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年数学九上开学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广雅中学2024年数学九上开学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C.D.
2、(4分)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x必须满足( )
A.x≤2B.x≥2C.x<2D.x>2
3、(4分)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平分∠BAC,BD⊥AD于点D,若AB=12,AC=16,则MD等于( )
A.4B.3C.2D.1
4、(4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连接EF.若,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 )
A.4B.C.D.28
5、(4分)已知( ).
A.3B.-3C.5D.-5
6、(4分)已知张强家、体育场、文具店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
B.体育场离文具店1千米
C.张强在文具店逗留了15分钟
D.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分
7、(4分)李华根据演讲比赛中九位评委所给的分数制作了表格:如果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表中数据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中位数
8、(4分)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等于,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
10、(4分)当x分别取值,,,,,1,2,,2007,2008,2009时,计算代数式的值,将所得的结果相加,其和等于______.
11、(4分)如图,一根旗杆在离地面5 m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 m处,旗杆断裂之前的高为____.
12、(4分)已知:如图,四边形中,,要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只需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13、(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某校开展爱“我容城,创卫同行”的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浜江公园参加评选活动,为了了解同学们劳动时间,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劳动的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
(3)已知全校学生人数为1200人,请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多少人?
15、(8分)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A地前往B地,甲乘汽车,乙骑摩托车,甲到达B地停留半个小时后返回A地,如图是他们离A地的距离(千米)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
(1)求甲从B地返回A地的过程中,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若乙出发后2小时和甲相遇,求乙从A地到B地用了多长时间?
16、(8分)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前往距离学校20千米的郊野公园。已知甲同学比乙同学平均每小时多骑行2千米,甲同学在路上因事耽搁了30分钟,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公园。问:甲、乙两位同学平均每小时各骑行多少千米?
17、(10分)解下列方程:
(1)
(2)
18、(10分)甲、乙两人在5次打靶测试中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8,8,7,8,9
乙:5,9,7,10,9
(1)填写下表:
(2)教练根据这5次成绩,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教练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已知实数、满足,则_____.
20、(4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____.
2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后得到正方形,依此方式,绕点连续旋转2019次得到正方形,如果点的坐标为(1,0),那么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2、(4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CE=CA,则∠E的度数是_____.
23、(4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此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如图,直线y=k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E,F,已知点E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6,0).
(1)求k的值;
(2)若点P(x,y)是该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第二象限内运动,试写出△OPA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探究: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并说明理由.
25、(10分)(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与的面积相等,试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①如图2,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过点作轴,过点作轴,垂足分别为,,连接.试证明:.
②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的位置如图3所示,请画出图形,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6、(12分)如图,直线y=x+1与x,y轴交于点A,B,直线y=-2x+4与x,y轴交于点D,C,这两条直线交于点E.
(1)求E点坐标;
(2)若P为直线CD上一点,当△ADP的面积为9时,求P的坐标.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
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错误;
B、是最简二次根式,正确;
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错误;
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因此可得x-1≥0,解这个不等式可得x≥1.
故选B
考点:二次根式的意义
3、C
【解析】
延长BD交AC于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DH,AH=AB=1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
延长BD交AC于H,
∵AD平分∠BAC,BD⊥AD,
∴BD=DH,AH=AB=12,
∴HC=AC﹣AH=4,
∵M是BC中点,BD=DH,
∴MD=CH=2,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首先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AC,进一步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边长,得出周长即可.
【详解】
解:∵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EF=,
∴AC=2EF=2,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OA=AC=,OB=BD=2,
∴AB==,
∴菱形ABCD的周长为4.
故选C.
5、A
【解析】
观察已知m2-m-1=0可转化为m2-m=1,再对m4-m3-m+2提取公因式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将m2-m作为一个整体代入,逐次降低m的次数,使问题得以解决.
【详解】
∵m2-m-1=0,
∴m2-m=1,
∴m4-m3-m+2=m2 (m2-m)-m+2=m2-m+2=1+2=3,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m2-m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逐次降低m的次数.
6、C
【解析】
(1)因为张强从就家直接到体育场,故第一段函数图象所对应的y轴的最高点即为体育场离张强家的距离;
(2)张强从体育场到文具店的递减函数,此段函数图象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纵坐标的差为张强家到文具店的距离;
(3)中间一段与x轴平行的线段是张强在图书馆停留的时间;
(4)先求出张强家离文具店的距离,再求出从文具店到家的时间,最后求出二者的比值即可.
【详解】
解:(1)由函数图象可知,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从家到体育场用了15分;
(2)由函数图象可知,张强家离文具店1.5千米,离体育场2.5千米,所以体育场离文具店1千米;
(3)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分;
(4)从图象可知:文具店离张强家1.5千米,张强从文具店散步走回家花了分,
∴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分.
