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共48分)
一、单选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A. 水、K+、血浆蛋白、甘油三酯、载体蛋白、乳酸脱氢酶
B. O2、胃蛋白酶、呼吸酶、氨基酸、磷脂
C. 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
D. 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内环境含有水、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与外界相通的结构及其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如消化道及消化道内的消化酶。
A、水、无机盐(K+)、血浆蛋白、甘油三酯均可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但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乳酸脱氢酶一般属于细胞内的酶,它们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磷脂属于生物膜的成分,它们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浆中,因此该过程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故选C。
2.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 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 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 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的肌膜较厚,有皱褶,称为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称突触间隙。
A、尾悬吊小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因此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A正确;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对肌肉失去了支配或者是支配的能力减弱,因此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B正确;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调控骨骼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据题干分析,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因此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D正确。
故选C。
3. 接种流感疫苗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A. 血液B. 淋巴液C. 组织液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也叫做细胞外液。
接种流感疫苗时进行肌肉注射,肌肉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故疫苗直接进入组织液,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脑雾,即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脉搏和血压不稳等症状。近期有研究发现,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可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出现脑水肿和脑炎等生理病变。据此椎断错误的是()
A. 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
B. 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
C. 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影响
D. 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降低,引发脑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因为大脑皮层是调控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因为长期记忆的产生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为脉搏和血压调节受自主神经的调控,C正确;
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升高,引发脑水肿,D错误。
故选D。
5. 瞳孔的扩张与收缩、心跳的加快与减慢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B. 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神经支配躯体运动时不受意识支配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某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往往相反
D. 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答案】A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是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
B、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支配躯体运动,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往往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即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D错误。
故选AC。
6.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的脑神经共13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②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组成
③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④神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以起到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
⑤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A. 0B. 1C. 2D. 3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支配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 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中既有脑神经中的一部分传出神经,也有脊神经中的一部分传出神经。
①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①错误;
②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②正确;
③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其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③错误;
④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元,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作用,不能直接参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④错误;
⑤自主神经系统并不是完全自主,其对内脏的调节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2项,C正确。
故选C。
7. 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制如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辣椒素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 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会加剧痛觉,这与辣椒素和高温均可激活TRPV1有关
C. 当TRPV1被高温激活后,产生的信号沿传入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皮层
D. 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会引起Ca²和Na⁺内流,该过程不消耗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A、在辣椒素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该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
B、据题干可知,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TRPV1激活,进而使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故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会加剧痛觉,B正确;
C、当TRPV1被高温激活后,TRPV1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和钠离子进入细胞,产生的信号沿传入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皮层,C正确;
D、辣椒素与TRPV1结合后,会引起Ca2+和Na⁺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该过程不消耗ATP,D正确。
故选A。
8. 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对人体有几种作用:①能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②刺激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③阻断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大规模在临床手术时使用可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
B. 可卡因可能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效应
C. 可卡因与突触前膜转运蛋白结合阻止了多巴胺释放
D. 可卡因作用于脊髓中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导致个体产生愉悦感
【答案】B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A、由于可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使用会上瘾,故可卡因不能大规模使用,A错误;
B、题干中“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的作用,B正确;
C、由题干可知,可卡因阻断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错误;
D、脊髓中的神经元不负责感觉,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D错误。
故选B。
9. 下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电流左进右出为正电位
B. 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 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D. 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
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因此电位变化如图丙所示。在c点给予适宜刺激,b点兴奋,b点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a点电位仍为外正内负,电流为左进右出,表现为负电位;a点后兴奋,a点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b点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电流为右进左出,表现为正电位,A错误;
B、图乙②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①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错误;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兴奋刚传到b点,a处于静息状态,膜外表现为正电位,D错误。
故选C。
