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一六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一六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教师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内耳中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促红细胞生成素, 抗利尿激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1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 支气管、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患者血浆 pH下降,严重的甚至引起酸中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 pH 过低将影响细胞正常代谢
B.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以保证 pH 不变
C. 血浆 pH 的维持,与其中的 HCO3-、H2CO3 等物质有关
D. 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碱性药物等可以缓解酸中毒症状
2. 内耳中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 移,通过“末梢连接”开启 K⁺通道,K⁺内流。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胞释放谷氨酸, 最终使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胞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为可传导的电信号
B. 毛细胞去极化使 Ca²⁺内流引起胞吐释放谷氨酸
C.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D.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
3. 小鼠在受到电击刺激时心率、呼吸频率均会升高,有典型的躲避、逃逸行为。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唾液分泌以及消化功能减弱。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通过垂体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动员应急反应
B. 小鼠的躲进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C. 呼吸、心跳、唾液分泌、消化等活动是可受意识支配的
D. 同一内脏器官仅由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之一支配
4. 下图示人类记忆的四个阶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记忆过程均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
B. 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
C. 第一级记忆的形成需要加以“注意”
D. 重复和运用是长久记住信息的有效途径
5. 图为人体内相关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TRH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并改变其生理活动
B. 图中靶细胞接受TRH信号后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
C.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D. 甲亢患者均伴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6. 夏天的持续高温引发多地森林火灾。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救援人员身体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以减少产热
B. 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
C. 肝糖原水解速度加快,以保证细胞能量供应
D.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减少水分散失
7.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同
B.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
C.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进行调节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各自独立起作用
8.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细胞增生,临床80%以上的甲亢由该病引起,致病机理如图所示。Graves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多,下列叙述或推测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 患者的TSH受体可接受TSH或抗体X的刺激
B. 抗体X可促进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C. 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不能抑制抗体X的分泌
D. 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能抑制垂体释放TSH
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蛋白类激素,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对EPO分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 过量红细胞会抑制肾脏合成分泌EPO
C. 造血干细胞细胞膜上存在EPO受体D. 口服EPO可治疗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
10. 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受血浆渗透压、血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B. 食物过咸和血容量升高均促进ADH分泌
C. ADH的分泌对血压轻微下降(0 → -10%)不敏感
D. 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11. 在免疫调节中,不具有特异性的是( )
A. 巨噬细胞吞噬病菌
B. 抗原呈递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
C. 抗体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D. 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被感染的靶细胞
12.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C.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
D. HIV 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过程均产生影响
13. 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机体可对此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因子与此病毒特异性结合后传递给 B 细胞
B. 记忆 T 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毒结合并使其裂解
C.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 B 细胞
D.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此病毒结合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14.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 T 细胞免疫应答,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B. 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 T 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即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