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D
【解析】
由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叫做中位数;接下来根据中位数的定义, 结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不难得出答案.
【详解】
解: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取中间位置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得到,所以如果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表中数据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中位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众数、方差、中位数的定义,其中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叫做中位数.
8、A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逐个判断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A、若AB=CD,∠A=∠B,不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AB∥CD,
∴∠B+∠C=180°,
∵∠A=∠C,
∴∠A+∠B=180°,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B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C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知D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故选:A.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360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得出5∠A=180°,求出即可.
【详解】
∵△ABC中,AB=AC,
∴∠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叫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记作k,若k= ,
∴∠A:∠B=1:2,
即5∠A=180°,
∴∠A=36°,
故答案为:36°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得到5∠A=180°
10、1
【解析】
先把和代入代数式,并对代数式化简,得到它们的和为1,然后把代入代数式求出代数式的值,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求出所有结果的和.
【详解】
因为,
即当x分别取值,为正整数时,计算所得的代数式的值之和为1;
而当时,.
因此,当x分别取值,,,,,1,2,,2117,2118,2119时,
计算所得各代数式的值之和为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代数式的求值,本题的x的取值较多,并且除外,其它的数都是成对的且互为倒数,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代入代数式得到它们的和为1,这样计算起来就很方便.
11、18m
【解析】
旗杆折断后,落地点与旗杆底部的距离为12m,旗杆离地面5m折断,且旗杆与地面是垂直的,
所以折断的旗杆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折断的旗杆为=13m,
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度为13m+5m=18m.
故答案为18m.
12、.(答案不唯一)
【解析】
由AO=OC,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添加BO=OD即可.
【详解】
添加的BO=OD.
理由:∵在四边形ABCD中,BO=DO,AO=C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13、
【解析】
把x=0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得解.
【详解】
解:把x=0代入一次函数y=kx+1得y=1,
所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
故答案为:(0,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见解析(2)1.5、1.5(3)216
【解析】
(1)根据学生劳动“1小时”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
(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确定出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与中位数即可;
(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百分比即可得.
【详解】
(1)根据题意得:30÷30%=100(人),
∴学生劳动时间为“1.5小时”的人数为100−(12+30+18)=40(人),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2)根据题意得:抽查的学生劳动时间的众数为1.5小时、中位数为1.5小时,
故答案为:1.5、1.5;
(3)1200×18%=216,
答:估算该校学生参加义务劳动2小时的有216人
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
15、(1)
(2)3小时
【解析】
(1)设,根据题意得
,解得
(2)当时,
∴骑摩托车的速度为(千米/时)
∴乙从A地到B地用时为(小时)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甲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乙平均每小时行驶8千米
【解析】
设乙平均每小时骑行x千米,则甲平均每小时骑行(x+2)千米,根据题意可得,同样20千米的距离,乙比甲多走30分钟,据此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甲平均每小时行驶x千米,
则,
化简为:,
解得:,
经检验不符合题意,是原方程的解,
答:甲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乙平均每小时行驶8千米。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
17、解:(1)(2)
【解析】
(1)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常数;
(2)因方程公因式很明显故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详解】
(1)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得,
x2−4x=−1,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
x2−4x+4=−1+4,
配方得,(x−2)2=3,
解得:x1=2+,x2=2−
(2)先提取公因式5x+4得,
(5x+4)(x−1)=0,
解得x1=1,x2=−
18、(1)填表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变小.
【解析】
(1)根据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2)方差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3)根据方差公式求解: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变小.
【详解】
试题分析:
试题解析:解:(1)甲的众数为8,乙的平均数=(5+9+7+10+9)=8,乙的中位数为9.
故填表如下:
(2)因为他们的平均数相等,而甲的方差小,发挥比较稳定,所以选择甲参加射击比赛;
(3)如果乙再射击1次,命中8环,平均数不变,根据方差公式可得乙的射击成绩的方差变小.
考点:1.方差;2.算术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3
【解析】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等式的右边==等式的左边,
∴,
解得:
,
∴A+B=3,
故答案为:3
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0、
【解析】
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0,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关于x的方程x2-2a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a)2-4×1×1=0,
解得:a=±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21、
【解析】
根据图形可知:点B在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由旋转可知:将正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OA1B1C1,相当于将线段OB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可得对应点B的坐标,根据规律发现是8次一循环,可得结论.
