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 3.学会依法求助,掌握应对违法犯罪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依法办事的能力,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2.培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品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违法行为的种类。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如何正确应对。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讲授法: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学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违法犯罪行为的视频,如盗窃、打架斗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违法犯罪?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 做守法的公民。 (二)讲授新课 1.“法不可违” (1)法律的作用 ①提问学生: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法律对我们的行为有哪些规范和约束。 ③教师总结: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①展示一些违法行为的案例,如闯红灯、打架斗殴、盗窃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违法。 ②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违法行为的特点,总结违法行为的含义。 ③教师讲解违法行为的种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预防犯罪” (1)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展示一些犯罪案例,如抢劫、杀人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刑罚的种类 ①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刑罚种类? ②教师讲解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②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善用法律” (1)依法求助 ①展示一些遇到法律问题的情境,如被侵权、遭遇诈骗等,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依法求助。 ②教师讲解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也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如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 (2)应对违法犯罪 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②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知道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掌握了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学会了依法求助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应对违法犯罪行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 (四)布置作业 1.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做守法公民的心得体会。 2.开展一次 “法律知识进社区” 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七、板书设计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违 1.法律的作用 (1)行为规范 (2)评价准绳 (3)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1)民事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 二、预防犯罪 1.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 (2)触犯刑法 (3)应受刑罚处罚 2.刑罚的种类 (1)主刑 (2)附加刑 3.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三、善用法律 1.依法求助 (1)法律服务机构 (2)国家的法律救济 2.应对违法犯罪 (1)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善于斗争,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对《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