D. 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5.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在与病原体接触及辅助性Т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即可分裂分化
B. ①②⑤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
C. a、b、e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D. 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机体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中相应的横线上。
16. 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流感病毒感染会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机体发热。发热过程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随________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这与甲状腺细胞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__有关。
(2)人感染病毒后,致热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中枢,一方面通过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增强细胞代谢,增加_______;另一方面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作用于效应器,从而调节机体产热或散热。该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在高温持续期,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3)体温上升期,患者还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痛,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并伴随尿量减少,推测此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_______。请写出一条物理降温的方法________。
17. 动物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外界环境,进行觅食、求偶、躲避危险等。嗅觉灵敏的动物为什么可以感知和分辨数十万种不同的气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1)果蝇紧张时(如被置于试管中摇晃),会释放一种能够驱动同伴产生躲避行为的气味。这种气味分子属于___分子。
(2)研究发现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体中CO2浓度显著升高。推测CO2是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味的重要成分。研究者设计了图1所示的T型迷宫。正常状态的果蝇从C臂进入迷宫中央选择点,可在短时间内作出选择。统计进入A臂果蝇的比例,计算出果蝇的回避率,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支持该推测,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___。
(3)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研究表明,一种表达气味受体Gr21a的ORN专一性感知CO2。为确定Gr2laORN兴奋是触发该回避现象的充分条件。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光敏通道蛋白ChR2的基因转入果蝇并在Gr2laORN中表达。接受蓝光照射后,ChR2蛋白___改变,引起阳离子内流,使Gr21aORN产生___电位。请在下列选项选出实验组的实验设计与预期___。
A.转入ChR2基因的果幅
B.未转ChR2基因的果蝇
C.通入CO2且用蓝光照射
D.通入新鲜空气且用蓝光照射
E.果蝇出现明显回避现象
F.果蝇无明显回避现象
(4)研究发现,雌果蝇通过另外一种表达Or67d的ORN,专一感受雄果蝇产生的性激素,从而高效完成识别和交配。但果蝇只有50种不同ORN,却能识别数千种不同气味。研究人员以蛙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蛙60种ORN对多种气味的反应。实验结果如图3。由实验结果可知,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感知与ORN的___有关。
(5)综合本文信息,结合不同气味分子与ORN的关系,尝试阐述嗅觉识别机制如何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___。
18.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减毒无荚膜肺炎链球菌(SPY1)作为减毒活疫苗经鼻腔滴入使小鼠免疫,对成年鼠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幼鼠的保护效果有限。
(1)经鼻腔滴入的 SPY1 减毒活疫苗入侵机体的第一步,是突破作为人体第__________ 道防线的鼻黏膜。随后抗原呈递细胞对其进行__________ 并呈递抗原,引起机体发生___________ 免疫反应。
(2)使用佐剂(免疫应答的辅助物质)是提高疫苗效果的有效手段。经典佐剂CT 毒性较 强,不适于婴幼儿疫苗。科研人员以幼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以 C48/80 为佐剂的 SPY1 ,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注:佐剂 CT 等需溶解至磷酸盐缓冲液(PBS)中
第 1 组的操作是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将同等菌量的 D39 和 SPY1 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结果如 图 2。并检测了 CT 和 C48/80 滴鼻对幼鼠肺组织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如图 3。
上述两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综合以上研究,研究者认为佐剂 C48/80 和 SPY1 联合制备的肺炎疫苗具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请说明理由_____。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症为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骨损伤,属于炎症性疾病。科研人员对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
(1)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作为______________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并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关节部位,同时激活______________分裂和分化,并与关节组织细胞结合,引起______________,释放细胞内容物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2)S5蛋白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为研究S5蛋白对RA的作用及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RA患病大鼠(RA模型鼠),实验材料、处理及检测指标如下表所示。
注:MTX是一种可以治疗RA的药物。腺病毒是一种可携带S5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的工具。
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据图1结果可知表中第3组的实验材料及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1结果表明S5蛋白对大鼠R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据图2并结合(1)中RA发病机理,推测S5蛋白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S5蛋白能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为验证“S5蛋白通过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影响T细胞分化与细胞因子释放”这一假设,以体内P蛋白带有过量SU基团的若干突变大鼠为实验材料,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检测P蛋白上SU基团的数量。请修改并完善该实验方案________。
