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 专题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1 小说阅读(一)(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2 小说阅读(二)(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3 小说阅读(三)(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 散文阅读(二)(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14 散文阅读(一)(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4 散文阅读(一)(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4散文阅读一教师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专题14散文阅读一学生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燕子来时
何君华
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
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
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
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我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虽然知道这是世间一切生物都难逃的宿命,但仍然难过不已。好在没过多久,又有一只燕子来到我家“安家落户”——那是一只有着普通棕红色脸颊的燕子。很快,又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这使我感到心安,整个春天抑郁的心情终于得到缓解。
⑨去年,我们拆了家里的泥瓦房,当然连同燕子的巢穴也拆掉了。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崭新的三层小楼,特意用青琉璃瓦盖了屋顶——是为了方便燕子回来筑巢。父亲心里一直记得,来年外出打工时,一定要将房檐下的玻璃窗留一道缝儿。这样,即便一整年销着门在外头打工,我们家的燕子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⑩是的,父亲说的是“我们家的燕子”,他已经将燕子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儿时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车窗外的行道树已经吐出新芽,坐在车里的父亲分明感到,新的春天已经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面是选文主要内容脉络图,请阅读全文,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看到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此场景在选文中三次出现,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3.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2)一种温暖的情思像爬山虎的藤蔓一样在我的心里蔓延着……
4.结尾一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5.“圆月”寓意合家团圆,“鸽子”寓意珍爱和平。在中国人的心中,“燕子”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燕子”的寓意。
(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裁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绝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6.所谓波折,就是一条上下起伏的波浪线。通俗地说,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一上一下,便构成一个波折。试分析选文的一波三折。
