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反馈测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反馈测试卷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反馈测试卷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反馈测试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反馈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新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数学反馈测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数中,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
    2.下列各数中:,0,,,,0.32,()0,,0.1010010001中,无理数个数有( )个.
    A.3B.4C.5D.6
    3.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A+∠CB.∠A:∠B:∠C=5:12:13
    C.a2=b2﹣c2D.a:b:c=5:12:13
    4.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a2•a3=a6B.2﹣1=﹣2C.=±4D.|﹣6|=6
    5.如图,若AB=AD,BC=CD,那么判断△ABC≌△ADC的依据是( )
    A.SASB.HLC.ASAD.SSS
    6.在△ABC中,AB=AC,△ABC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和15两个部分,则BC长为( )
    A.12B.4C.12或4D.6或10
    7.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CE⊥AB,BD与CE交于点O,且BE=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D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相交于点E
    B.∠BDC=3∠ABD
    C.当E为AB中点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D.当E为AB中点时,
    8.如图,在等边△ABC中,AC=6,点O在AC上,且AO=2,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AP的长是( )
    A.2B.3C.4D.5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已知a,b,c满足,则a+b+c的平方根是 .
    10.将15.215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0.01为 .
    11.如图,点P在第一象限,△AB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点B随之在y轴的正半轴上运动,运动过程中,点P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
    若将△ABP的PA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则点P到原点的最大距离变为 .
    12.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三边长都是整数,则其底边长为 .
    13.如图,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写出你能得到的结论.
    (1)已知AB=AC,∠1=∠2,则 ;
    (2)已知AB=AC,BD=DC,则 ;
    (3)已知AB=AC,AD⊥BC,则 .
    14.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AC=100°,则∠EAF= °.
    1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8和6,将纸片沿矩形的对角线折叠,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
    16.如图,在△ABC中,∠C=90°,∠A=3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DE⊥AB于点C,若DE=3cm,则AC= cm.
    17.如图所示,已知∠1=∠2,AB=D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 .
    18.已知: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边DC上一点,且DE=1,在AC上找一点P,则DP+EP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9.计算:(﹣2)2﹣20+|﹣2|+﹣.
    20.解方程.
    (1)3(x+1)2=27.
    (2)(x﹣2)3=27.
    21.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点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长时间时,△PEC与△QFC全等?并说明理由.
    22.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如图1,点D在直线l上,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四边形;
    (2)如图2,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23.如图所示,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且AB=CD
    (1)△ABF与△CDE全等吗?为什么?
    (2)求证:BD平分EF.
    24.如图,在Rt△ABC中,∠A=90°,AB=6,AC=8,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1)求△ABE的周长;
    (2)求线段DE的长.
    2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点D,BE平分∠ABC交AD于点F,交AC于点E.求证:△AEF为等腰三角形.
    26.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BD是∠ABC的平分线,CE⊥BD,垂足是E,BA和CE的延长线交于点F.
    (1)在图中找出与△ABD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BD=2EC.
    27.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
    (1)求证:△ABQ≌△CAP;
    (2)∠CMQ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3)连接PQ,当点P、Q运动多少秒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28.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点D是平面内一点,且AD⊥CD.点O是BC的中点,连接OA,OD.
    (1)如图①,若点D是BC下方一点,过点O作OE⊥OD分别交AC,AD于点E,F.
    ①求证:∠OAF=∠OCD;
    ②若CD=1,DF=2,求BC的长;
    (2)如图②,若点D是AC右侧一点,试判断AD,CD,O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
    【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左起第一、第三、第四共3个图形都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个图形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下列各数中:,0,,,,0.32,()0,,0.1010010001中,无理数个数有( )个.
    A.3B.4C.5D.6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无理数有:,,共有3个.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3.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A+∠CB.∠A:∠B:∠C=5:12:13
    C.a2=b2﹣c2D.a:b:c=5:12:13
    【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B=∠A+∠C,又∠A+∠B+∠C=180°,则∠B=90°,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A:∠B:∠C=5:12:13,又∠A+∠B+∠C=180°,则∠C=180°×=78°,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由a2=b2﹣c2,得a2+c2=b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设a=5k,b=12k,c=13k,由a2+b2=25k2+144k2=169k2=c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注意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4.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a2•a3=a6B.2﹣1=﹣2C.=±4D.|﹣6|=6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次根式的化简等知识点进行作答.