20.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第二信使学说
激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其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根据化学结构可将激素分为胺类、多肽或蛋白类、脂类三大类。其中,多肽或蛋白类激素和大多数胺类激素属于含氮类亲水性激素,无法进入靶细胞内,主要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苏德兰等人在1965年提出了“第二信使学说”,以描述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 机制。该学说认为含氮类激素的作用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①激素分子作为第一 信使,先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②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腺苷 酸 环 化 酶 ( A C ) ; ③ 在 M g²+ 存 在 的 条 件 下 , A C 催 化 A T P 转 变 成 环 磷 酸 腺 苷 (cAMP);④cAMP作为第二信使,使细胞质中无活性的蛋白激酶等蛋白质逐级激活,最终引起细胞的生物效应。
随后,美国生物化学家罗德贝尔进一步发现,在激素受体与AC之间存在一 类 起偶联作用的蛋白质 — — G蛋白。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活化的受体要通过G蛋白的介导才能对AC发生作用。
cAMP第二信使系统中,大多数信号转导功能都是通过激活cAMP依赖的蛋 白激酶A(PKA)完成的,PKA能够将ATP分子的磷酸根转移到底物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磷酸化反应),引起底物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进而使酶的活性、 通道的活动状态、受体的反应性和转录因子的活性等发生改变。被PKA磷酸化的 底物蛋白不同,引起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例如,PKA在肝细胞激活磷酸化酶而促进 肝糖原分解,在心肌细胞使钙通道磷酸化而增强心肌收缩,在细胞核内则可通过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和活化转录因子等,介导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生成新的蛋白质,进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苏德兰因发现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而荣获197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二信使学说”的提出也极大推动了对激素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1)激素分子由人体的 ________ 合成、分泌,通过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最终作用于________。
(2)文中“第二信使”的含义是 _________
(3)请根据材料将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补充完整: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 → G蛋白被活化 → ________ → PKA激活磷酸化酶 → 在酶的作用下,肝糖原分解为 葡萄糖。1 ml肾上腺素可促使细胞生成108ml葡萄糖,说明该过程具有信号 ________ 效应。
(4)进一步研究发现,cAMP激活PKA后,PKA在激活下游蛋白的同时也会激活磷 酸二酯酶(PDE),使cAMP水解成为无活性产物。此调节过程存在的意义是 ________。
21. 长期肥胖易诱发胰岛素抵抗(即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而无法有效降血糖),进而增加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分子机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____________等。
(2)图 1 显示,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受体胞内部分的相关位点发生磷酸化水平的改变,进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实现降血糖效应。据图 1 分析,下列 哪些情况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填选项)。
A. 胰岛素分泌不足B. 胰岛素受体异常
C. GLUT4 合成受阻D. 含 GLUT4 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
(3)内质网膜上的酶 D 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研究表明其与肥胖产生的胰 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利用酶 D 含量降低 50%的突变小鼠 A 并进行实验一,结果见 表 1。
表 1 正常饮食条件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
结果表明,内质网中的甘油二酯积累可导致_____,进而使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诱发胰岛素抵抗。
(4)资料显示,细胞膜上的酶 P 可改变胰岛素受体胞内部分的磷酸化水平,而改变其活性。 研究者利用酶 P 含量降低 70%的突变小鼠 B 进行实验二,结果见表 2。
表 2 高脂饮食条件下,检测两组小鼠的相关指标
①与对照组相比,突变鼠 B 胰岛素抵抗症状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②结合(3)推测,a 与 a1,b 与 b1 的大小关系为_____。
(5)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了甘油二酯与酶 P 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①利用酶 D 和酶 P 含量都降低的双突变鼠 C 进行实验。正常饮食条件下,检测其高 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与实验二中__________ 组接近,说明甘油二酯通过酶 P 诱发 胰岛素抵抗。
②分别提取实验一两组小鼠肝细胞,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细胞不同部位酶P 的含量(电泳条带颜色越深,蛋白质含量越高),结果如图 2。
根据电泳结果推测,甘油二酯可以_____。
(6)综合以上研究得出,长期肥胖会使甘油二酯积累,_____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 【答案】B
【分析】内环境中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详解】A、pH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内环境 pH 过低将影响细胞正常代谢,A正确;
B、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是不变定,B错误;
C、血浆pH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缓冲物质,其中主要是HCO3-、H2CO3等物质,C正确;
D、呼吸机帮助人吸收氧气,排出CO2,碱性药物可以中和人体的酸,缓解酸中毒显性,D正确。
故选B。
2. 【答案】C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 移,通过“末梢连接”开启 K⁺通道,K⁺内流,进而发生电位变化,形成可传导的电信号,A正确;
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毛细胞去极化使 Ca²⁺内流引起胞吐释放谷氨酸,B正确;
C、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进而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C错误;
D、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接受谷氨酸传递的信息后形成动作电位,进而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C。
3.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因此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
B、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据此可推测小鼠的躲进行为需要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正确;