7.作者抓住“神奇”,按两条线索展开叙述,这两条线索是什么?
8.任选一角度,赏析选文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9.丝瓜的神奇之处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接过铜旋子【注】
明前茶
①去年深秋,去濮阳(河南)老山村行走,在孙家庄上见到绿豆粉皮的非遗传承人,是个24岁的青年。庄上人都亲切地叫他“旋王”,夸赞他将铜旋子使得轻盈快适,比做了40年粉皮的孙老爹还要出神入化。
②一进作坊,就见正在忙碌的一家三口——老母亲负责调糊,不停地搅动瓦缸里的绿豆糊浆,防止沉淀。小孙立于大灶边,一大锅沸水正在微微冒泡,他手持的旋子,看上去就像武侠片中的金属盾牌一样,平底,溜圆,寸把高的浅边,发幽幽的红铜色,小孙舀了一勺粉浆注入铜旋子中,肩头微微一摇,右手顺时针接左手逆时针微微一荡,粉浆就借着一股太极之力,在铜旋子的底部迅速凝结,并长出雪花般晶莹剔透的放射纹。
③小孙往左一递,父亲接过铜旋子,在冷水缸里轻轻一按,钢的导热性很强,灼热迅速散去,熟粉皮已经与铜旋子脱离,老孙轻轻一拨,粉皮像一张透亮的丝绸浸入凉水中,接着,它被轻轻挤出水分。不,也许我的比喻并不确切,老孙说:粉皮子可不像白丝巾,你来感受下它的调皮。我洗净手,戴上白帽子,尝试从铜旋子里“捉”粉皮,没错,它活泛得很,捉之滑手,挤之有韧性回弹,放入扎手的凉水中能迅速漂游,犹如一朵有仙气的透亮水母。挤干水分后,将它摊平,放上竹帘子。一只长长的竹帘子摊放6张粉皮,立刻抬到场院中去晾晒。老孙才抬出一只竹帘子,我已经赶不上趟儿了。
④我退出,小孙一家人的流水线就恢复了豫剧的调门儿,一招一式都揉在了点儿上。小孙一手持勺,另一手持旋子,都不需要眼睛看,在他手中,铜旋子仿佛不是做活的家什,而是武侠电影中施展绝世轻功的器具,它如轻舟浮漾,也如飞蓬一点,借着臂膀旋动的离心力,迅速吐出一朵一朵的雪莲花,或一只只溜圆的海月水母。见我看得发呆,小孙笑道:“一心一意做上两年,你也一样应付自如,就像卖油翁说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⑤旁边的小孙妈妈心疼地说:“做咱这一行的,盼儿孙接手,又巴不得儿孙不肯接手。只因做这件事实在辛苦,只要第二天是个大晴天,一家人凌晨5点就要起身做粉皮,一到晌午就要收手,再做下去,当天的粉皮会晾不干。这批货就算废了。”她扳过儿子的手给我看——小孙戴露指手套的左手指实是一层厚厚的茧,再一看,右手也是。铜旋子导热快,沸水之上,赤手触之很难不烫出血泡。
⑥“钢旋快慢看水温,溜边揭起能囫囵;收补窟窿摊圆整,水油刷晒看阴晴。”老孙慢悠悠唱起老祖宗留下的歌谣,将一张张薄如蝉翼却又饶有筋力的绿豆粉皮移到长竹帘上,这些竹帘子一只只斜靠在院墙上,或平搁在长凳上,场院中像同时升起了几百枚皎洁的圆月,而那些影影绰绰的离心花纹,就像月亮上的桂花树一样,散发着梦幻光泽。风徐徐吹送,新绿豆的清香在场院中鼓荡。强烈的阳光下,粉皮正在脱水,与竹帘子分离时,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⑦太阳到了天心,一家人做完600张粉皮,连屋顶都被竹帘子占满了。小孙说:跟我们一起吃拌粉皮吧,想来你也看饿了。我笑着应允。
⑧才从铜旋子上捉下来的凉皮,与那些晒干后又泡发的凉皮口感不太一样,更糯,弹力更强,吃在喉咙里像一条滑跳的游鱼。与此同时,刚从田园中摘下来的香、酸、辣、凉等诸般滋味,都与那玉带般的凉皮纠缠得难舍难分,在舌尖唱起了大开大国的豫剧,那么恢宏,那么醇厚深沉,又那么鲜爽痛快。
⑨我问小孙:回来做凉皮,也是为了在爹娘的膝头,吃一份这样的美味吧?
⑩小孙答:家里的手工凉皮,养活了四代人呢,到我这代要是断了根,有点可惜。2019年深秋,妈给我翻好了冬天的新被胎,让我回家拿,我进门,发现我爹在灶台旁站久了,膝盖竟然不会打弯,要扶着墙才能把竹帘子扛出去,按他的话说,就是想唱戏都亮不出霹雳嗓门了。我很心疼他,也想着,终归是舍不得这些铜旋子敲扁了去换糖吃吧。归来接班,就这么定了。
⑪此时,秋风平稳安详,农家场院安静得听得见野蜂的飞舞声,院墙上的野菊开得那么鲜活。
(选自2022年12月2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注】铜旋子:一种铜制器具,像盘而较大,通常用来做粉皮等。
10.通读全文,说说题目“接过铜旋子”的含义?
