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6281727/0-17296424130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6281727/0-17296424131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6281727/0-17296424131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正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B.C.D.
2、(4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B.k≥C.k>且k≠1D.k≥且k≠1
3、(4分)甲、乙两人在笔直的湖边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0分钟;③乙用12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6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4分)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ABC,∠C=90°,∠B=3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DE=1,则BC的长度为( )
A.2B.+2C.3D.2
5、(4分)下列二次根式能与合并的是( )
A.B.C.D.
6、(4分)为了解某校计算机考试情况,抽取了50名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则50名学生计算机考试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20,16B.l6,20C.20,l2D.16,l2
7、(4分)如图,在矩形OABC中,点B的坐标是(1,3),则AC的长是( )
A.3B.2C.D.4
8、(4分)下列图案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计算.
10、(4分)如图,是内一点,且在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若,,,则点到的距离为_________.
11、(4分) “I am a gd student.”这句话的所有字母中,字母“a”出现的频率是______
12、(4分)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x轴交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于点B,以A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点C,点D在x轴上.若S▱ABCD=5,则k=____.
13、(4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平分∠ADO交AC于点E,把△ADE沿AD翻折,得到△ADE′,点F是DE的中点,连接AF、BF、E′F.若AE=2.则四边形ABFE′的面积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列方程解应用题: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辆私家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的平均速度高,行驶千米的高速公路比行驶同等长度的普通公路节约分钟,求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15、(8分)计算
(1)分解因式:;
(2)解不等式组.
16、(8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总书记提倡和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为响应号召,建设书香校园,某初级中学对本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知识水平检测.为了解情况,现从两个年级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的检测成绩,过程如下:
(收集数据)从初一、初二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的水平检测分数,数据如下
(整理数据)按如下分段整理样本数据:
(分析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如下统计:
(得出结论)
(1)根据统计,表格中a、b、c、d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00人和1200人,请估计该校初一、初二年级这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总人数.
17、(10分)有一次,小明坐着轮船由A点出发沿正东方向AN航行,在A点望湖中小岛M,测得∠MAN=30°,航行100米到达B点时,测得∠MBN=45°,你能算出A点与湖中小岛M的距离吗?
18、(10分)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正比例函数 y=kx 与一次函数 y=−x+b 的图象相交于点 A(4,3).过点 P(2,0)作 x 轴的垂线,分别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 B,交一次函数的图象于点 C, 连接 OC.
(1)求这两个函数解析式;
(2)求△OBC 的面积;
(3)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M,使△AOM 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直接写出 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已知线段,是直线上一动点,点,分别为,的中点,对下列各值:①线段的长;②的周长;③的面积;④直线,之间的距离;⑤的大小.其中不会随点的移动而改变的是_____.(填序号)
20、(4分)当x=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
21、(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连接DC交AB于点F,则△ACF与△BDF的周长之和为_______cm.
22、(4分)在比例尺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为6.4厘米,则太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公里。
23、(4分)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S△ABC=8,点M,P,N分别是边AB,BC,AC上任意一点,则:
(1)AB的长为____________.
(2)PM+P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探索发现:
……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 ,= ;
(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
(3)利用规律解方程:
25、(10分)知y+3与5x+4成正比例,当x=1时,y=—18,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
(2)若点(m,—8)在此图像上,求m的值。
26、(12分)善于思考的小鑫同学,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量得,求的长.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设BC、C'D'相交于点M,连结AM,根据HL即可证明△AD'M≌△ABM,可得到∠MAB=30°,然后可求得MB的长,从而可求得△ABM的面积,最后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AD'M和△ABM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设BC、相交于点M,连结AM,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在Rt和Rt△ABM中
,
≌(HL),
,,
,
,
又,
,
,
又,
,
故选D.
