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评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解的过程,食盐的溶解,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哪杯糖水更甜,溶液的配制,自制简易净水器,活动1明确任务,活动2设计模型,活动3制作产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水、河水、湖水和泉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
在一个盛有约5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在水中看不见食盐颗粒。触摸烧杯,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思考: 1.食盐颗粒为什么看不见了? 2.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当把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看起来食盐颗粒好像消失了。其实,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在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 10-9m),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不论放置多久,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其组成都是相同的。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氯化钠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通常我们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和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作溶剂,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 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讨论: 小芳认为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如果不加以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剂的溶液。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后,才容易被植物根部吸收。动物摄取的养料,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的溶液。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像氯化钠一样,硝酸钾也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然而,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能否无限地溶解?
1.在室温下,向盛有 2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4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继续加入4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加热上述烧杯,观察现象。待烧杯冷却后,观察现象。3.向冷却后的烧杯中再加入 10mL 水,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讨论: 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实验证明,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而且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受温度的影响。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把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三、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溶解一汤匙蔗糖和两汤匙蔗糖,你不难判断哪一杯糖水更甜。但是,你知道下面的实验中哪杯糖水更甜吗?
1.在一个盛有 40mL 水的烧杯中加入 8.0g蔗糖,搅拌,使蔗糖溶解2.在另一个盛有 50mL 水的烧杯中加入 10.0g 蔗糖,搅拌,使蔗糖溶解。讨论:1.上述所得两杯糖水,哪杯更“甜”?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如果你的结论是通过计算获得的,你列出的算式与其他同学一样吗?
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通常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例如,医疗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太稀或太浓都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那么,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呢?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欲配制 50g16%的氯化钠溶液,基本步骤如下: 1.计算: 计算配制 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将所需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1g水的体积约为1mL)。 2.称量: 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再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 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干燥的烧杯中,再加入量好体积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 4.装瓶存放: 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
思考: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在操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设计简易净水器的装置模型,加深对净化天然水原理和方法的理解:2.体验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知识制作简易净水器的思路与方法;3.感受小组合作、协同创新制作简易净水器的乐趣。
安全的饮用水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随着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居民社区、学校、火车站都安装了直饮水净水装置。这些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和自来水的生产原理几乎是一样的。你能否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呢?
本次活动的任务是设计和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该净水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能净化河水、泥水等,净化后的水应澄清、透明、无色、无异味。2.体积大小适宜,并可调节进水和出水的流量和流速。
在制作产品之前,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工作原理,确定产品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然后绘制工作原理图,并据此设计产品模型。 1.绘制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图。类比工业生产自来水的原理和流程,绘制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图。也可以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市面上常见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与自己设计的原理图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的思路。
2.设计简易净水器的装置模型图。选择合适的净水材料是制作净水器的关键。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为主,依据所绘制的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图,设计一个简易净水器的装置模型图。
3.优化并改进简易净水器的装置模型图。小组展示各自设计的简易净水器的装置模型图,交流设计理念,并对模型图进行评价提出具体改进建议。根据建议进一步优化装置模型图。
1.根据改进后简易净水器的装置模型图,准备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简易净水器的制作。 2.进行净化操作,观察和评价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 3.根据净水效果,讨论需要对制作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哪些改进,提出优化改进方案,重新制作简易净水器,并再次进行净水操作,观察净水的效果。
1.请从创新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反思和评价制作的简易净水器。 2.就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展示活动过程和实践成果,并分享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于 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管理的依据,对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请查阅该标准,看看生活饮用水需要满足哪些标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式及其意义,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Fe2O3,三氧化二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文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溶解的过程pptx、第2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pptx、第3课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pptx、课件视频盐水选种mp4、什么是溶液mp4、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mp4、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mp4、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wmv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优秀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哪一杯糖水更甜,活动1,mL水,g蔗糖,溶液稀释的计算,活动3,拓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