1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
小孙一手持勺,另一手持旋子,都不需要眼睛看,在他手中,铜旋子仿佛不是做活的家什,而是武侠电影中施展绝世轻功的器具,它如轻舟浮漾,也如飞蓬一点,借着臂膀旋动的离心力,迅速吐出一朵一朵的雪莲花,或一只只溜圆的海月水母。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
才从铜旋子上捉下来的凉皮,与那些晒干后又泡发的凉皮口感不太一样,更糯,弹力更强,吃在喉咙里像一条滑跳的游鱼。
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⑪段画线句“此时,秋风平稳安详,农家场院安静得听得见野蜂的飞舞声,院墙上的野菊开得那么鲜活。”的理解。
13.文章第④⑧段画线句两次提到了“豫剧”,请分别说说其作用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匠心所在。
第一次:我退出,小孙一家人的流水线就恢复了豫剧的调门儿,一招一式都揉在了点儿上。
第二次:与此同时,刚从田园中摘下来的香、酸、辣、凉等诸般滋味,都与那玉带般的凉皮纠缠得难舍难分,在舌尖唱起了大开大阖的豫剧,那么恢宏,那么醇厚深沉,又那么鲜爽痛快。
(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桌人生
①人过中年,开始有点儿念旧。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塘村,经常莫名地追到千里之外的都市,伴着那张小方桌,在我的梦中浮现。
②我上学第一天是踢着小欢步去的,记得放学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我越过山坡,蹚过小河,踩着风回了家。一进屋,我就寻了一条板凳,铺开作业本写字。狭长的板凳直摇晃,本子也跟着摇晃。傍晚,爹牵着老水牛回了家。老水牛一身泥水,摇摇晃晃的。爹的步子沉重得像老水牛,也摇摇晃晃的。
③我一天天往上长,板凳却像忘记了生长这回事。“爹,我想在梳妆桌上写字。”爹正招呼牛喝水,我的话夹在风里,一晃就过去了,他似乎没听见。“爹……”,爹抬起头扫了我一眼,只“唔”了一声,起身进了光线暗次的里屋。他满是泥巴的生活里大多时候是沉默的。
④梳妆桌是家里唯一可以被称为桌子的物品。桌面上的漆脱落得斑斑点点,布满裂纹,还缺了一条腿,用一堆砖块垫着。爹把梳妆桌收拾出一半,我总算有了自己的书桌。我侧着身子,半边屁股斜放在紧挨着的床头,努力地把一行行“人口手上中下”写端正。
⑤我开始习惯那张缺了腿的书桌,爹却开始不习惯我。他会冲着黑屋子吼:“柴火没了,牛饿了,鸡鸭也到处扑腾……日子不是纸上画出来的!”确实,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像赶集一般,在学校里耍打几年就回来了,然后该干啥干啥。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碎成一地畏惧。
⑥有一次,班主任家访,跟正在码草垛的爹说:“娃是块读书的料!”一连说了好几遍,爹似乎没听见,半晌才从草堆里冒出头来“唔”了一声,继续码草垛。
⑦读书就像爬楼梯,我一步步登高。每天回家,我就钻进黑屋子,世界小得只有面前那半张桌子大。不过,书本里的世界远比泉塘村的生活有趣。崎岖的山路挡不住我前行的步伐。我的中学生活顺利得一马平川,天宽地阔。放学路上,伴随我的,除了松软的田野,欢畅的校歌,还有鲜艳的奖状和背后或羡慕或褒奖的目光,这一切都让我陶醉。不过,我一般不跟爹说,爹也从来不管我读书的事。他只管低着头在土地里找下一年的出路,就像那头老水牛。
⑧在一个冬日,我把所有的奖状翻出来,涂上米汤,糊在桌前的墙壁上。顿时那间黑屋子像漏进了一道光。爹进屋,我看见他咧了咧嘴,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什么也没说。爹那土色的脸像松了绑,连胡茬也生动了许多。
⑨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那天,我正像往常一样伏在那半张桌上写字,房门“吱嘎”一声,爹裹着一身阳光,风一样地推门进来,一把拉我出门。夕阳的余晖里,一张崭新的小桌立在褐色的泥地上,方方正正的,桌面刷着木纹新漆。“写字桌,给你做的!”爹说这话时,声音大得像半夜里的春雷,惊得屋檐下的燕子逃也似的飞走了。
⑩自那以后,我不再一放学就钻进黑屋子,而是将桌子摆在屋檐下,读书,写字。村里的小孩儿看见我读书的样子,也纷纷拿了作业过来,和我挤在一张桌上,有的一本正经,有的装模作样。夕阳下,我仿佛看见小小的方桌上,长出不一样的春天。
⑪初三时我开始住校,家里的小方桌用不上了。我在学校拓展世界的同时,泉塘村也似乎被掘开了一个口子,一些没有读书的后生都去了外地打工。渐渐地,打工在乡间刮起一股强劲的风,不少人家换了漂亮的书桌,可桌前写字的孩子却越来越少。
⑫爹又开始沉默下去。“我也去打工吧。”我跟爹说。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他清楚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得读书。”爹半晌才说,转身牵着牛出了门。