10. 当动作电位沿轴突传导到末端时,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麻醉能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依赖于钙离子通道的打开
B. 麻醉剂可以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减轻疼痛
C. 麻醉剂可以阻滞突触后膜钾离子通道,动作电位不出现或峰值降低
D.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由ATP水解供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A、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依赖于钠离子通道的打开,A错误;
B、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由题可知,麻醉能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该过程中麻醉剂可以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减轻疼痛,B正确;
C、动作电位与钠离子有关,麻醉剂若阻滞突触后膜钾离子通道,影响的是静息电位而非动作电位,C错误;
D、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属于扩散,不耗能,D错误。
故选B。
11. 德国生理学家奥托·勒维在1920年3月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蛙心分离出来,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注:蛙心置于任氏液中,可保持其生理活性),进行下表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第四组实验结果应为心跳加快
B实验中任氏液相当于组织液
C. 蛙的迷走神经中存在副交感神经,该部分活动只受意识控制
D.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可能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通常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发挥相反的作用,这种作用特点对机体具有的意义是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A、根据第一、二组实验可推测,给予蛙心刺激后,可能是通过产生相应化学物质来对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的,故第四组结果应和第三组一致,A正确;
B、任氏液在其中起到与组织液类似的作用,B正确;
C、刺激迷走神经蛙心跳减慢,因此其中存在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C错误;
D、一二组和三四组实验结果相反,所以产生的化学物质应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C。
12. 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条件反射
B. 与非条件反射相比,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B、与非条件反射相比,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B正确;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13.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学元素,进入人体内,能够形成多种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分布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铅可导致神经组织的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结构发生改变、高尔基体扩张化,进而影响这些细胞器的正常功能。但这些改变不会直接影响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A. 神经元缺氧时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B. 在相邻两个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C. 神经递质的合成、加工和释放
D. [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A、铅影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所以这些改变不影响无氧呼吸,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式是胞吐作用,由于铅影响了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功能,所以会影响该过程,B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因此会影响该过程,C错误;
D、[H]与O2结合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所以会影响该过程,D错误。
故选A。
14. 中医认为“思多伤脾”,意思是思虑过多会伤及脾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会使人体内5-羟色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升高,进而影响人体的食欲和肠胃蠕动,消化液的分泌量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的思考和忧虑属于意识活动,形成于大脑皮层中
B焦虑时人体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消化功能减弱
C. “思多伤脾”现象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D. “思多伤脾”现象启示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有益于身心健康
【答案】B
【解析】
【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AC、思虑活动属于意识,形成于大脑皮层,“思多伤脾”表明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神经中枢活动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等)并不完全自主,A正确,C项正确;
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题干信息: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会使人体内5-羟色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升高,进而影响人体的食欲和肠胃蠕动,消化液的分泌量下降;可见焦虑时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消化功能减弱,B错误;
D、中医认为“思多伤脾”,意思是思虑过多会伤及脾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可见“思多伤脾”现象启示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有益于身心健康,D正确。
故选B。
15. 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 S区B. W区C. V区D. H 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
A、病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正常,A错误;
B、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不能写字,B错误;
C、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C正确;
D、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
故选C。
16.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思维、学习、记忆等,语言和学习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C. 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长期的,不能通过自我调适等方式好转
D. 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 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A、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是由多个脑区参与的,B错误;
C、当消极情绪达到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等方式好转,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C错误;
D、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克肟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口服头孢克肟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和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_____现象。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乙醇乙醛二氧化碳和水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层磷脂分子,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
②正常人血浆的pH为_____。而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_____等。
(4)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③. 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
(2)组织水肿(3) ①. 8 ②. 组织液 ③. 7.35-7.45 ④. HCO3-(HPO42-)
(4)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解析】
【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②肾小球肾炎;③局部代谢活动增强;④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⑤毛细淋巴管堵塞。
【小问1】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血浆,血浆和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血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小问2】
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小问3】
①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肺泡细胞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②缓冲对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HCO3-、HPO42-等,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小问4】
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
18. 甲图是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乙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A、B、C、E表示系统,D表示器官。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_____。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_____(填数字序号),其含量占体液的_____。
(2)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
(3)图中E表示_____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才能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则F称为_____。
(4)正常情况下,图甲_____(填数字序号)中的CO2浓度最高。
(5)如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甲中①和③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
【答案】(1) ①.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②. ① ③. 2/3
(2)无机盐和蛋白质(3) ①. 循环 ②. 内环境
(4)①(5)D、B
【解析】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约占三分之一)和细胞内液(约占三分之二)。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2、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小问1】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①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三分之二。