C、呼吸、心跳、消化等不受意识支配,唾液分泌可受意识支配,C错误;
D、一般来讲,同一内脏器官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且作用往往是相反的,D错误。
故选B。
4. 【答案】A
【分析】人类的记忆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
【详解】A、记忆包括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记忆的过程未必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如短时记忆要经过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A错误;
B、感觉性记忆其实就是感觉,它转瞬即逝,在大脑皮层最多只停留1秒钟,可见感觉性记忆感觉性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B正确;
C、第一级记忆是在感觉性记忆的基础上加以注意形成的,但此时的记忆保留的时间依然很短,C正确;
D、通过不断的重复和运用并和已有的信息进行整合,才能形成长久记忆,D正确。
故选A。
5. 【答案】C
【分析】1、下丘脑分泌TRH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水水平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TSH。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时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稳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TRH只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A错误;
B、图中靶细胞接受TRH信号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B错误;
C、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细胞,形成了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C正确;
D、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D错误。
故选C。
6. 【答案】A
【分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活动中枢、呼吸运动中枢等。
【详解】A、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救援人员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旺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A错误;
B、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由于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因而散热量也增加,此时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B正确;
C、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由于细胞代谢增强,此时血糖水平下降,由于血糖平衡的调节,机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因而肝糖原水解速度加快,进而可以保证细胞能量供应,C正确;
D、在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细胞代谢增强,同时由于机体分泌汗液增多,因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减少水分散失,D正确。
故选A。
7. 【答案】A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A、神经调节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体液运输,A正确;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更准确,反应速度更快,但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更广,B错误;
C、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是激素调节,但还有其他物质进行调节,例如CO2,C错误;
D、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D错误。
故选A。
8. 【答案】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据图可知,患者的TSH受体可接受TSH或抗体X的刺激。
【详解】A、据图可知,患者的TSH受体可接受TSH或抗体X的刺激,与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有关,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抗体X可促进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与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有关,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不能抑制抗体X的分泌,从而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多,C不符合题意;
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增多能抑制垂体释放TSH,与此现象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内环境中氧气含量下降会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而红细胞的增多会抑制肾脏分泌红细胞生成素,从而避免了红细胞生成过多,即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除激素外,还有二氧化碳等其他化学物质,该模型中氧气对EPO分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据图可知,肾脏分泌的EPO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高浓度的红细胞反过来抑制肾脏对EPO的分泌,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据图可知,EPO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而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推测造血干细胞细胞膜上存在EPO受体,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EPO是一种蛋白类激素,若口服会被分解而失去作用,D错误。
故选D。
10. 【答案】B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吃的过咸或饮水不足,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
B、食物过咸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但是血容量升高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
C、分析曲线图可知,血压轻微下降(0 → -10%)时,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变化不大,C正确;
D、体内失水过多,吃的过咸或饮水不足,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能力,由此可知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抗利尿激素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曲线图准确答题。
11. 【答案】A
【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抗原侵入的靶细胞,使抗原失去藏身之所,进而经体液免疫清除。
2、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同时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接受两个信号后,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开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A、大部分抗原都需要经巨噬细胞吞噬、处理,这过程不具有特异性,A符合题意;
B、抗原经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B不符合题意;