⑬后来,我上了高中。每次我回家,爹都早早拴好牛,奔回家,收拾好小方桌,将桌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默默走开……
⑭就这样,我翻着书,一本又一本,从一张书桌跳到另一张书桌,从乡下读到县城,从县城再读到大城市。泉塘村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存在。后来我听说,家乡越来越好,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也纷纷回乡。我还听说,家家屋檐下都有了一张长满春天的书桌。
⑮我人生的起点只有半张桌子那么大,但我的世界却在桌面之外,海阔天空,层林尽染。光影流转,那一方小小的书桌,永远是记忆深处的一道光。
(作者郭发仔,文章有删改)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15.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爹吼出来的声音很大很硬,我的心碎成一地畏惧。
(2)从句式特点、修辞、用词的角度(选其一即可),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春风从远处的山谷里挤过来,暖暖的。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⑫段画线句“爹似乎没有听见,只是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子出卖了他”的理解。
17.文中“桌”与许多人的人生紧密相关。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桌”和他们的人生之间的关系。
(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平炉台上的绿豆汤
罗日新
①我发现,八十多岁的母亲竟把晒绿豆当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
②每天早晨,母亲起来洗漱完毕,只要不下雨,第一件事就是把阳台台面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绿豆倒在竹簸箕里,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做这件事时,母亲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起先我并没在意,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其中的秘密。
③那天下午,一只小鸟正在簸箕上吃着绿豆,我透过窗户的玻璃望去,小鸟吃得优雅从容,并不怕人。显然,小鸟不是第一次来我家阳台吃绿豆了。
④“宝山啊,你慢点吃……”母亲站在阳台门边,望着小鸟,小声地自言自语,“现在国家富了,我们家也富了,不像以前,吃绿豆还要凭票供应……”
⑤哦,原来,母亲把天上飞来的小鸟当作去世的父亲回家了。难怪她老人家每天那么勤快地晒绿豆。
⑥穿过漫长的光阴,重重叠叠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父亲在钢厂宣传部任报道组组长,为了报道工人们的先进事迹,他总是深入到火热的平炉台上和炼钢工人一起劳动。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夏天气温很高,在空气中划根火柴似乎就能燃烧,平炉台上更是酷热难当。为了防止炼钢工人中暑,工厂每天给平炉台工人供应降暑绿豆汤。父亲总是把他的那一份留下来,用饭盒带回家给我喝。
⑦每天下午五点多钟,太阳还没有落山,我就会端个小木凳,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山下那条小路的尽头,等待着骑自行车的父亲出现。只要看到父亲的身影,我就会欢呼着从山坡上冲下去迎接。看着我双手捧着冰绿豆汤喝的馋相,母亲总是会轻轻地问一声父亲:“今天又去平炉台了?”
⑧突然有一天,父亲的饭盒里没有绿豆汤了。“以后不能带绿豆汤回来了。”父亲小声说。
⑨那时,生活物资非常匮乏,绿豆要凭票供应,有时很难买到,但炼钢平炉台上用来防暑的绿豆汤是保证供给的。炼钢工人的福利比企业机关干部好,工人便常常将自己吃的保健饭、绿豆汤省下来带回家给家人分享。然而,厂部出于对炼钢工人防暑的考虑,要求工人只能自己喝不能带回家。父亲是干部,更要带这个头。从此,喝平炉台前那碗冰凉甜糯的绿豆汤,成了我的奢望。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恰好被分配到炼钢厂。母亲为此心里十分不愿意,她心疼儿子在基层工作要吃很多苦。父亲坚定地说服她:“年轻人想上进,就必须选择生产一线,从最艰苦的平炉炼钢干起。”就这样,我穿上白色的帆布工作服,脚蹬大头帆布工作鞋,头戴红色安全帽,爬上了平炉台,在高温环境里抢修设备,手握钢钎干活,常常全身湿透。当然,我也喝上了防暑降温的绿豆汤。
⑪难忘啊,青青的绿豆汤,高高的平炉台,慈爱的父母!
