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苏科版2024)
初中生物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课后作业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600,40,60,953,20,1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层 基础必备练lian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麦田B.草原中所有的牛、羊C.城湖中的所有生物D.黄河中所有的鱼
2.下列不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块农田B.一片森林
C.一条河流D.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
3.推进深远海养殖是“打造海上新广东”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的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4.神舟十八号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金鱼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能将落红化作春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
A.阳光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
6.科学家在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主要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模型法D.调查法
7.在校园中调查生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只调查自己感兴趣的生物
B.品尝果实的味道并记录
C.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也要记录
D.单独行动完成调查任务
8.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绿色之肺”的是( )
A.延平区三楼梯田B.邵武市和平古镇
C.建瓯房道万木林D.建阳宋慈纪念园
9.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
A.制氧之库B.绿色水库C.地球之肾D.地球之肺
10.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海洋C.陆地D.草原
11.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中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中上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12.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保的是( )
A.绿色出行,节能减排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垃圾分类,变废为宝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
第2层 能力提升练lian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依赖于人的作用
2.漫步北京青龙湖森林公园,你会发现有许多石块、树枝等堆积形成的灌木丛,其内用含有植物种子的土壤填充,即构成了“本杰士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杰士堆”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B.分解者能将树枝中的无机物分解
C.动物粪便促进植物的生长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D.“本杰士堆”没有消费者,不构成生态系统
3.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由此判断,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D.分解者、生产者
4.为了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某生物课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
B.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
C.②和③形成对照,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D.若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②④两组作对照
5.我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一般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氧量的70%,被称为“地球之肺”
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由于人口密集,容易造成环境问题
D.湿地生态系统能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被称为“地球之肾”
6.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D.我们无法再建立一个生物圈,所以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
二、综合题
7.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如表是第四、五、六、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1)人口普查从科学探究方法上看属于调查,调查时首先明确_____和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年增长率呈现逐年_____趋势,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多于、等于、少于)女性,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_____。
(3)小圳同学想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肝炎的发病率,调查范围大,老师建议采用法 (选填“抽样调查”或“普查法”)开展调查,更易操作。
8.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描绘了自然之美。阅读下列古文,回答相关问题。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林”和“渊”都是生态系统,它由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部分组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这反映了农作物和杂草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
(5)“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书端州郡斋壁》)这体现了___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第3层 拓展培优练lian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王伟同学在昆嵛山某一范围内调查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调查表
调查人:王伟 班级:初一、二班 组别:第一组
调查地点:昆嵛山调查时间:2015年7月12日天气情况:晴、高温
(1)昆嵛山总面积15416公顷,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因此对昆嵛山的调查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调查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调查前要选择调查的范围,设计调查的路线
②昆嵛山的动植物种类多,因此可借鉴以前的数据进行估算
③在调查过程中,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较大的生物
④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归类
(3)如果对王伟同学生物调查表中涉及的生物进行归类时,如果依据__________,可将其划分为三类,每类包括的具体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依据__________,可将其划分为两类,每类包括的具体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伟同学如果借助放大镜看看水杉和刺槐叶的区别,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
(5)下列哪些属于调查__________。
①人口普查②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病情③观察狼和狗外形上的区别④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总数(亿)
占人口比例
年增长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第七次
2020.11.1
14.118
51.24
48.76
105.07
0.53
生物名称
数量
生物环境
水杉
50颗
干旱陆地
野兔
2个
干旱陆地
刺槐
200颗
干旱陆地
麻雀
5个
树林中
蕨菜
20颗
潮湿土壤
松鼠
1个
树林中
蘑菇
60
潮湿土壤
鲫鱼
35条
水池中
……
参考答案
第1层 基础必备练lian
1.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一块麦田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草原中所有的牛、羊不属于生态系统,还需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城湖中的所有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还需非生物部分,C错误。
D.黄河中所有的鱼不属于生态系统,还需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详解】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河流既包括了农田里所有的生物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只包括了鱼这一种生物,不能叫做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金鱼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D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使落红化作春泥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家在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主要采取的科学方法是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法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分析】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详解】调查法首先要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只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生物,也不能忽略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同时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单独行动完成调查任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C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详解】建瓯房道万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C