C、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特异性,C不符合题意;
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将靶细胞裂解,该过程具有特异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答案】D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泪液(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记忆细胞发挥作用,B错误;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C错误;
D、HIV 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过程均产生影响,使得免疫系统瘫痪,患者易感染各种疾病,D正确。
故选D。
13. 【答案】D
【分析】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或者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产生,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活性,不与病毒结合,A错误;
B、记忆T可识别再次入侵的病毒抗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入侵的靶细胞,B错误;
C、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不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B细胞,C错误;
D、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聚沉,沉淀物由吞噬细胞吞噬,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则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功能类似;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
【详解】A、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B正确;
C、T 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分裂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C错误;
D、 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15. 【答案】D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详解】A、b为B淋巴细胞,b在与病原体接触及辅助性Т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后,B细胞才开始分裂分化,A错误;
B、①抗原呈递过程,②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处理抗原的过程,⑤为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①②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但是⑤过程不需要,B错误;
C、a是T细胞,b是B细胞,e是抗原呈递细胞,a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错误;
D、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为二次免疫过程),机体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中相应的横线上。
16. 【答案】(1) 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体液(或血液) ③. (促甲状腺激素的) 受体
(2) ①. 体温调节 ②. 产热 ③. 神经递质 ④. 神经-体液 ⑤. 等于
(3) ①. 增加 ②. 温水擦拭、适当减少衣物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随体液(血浆、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这与甲状腺细胞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有关。
【小问2详解】
人体感染病毒后,致热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提高机体的细胞代谢水平,增加产热,这是体液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通过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这是神经调节。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在高温持续期,体温不变,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小问3详解】
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物理降温的方法有温水擦拭、适当减少衣物。
17. 【答案】(1)化学信息
(2)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果蝇的回避率逐渐升高,且逐渐接近与摇动后释放的气体引起的回避率
(3) ①. 空间结构 ②. 动作 ③. BCF
(4)受体 (5)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一种气味,做出特异性的反应,才能识别同伴、寻找配偶、逃避敌人、发现食物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果蝇紧张时,会释放一种能够驱动同伴产生躲避行为的气味。 这种气味分子属于化学信息分子,进而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同伴,导致同伴躲避。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果蝇的回避率逐渐升高,且逐渐接近与摇动后释放的气体引起的回避率,据此可推测该实验结果支持上述推测,即果蝇紧张时释放的气体中 CO2浓度显著升高。
【小问3详解】
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光敏通道蛋白 ChR2 的基因转入果蝇并在 Gr21aORN 中表达。 接受蓝光照射后,ChR2 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引起阳离子内流,使 Gr21aORN 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 电位,引起兴奋的产生,进而引起果蝇回避现象的发生。实验的目的是为确定 Gr21aORN 兴奋是触发该回避现象的充分条件,则实验的自变量是 Gr21aORN 是否兴奋,因变量是是否表现为回避效应。因此实验组的处理为:
A、为保证自变量的控制,实验组果蝇应该为未转入 ChR2 基因的果蝇,A错误;
B、为保证自变量的控制,实验组果蝇应该为未转入 ChR2 基因的果蝇,B正确;
C、通入 CO2且用蓝光照射,保证了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
D、通入新鲜空气不能创造回避条件,D错误;
E、实验组果蝇由于没有 ChR2蛋白,因而没有相应的兴奋产生,因而不会出现明显回避现象,E错误;
F、实验组果蝇由于没有 ChR2蛋白,因而没有相应的兴奋产生,因而不会出现明显回避现象,F正确。
故选BCF。
【小问4详解】
研究发现,雌果蝇通过另外一种表达Or67d的ORN,专一感受雄果蝇产生的性激素,从而高效完成识别和交配。但果蝇只有50种不同ORN,却能识别数千种不同气味。研究人员以蛙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蛙60种ORN对多种气味的反应。由实验结果可知,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感知与ORN的受体有关。
【小问5详解】
综合本文信息,结合不同气味分子与ORN的关系可知,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ORN)表达一种气味受体,特异性的识别一种气味,做出特异性的反应,才能识别同伴、寻找配偶、逃避敌人、发现食物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18. 【答案】(1) ①. 一 ②. 摄取、加工处理 ③. 特异性
(2) ①. 鼻滴等量 PBS ②. SPY1 可以有效保护幼鼠,佐剂 CT 和 C48/80 均可提高 SPY1 疫苗对幼鼠的免疫保护作用,C48/80 效果更好
(3)探究 SPY1 及佐剂对幼鼠的安全性
(4)佐剂 C48/80 可提高 SPY1 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性);幼鼠对 SPY1 耐受性好,佐剂 C48/80 对幼鼠肺组织影响较小(安全性)
【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小问1详解】