    【解答】解:A、应为a2•a3=a5,故本选项错误;
    B、应为2﹣1=,故本选项错误;
    C、应=4,故本选项错误;
    D、|﹣6|=6,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涉及知识:负指数为正指数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绝对值的化简;二次根式的化简.
    5.如图,若AB=AD,BC=CD,那么判断△ABC≌△ADC的依据是( )
    A.SASB.HLC.ASAD.SSS
    【分析】已知条件“AB=AD,BC=CD”和“公共边AC”是△ABC与△ADC中的三条对应边.
    【解答】解:∵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6.在△ABC中,AB=AC,△ABC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和15两个部分,则BC长为( )
    A.12B.4C.12或4D.6或10
    【分析】因为已知条件给出的15或9两个部分,哪一部分是腰长与腰长一半的和不明确,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答】解:根据题意,
    ①当12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AC=15,解得AC=10,所以腰长为4;
    ②当9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AC=9,解得AC=6,所以腰长为12,
    ∵6+6=12,
    ∴不符合题意.
    故腰长等于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要想到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CE⊥AB,BD与CE交于点O,且BE=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D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相交于点E
    B.∠BDC=3∠ABD
    C.当E为AB中点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D.当E为AB中点时,
    【分析】对于选项A,连接DE,根据CE⊥AB,点D是AC的中点得DE=AD=CD=1/2AC,则BE=DE,进而得点D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可对选项A进行判断;
    对于选项B,设∠ABD=α,根据BE=DE得∠EDB=∠ABD=α,的∠AED=∠EDB+∠ABD=2α,再根据DE=AD得∠A=∠AED=2α,则∠BDC=∠A+∠ABD=3α,由此可对选项B进行判断;
    对于选项C,当E为AB中点时,则BE=1/2AB,C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由此得AC=BC,然后根据BE=AB,CD=AC,BE=CD得AB=AC,由此可对选项C进行判断;
    对于选项D,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F,根据E为AB中点,D为AC的中点得点F为BC的中点,再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得∠OBC=∠OAC=30°,则OA=OB,进而得OB=2OF,AF=3OF,由此得S△OBC=BC•OF,S△ABC=BC•AF=BC•OF,由此可对选项D进行判断,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对于选项A,
    连接DE,如图1所示:
    ∵CE⊥AB,点D是AC的中点,
    ∴DE为Rt△AEC斜边上的中线,
    ∴DE=AD=CD=AC,
    ∵BE=CD,
    ∴BE=DE,
    ∴点D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即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相交于点E,
    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B,
    设∠ABD=α,
    ∵BE=DE,
    ∴∠EDB=∠ABD=α,
    ∴∠AED=∠EDB+∠ABD=2α,
    ∵DE=AD,
    ∴∠A=∠AED=2α,
    ∴∠BDC=∠A+∠ABD=3α,
    即∠BDC=3∠ABD,
    故选B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C,
    当E为AB中点时,则BE=1/2AB,
    ∵CE⊥AB,
    ∴C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C=BC,
    ∵BE=AB,CD=AC,BE=CD,
    ∴AB=AC,
    ∴AC=BC=AB,
    ∴△ABC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C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于选项D,
    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F,如图2所示:
    当E为AB中点时,
    ∵点D为AC的中点,
    ∴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得:点F为BC的中点,
    ∵当E为AB中点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60°,AF⊥BC,AF平分∠OAC,BD平分∠ABC,
    ∴∠OBC=∠OAC=30°,
    ∴OA=OB,
    在Rt△OBF中,OB=2OF,
    ∴OA=OB=2OF,
    ∴AF=OA+OF=3OF,
    ∴S△OBC=BC•OF,S△ABC=BC•AF=BC•OF,
    ∴,
    故选项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如图,在等边△ABC中,AC=6,点O在AC上,且AO=2,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AP的长是( )
    A.2B.3C.4D.5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60°,根据旋转角是60°求出∠AOP+∠COD=12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OP+∠APO=120°,从而得到∠APO=∠CO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P和△CD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P=CO,然后根据CO=AC﹣AO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在等边△ABC中,∠A=∠C=60°,
    ∵旋转角是60°,
    ∴∠AOP+∠COD=120°,
    在△AOP中,∠AOP+∠APO=180°﹣∠A=180°﹣60°=120°,
    ∴∠APO=∠COD,
    在△AOP和△CDO中,,
    ∴△AOP≌△CDO(AAS),
    ∴AP=CO,
    ∵CO=AC﹣AO=6﹣2=4,
    ∴AP=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根据角的度数求出∠APO=∠COD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已知a,b,c满足,则a+b+c的平方根是 ±2 .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c的值,然后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
    ∴a﹣3=0,b﹣4=0,c+3=0,
    ∴a=3,b=4,c=﹣3,
    ∴a+b+c=3+4+(﹣3)=4,
    ∴a+b+c的平方根是±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平方根,正确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c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10.将15.215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0.01为 15.22 .