【小问2】
③表示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3】
分析图乙可知,E表示循环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细胞外液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则F还可以称为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
【小问4】
组织细胞是CO2的产生场所,故图甲中①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
【小问5】
图甲中①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血浆,血浆属于细胞外液的一部分,在组成血浆的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Cl-,并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③对应于图表格中的B,①细胞内液的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K+,即D。
19. 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低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平时,膀胱逼尿肌(位于整个膀胱壁)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组成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_____个神经元,完成一次反射活动反射弧内涉及_____种形式的信号转换。
(2)当冲动到达a点时,神经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继而产生动作电位。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用文字或字母加箭头表示):_____。
(3)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a”或“b”)。
(4)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由此可说明_____。这个过程中,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和突触后膜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表现为_____。
【答案】(1) ①. 反射 ②. 2 ③. 2
(2) ①. 钠离子 ②. f(大脑皮层)→d(有关神经)→c(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a(传出神经)→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3)a(4) ①.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②. 外正内负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由于存在突触,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
【小问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组成。在完成反射活动时涉及2种信号即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小问2】
a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传到a点后,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引起Na+内流。意识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大脑皮层排尿中枢f→传出神经d→脊髓腰骶段c(或初级排尿中枢)→传出神经a→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
【小问3】
能够产生尿意,说明兴奋能够传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可能是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或者是脊髓的排尿中枢正常,但发出的指令不能到达膀胱推测其受损部位,因此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a。
【小问4】
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这是因为脊髓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这个过程中,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和突触后膜结合后,会导致阴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使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0. 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图①表示_____。在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分别是_____和_____(填 “单向”或“双向”)。
(2)若在图甲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指针的偏转情况分别是:A:_____;B_____(选填“偏转一次”、“偏转两次”或“不偏转”)。
(3)图乙中,当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为_____,当钠离子内流时,产生兴奋。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_____(选填“增多”或“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并收缩表现出肌无力。
(4)若图丙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____(选填“兴奋”或“抑制”)。若在图丙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①,发现电流表B指针不偏转,但发现图丙⑤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____(用图丙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
【答案】(1) ①. 感受器 ②. 单向 ③. 单向
(2) ①. 不偏转 ②. 偏转一次
(3) ①. 兴奋流向未兴奋 ②. 减少
(4) ①. 抑制 ②. ⑥
【解析】
【分析】由图甲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丙图是突触结构图,②是突触小泡,内含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传导是单向的。
【小问1】
甲图的缩手反射弧中,图中②是传入神经,所以图①表示感受器,在缩手反射过程中,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单向传递的,所以在整个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小问2】
若在甲图中的④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A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表B能发生一次偏转。
【小问3】
图乙中,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的Na+内流时,产生神经冲动,即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膜内的电流方向为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并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
【小问4】
Cl-进入细胞,造成静息电位值增大,抑制兴奋产生,若在丙图所示的⑤结构突触间隙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甲图中①感受器,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而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说明该药物没有促使神经递质的分解,而是抑制了突触后膜上受体⑥的功能,不能使通道打开,因而不产生动作电位。
21.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治疗疾病的特有手段。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Pr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1)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
(2)针刺穴位时在____________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
(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腹部不存在_______________。这也解释了针灸需要刺激特定穴位。
(4)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kr2感觉神经元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____,检测肠巨噬细胞外__________的含量降低。
(5)针灸讲究“穴位有讲究,轻重不一样”。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细针治疗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2) ①. 大脑皮层 ②. 分级
(3)Prkr2神经元(或相应的感受器)
(4) ①. 正电位 ②. TNF-α
(5)细针刺激产生的电位差不能达到阈电位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
Prkr2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是感觉神经元,迷走神经与效应器相连,是运动神经元,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小问2】
针刺穴位时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
【小问3】
结合题干“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Pr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可知,引发相应反应时刺激的部位为小鼠后肢穴位,而研究人员刺激的是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若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k2神经元(或腹部不存在足三里对应的感受器),则会出现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的现象,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才有效提供了解释;
【小问4】
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kr2感觉神经元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检测肠巨噬细胞外TNF-α的含量降低;
【小问5】
若外界刺激没有超过阈值(没有超过阈电位),则不会引起动作电位,图2甲中刺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差没有超过阈值(没有超过阈电位),所以细针治疗未引起动作电位;粗针扎穴位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所以针灸治疗需要对针的粗细进行选择。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第一组
刺激其迷走神经
心跳减慢
第二组
添加第一组实验后的任氏液
心跳减慢
第三组
刺激其交感神经
心跳加快
第四组
添加第三组实验后的任氏液
?
成分(mm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
4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文件包含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docx、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pdf、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pdf、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摸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摸底卷docx、高二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摸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摸底生物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