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68473/0-17293221244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68473/0-1729322124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68473/0-1729322124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与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食醋清除水垢
2.(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形成的微观实质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
B.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3.(2分)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4.(2分)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2分)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入NaCl不能继续溶解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6.(2分)某实验小组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5g
B.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细口瓶、玻璃棒、烧杯和胶头滴管
C.向烧杯内加入水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D.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7.(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实验③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D.实验①②③的现象,说明水和汽油可以溶解所有物质
8.(2分)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变为2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5g水
B.加入氯化钠固体1g
C.倒出一半溶液
D.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9.(2分)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加水搅拌充分溶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丁→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增加
10.(2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t2℃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固体多
C.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5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甲的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5分)
11.(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稀盐酸中的溶质 ;
(2)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的溶剂 ;
(3)硝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 ;
(4)食盐水中含有的微粒 。
12.(3分)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1)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粉④白醋,它们都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填序号)。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性(填“均一”或“稳定”)。
13.(3分)KNO3和NaCl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性都是 。(选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KNO3中混有少量的泥沙,可以选择 方法提纯KNO3,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选择 方法提纯KNO3。
14.(5分)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能力。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图中N点为乙物质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到小的顺序为 。
(5)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9分)
15.(5分)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现需配制500g生理盐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是 g。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3)配制溶液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应当 ,直至天平平衡。
(5)下列操作失误中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氯化钠放右盘(1g以下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16.(4分)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小林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探究溶质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溶质的质量。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 。
(2)探究温度(以硝酸钾为例)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和质量、 。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 。
四、计算与分析(共6分)
17.(2分)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常用作食品防腐剂。请回答:
(1)苯甲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2)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苯甲酸溶液120g,其中所含苯甲酸的质量为 g。
18.(4分)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写出计算过程)
(3)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的溶液3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Cl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手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故选项错误。
B.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用食醋清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分散在溶剂中,故A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B说法正确;
C、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
D、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气温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下雨之前,氧气的分压降低,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所以出现鱼浮头现象。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正确;
B、夏季下雨之前,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是因为夏季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故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氧气,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故正确;
D、增大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溶解量,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池的含氧量,故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①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
②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
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④NH4NO3粉末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
故选:B。
5.【解答】解: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则131.6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1.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但加入NaCl可以继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含义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现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说法错误。
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含义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设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浓溶液中的溶质等于稀溶液中的溶质可得6%x=50g×3%,则x=25g,故A说法错误;
B、实验中,量取液体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稀释溶液用到烧杯、玻璃棒,配制的溶液存放到细口瓶中,故B说法正确;
C、向烧杯内加入水时,有水洒出,溶剂水减少,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说法错误;
D、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读数,量取溶质偏少,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紫色溶液,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碘易溶于汽油,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③碘放入汽油中,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实验①②③的现象,不能说明水和汽油能溶解所有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A、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则(10g﹣x)×20%=10g×10%,x=5g,故选项说法正确。
B、设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10g+y)×20%=100g×10%+y,y=1.25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一半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加入1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和丙烧杯中,均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故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烧杯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入20g水,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丙的过程中,乙和丙烧杯的底部都有氯化钠剩余,因此氯化钠溶液始终饱和,又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丁→戊的过程中,加入20g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故烧杯中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t2℃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固体多,故B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元素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时50g,所以5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5分)
11.【解答】解:(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则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其化学式为HCl。
(2)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白磷,溶剂是二硫化碳,其化学式为CS2。
(3)硝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不写,则铵根离子表示为。
(4)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食盐水中含有的微粒有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分别可表示为H2O、Na+、Cl﹣。
故答案为:
(1)HCl;
(2)CS2;
(3);
(4)H2O、Na+、Cl﹣。
12.【解答】解:(1)①花生油是液体,不溶于水,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乳浊液;
②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③面粉不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
④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2)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味如何。
故答案为:(1)②④;①;
(2)均一。
13.【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因此二者的溶解性都是易溶;
(2)KNO3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KNO3中混有少量的泥沙,可以选择过滤的方法提纯KNO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KNO3。
故答案为:(1)易溶。
(2)过滤;降温结晶。
14.【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20℃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图中N点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时50g,所以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5)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故答案为:(1)20℃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不饱和;
(3)75;
(4)丙>乙>甲;
(5)乙>甲>丙。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9分)
15.【解答】解:(1)配制500g0.9%的 NaCl 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0.9%=4.5g。
(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BCAE。
(3)配制溶液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固体溶解。
(4)称量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偏多,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5)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氯化钠放右盘,1g以下使用游码,则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称得药品的质量偏少,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偏小,取水量偏多,则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B符合题意;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水质量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填:AB。
故答案为:(1)4.5;
(2)DBCAE;
(3)搅拌,加快溶解;
(4)减少药品;
(5)AB。
16.【解答】解:(1)探究溶质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时,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的种类与体积、溶质的质量;故答案为:溶质的种类;温度;溶剂的种类与体积;
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此现象说明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故答案为: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2)探究温度(以硝酸钾为例)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时,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和质量、溶剂的种类与体积;故答案为:温度;溶剂的种类与体积;
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实验中观察到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由此可得实验结论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性不同;故答案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性不同。
四、计算与分析(共6分)
17.【解答】解:(1)由苯甲酸的化学式 C6H5COOH 可知,苯甲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2)=42:3:16。
(2)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苯甲酸溶液120g,其中所含苯甲酸的质量为120g×15%=18g。
故答案为:(1)42:3:16;
(2)18。
18.【解答】解:(1)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①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所以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
(2)根据图示可知100g水中加入60g氯化钾所得溶液质量为140g,说明只溶解了40g,所以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40g;实验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8.6%;故答案为:28.6%;
(3)设需要加水的质量是x,根据题意可得:
300g×10%=(300g+x)×3%
解得:x=70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是700g。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五四学制),文件包含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绥化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