    【分析】把千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
    【解答】解:将15.215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0.01为15.22,
    故答案为:15.22.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1.如图,点P在第一象限,△ABP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点B随之在y轴的正半轴上运动,运动过程中,点P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1+ ;
    若将△ABP的PA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则点P到原点的最大距离变为 1+ .
    【分析】根据当O到AB的距离最大时,OP的值最大,得到O到AB的最大值是AB=1,此时在斜边的中点M上,由勾股定理求出PM,即可求出答案;将△ABP的PA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根据22+22=,得到∠PBA=90°,由勾股定理求出PM即可
    【解答】解:取AB的中点M,连OM,PM,
    在Rt△ABO中,OM==1,在等边三角形ABP中,PM=,
    无论△ABP如何运动,OM和PM的大小不变,当OM,PM在一直线上时,P距O最远,
    ∵O到AB的最大值是AB=1,
    此时在斜边的中点M上,
    由勾股定理得:PM==,
    ∴OP=1+,
    将△AOP的PA边长改为,另两边长度不变,
    ∵22+22=,
    ∴∠PBA=90°,由勾股定理得:PM==,
    ∴此时OP=OM+PM=1+.
    故答案为: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理解题意求出PO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
    12.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三边长都是整数,则其底边长为 2或4 .
    【分析】此题我们可以采用列举法.即分别用整数代入题目中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当腰长为4时,则底边=12﹣8=4,因为4﹣4<4<4+4,所以符合题意;
    当腰长是5时,则底边=12﹣10=2,因为5﹣2<5<5+2,所以符合题意;
    当腰长为3时,则底边=12﹣6=6,因为3+3=6,所以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腰长为6时,则底边=12﹣12=0,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故答案为:2或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列举法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有时非常好用,注意掌握.
    13.如图,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写出你能得到的结论.
    (1)已知AB=AC,∠1=∠2,则 BD=CD,AD⊥BC ;
    (2)已知AB=AC,BD=DC,则 ∠1=∠2,AD⊥BC ;
    (3)已知AB=AC,AD⊥BC,则 BD=CD,∠1=∠2 .
    【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可求解;
    (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可求解;
    (3)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可求解.
    【解答】解:(1)∵AB=AC,∠1=∠2,
    ∴BD=CD,AD⊥BC,
    故答案为:BD=CD,AD⊥BC;
    (2)∵AB=AC,BD=DC,
    ∴∠1=∠2,AD⊥BC,
    故答案为:∠1=∠2,AD⊥BC;
    (3)∵AB=AC,AD⊥BC,
    ∴BD=CD,∠1=∠2,
    故答案为:BD=CD,∠1=∠2.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AC=100°,则∠EAF= 20 °.