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与定理、证得≌是解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
根据题意得k-1≠0且△=2²-4(k-1)×(-2)>0,解得:k>且k≠1.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²-4ac,关键是熟练掌握: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
3、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甲步行速度==60米/分;故①符合题意;
设乙的速度为:x米/分,
由题意可得:16×60=(16﹣4)x,
解得x=80
∴乙的速度为80米/分;
∴乙走完全程的时间==30分,
故②符合题意;
由图可得:乙追上甲的时间为(16﹣4)=12分;
故③符合题意;
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距离是:2400﹣(4+30)×60=360米,
故④符合题意;
故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明确题意,读懂函数图像,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分析: 先由∠B=30°,将该直角三角形纸片沿DE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DE=1,得到AD=BD=2, 再根据∠C=90°,∠B=30°得∠CAD=30°,然后在Rt△ACD中,利用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得CD=1,从而求得BC的长度.
详解: ∵△ABC折叠,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
∴AD=BD,∠B=∠CAD= 30°, ∠DEB=90°,
∴AD=BD=2, ∠CAD=30°,
∴CD=AD=1,
∴BC=BD+CD=2+1=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主要利用了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此类题目,难点在于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应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来解决问题.
5、B
【解析】
分析: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A、,和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B、,和能合并,故本选项正确;
C、,和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D、,和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应用,注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
6、A
【解析】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20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20;
将这组数据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1,1,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
故选:A.
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7、C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C=OB,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连接OB,过B作BM⊥x轴于M,
∵点B的坐标是(1,3),
∴OM=1,BM=3,由勾股定理得:OB=
∵四边形OABC是矩形,
∴AC=OB,
∴AC=,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C=OB是解此题的关键.
8、A
【解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1
【解析】
首先化成同指数,然后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详解】
解:原式=×(-1)=×(-1)=1×(-1)=-1.
考点:幂的简便计算.
10、
【解析】
连接OB,过点O作OD⊥AB于D,先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再由S△ABO=AO·OB=AB·OD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OB,过点O作OD⊥AB于D,
∵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OB=OC,
∵,,,
∴OA2+OB2=32+42=25=AB2,
∴△ABC为直角三角形,
∵S△ABO=AO·OB=AB·OD,
∴OD= =.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15个字母里a出现了2次,所以字母“a”出现的频率是.故答案为.
12、-1
【解析】
设点A(x,),表示点B的坐标,然后求出AB的长,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设点A(x,),则B(,),
∴AB=x-,
则(x-)•=5,
k=-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用点A,B的横坐标之差表示出AB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3、12+4.
【解析】
连接EB、EE′,作EM⊥AB于M,EE′交AD于N.易知△AEB≌△AED≌△ADE′,先求出正方形AMEN的边长,再求出AB,根据S四边形ABFE′=S四边形AEFE′+S△AEB+S△EFB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连接EB、EE′,作EM⊥AB于M,EE′交AD于N,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DA,AC⊥BD,AO=OB=OD=OC,
∠DAC=∠CAB=∠DAE′=45°,
在△ADE和△ABE中,
,
∴△ADE≌△ABE(SAS),
∵把△ADE沿AD翻折,得到△ADE′,
∴△ADE≌△ADE′≌△ABE,
∴DE=DE′,AE=AE′,
∴AD垂直平分EE′,
∴EN=NE′,
∵∠NAE=∠NEA=∠MAE=∠MEA=45°,AE=2,
∴AM=EM=EN=AN=2,
∵ED平分∠ADO,EN⊥DA,EO⊥DB,
∴EN=EO=2,AO=2+2,
∴AB=AO=4+2,
∴S△AEB=S△AED=S△ADE′=×2×(4+2)=4+2,S△BDE=S△ADB﹣2S△AEB=×(4+2)2﹣2××2×(4+2)=4,
∵DF=EF,
∴S△EFB=S△BDE=×4=2,
∴S△DEE′=2S△AED﹣S△AEE′=2×(4+2)﹣×(2)2=4+4,S△DFE′=S△DEE′=×(4+4)=2+2,
∴S四边形AEFE′=2S△AED﹣S△DFE′=2×(4+2)﹣(2+2)=6+2,
∴S四边形ABFE′=S四边形AEFE′+S△AEB+S△EFB=6+2+4+2+2=12+4;
故答案为:12+4.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学会利用分割法求四边形面积,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解析】
设普通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计算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详解】
设普通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解得,
经检验: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高速度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1)y(x−y)1;(1)−3≤x<1.
