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的温度可达45℃
    B.一般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低至﹣18℃
    C.煮熟的饺子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为80℃
    D.加冰的橙汁温度为﹣5℃
    2.(2分)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将钢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的两种不同波形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
    B.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乙波形图
    C.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
    D.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
    3.(2分)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8℃,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则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 )
    A.36.8℃和38.6℃B.37.8℃和38.6℃
    C.37.8℃和37.8℃D.36.8℃和37.8℃
    4.(2分)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510mB.1020mC.2040mD.4080m
    5.(2分)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6.(2分)小鸟在树上鸣叫,潜水员从岸上潜入水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中不变化的物理量是( )
    A.传播速度B.音调C.响度D.音色
    7.(2分)物质M原来具有流动性,在发生物态变化后不具有流动性但具有固定的体积,下列说法中( )
    A.物质M原来一定是气态
    B.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吸热
    C.物质M原来可能是液态
    D.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一定是凝固
    8.(2分)下列实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声呐测量海深
    B.医生利用B超检查身体
    C.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
    D.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9.(2分)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质量的M固体和N固体,在0~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下列说法中( )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也有可能是晶体
    D.由图乙知,实验时的气压约为标准大气压
    10.(2分)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 )
    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
    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
    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
    D.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
    11.(2分)如图所示,甲、丙容器内装有水,乙、丁试管内也装有水,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丙容器没有加盖。现给甲、丙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乙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②乙试管中的水会沸腾,丁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④丁试管中的水会沸腾。以上说法中(标准大气压下)( )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2.(2分)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
    A.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第二次低
    B.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两次相同
    C.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
    D.吉他弦的发出声音的音色两次不同
    13.(2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 )
    A.甲为固态,甲至乙是熔化过程
    B.乙为气态,乙至丙是凝华过程
    C.丙为液态,乙至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丙至甲是液化过程
    14.(2分)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可反映出音叉振幅的大小,与其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不可听声时将它分成超声波和次声波
    B.声波看不见,将水波类比声波
    C.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D.研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
    15.(2分)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 )
    A.B.
    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6.(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17.(6分)(1)北方冬天的清晨,人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由 (室内/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中要 (吸/放)热。
    (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 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8.(3分)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9.(3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通常烧水时我们会发现靠近壶嘴的地方什么也看不见,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到“白气”,如图 。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你可以确定 (甲/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20.(2分)用沥青铺设的路面,与水泥路面相比较软,可减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 处减弱噪声;沥青路面上还有许多微型小孔,这些小孔能吸收声音 中减弱车辆产生的噪声。
    21.(3分)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②仅增大液面上方气压(水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增大);③既增加水的质量,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和 。(a/b/c/d)
    22.(2分)如图是一种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 (选填“低于”或“高于”)20Hz的次声,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人死亡。你认为次声武器 (选填“能”或“不能”)用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
    23.(4分)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 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 态,此时室温是 ℃。
    24.(3分)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进行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图乙中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图乙中 段不是根据本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来的。
    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42分)
    25.(6分)小明观察到风铃在风的吹动下,各根风铃管相互碰撞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取来三根材料及厚度均相同的风铃管,将其悬挂后用相同大小的力进行敲击,如表所示。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
    (2)分析表格可知,三根风铃管中音调最高的是 号。
    (3)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 (合理/不合理)的,理由是 。
    (4)若再增加一根风铃管的实验数据,便可初步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时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及直径的关系,则下列风铃管的长度和直径满足要求的是 (填字母)。
    2.00cm
    3.00cm
    2.50cm
    3.00cm
    26.(13分)图甲是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A/B)。组装时应 (点燃/不点燃)酒精灯,理由是 。
    (2)图乙是实验中不同时刻的烧杯中的现象,则 (a/b)杯中的水正在沸腾。
    (3)小华做实验时发现烧杯中的水量少了点,在水沸腾前,他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 。
    (4)实验时,小华一看到水沸腾现象后立即停止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
    A.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B.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5)小宇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上升的速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慢后快再慢
    D.是均匀的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整个过程中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速度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刚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快
    (6)如表1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