⑫2019年10月,我以工作过的钢厂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那天,母亲在杂志封面上撒了些绿豆,又一次等待小鸟飞来。她在那里喃喃地说:“宝山啊,这本书里有你儿子写的小说,里面有你工作了一辈子的大冶钢厂,有你报道过的平炉、二炼钢……有你的同事,你快来看看吧。”
⑬我的眼眶湿润了,轻轻地走过去陪母亲等待那只灰脖子的小鸟。过了好久,它终于从空中飞过来,落在杂志上,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啄食着绿豆。母亲颤颤巍巍地说:“宝山啊,回家的路太长了,太远了……”眼前的一幕,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⑭父亲啊,儿子现在天天都喝着平炉台上的绿豆汤,儿子和母亲想您了。
18.本文围绕“绿豆汤”回忆了多件往事,请结合文章把下图补充完整。
19.我发现,八十多岁的母亲竟把晒绿豆当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文章题目“平炉台上的绿豆汤”好在哪里?
21.父亲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2.校刊设有“温馨亲情”“关爱老人”“爱护生命”栏目,该校刊正在征集作品,你认为将上文推荐给哪个栏目最合适?为什么?
(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穿着布鞋寻找回家的路
包利民
①阳光暖暖地爬在房门右侧的墙上,小小的我看着母亲专心地打袼褙。我知道,“袼褙”这个词,早已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可在那个年代,却是常说常做的。打袼褙,就是把一些碎布旧布一层层地用白面做的浆糊粘贴在墙上,在太阳下晒,最后形成硬挺而坚韧的材料,多是用来做布鞋用的。如果做布鞋底,就要用四五层厚的袼褙,做鞋帮鞋面,用两层的。
②母亲做的布鞋要比别人的更精致美观一些,而且也脱离了那些寻常的黑灰色调。我经常穿的那一双,是系鞋带的,每一次我都把鞋带系得很紧,让鞋更跟脚,这样才能在不停地跑跳中达到最好的效果。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奔跑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我觉得故乡的天地是广阔的。因此到很多年以后,我都一直觉得,布鞋,是属于泥土的。只有在那些裸露的土地上,在纵横的田垄间,在飞舞的尘埃里,布鞋才能找到故乡,找到舞台。在城市的柏油路上,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布鞋会和我一样的迷失方向。
③十四岁的时候,从乡下搬进县城,穿着依然的布鞋走在新学校里,不知牵引着多少人的目光。那目光中流淌着我所不懂的东西,或者是好奇,或者是嘲讽,那些东西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跟随着我,累积成我生命中第一次的自卑。走在县城的街上,虽然熙攘着的都是不相识的面孔,却总觉得校园里的那些目光无处不在,似乎连路旁修剪成精美形状的树都在盯着我。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别人的时候总是先用目光快速扫过别人的鞋子,同学们的鞋子大都是球鞋,也有皮鞋,偶尔也有穿布鞋的,却是那种买来的很平整的,和我脚上的不可同日而语。
④于是在热闹的街上,我和我的布鞋一起迷失了,我们都徘徊着,只觉眼前一片迷茫,似乎走到哪里,都摆脱不掉那一地各式各样的鞋子。每一次回来,都好像在坎坷中走了很久,沉重疲惫。想起从前,在野地里追逐奔跑那么久那么远,在布鞋与尘土的轻拥中,双脚从不觉得累。那时从没有想过,我会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走在城市的校园和街道,走得离故土那么远。
⑤然后我便坚决不肯穿系带的布鞋,母亲便给我做了一双懒汉鞋,是那种底儿很厚平板板的无带的布鞋,轻捷方便,因为班级里有男生穿这样的鞋,不过他们都是买来现成的。再也没有了袼褙做成的鞋底,鞋底是母亲买的,那双鞋我穿了很长时间,只是总没有之前的感觉。总是想起在乡下时,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也许少了那一针一线的绵密,少了昏黄的灯光和温暖的目光,鞋子在我脚下,便也少了一种来源于心灵的舒适。
⑥上了高中以后,体育老师要求我们上体育课必须穿球鞋,我才算拥有了一双布鞋以外的买来的鞋。于是,懒汉鞋便被抛弃在角落里,就像曾经的村庄被我抛弃到心底最偏僻的地方。记得之前有一次,我们去一个男生家里做客,进门的那一刻,面对锃亮的地板,再看看脚上的布鞋,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者没来由的羞愧,竟让我愣怔了良久。坐在屋里,看着门口,我那双布鞋夹杂在几双美好的鞋子之间,便一直想着逃离。
