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80分B.82分C.84分D.86分
    2、(4分)数据2,4,3,4,5,3,4的众数是( )
    A.4B.5C.2D.3
    3、(4分)下列根式中是最简根式的是( )
    A. B. C. D.
    4、(4分)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当AB=BC时,它是矩形B.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时,它是菱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5、(4分)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取20户居民进行调查,下表是所抽查居民2018年5月份用水量的调查结果:那么关于这次用水量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10(吨)B.众数是8(吨)
    C.平均数是10(吨)D.样本容量是20
    6、(4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AD∥BC,BC=3,AC=4,AD=1.M是BD的中点,则CM的长为( )
    A.B.2C.D.3
    7、(4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B.C.D.
    8、(4分)已知点,,,在直线上,且,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C.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将二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______.
    10、(4分)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1、(4分)如图,ABC的周长为16,⊙O与BC相切于点D,与AC的延长线相切于点E,与AB的延长线相切于点F,则AF的长为_____.
    12、(4分)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n=_____.
    13、(4分)下列4个分式:①;②;③ ;④,中最简分式有_____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O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A(﹣2,0)、C(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D(m,1),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15、(8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G是CD的中点,E是边AD上的动点,EG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结CE,DF.
    (1)求证: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6cm,BC=10cm,∠B=60°,
    ①当AE= cm时,四边形CEDF是矩形;
    ②当AE= cm时,四边形CEDF是菱形.
    16、(8分)解不等式组,并求出其整数解.
    17、(10分)(1)若解关于 x的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求 m的值.
    (2)若方程的解是正数,求 a的取值范围.
    18、(10分)某校八年级师生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今年3月的植树月活动中到某荒山植树,如图是抽查了其中20名师生植树棵数的统计图.
    (1)求这20名师生种树棵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如果该校八年级共有师生500名,所植树的存活率是90%,估计所植的树共有多少棵存活?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一次函数y=kx+2(k≠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n,0),当n>0时,k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0、(4分)已知一组数据3、x、4、5、6的众数是6,则x的值是_____.
    21、(4分)如图,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OB在y轴正半轴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A和第二象限的点C分别在双曲线y1= 和y2= 的一支上,分别过点A、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和N,则有以下的结论:① ②阴影部分面积是(k1﹣k2)③当∠AOC=90°时,|k1|=|k2|;④若四边形OABC是菱形,则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
    22、(4分)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此为2,4,6,8,...,顶点依此用A1,A2,A3,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___.
    23、(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顺次连接矩形四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若AB=8,AD=6,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分解因式:3a2b﹣12ab+12b.
    25、(10分)仿照下列过程:


    (1)运用上述的方法可知:= ,= ;
    (2)拓展延伸:计算:++…+.
    26、(12分)如图,AB=12cm,AC⊥AB,BD⊥AB ,AC=BD=9cm,点P在线段AB上以3 cm/s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B向D运动.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运动时间t=1(s),△ACP与△BPQ是否全等?说明理由,并直接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将 “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使△ACP与△BPQ全等.
    (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C,BD交于点E,使C,D分别是AE,BE中点,若点Q以(2)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出发,点P以原来速度从点A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E三边运动,求出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直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由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可知===86
    考点:加权平均数.
    2、A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4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4.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3、B
    【解析】
    试题解析:A选项中,被开方数中含b2,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B选项中,的被开方数不能因式分解,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式,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正确;
    C选项中,被开方数含分母,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D选项中,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根据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当AB=BC时,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选项的结论错误;
    B、当AC⊥BD时,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选项的结论正确;
    C、当∠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C选项的结论错误;
    D、当AC=BD时,平行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D选项的结论不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也考查了菱形、矩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有一个角为直角.
    5、A
    【解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样本容量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解: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8(吨),众数为8(吨),平均数=(1×4+2×5+8×8+6×12+2×15+1×1)=10(吨),样本容量为1.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也考查了平均数和中位数.
    6、C
    【解析】
    延长BC 到E 使BE=AD,利用中点的性质得到CM= DE=AB,再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
    解:延长BC 到E 使BE=AD,∵BC//AD,∴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DE=AB,
    ∵BC=3,AD=1,
    ∴C是BE的中点,
    ∵M是BD的中点,
    ∴CM= DE=AB,
    ∵AC⊥BC,
    ∴AB==,
    ∴CM= ,
    故选:C.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
    7、A
    【解析】
    解:选项A,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A符合题意;
    选项B,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B不符合题意;
    选项C,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C不符合题意;
    选项D,被开方数含分母,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解析】
    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x1>x2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解:直线中,
    随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和
    【解析】
    二元二次方程的中间项,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即可.
    【详解】
    解:,

