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阅卷分析.docx
    • 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阅卷分析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阅卷分析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阅卷分析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阅卷分析docx、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答案】1.D A.“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错误,根据原文“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可知,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选项“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曲解文意。
    B.“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错误,根据原文“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的思想。选项“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
    C.“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错误。根据原文“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 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可知,“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使“国学”发扬光大,而不是筑牢“国学”的根基。选项“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曲解文意。
    故选D。
    2.C 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按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错误。结合原文“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可知,“志士仁人”与“清修隐者”只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选项“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曲解文意。
    故选C。
    3.B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根据原文“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 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面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可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符合“道家”思想。
    B.“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境界,根据原文“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已任, 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普其身,不与独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可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符合“儒家”思想。
    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贤才是为政的根本。贤才是国家的栋梁,是成就事业的关键,这符合“墨家”思想。
    D.“兵贵胜,不贵久”,指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这是古代的一种战争指导思想。
    故选B。

    4.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接着以儒道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最后指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
    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
    ②儒道两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
    ③僪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2(
    6. C C.“旨在表明战士们精神生活贫瘠匮乏”理解错误,旨在表明战士们远离亲人,忍受孤寂,有强烈的情感需求,赞美他们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故选C。
    7. D D.“正面描写……陈护士”错误。陈护士一直都没有正面出场,是侧面描写。
    故选D。
    8. 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
    ②“老头”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抒发当时的真情实感,使故事更真实动人。
    ③“老头”详细讲述了小说批注的前因后果,解开谜团,使小说情节完整连贯。
    ④“老头”的讲述深化了文章主旨,充分展示美好淳朴的人性美、人情美。
    = 5 \* GB3 ⑤ 转换视角和人称,补充故事情节,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9. ①人性的真诚,互惠互助:我担心红围巾女子健康,赵兴受我之托热心找人,刘贤义对退伍老兵很优惠,都表现出人性的真挚淳朴。
    ②人性的善良,舍己为人:红围巾女子忍受高反痛苦不影响丈夫工作,陈护士救助陌生的战友,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人性的善良无私。
    ③人性的美好,无私奉献:战士们在艰苦的边关守卫家园,守卫和平,奉献青春和热血,体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
    文言文阅读
    10.BDF
    句意: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
    11.B 《论语十二章》中的“子曰:‘其恕乎’”中的“其”可以译为“大概”,二者用法意义不同。
    12.D“苏轼认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而乐毅未能成功伐齐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理解有误,原文表述为“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是“论者”认为而不是苏轼,苏轼的观点在后面。
    13.(1)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离”“堕”“所大恐”各1分,句意1分。“离”,遭受;“堕”通“隳”,毁坏/损害;“所大恐”,最害怕的事情。)
    (2)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王”“审”“为”各1分,句意1分。“王”,称王/推行王道;“审”,明白/深知;“为”,表被动。)
    14.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朝着南面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作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
    材料二: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
    古代诗歌阅读
    15.B “亲切”“喜悦”错。冬日早晨的庭树、鸟、郡楼、报更声等描写,衬托出了冬日早晨的宁静,寄寓自身在冬日的孤独之情。
    16.①寓情于景。以树、鸟、郡楼等景物来描写冬日早晨安静环境,寄寓自身在冬日的孤独之情。②叙事抒情(细节描写)。写自己挑灯芯、喝酒,在日常小事的细节描写中描绘出孤独处境,抒写惆怅、孤独。③直抒胸臆。用“嫌”和“恨”表达出对年华逝去、青春不在的悲伤。④设问。尾联表明自己的孤独,传递出对知己的思念。
    【赏析】刘禹锡的《冬日晨兴乐天》通过描写冬日清晨的景象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庭树、晓禽、郡楼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灯烬落、酒暖生则增添了温暖的细节。诗人感叹年老发少、颜衰镜明,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尾联独吟无人应和,寄诗洛阳,点明了对友人白居易的深切思念。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16.详解①寓情于景。“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意为:庭院里的树木被清晨的鸟儿轻轻动了一下,郡楼上还留有残余的钟声。首联以枯寂的冬晨为背景,描述了庭院中树木的叶子在晨曦中微微摇动,还有郡楼上残留的点状灯光在渐渐熄灭,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画面,寄寓自身在冬日的孤独之情。