⑦走向社会,我渐渐地拥有了自己的运动鞋、皮鞋,在鞋子更替的过程中,我慢慢地拥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自信。此后,各种材质样式的鞋子纷纷路过我的脚,我穿着它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忽然在某一天回望,母亲做的布鞋早已不知消逝于我生命中的哪一个路口,而故乡的村庄,也早已化作千里之外的一粒尘埃。便觉得,我脱下布鞋的那一刻起,便走上了一条无法归来的路。后来也曾买过做工精良的布鞋来穿,没有了朴素岁月的滋润,没有了母亲那双手的温度,就再也没有了那份情怀。在心底沧桑着的,是岁月和母亲白发的苍凉。
⑧多想再穿上那双系带的布鞋,走向岁月深处的那片土地,走进那个村庄,走到阳光暖暖、目光融融里,让它们融化我心上的冰和母亲发间的雪。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4.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只有在那些裸露的土地上,在纵横的田垄间,在飞舞的尘埃里,布鞋才能找到故乡,找到舞台。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
进门的那一刻,面对锃亮的地板,再看看脚上的布鞋,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者没来由的羞愧,竟让我愣怔了良久。
2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便觉得,我脱下布鞋的那一刻起,便走上了一条无法归来的路”的理解。
26.文中多次出现我的“布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借“布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点燃,然后燃尽
佚名
①汽车穿梭在浪烫的热浪中,我们一家人急匆匆开车赶回了老家。我们把车停在了四伯家,然后快步走向爷爷家的老房子。正值盛夏,知了是如此焦躁,在耳边闹个不停,催着夏季过去,也在催着自己离去。
②对爷爷家老房子的第一印象,就是每次回去都会有摇着尾巴扑向我的狗。爷爷生前家里总会养狗,小时候我特怕它们,只敢远远看着。在夏季的傍晚,地平线被灼烧成红色。爷爷干完活儿后,总是喜欢打着赤膊,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和家里的狗玩闹,给狗子打扇,时光飞逝,夕阳无数次点燃地平线,爷爷好像总能扇灭地平线的那抹灼红。爷爷走后老家再没养过狗,夏季的地平线依然灼热,那道被灼得黝黑的背影,却也逐渐迷糊,就像两年没回来看过的老房子一样,里面的陈设在我的记忆中已成虚影。
③我们终于走到了老房子门口,这边没有树,知了总算不闹了,奶奶颤颤巍巍地掏出钥匙打开院门,钥匙碰撞门锁的声音冰冷而清晰,似乎和我记忆里的声音大相径庭,我这样想着,直到门打开,一股热浪冲进我的记忆,猛地想将那些残存的虚影燃尽,我恍惚了。
④这个宅子是爷爷奋斗一生的成果,门前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枇杷树、桃树、杨梅树,屋后还有一片菜园。小时候,到了相应的季节,总能吃到爷爷家院子里种的水果:爷爷是个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常会给我们家送菜;爷爷还有个鱼塘,除了能吃到鱼以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鱼塘边上树底下的一口清泉,泉水很甜,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喂完鱼,就会上这儿喝水乘凉;爷爷还是一个木匠,老房子有一个大厅,是爷爷专门用来做木工的地方,里面堆满了木材和器具,所以家里空气中总弥漫着木头的清香,以前家里的桌椅都是爷爷做的,锯木的声音是爷爷家专属的背景音乐;爷爷还养蜂,小时候可开心,家里最不缺的就是蜂蜜了。直到长大我才明白,到底是什么,让爷爷努力点燃自己。当然,也并不只是爷爷,还有世间所有的人。
⑤愣了好一会儿,我回过神后迈进了老房子,试着去寻找记忆里的虚影。走进前院,曾经的果树都被砍了,只留下被虫蛀的木桩,没有生命,甚至被剥夺了年轮,但我能看到爷爷生前我们一家人坐在枇杷树下吃枇杷、子孙承欢的虚影。越往里走温度越高,大火后的温度还未散去,我走上爷爷常坐的台阶,可此时再也没有扇子能够将这热浪扇去。台阶后的木门七零八落散在地上变成了黑炭,我记得它曾是红色──肯定不会错,这也是爷爷自己打制的。我走进爷爷做木工的大厅,迎面而来的再也不是木香,里面只有灼人的温度和满眼的黑。在一堆烧毁的杂物中,我发现了那块熟悉的“出售土烯糖”牌匾,而如今连字都不刺了。我走进客厅,里面的陈设已被燃尽,爷爷的遗像只剩下了玻璃框。从客厅望向房间。我驻足了,那是爷爷弥留所躺的房间,我不忍再去找了那儿的虚影……