【解析】
(1)直接提取公因式y,再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1)分别解不等式进而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
解:(1)x1y−1xy1+y3
=y(x1−1xy+y1)
=y(x−y)1;
(1),
解①得:x<1,
解②得:x≥−3,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1.
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掌握解题方法是解题关键.
16、(1)4,8,87,1;(2)800人.
【解析】
(1)利用收集的数据以及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2)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解:(1)由数据可知初二年级60≤x<70的有4人,80≤x<90有8人,初一年级20人,中间两个数是86,1,故中位数==87,初二年级20人,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故众数是1.由题意a=4,b=8,c=87,d=1.
故答案为:4,8,87,1.
(2)初一年级成绩90分以上的人数为1000×=300(人),
初二年级成绩90分以上的人数为1200×=500(人)
300+500=800(人)
答:初一、初二年级这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总人数为800人.
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7、A点与湖中小岛M的距离为100+100米;
【解析】
作MC⊥AN于点C,设AM=x米,根据∠MAN=30°表示出MC= m,根据∠MBN=45°,表示出BC=MC=m然后根据在Rt△AMC中有AM =AC+MC列出法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作MC⊥AN于点C,
设AM=x米,
∵∠MAN=30°,
∴MC=m,
∵∠MBN=45°,
∴BC=MC=m
在Rt△AMC中,
AM=AC+MC,
即:x=( +100) +() ,
解得:x=100+100 米,
答:A点与湖中小岛M的距离为100+100米。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
18、(1)y=x; y=−x+7;(2);(3)存在,M(8,0),M(,0),M(,0),M(-,0).
【解析】
(1)分别把A(4,3)代入y=kx,y=−x+b,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先求出点B和点C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3)分AO=AM时,AM=OM时,AO=OM时三种情况求解即可.
【详解】
(1)把A(4,3)代入y=kx,得
4k=3,
∴k=,
∴y=x;
把A(4,3)代入y=−x+b,得
-4+b=3,
∴b=7,
∴y=−x+7;
(2)当x=2时,
y=x=,
y=−x+7=5,
∴B(2,),C(2,5),
∴BC=5-=,
∴△OBC 的面积=OP·BC=×2×=;
(3)解,得
,
∴A(4,3).
设M(x,0)
当AO=AM时,
,
解之得
x1=8,x2=0(舍去),
∴M(8,0);
当MA=OM时,
,
解之得
x =,
∴M(,0);
当AO=OM时,
,
解之得
x1=,x2=,
∴M(,0)或M(-,0).
∴M(8,0),M(,0),M(,0),M(-,0)时,△AOM 为等腰三角形.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图形与坐标,勾股定理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1)的关键,求出点B和点C的坐标是解(2)的关键,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3)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①③④
【解析】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对线段长度、三角形周长和面积、角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点,为定点,点,分别为,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即线段的长度不变,故①符合题意,
、的长度随点的移动而变化,
的周长会随点的移动而变化,故②不符合题意;
的长度不变,点到的距离等于与的距离的一半,
的面积不变,故③符合题意;
直线,之间的距离不随点的移动而变化,故④符合题意;
的大小点的移动而变化,故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不会随点的移动而改变的是:①③④.
故答案为:①③④.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动点问题,掌握中位线的性质、线段长度的性质、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性质、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
【解析】
根据分式值为0的条件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
解:令且
∴
即时,分式的值为0.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21、1.