    ∴,.
    故答案为:和.
    本题考查了高次方程解法和分解因式的能力.熟练运用十字相乘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x≠1
    【解析】
    根据分母不能为零,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得x-1≠0,
    解得x≠1,
    故答案为:x≠1.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利用分母不能为零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
    11、1
    【解析】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出AF=AE,CE=CD,BF=BD,再根据△ABC的周长等于16得出AF+AE=16,即可求出AE.
    【详解】
    解:如图,
    ∵AB、AC的延长线与圆分别相切于点E、F,
    ∴AF=AE,
    ∵圆O与BC相切于点D,
    ∴CE=CD,BF=BD,
    ∴BC=DC+BD=CE+BF,
    ∵△ABC的周长等于16,
    ∴AB+AC+BC=16,
    ∴AB+AC+CE+BF=16,
    ∴AF+AE=16,
    ∴AF=1.
    故答案为1
    此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掌握切线长定理即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12、1
    【解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依此列方程可求解.
    【详解】
    依题意有:
    (n﹣2)•180°=720°,
    解得n=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
    13、①④
    【解析】
    根据最简分式的定义逐式分析即可.
    【详解】
    ①是最简分式;②=,不是最简分式 ;③=,不是最简分式;④是最简分式.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了最简分式的识别,与最简分数的意义类似,当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除去1以外没有其它的公因式时,这样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y=;(2)当0<x<2或x>6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点B的坐标为(2,3),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得k值,从而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先求得m的值,根据图象即可求解.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BC,OA∥BC,
    而A(﹣2,0)、C(0,3),
    ∴B(2,3);
    设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0),
    把B(2,3)代入得k=2×3=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把D(m,1)代入y=得m=6,则D(6,1),
    ∴当0<x<2或x>6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点的坐标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凡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的点都能满足解析式.解决第(2)问时,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5、(1)见解析;(2)①7;②1.
    【解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CF平行ED,再根据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CFG≌△EDG,从而得出FG=CG,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
    (2)①过A作AM⊥BC于M,根据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E=BM,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断△MBA≌△EDC,从而得出∠CED=∠AMB=90°,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四边形CEDF是矩形.
    ②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出CE=DE,再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出四边形CEDF是菱形.
    【详解】
    (1)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F∥ED,
    ∴∠FCD=∠GCD,
    ∵G是CD的中点,
    ∴CG=DG,
    在△FCG和△EDG中,
    ∴△CFG≌△EDG(ASA),
    ∴FG=EG,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2)①解:当AE=7时,平行四边形CEDF是矩形,
    理由是:过A作AM⊥BC于M,
    ∵∠B=60°,AB=6,
    ∴BM=3,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DA=∠B=60°,DC=AB=6,BC=AD=10,
    ∵AE=7,
    ∴DE=3=BM,
    在△MBA和△EDC中,,
    ∴△MBA≌△EDC(SAS),
    ∴∠CED=∠AMB=90°,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CEDF是矩形,
    故答案为:7;
    ②当AE=1时,四边形CEDF是菱形,
    理由是:∵AD=10,AE=1,
    ∴DE=6,
    ∵CD=6,∠CDE=60°,
    ∴△CDE是等边三角形,
    ∴CE=DE,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CEDF是菱形,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能够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找到各个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16、, 的整数解是3,4
    【解析】
    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写出解集范围内的整数即可.
    【详解】
    解: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该不等式的解集是
    所以的整数解是3,4,
    故答案为:, 的整数解是3,4
    本题考查了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正确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
    17、(1)m=-1或2;(2)a<2且a≠-1
    【解析】
    (1)根据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把增根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
    (2)先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求得x的值,然后再依据“解是正数”建立不等式求a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1)方程两边都乘(x+2)(x-2),得
    2(x+2)+mx=3(x-2)
    ∵最简公分母为(x+2)(x-2),
    ∴原方程增根为x=±2,
    ∴把x=2代入整式方程,得m=-1.
    把x=-2代入整式方程,得m=2.
    综上,可知m=-1或2.
    (2)解:去分母,得2x+a=2-x
    解得:x=,
    ∵解为正数,
    ∴>0,
    ∴2-a>0,
    ∴a<2,且x≠2,
    ∴a≠-1
    ∴a<2且a≠-1.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分式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增根确定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②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18、(1)平均数是3.4棵,众数是4棵,中位数是3.5棵;(2)1.
    【解析】
    (1)根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2)用平均每人植的棵数乘以存活率,再乘以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这20名师生种树棵数的平均数是(2×4+3×6+4×8+5×2)=3.4(棵),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棵;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数是第10、11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是3.5(棵);
    (2)根据题意得:
    3.4×90%×500=1(棵).
    答:估计所植的树共有1棵存活.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k<1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用含k的式子表示n,从而可以得出k的取值范围.
    详解:∵一次函数y=kx+2(k≠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n,1),
    ∴n=﹣,
    ∴当n>1时,﹣>1,
    解得,k<1,
    故答案为k<1.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解答.
    20、1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1,即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为:1.
    故x=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众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
    21、①②④.
    【解析】
    作AE⊥y轴于点E,CF⊥y轴于点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S△AOB=S△COB,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E=CF,则有OM=ON,再利用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OM=|k1|=OM•AM,S△CON=|k2|=ON•CN,所以有;由S△AOM=|k1|,S△CON=|k2|,得到S阴影=S△AOM+S△CON=(|k1|+|k2|)=(k1-k2);当∠AOC=90°,得到四边形OABC是矩形,由于不能确定OA与OC相等,则不能判断△AOM≌△CNO,所以不能判断AM=CN,则不能确定|k1|=|k2|;若OABC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OA=OC,可判断Rt△AOM≌Rt△CNO,则AM=CN,所以|k1|=|k2|,即k1=-k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
    【详解】
    作AE⊥y轴于E,CF⊥y轴于F,如图,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S△AOB=S△COB,
    ∴AE=CF,
    ∴OM=ON,
    ∵S△AOM=|k1|=OM•AM,S△CON=|k2|=ON•CN,
    ∴,故①正确;
    ∵S△AOM=|k1|,S△CON=|k2|,
    ∴S阴影部分=S△AOM+S△CON=(|k1|+|k2|),
    而k1>0,k2<0,
    ∴S阴影部分=(k1-k2),故②正确;
    当∠AOC=90°,
    ∴四边形OABC是矩形,
    ∴不能确定OA与OC相等,
    而OM=ON,
    ∴不能判断△AOM≌△CNO,
    ∴不能判断AM=CN,
    ∴不能确定|k1|=|k2|,故③错误;
    若OABC是菱形,则OA=OC,
    而OM=ON,
    ∴Rt△AOM≌Rt△CNO,
    ∴AM=CN,
    ∴|k1|=|k2|,
    ∴k1=-k2,
    ∴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涉及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14,14)
    【解析】
    观察图象,每四个点一圈进行循环,每一圈第一个点在第三象限,根据点的脚标与坐标寻找规律
    【详解】
    ∵55=413+3,A 与A 在同一象限,即都在第一象限,
    根据题中图形中的规律可得
    3=40+3,A 的坐标为(0+1,0+1),即A (1,1),
    7=41+3,A 的坐标为(1+1,1+1), A (2,2),
    11=42+3,A 的坐标为(2+1,2+1), A (3,3);