【详解】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且OA=1,∴B(1,1),连接OB,
由勾股定理得:OB=,
由旋转得:OB=OB1=OB2=OB3=…=,
∵将正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OA1B1C1,
相当于将线段OB绕点O逆时针旋转45∘,依次得到∠AOB=∠BOB1=∠B1OB2=…=45∘,
∴B1(0,),B2(−1,1),B3(−,0),…,
发现是8次一循环,所以2019÷8=252…3,
∴点B2019的坐标为(−,0)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接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也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规律型、点的坐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的方法.
22、22.5°
【解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就有∠ACD=∠ACB=45°=∠CAE+∠AEC,根据CE=AC就可以求出∠CAE=∠E=22.5°.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D=∠ACB=45°.
∵∠ACB=∠CAE+∠AEC,
∴∠CAE+∠AEC=45°.
∵CE=AC,
∴∠CAE=∠E=22.5°.
故答案为22.5°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的运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
23、y=-2x
【解析】
设正比例函数是y=kx(k≠0).利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将点(-1,2)代入该函数解析式,求得k值即可.
【详解】
设正比例函数是y=kx(k≠0).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
∴2=-k,
解答,k=-2,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2x;
故答案是:y=-2x.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k=;(2)△OPA的面积S=x+18 (﹣8<x<0);(3)点P坐标为(,)或(,)时,三角形OPA的面积为.
【解析】
(1)将点E坐标(﹣8,0)代入直线y=kx+6就可以求出k值,从而求出直线的解析式;
(2)由点A的坐标为(﹣6,0)可以求出OA=6,求△OPA的面积时,可看作以OA为底边,高是P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表示出△OPA.从而求出其关系式;根据P点的移动范围就可以求出x的取值范围.
(3)分点P在x轴上方与下方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
【详解】
(1)∵直线y=kx+6过点E(﹣8,0),
∴0=﹣8k+6,
k=;
(2)∵点A的坐标为(﹣6,0),
∴OA=6,
∵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OPA的面积S=×6×(x+6)=x+18 (﹣8<x<0);
(3)设点P的坐标为(m,n),则有S△AOP=,
即,
解得:n=±,
当n=时,=x+6,解得x=,
此时点P在x轴上方,其坐标为(,);
当n=-时,-=x+6,解得x=,
此时点P在x轴下方,其坐标为(,),
综上,点P坐标为:(,)或(,).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点坐标的求法,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正确找出各量间的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分情况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5、(1),理由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理由见解析.
【解析】
(1)分别过点C,D,作CG⊥AB,DH⊥AB,垂足为G,H,则∠CGA=∠DHB=90°,根据△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证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
(2)连结MF,NE,设点M的坐标为(x1,y1),点N的坐标为(x2,y2),进一步证明S△EFM=S△EFN,结合(1)的结论即可得到MN∥EF;
(3)连接FM、EN、MN,结合(2)的结论证明出MN∥EF,GH∥MN,于是证明出EF∥GH.
【详解】
(1)如图1,分别过点、作、,垂足分别为、,
则,
∴,
∵且,
,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2)①如图2,连接,,
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
∵轴,轴,且点,在第一象限,
∴,,,.
∴,,
∴,
从而,由(1)中的结论可知:;
②如图
,
理由:连接,,
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由(2)①同理可得:
,,
∴,
从而,由(1)中的结论可知:.
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进行解答问题,此题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三问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6、(1)点E的坐标为(1,2);(2)点 P的坐标为(-1,6)或(5,-6).
【解析】
(1)把y=x+1与y=-2x+4联立组成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x、y的值,即可求得点E的坐标;(2)先求得点A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2,0),可得AD=3,根据△ADP的面积为9求得△ADP边AD上的高为6,可得点P的纵坐标为6,再分当点P在y轴的上方时和当点P在y轴的下方时两种情况求点P的坐标即可.
【详解】
(1)由题意得,,
解得,,
∴点E的坐标为(1,2);
(2)∵直线y=x+1与x交于点A,直线y=-2x+4与x交于点D,
∴A(-1,0),D(2,0),
∴AD=3,
∵△ADP的面积为9,
∴△ADP边AD上的高为6,
∴点P的纵坐标为6,
当点P在y轴的上方时,-2x+4=6,
解得x=-1,
∴P(-1,6);
当点P在y轴的下方时,-2x+4=-6,
解得x=5,
∴P(5,-6);
综上,当△ADP的面积为9时,点 P的坐标为(-1,6)或(5,-6).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的交点问题,熟知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8.5分
8.3分
8.1分
0.15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8
8
0.4
乙
9
3.2
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甲
8
8
8
0.4
乙
8
9
9
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二中学广雅中学数学九上开学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武汉广雅初级中学九上数学开学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二中学广雅中学数学九上开学统考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