【解析】
∵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
∴△ABC≌△BDE,∠CBD=60°,
∴BD=BC=12cm,
∴△BCD为等边三角形,
∴CD=BC=BD=12cm,
在Rt△ACB中,AB===13,
△ACF与△BDF的周长之和=AC+AF+CF+BF+DF+BD=AC+AB+CD+BD=5+13+12+12=1(cm),
故答案为1.
考点:旋转的性质.
22、512
【解析】设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根据题意得:1/8000000 =6.4/x ,
解得:x=51200000,
∵51200000厘米=512公里,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为512公里.
23、4; 2.
【解析】
过点A作,垂足为G,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设,则,,然后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取,则,过点作,垂足为D,当、P、M在一条直线上且时,有最小值,其最小值.
【详解】
(1)如图所示:过点A作AG⊥BC,垂足为G,
∵AB=AC,∠BAC=120°,∴∠ABC=30°,
设AB=x,则AG,BGx,则BCx,
∴BC•AG•x•x=8,解得:x=4,∴AB的长为4,
故答案为:4;
(2)如图所示: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A',取CN=CN',则PN=PN',过点A'作A'D⊥AB,垂足为D,
当N'、P、M在一条直线上且MN'⊥AB时,PN+PM有最小值,
最小值=MN'=DA'AB=2,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径、垂线段的性质,将的长度转化为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2);(1)见解析.
【解析】
(1)根据简单的分式可得,相邻两个数的积的倒数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差,即可得到和
(2)根据(1)规律将乘法写成减法的形式,可以观察出前一项的减数等于后一项的被减数,因此可得它们的和.
(1)首先利用(2)的和的结果将左边化简,再利用分式方程的解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1), ;
故答案为
(2)原式= ;
(1)已知等式整理得:
所以,原方程即: ,
方程的两边同乘x(x+5),得:x+5﹣x=2x﹣1,
解得:x=1,
检验:把x=1代入x(x+5)=24≠0,
∴原方程的解为:x=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关键在于根据简单的数的运算寻找规律,是考试的热点.
25、 (1) y=x;
(2) m=.
【解析】
(1)设y+3=k(5x+4),把x=1,y=-18代入求出k的值,进而可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直接把点(m,-8)代入(1)中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
【详解】
(1)∵y+3与5x+4成正比例,
∴设y+3=k(5x+4),
∵当x=1时,y=−18,
∴−18+3=k(5+4),解得k=,
∴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5x+4)=y+3,即y=x;
(2)∵点(m,−8)在此图象上,
∴−8=m,解得m=.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26、
【解析】
过F作FH垂直于AB,得到∠FHB为直角,进而求出∠EFD的度数为30°,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EF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的长,由EF与AD平行,得到内错角相等,确定出∠FDA为30°,再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FH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H的长,由DH-BH求出BD的长即可.
【详解】
解:过点F作FH⊥AB于点H,
∴∠FHB=90°,
∵∠EDF=90°,∠E=60°,
∴∠EFD=90°-60°=30°,
∴EF=2DE=24,
∴,
∵EF∥AD,
∴∠FDA=∠DFE=30°,
∴,
∴,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45°,
∴∠HFB=90°-45°=45°,
∴∠ABC=∠HFB,
∴,
则BD=DH-BH=.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考试分数(分)
20
16
12
8
人数
24
18
5
3
初一年级
88
60
44
91
71
88
97
63
72
91
81
92
85
85
95
31
91
89
77
86
初二年级
77
82
85
88
76
87
69
93
66
84
90
88
67
88
91
96
68
97
59
88
分段
年级
0≤x<60
60≤x<70
70≤x<80
80≤x<90
90≤x≤100
初一年级
2
2
3
7
6
初二年级
1
a
2
b
5
统计量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初一年级
78.85
c
91
291.53
初二年级
81.95
86
d
115.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2024-2025学年九上数学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