    表1
    (7)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低于100℃,可能是当地气压 (低于/等于/高于)标准大气压。
    (8)实验结束撤去酒精灯后,小宇发现烧杯中的水还在继续沸腾,原因是 。
    (9)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
    表2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
    A.先大火后中火
    B.先中火后大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27.(13分)小兵和小组同学用图1甲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物质的熔化特点。
    (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有:
    ①能减缓物体升温速度,便于实验现象观测和数据记录。
    ②能使物质 。
    (2)实验中,他所测得的温度值比真实值要高,则他可能是按图1乙中的 (A/B/C)方法进行读数的。
    (3)他改正了错误的读数方法后,又正确地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
    ②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固/液/固液共存)态,此时该物质 (不再/继续)吸热。
    ③在第7min时,若将试管从温水中取出,并立即放入熔点为﹣4℃的盐冰水混合物中 (升高/不变/降低),其原因是 。
    (4)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该物质熔化时间的是 (填序号)。
    A.增加试管中物质的质量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C.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5)接着老师让小兵和同学用图2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
    ①实验过程中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 (实/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②如图2乙所示,第8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处于 态。(固/液/固液共存)
    ③一段时间后,虚线对应物质的温度 (会/不会/不确定会不会)超过实线对应物质的温度。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气体的临界温度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发生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有的高于常温,如水的临界温度是37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形式出现;有的低于常温,氮的临界温度是﹣147℃,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
    海门的各大小区都有接通天然气管道,我们通常使用运输LNG(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通过海上运输,﹣162℃是天然气在常压下的液化温度,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只要温度不超过 ℃,通过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水蒸气液化。
    (2)在食物包装袋里填充氮气可延长食物保质期,在常温下氮气 (能/不能)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8.9℃,当温度升高时,液化空气中首先汽化分离出来的是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100℃以下也有气态的水
    B.天然气在常温下加压是无法液化的
    C.任何气体都可以通过加压的方法液化
    D.在常压下水蒸气的液化温度是100℃,因此,平常水蒸气极易冷却成水
    (4)气体打火机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临界温度为151℃,常压下沸点(液化温度),所以丁烷常压下是 (气态/液态/固态)。
    (5)人们在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发现,通过降温和加压的方式,双管齐下,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能源,便于储存和运输。天然气的液化温度一般可以控制在 ℃和 ℃之间。
    (6)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状态图,实线上下分别表示该物质所处的状态,下列说法中 (填字母)。
    A.温度高于熔点时都为气态
    B.只有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才是气态
    C.温度在熔点与临界温度之间时,实线上方为气态
    D.温度在熔点与临界温度之间时,实线下方为气态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解答】解: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但绝对达不到45℃;
    B、一般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低至﹣18℃;
    C、煮熟的饺子即将出锅时的温度为大约98℃;
    D、标准气压下,故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解答】解:
    A、由波形图可知,说明此时钢尺振动快,故A错误;
    B、由波形图可知,说明此时钢尺振动幅度大,故B错误;
    C、甲和乙比较,音调高;
    D、甲和乙比较,说明甲声音的响度比乙大。
    故选:D。
    3.【解答】解:由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可知: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一下,如果没有甩,如果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如果比被测病人的体温低,则仍然是原来的示数。
    故选:B。
    4.【解答】解:
    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
    t=×6s=3s,
    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
    r=vt=340m/s×3s=1020m,
    圆形凹坑的直径:
    d=7r=2×1020m=2040m。
    故选:C。
    5.【解答】解: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缓蒸发;
    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
    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缓蒸发;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可加快蒸发。
    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
    故选:D。
    6.【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变化,故A错误;
    B、潜水员从岸上潜入水的过程中,所以音调不变;
    C、响度与距声源的距离大小有关,距离改变,故C错误;
    D、鸟鸣声的音色除了与鸟鸣膜的结构和形状有关外,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物质M原来具有流动性,在发生物态变化后不具有流动性但具有固定的体积,凝固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C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科学家利用声呐测量海深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医生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固体来传声的;
    D、蝙蝠利用声波导航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C。
    9.【解答】解:A、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采用水浴法,并且变化比较慢,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C、M在80℃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正在熔化;
    N在一段时间内,温度升高,有可能是N温度升高到100℃,不能进行热传递,温度不再升高,故C正确。
    D、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N温度升高到100℃时,达到水的沸点,故D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题干中主要描述“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实验,具体操作中涉及了两个动作: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
    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不够全面;
    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
    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不够全面;
    D、“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1.【解答】解: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会高于100℃,温度升高,也会沸腾(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②说法正确,温度达到沸点而不再升高,由于无法继续吸热而不能沸腾,④说法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
    AB、根据图可知,第二次低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06.0Hz,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第二次声音的响度为73dB,振幅越大,故C正确;
    D、两次的发声体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甲为液态;
    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会放热,需要吸热,AC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研究不可听声时将它分成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分类法;
    B、研究声波,采用的是类比法;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控制钢尺的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2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一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放出热量体积收缩,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