    55=413+3,A (14,14),A 的坐标为(13+1, 13+1)
    故答案为(14,14)
    此题考查点的坐标,解题关键在于发现坐标的规律
    23、20.
    【解析】
    分析:连接AC,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四边形EHGF为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计算.
    解答:连接AC,BD在Rt△ABD中,BD= ∵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10, ∵E、H分别是AB、AD的中点,∴EH∥BD,EF=BD=5,同理,FG∥BD,
    FG=BD=5,GH∥AC,GH=AC=5, ∴四边形EHGF为菱形,∴四边形EFGH的周长=5×4=20,故答案为2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四边形,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3b(a﹣1)1.
    【解析】
    首先提取公因式3b,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详解】
    原式=3b(a1﹣4a+4)
    =3b(a﹣1)1.
    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公式是解题关键.
    25、(1)﹣2、-;(2)﹣1.
    【解析】
    (1)将两式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以﹣2、﹣计算可得;
    (2)由=﹣将原式展开后,两两相互抵消即可得.
    【详解】
    (1)===﹣2,
    ===,
    (2)原式=﹣1+﹣﹣+…+﹣=﹣1.
    本题主要考查分母有理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母有理化和根据计算得出规律.
    26、(1)△ACP≌△BPQ,理由见解析;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1或(3)9s
    【解析】
    (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3)因为VQ<VP,只能是点P追上点Q,即点P比点Q多走PB+BQ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
    【详解】
    (1)当t=1时,AP=BQ=3,BP=AC=9,
    又∵∠A=∠B=90°,
    在△ACP与△BPQ中,,
    ∴△ACP≌△BPQ(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则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
    (2)设点Q的运动速度x,
    ①若△ACP≌△BPQ,则AC=BP,AP=BQ,

    解得,
    ②若△ACP≌△BPQ,则AC=BQ,AP=BP,
    解得,
    综上所述,存在或使得△ACP与△BPQ全等.
    (3)因为VQ<VP,只能是点P追上点Q,即点P比点Q多走PB+BQ的路程,
    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
    ∵AC=BD=9cm,C,D分别是AE,BD的中点;
    ∴EB=EA=18cm.
    当VQ=1时,
    依题意得3x=x+2×9,
    解得x=9;
    当VQ=时,
    依题意得3x=x+2×9,
    解得x=12.
    故经过9秒或12秒时P与Q第一次相遇.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与运算.
    题号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居民(户数)
    1
    2
    8
    6
    2
    1
    月用水量(吨)
    4
    5
    8
    12
    15
    20

    相关试卷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共6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在中,,则的长为,-4的相反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