【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之肾”之称,C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A正确。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C.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C正确。
D.光盘行动,杜绝浪费,能够节约粮食,有利于环保,D正确。
故选B。
第2层 能力提升练lian
1.A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
【详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正确。
B.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农业中的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植物下脚料养鱼等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C错误。
D.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态农业的内涵。
2.A
【分析】“本杰士堆”是由石块、树枝、树叶等堆在一起,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而成,其中心的土壤负责让本地植物茁壮生长,而外部的干树枝、石块既可以让小型野生动物在下面筑巢,还能保护植物的根不被啃食。这样,“本杰士堆”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吸引动物在林地里安家。
【详解】A.由题图可知,“本杰士堆”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A正确。
B.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分解者能将树枝中的有机物分解,B错误。
C.动物粪便促进植物的生长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动物粪便不属于生物,属于环境,C错误。
D.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本杰士堆”中的动物就是消费者,“本杰士堆”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3.B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由题文可知,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说明猎食性粪金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则属于消费者;猎食性粪金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说明猎食性粪金龟能够把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则属于分解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①缺少生产者(水草),②缺少分解者(河泥中微生物),④缺少非生物因素(光照),而③具有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分解者(河泥中微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光照),因此图中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最科学合理的是③,A正确。
B.在黑暗的环境中,水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却同时和小鱼一起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正常情况下,生态瓶中小鱼死亡最快的是④,B正确。
C.②内没有分解者(没有河泥),③内有分解者(有河泥),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②和③形成以分解者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C正确。
D.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验的变量为光照,③和④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光照,因此可以选择③④两组探究光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错误。故选D。
5.B
【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一般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A正确。
B.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但没有“地球之肺”之称;但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错误。
C.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C正确。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D正确。故选B。
6.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总共是大约20千米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详解】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生物圈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B错误。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总共是大约20千米的范围,C正确。
D.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D正确。故选B。
7.(1)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案
(2) 下降多于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3)抽样调查
【分析】人口普查是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需要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属于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
【详解】(1)历次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普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由表格的最后一栏可以看出,年增长率逐渐下降。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40%,男性多于女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3%,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37%,男性多于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27%,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73%,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而男性多于女性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严重,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此为抽样调查。所以,与人口普查相比,这种方法抽取的调查对象数量少,更易操作。
8.(1)非生物(2)细菌、真菌(3)竞争(4) 环境生物(5)生物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分解者。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食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作物和杂草由于争夺阳光,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构成了竞争关系。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环境发生了改变,生物的性状也发生了改变,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5)“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免悲”,意思是由于粮食充足,老鼠和麻雀有吃的而高兴,草没有了,狐和兔的食物没有了食物而悲伤。因此这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第3层 拓展培优练lian
样本①④形态结构特点野兔、麻雀、松鼠、鲫鱼水杉、刺槐、蕨菜蘑菇生活环境水杉、野兔、麻雀、松鼠、刺槐、蕨菜、蘑菇鲫鱼;观察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用调查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普查法和抽样法等。
【详解】(1)昆嵛山总面积15416公顷,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2)①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设计调查的路线,正确;②调查要真实,不能借鉴以前的数据进行估算,错误;③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因此不管是较大的生物还是小生物,都需关注。错误;④关于调查生物种类,其基本步骤如下:先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正确。
(3)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如表中的野兔、麻雀、松鼠、鲫鱼是动物;水杉、刺槐、蕨菜是植物;蘑菇属于真菌。按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如表中的水杉、野兔、麻雀、松鼠、刺槐、蕨菜、蘑菇是陆生生物,鲫鱼是水生生物。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王伟同学如果借助放大镜看看水杉和刺槐叶的区别,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观察法。
(5)①人口普查、④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法。②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病情、③观察狼和狗外形上的区别是观察法。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调查法的过程以及生物分类的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单细胞生物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单细胞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