    ②叙事抒情(细节描写)。“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意为:灯火忽然摇曳,红烬慢慢飘落,温暖的酒色在白色的光芒中绽放。颔联写自己挑灯芯、喝酒,在日常小事的细节描写中描写自己孤独处境,抒写惆怅孤独之情。
    ③直抒胸臆。颈联“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意为:发髻已经稀少,嫌弃梳子的锋利,容颜渐衰却又恨镜子的明亮。直接抒发自己对年华逝去、青春不在的悲伤。
    ④设问。尾联“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意为:独自吟咏,不知有谁会和我一起应和,只能寄托思念于洛阳城。诗人采用设问的方式,写诗人独自吟诗,无人应和,打算将诗作寄往洛阳,传递出对知己的思念。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3)海上明月共潮生 愿逐月华流照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答案】18.一阵乌云密布、寒风呼啸之后,冬天的使者悄然降临大地,给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 本题要求以“雪”为本体,使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借喻是指不出现本体,而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修辞手法。句子中的“使者”是喻体,用来比喻“雪”,表达了雪在冬天到来时的特征,语意完整,表达流畅,符合题意。
    19.A:天马行空
    B:居高不下
    A处,修饰“问题”,强调“隔空能否震碎玻璃杯?徒手接闪电是否可行?CT可以用来扫描古生物化石吗?”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切实际。可以用“天马行空”。天马行空:指天马奔驰于天空。形容才华横溢,气势豪放,不受约束。也形容言论空泛,不着边际。
    B处,修饰“搜索量”,强调“化学实验老视频是什么时候拍的?”这个问题的热度很高,搜索量一直很多。可以用“居高不下”。居高不下:没有下降的趋势。
    20.C序号②,修改为“随着受众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网友参与程度的日益加深”。
    序号④,修改为“短视频科普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体系化的规划”。
    序号②结构混乱,“受众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网友参与程度的日益加深”缺乏谓语和宾语,前面加“随着”,使句子做状语。
    序号④表意不明,“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独做状语,会对后面的“部分短视频内容”等进行修饰,造成理解错误,所以将“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放到“短视频科普”后面。
    21.甲:最喜欢看自然科学相关内容
    乙:正是人类探索世界这一本能的体现
    甲处,依据“网友的兴趣几乎覆盖自然科学各领域”、“年龄分布上,31岁至40岁用户是自然科学内容消费的主力军”可知,空处的内容和自然科学有关,并且人们对其感兴趣,故可填写“最喜欢看自然科学相关内容”。
    乙处,依据“人类对于周围世界的探索几乎是一种本能”这句总起句可知,“科学实验类短视频的持续走红”可以作为例证证明这个观点,故可填写“正是人类探索世界这一本能的体现”。
    22.示例一:不合逻辑。原文表述中,“科学家、教授、科普达人”并列使用,逻辑上存在重叠,因为这些身份在实际中可以是同一个人。科学家和教授可能同时是科普达人,这三者界限模糊,易造成概念混淆。更精确的表述应避免此类重叠,确保每个身份的定义清晰,以提高理解的准确性。
    示例二:可以使用。“科学家、教授、科普达人”三者并列,逻辑上是合理的。科学家和教授是专业领域的权威,科普达人则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的公众人物,三者共同参与科普活动,能够覆盖不同层次的受众,增强科普的广泛性和影响力。
    不合逻辑:文中的表述虽然在日常交流中常见,但在逻辑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它没有清晰地区分和定义“科学家、教授、科普达人”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身份在实际中可以是同一个人,这三者界限模糊,可能导致概念的混淆和理解上的不准确。
    可以使用: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科学家、教授和科普达人这三个身份可以相互重叠,但也可以独立存在。科学家专注于科学研究,教授主要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而科普达人则更侧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尽管“科学家、教授、科普达人”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但在特定的语境下,这种表述方式能够有效地强调参与者背景的多样性,促进对科学传播活动广泛参与和重要性的理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是完全合理的。
    四、作文(60分)
    材料解读:
    这是个很明显的二元思辨性作文。这是一道贴近考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给出两个有关青春内涵的比喻性术语“引体向上的青春”“低姿匍匐的青春”,点拨考生展开联想,延伸思考,阐发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表达自己的启迪与发现,彰显立德树人,文以载道的命题导向。
    青春属性主基调应是向上的,表现为张扬、奋发、敢干自我挑战,敢干直面竞争,敢干突围超越:同时,青春也应该有蓄势待发的沉潜,刻苦磨砺的笃定,应该踏实奋斗,低调沉稳,坚韧,孤勇……至干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可以见仁见智,但须体现青春的朝气血性,而绝非暮气沉沉,蒸靡不振。为何要引体向上?为何须低姿匍匐?这些都可结合个人成长的体验来抒写。
    “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这一问题包含了“什么样的青春是不值得过(或不应该那么)过的"这样一层含意在内。换言之,考生须对材料内置的关键问题展开辩证分析,要执其两端,加以考量,深入探究,激浊扬清,明辨是非,从而确立所写文章的主旨。
    明确“二元”内涵
    体能动作“引体向上’张扬、逆风飞翔、破障奔跑,可以理解为热向上生长,指热烈、烈张扬、积极进取、奋发、敢于自我挑战,敢于直面竞争,敢于突围超越,
    战术动作“低姿匍匐”反面角度理解,指的是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正面角度理解,指的是潜伏、蓄势待发、韬光养晦、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匍匐前进的孤勇者,可以理解为低调沉淀、脚踏实地实践实干,厚积蓄力,有蓄势待发的沉潜,刻苦砺的定,应该踏实奋斗,沉稳,坚韧、孤勇。
    写作任务
    情境限制突出了三个阶段,过去、当下、未来,角色都是青春正好的你。
    厘清“二元”关系
    “战术”二字隐含着“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两个关键词的关系低姿匍匐”是为了“引体向上”,即踏实沉淀、厚积蓄力是为了热烈张扬积极进取。“本来的属性”“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不必总在”等词也很好地暗示了二者关系。
    并列共存关系:我们的青春既要引体向上,又要低姿匍,这样的青春才是值得过的。
    条件关系:既要思考低姿匍匐对于达到引体向上这一目的的重要作用,又要思考引体向上这一目的为低姿匍匐提供内驱力的重要意义。
    参考立意
    1.面临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或说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低姿匍匐与引体向上的青春,都是值得过的。
    2.青春年华,正是打基础,学本领的时候,更要有低姿匍匐的沉稳坚笃。
    3.成长没有固定的路线图,青春没有刻板的模式,但要有我们内心的指南针去摸爬滚打,接受种种历练。
    4.不管低姿匍匐,还是引体向上,都是青春的常态;但青春,绝不可以“躺平”。

    相关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6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 这则通讯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王国维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