    【分析】由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FG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BE,AF=CF,即可得∠B=∠BAE,∠C=∠CAF,继而求得∠BAE+∠CAF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FG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E=BE,AF=CF,
    ∴∠B=∠BAE,∠C=∠CAF,
    ∵∠BAC=100°,
    ∴∠B+∠C=180°﹣∠BAC=80°,
    ∴∠BAE+∠CAF=80°,
    ∴∠EAF=∠BAC﹣(∠BAE+∠CAF)=100°﹣80°=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整体思想的应用.
    1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8和6,将纸片沿矩形的对角线折叠,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
    【分析】先根据图形反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C=E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DF≌△CEF,故可得出DF=EF,设DF=x,则AF=8﹣x,在Rt△AD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故可得出CF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CF的面积.
    【解答】解:∵△ACE由△ACB反折而成,
    ∴AB=AE=8,CE=BC=AD=6,∠B=∠E=90°,
    在△ADF与△CEF中,
    ∵,
    ∴△ADF≌△CEF,
    ∴DF=EF,
    设DF=x,则AF=8﹣x,
    在Rt△ADF中,
    ∵AD2+DF2=AF2,即62+x2=(8﹣x)2,解得x=,
    ∴CF=CD﹣DF=8﹣=,
    ∴重叠部分的面积=S△ACF=CF•AD=××6=.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反折变换,熟知图形反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如图,在△ABC中,∠C=90°,∠A=3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DE⊥AB于点C,若DE=3cm,则AC= 9 cm.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C,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D,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DE⊥AB于点C,DE=3cm,∠C=90°,
    ∴DE=DC=3cm,∠DEA=90°,
    ∵∠A=30°,
    ∴AD=2DE=6cm,
    ∴AC=AD+DC=6cm+3cm=9cm,
    故答案为:9.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能熟记两个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7.如图所示,已知∠1=∠2,AB=D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你添加的条件是 ∠A=∠D(答案不唯一) .
    【分析】根据题意可增加∠A=∠D,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得出答案.
    【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A=∠D,
    在△ABC和△DEF中,

    ∴△ABC≌△DEF(AAS).
    故答案为:∠A=∠D(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选用哪一种判定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18.已知: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边DC上一点,且DE=1,在AC上找一点P,则DP+EP的最小值为 5 .
    【分析】BE交AC于P′,如图,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点B、D关于AC对称,则P′D=P′B,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P′D+P′E的值最小,接着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E,所以当P点与P′重合时得到DP+EP的最小值.
    【解答】解:BE交AC于P′,如图,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点B、D关于AC对称,
    ∴P′D=P′B,
    ∴P′D+P′E=P′B+P′E=BD,
    ∴此时P′D+P′E的值最小,
    ∵CE=CD﹣DE=4﹣1=3,BC=4,
    ∴BE==5,
    ∴此时P′D+P′E的最小值为5,
    当P点与P′重合时,DP+EP的最小值为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在直线L上的同侧有两个点A、B,在直线L上有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的点存在,可以通过轴对称来确定,即作出其中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对称点与另一点的连线与直线L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9.计算:(﹣2)2﹣20+|﹣2|+﹣.
    【分析】首先计算乘方、零指数幂、开平方、开立方和绝对值,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即可.
    【解答】解:(﹣2)2﹣20+|﹣2|+﹣
    =4﹣1+2+(﹣2)﹣3
    =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0.解方程.
    (1)3(x+1)2=27.
    (2)(x﹣2)3=27.
    【分析】(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由3(x+1)2=27得x+1=±3,进而求得x=2或x=﹣4.
    (2)根据立方根的定义,由(x﹣2)3=27得x﹣2=3,进而求得x=5.
    【解答】解:(1)∵3(x+1)2=27,
    ∴(x+1)2=9.
    ∴x+1=±3.
    当x+1=3时,x=2.
    当x+1=﹣3时,x=﹣4.
    综上:x=2或x=﹣4.
    (2)∵(x﹣2)3=27,
    ∴x﹣2=3.
    ∴x=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熟练掌握平方根以及立方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A运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点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长时间时,△PEC与△QFC全等?并说明理由.