    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着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6.【解答】解: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产生的,频率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7.【解答】解:(1)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在常温下迅速升华成为气体,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
    故答案为:(1)室内;凝华;放;升华。
    18.【解答】解:
    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因为钟振动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
    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19.【解答】解:
    (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
    (2)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水蒸气不会液化,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3)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水蒸气液化程度小;而在熄火后,水蒸气大量液化;故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故答案为:小液滴;靠近壶嘴温度较高;甲。
    20.【解答】解:用沥青铺设的路面,可减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
    沥青道路上有许多微型小孔,声音在小孔中经多次的反射而使得声音减弱,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车辆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
    21.【解答】解:由b曲线可知,液体的沸点升高了,所以应该是仅增大液面上方气压。
    由c曲线可知,液体的沸点没有改变。故选:①。
    由d曲线可知,液体的沸点降低了且达到沸点的加热时间变长了,又减小液面上方气压。
    故答案为:②;①;③。
    22.【解答】解:(1)次声波是声音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
    (2)太空是真空,次声波武器不能出现在科幻小说的太空大战中。
    故答案为:(1)低于;(2)不能。
    23.【解答】解:
    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该物质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9min凝固完毕,第13min该物质处于固态。
    到10min﹣﹣﹣15min温度不再变化,此时温度就是室温。
    故答案为:48;5;固;24。
    24.【解答】解:(1)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示数为92℃。
    (2)AB段是固态的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过程;
    BC段是固态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是0℃;
    CD段是液态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过程;
    DE是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过程,沸点是100℃。
    (3)图乙中的EF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来的,因为水沸腾后,不可能出现水蒸气吸热升温的过程。
    故答案为:(1)92;(2)DE。
    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42分)
    25.【解答】解:(1)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振幅越小;用大力时振幅大,因此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风铃管;
    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风铃管,风铃管振动的频率不同;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3号的频率最低;1号的频率最高;
    (3)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0.50cm,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响度;音调;
    (2)6;
    (3)不合理;没有控制管子的直径相同;
    (4)A。
    26.【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先确定铁圈的位置,后固定A,所以在组装时要点燃酒精灯
    (2)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因为不断的有新的水蒸气加入;
    (3)在沸腾前加入冷水,沸点比加水时温度要高一些,温度保持不变;
    (4)为了解沸腾时温度随吸收热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水沸腾时,故A错误;
    故选B。;
    (5)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然后水温上升加快,由于水温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同时水的汽化速度较快,所以水温上升又放慢;会产生如上温度随时间变化现象的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故选D。
    (6)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记录时间;
    (7)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才能继续沸腾;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低,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8)水沸腾时的现象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由小到大;
    (9)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上有余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10)分析资料可知,水温较低时,用中火加热消耗的燃气少;由题知,如果还用中火加热,加热时间长,故高温时应该用大火加热,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先中火后大火。
    故答案为:(1)B;点燃;(2)a;(4)B;D;(6)时间/min;低于;(9)B。
    27.【解答】解:(1)②采用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并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温度计进行读数时,仰视会使结果偏小。他所测得的温度值比真实值要高;
    (3)①如图1丙可知,BC段温度保持﹣2℃不变,熔点是﹣5℃;
    ②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③在第7min时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取出并立即放入熔点为﹣2℃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该物质将放热。
    (4)A、增加试管中物质的质量,物质的升温较慢,故A错误;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则物质的升温较慢,故B错误;
    C、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则物质的升温较快,故C正确;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物质吸收的热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5)①由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烧杯中的冰先熔化,所以实线是烧杯中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②通过分析图像图2乙可知,第8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熔化状态;
    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之前,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碎冰不能继续吸热,仍然处于固态;
    ③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当试管内外温度相同时没有温度差,温度不可能超过烧杯中水的温度。
    故答案为:(1)②均匀受热;(2)A,﹣6,继续,第7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属于固液共存态,试管内的物质的温度高于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温度降低;(5)①虚,固;③不会
    28.【解答】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只要温度不超过 374℃。
    (2)在食物包装袋里填充氮气可延长食物保质期,在常温下氮气不能(能/不能)从空气中分离,氮气的沸点是﹣196℃,从液化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液化空气中首先汽化分离出来的是沸点最低的氦气。
    (3)A.100℃以下也有气态的水,故A正确;
    B.天然气在常温下加压是无法液化的,故B正确;
    C.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气体不可以通过加压的方法液化;
    D.在常压下水蒸气的液化温度是100℃,因此,故D正确。
    故选:C。
    (4)气体打火机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临界温度为151℃,所以丁烷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5)人们在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发现,通过降温和加压的方式,天然气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天然气的液化温度一般可以控制在﹣162℃和﹣82.3℃之间。
    (6)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状态图,当温度高于熔点时会熔化成液体,分子距离越小,说明实线上方是液态,但气态变为液态的温度不能高于临界温度,实线下方为气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2)不能;(3)C;(5)﹣162;(6)D。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a)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kg
    水的初温t0/℃
    水的末温t/℃
    消耗的燃气V/m3
    大 火
    4.0
    26.0
    50.0
    0.0453
    中 火
    4.0
    26.0
    50.0
    0.0278

    相关试卷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中考物理三模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Ⅱ卷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