⑥爷爷辛苦了一辈子。爷爷家一共九口人,生了七个孩子,在那个年代要养活这一大家子何其不易,所以他要“无所不能”。劳动一辈子也落下不少病痛,后来因急性脑梗瘫痪在床四年,在脑梗发作前他还在劳动。我永远忘不了他弥留之际骨瘦如柴的模样,他招招手让我坐在他身边,却说不出话的样子把我的心紧紧掀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曾享过福,最终化作了一抔黄土。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奶奶拿出一笔钱说是给我读书的,爷爷燃尽了他一生去照亮子孙。我意识到人的一生,就是点燃自己的过程,无论能力大小,总要照亮点什么。
⑦我退回到前院,在这个房子里,我看到了很多记忆里的虚影,或许我无需心情低落,因为它们终将会化作灰烬,岁月如是,我亦如是。但在被燃尽之前,我也希望能照亮更多。
27.“我”记忆里的虚影有哪些?请结合第⑤段简要概括。
2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正值盛夏,知了是如此焦躁,在耳边闹个不停,催着夏季过去,也在催着自己离去。
29.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0.标题“点燃,然后燃尽”有何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3-24九年级上·山东东营·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听时光飞舞
迟子建
①去年中秋节我若拥有霓裳羽衣就好了,我也许会在清幽的丽江古城里,被千年以前的帝王之魂引入九霄轻歌曼舞。因为在那个月夜,我看见了千年前的古泉依然淙淙流淌,千年前的古乐依然在雪山脚下回旋。我触摸到了先人们跳动的脉搏。
②到达丽江时已是黄昏,丽江是世界闻名的赏月景点,我们有意在中秋节的那天赶到那里。
③天色已晚,空中仍然云雾涌动,我们对月亮的出现已经不抱什么幻想,一行人便去四方街听洞经音乐。
④我们走进一座极其古朴的矮小的木屋,面积不过一百平米,屋子的椽未着油漆,透出本色。给人一种十分温暖、亲切的感觉。
⑤我们落座不久,演奏古乐的老人们就带着乐器一一入场了。他们都在花甲之年,有的甚至已经七八十岁了。他们穿着黑底印满金黄色铜币图案的绸质长袍,有的头发和胡须完全花白了。
⑥老人们坐在黑色木椅上,手扶乐器,明亮的灯光将他们脸上的皱纹很明显地照映出来,但他们一致拥有不惧沧桑的平和表情。演奏台与看台没有界限,我坐在第一排,与他们近在咫尺。
⑦演奏终于要开始了。屋子里的灯光突然消失了,我们陷在黑暗中,一种慑人心魄的寂静中忽然有划燃火柴的“嚓——”的声响,一簇橘黄色的火苗鲜润活泼地诞生了,它被一双老人的手护卫着,勃勃地靠近台中央神龛上的一支蜡烛,蜡烛亲切地接受了火光的热吻,欣然散发出柔和恬淡的光晕。在这片黎明般飞旋的烛光中,“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鼓声突然如骤雨袭来,接着是一声开阔悠长的锣声响起又落下,音乐如长河流水一般汹涌而来。那一瞬间,我犹如回到了远古的洪荒年代,看到了篝火、奔跑的野兽、茂密的丛林和苍凉的黄昏。随着音乐越来越走向细腻、典雅和舒缓,时光也迅速向前移动。我来到了汉朝的石桥,河对岸店铺林立、画坊遍布,空气中洋溢着好闻的墨香气,文人学士饮酒作赋。这是《八卦》曲,它以一种无法言传的魅力把我带入了遥不可及的旧时光中。我专注地看着已逾八旬的赵应仙老先生,他双目微合,手操大胡,烛光将他的白发和那缕花白的胡子染成金黄色,仿佛要将他燃烧。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已逝的青春?
⑧欣赏完《八卦》,跟着奏响的是《山坡羊》《十供养》《到夏来》《浪淘沙》《清河老人》等曲目。
⑨演奏的间隙,我悄悄抽身来到屋外的方形场院。仰望天空,我不由惊呆了:月亮竟然饱满地出现了,先前的阴霾突然不见了,月光莹莹地照着屋子的飞檐,仿佛人间的美好事物都要相约于一天出现在我面前。难道不是清幽的洞经之声吸引了月亮吗?月亮在聆听这来自大地的丝竹之声。我垂下头又向对面望去,使我更为吃惊的情景出现了,对面木屋的窗子敞开着,有五六颗白森森的人头探出来,他们挤靠在一起,头上裹着孝布,也在聆听洞经音乐。看来这家死了人,他们正在守灵,却经不住音乐的诱惑。我便想象有一个已故人也在倾听音乐,死亡顿时变得平和而富有诗意了。我就是在那一瞬间渴望着拥有霓裳羽衣,因为我突然顿悟有多少逝去的灵魂就在我身边浮游,比如那个曾创作了《紫微八卦舜》乐曲的风流皇帝唐玄宗,我一直为他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许他的灵魂就在月下的古城徘徊。我三十岁了,身材还称得上窈窕,虽然我没有杨贵妃的美貌,但我自信霓裳羽衣加身后,再将秀发高绾,月色中也一样清丽动人。我那样装扮后,我所仰慕的灵魂也许就会引我飞入重霄,让我在银河中舞蹈,在月光中沐浴。
⑩我是多么庆幸在我三十岁的时候,在中秋节,能看到一轮真正无瑕的月亮,能够在一个晚上走过一千多的历程。时光和月光一齐在古乐中飞舞,老人们的面容在我面前渐渐模糊起来,因为那屋外的泉水已经悄悄流入我的双眼。
31.请简要分析本文在行文结构上的特点。
32.第③段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
33.试就本文语言的一种显著特点及表达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34.请就第⑨段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拜谒李时珍
陈世旭
①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②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③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④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⑤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⑥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氲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⑦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⑧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盼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⑨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⑩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静如止水。
⑪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⑫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专心致志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音乐。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⑬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⑭“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他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释】①蕲春: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②私淑弟子: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35.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6.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赏析加点词语)
②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赏析句子)
37.第⑨段结尾说,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3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5 散文阅读(二)(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5散文阅读二教师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专题15散文阅读二学生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小说阅读(一)(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1小说阅读一教师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专题11小说阅读一学生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名著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3名著阅读教师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专题03名著阅读学生版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