    【分析】根据题意分为五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CQ,代入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点P运动1或或12秒时,△PEC与△QFC全等.理由如下:
    分为五种情况:①如图1,P在AC上,Q在BC上,则PC=6﹣t,QC=8﹣3t,
    ∵PE⊥l,QF⊥l,
    ∴∠PEC=∠QFC=90°,
    ∵∠ACB=90°,
    ∴∠EPC+∠PCE=90°,∠PCE+∠QCF=90°,
    ∴∠EPC=∠QCF,
    ∵△PCE≌△CQF,
    ∴PC=CQ,
    即6﹣t=8﹣3t,
    t=1;
    ②如图2,P在BC上,Q在AC上,则PC=t﹣6,QC=3t﹣8,
    ∵由①知:PC=CQ,
    ∴t﹣6=3t﹣8,
    t=1;
    t﹣6<0,即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
    ③当P、Q都在AC上时,如图3,
    CP=6﹣t=3t﹣8,
    t=;
    ④当Q到A点停止,P在BC上时,AC=PC,t﹣6=6时,解得t=12.
    ⑤P和Q都在BC上的情况不存在,因为P的速度是每秒1cm,Q的速度是每秒3cm;
    答:点P运动1或或12秒时,△PEC与△QFC全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22.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如图1,点D在直线l上,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四边形;
    (2)如图2,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1)分别作出A、B、C的对称点A′、B′、C′即可;
    (2)作线段AB垂直平分线,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
    【解答】解:(1)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所示,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且AB=CD
    (1)△ABF与△CDE全等吗?为什么?
    (2)求证:BD平分EF.
    【分析】(1)求出AF=CE,∠BFA=∠DEC=90°,根据HL证出Rt△ABF≌Rt∠CDE即可;
    (2)求出BF=DE,根据AAS证出△BFG≌△DEG即可.
    【解答】(1)解:△ABF≌△CDE,
    理由是:∵AE=CF,
    ∴AE+EF=CF+EF,
    ∴AF=CE,
    ∵DE⊥AC,BF⊥AC,
    ∴∠BFA=∠DEC=90°,
    在Rt△ABF和Rt∠CDE中,

    ∴Rt△ABF≌Rt∠CDE(HL).
    (2)证明:∵Rt△ABF≌Rt∠CDE,
    ∴BF=DE,
    在△BFG和△DEG中,

    ∴△BFG≌△DEG(AAS),
    ∴EG=FG,
    即BD平分EF.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4.如图,在Rt△ABC中,∠A=90°,AB=6,AC=8,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1)求△ABE的周长;
    (2)求线段DE的长.
    【分析】(1)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可求解;
    (2)由勾股定理可求解BE,BC的长,再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
    【解答】解:(1)∵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E=CE,
    ∵AB=6,AC=8,
    ∴△ABE的周长为:AB+AE+BE=AB+AE+CE=AB+AC=6+8=14;
    (2)在Rt△ABE中,AE2+AB2=BE2,
    即(8﹣BE)2+62=BE2,
    解得:BE=,
    在Rt△ABC中,AC2+AB2=BC2,
    即BC2=62+82=100,
    解得:BC=10,
    ∵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D=CD=5,∠BDE=90°,
    在Rt△BDE中,BD2+DE2=BE2,
    即52+DE2=()2,
    解得:D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点D,BE平分∠ABC交AD于点F,交AC于点E.求证:△AEF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由在△ABC中,∠BAC=90°,AD⊥BC,易得∠BAD=∠C,又由BE平分∠ABC,∠AFE=∠ABF+∠BAD,∠AEF=∠CBE+∠C,即可证得∠AFE=∠AEF,继而证得:△AEF为等腰三角形.
    【解答】证明:∵在△ABC中,∠BAC=90°,AD⊥BC,
    ∴∠BAD+∠CAD=90°,∠CAD+∠C=90°,
    ∴∠BAD=∠C,
    ∵BE平分∠ABC,
    ∴∠ABF=∠CBE,
    ∵∠AFE=∠ABF+∠BAD,∠AEF=∠CBE+∠C,
    ∴∠AFE=∠AEF,
    ∴AF=AE,
    即△AEF为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6.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BD是∠ABC的平分线,CE⊥BD,垂足是E,BA和CE的延长线交于点F.
    (1)在图中找出与△ABD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BD=2EC.
    【分析】(1)可利用ASA判断△ABD≌△ACF;
    (2)根据(1)可得BD=CF,证明△BFE≌△BCE,可得出EF=CE=CF,继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1)解:△ABD≌△ACF,理由如下:
    ∵AB=AC,∠BAC=90°,
    ∴∠FAC=∠BAC=90°,
    ∵BD⊥CE,∠BAC=90°,
    ∴∠ADB=∠EDC,
    ∴∠ABD=∠ACF,
    在△ABD和△ACF中,

    ∴△ABD≌△ACF(ASA),
    (2)证明:∵△ABD≌△ACF,
    ∴BD=CF,
    ∵BD⊥CE,
    ∴∠BEF=∠BEC,
    ∵BD是∠ABC的平分线,
    ∴∠FBE=∠CBE,
    在△FBE和△CBE中,

    ∴△FBE≌△CBE(ASA),
    ∴EF=EC,
    ∴CF=2CE,
    ∴BD=2C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7.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
    (1)求证:△ABQ≌△CAP;
    (2)∠CMQ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3)连接PQ,当点P、Q运动多少秒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明;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Q=∠ACP,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答;
    (3)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即可求解.
    【解答】(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Q=∠CAP=60°,AB=CA,
    ∵点P、Q的速度相同,
    ∴AP=BQ,
    在△ABQ和△CAP中
    ∴△ABQ≌△CAP(SAS);
    (2)解:∠CM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ABQ≌△CAP,
    ∴∠BAQ=∠ACP,
    ∴∠QMC=∠QAC+∠ACP
    =∠QAC+∠BAQ
    =60°;
    (3)解:当AP=AQ时,仅当P运动到B点,Q运动到C点成立,
    故不符合题意;
    当PQ=AQ时,仅当P运动到B点,Q运动到C点成立,
    故不符合题意;
    当AP=PQ时,如图,
    当AQ⊥BC时,AP=BP=PQ,
    故t=2÷1=2时,△APQ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当点P、Q运动2秒时,△APQ为等腰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8.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点D是平面内一点,且AD⊥CD.点O是BC的中点,连接OA,OD.
    (1)如图①,若点D是BC下方一点,过点O作OE⊥OD分别交AC,AD于点E,F.
    ①求证:∠OAF=∠OCD;
    ②若CD=1,DF=2,求BC的长;
    (2)如图②,若点D是AC右侧一点,试判断AD,CD,O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1)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OB=OC,OA⊥OC,证明△OAF≌△OCD(ASA),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F=∠OCD;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3,由勾股定理可求出答案;
    (2)过点O作OE⊥O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证明△OCD≌△OAE(A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AE,OD=OE,则可得出结论.
    【解答】(1)①证明:∵AB=AC,O为BC的中点,
    ∴OA=OB=OC,OA⊥OC,
    ∵OE⊥OD,
    ∴∠AOC=∠EOD=90°,
    ∴∠AOF=∠COD,
    ∵∠AOM=∠MDC=90°,∠AMO=∠CMD,
    ∴∠OAM=∠MCD,
    ∴△OAF≌△OCD(ASA),
    ∴∠OAF=∠OCD;
    ②解:∵△OAF≌△OCD,
    ∴AF=CD=1,
    ∵DF=2,
    ∴AD=AF+DF=1+2=3,
    ∵AD⊥DC,
    ∴∠ADC=90°,
    ∴AC===,
    ∵AC=AB,
    ∴BC=AC==2;
    (2)解:AD+CD=OD.
    理由:过点O作OE⊥O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
    ∵∠DOE=∠AOC=90°,
    ∴∠AOE=∠COD,
    ∵∠ODC+∠+ODA=90°,∠ODA+∠OEA=90°,
    ∴∠ODC=∠OEA,
    又∵OA=OC,
    ∴△OCD≌△OAE(AAS),
    ∴CD=AE,OD=OE,
    ∴DE=OD,
    ∴AD+AE=AD+CD=OD.
    【点评】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调研测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调研测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命题中,下列对△ABC的判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