鼻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原呈递细胞对SPY1进行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引发身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小问2详解】
第1组是对照组,因为CT溶于PBS中,所以第一组的操作是加入等量的PBS,观察图1可知。1、2、3组的DP39数目最多。4、6次之,5组最少,所以说明了SPY1 可以有效保护幼鼠,佐剂 CT 和 C48/80 均可提高 SPY1 疫苗对幼鼠的免疫保护作用,C48/80 效果更好。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将同等菌量的 D39 和 SPY1 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并检测了肺部组织切片,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 SPY1 及佐剂对幼鼠的安全性。
【小问4详解】
根据(2中)佐剂 C48/80 可提高 SPY1 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有效性);在(3)中经过安全性的检测,可以发现幼鼠对 SPY1 耐受性好,佐剂 C48/80 对幼鼠肺组织影响较小。
19. 【答案】(1) ①. 抗原 ②. 细胞毒性T细胞 ③. 关节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2) ①. RA模型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②. 抑制RA的发生 ③. 通过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来抑制RA的发生
(3)将突变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B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
【分析】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小问1详解】
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作为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并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关节部位,同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和分化,引起关节组织细胞裂解死亡。
【小问2详解】
①根据图1分析,1组的关节肿胀增加体积最小,3组最大,说明3组是RA模型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②4组注射了含有S5基因的腺病毒,与3组比关节肿胀增加体积减小,表明S5蛋白对大鼠RA的作用是抑制RA的发生;S5蛋白可能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生成抑制RA的发生。
【小问3详解】
实验目的是验证“S5蛋白通过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影响T细胞分化与细胞因子释放”,实验自变量是有无S5蛋白,因变量是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故实验方案应为将突变大鼠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B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P蛋白上的SU基团数量、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的含量。
20. 【答案】(1) ①.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②. 体液 ③. 靶器官、靶细胞
(2)在第一信使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胞内信息分子,可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3) ①. 激活细胞内的腺苷 酸 环 化 酶 ,
在 M g2+ 存 在 的 条 件 下 , A C 催 化 A T P 转 变 成 环 磷 酸 腺 苷 (cAMP) ②. 放大
(4)通过负反馈精确调节生命活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高效 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小问1详解】
激素分子由人体的 内分泌腺合成、分泌进入到细胞外液中,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最终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和靶细胞指的是带有与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的器官或细胞。
【小问2详解】
题意显示,cAMP作为第二信使,是在第一信使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胞内信息分子,可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小问3详解】
请根据材料将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补充完整: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 → G蛋白被活化 → 激活细胞内的腺苷 酸 环 化 酶 ( A C ),在 M g2+ 存 在 的 条 件 下 , A C 催 化 A T P 转 变 成 环 磷 酸 腺 苷 (cAMP),→ PKA激活磷酸化酶 → 在酶的作用下,肝糖原分解为 葡萄糖。1 ml肾上腺素可促使细胞生成108ml葡萄糖,说明该过程具有信号 放大 效应,同时也说明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小问4详解】
进一步研究发现,cAMP激活PKA后,PKA在激活下游蛋白的同时也会激活磷 酸二酯酶(PDE),使cAMP水解成为无活性产物,这样可避免激素调节信号过度放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进而可避免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可见此调节过程于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21. 【答案】(1)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2)BCD
(3)Y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
(4) ①. 突变鼠B的p酶含量降低,Y位点磷酸化水平上升,T位点磷酸化水平下降,胰岛素受体活性升高 ②. a > a1,b < b1
(5) ①. 突变小鼠B/实验 ②. 诱导酶p从细胞质基质向细胞膜转移
(6)诱导细胞质基质中的酶P转移到细胞膜上,改变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水平,使其活性下降,信号通路传递信号受阻
【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当血糖含量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小问1详解】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相关激素有很多,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
【小问2详解】
A、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相关代谢障碍,进而表现为血糖无法下降,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错误;
B、胰岛素受体异常会导致胰岛素无法起作用,进而使血糖无法下降,而表现为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引起的,B正确;
C、 GLUT4 合成受阻则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C正确;
D、含 GLUT4 的囊泡与膜融合受阻也会阻止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障碍,相当于胰岛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D正确。
故选BCD。
【小问3详解】
内质网膜上的酶 D 催化甘油二酯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研究表明其与肥胖产生的胰 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者利用酶 D 含量降低 50%的突变小鼠 A 并进行实验一,结果见 表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突变小鼠的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T位点相对磷酸化水平上升,进而导致GULT4向细胞膜上转运速率下降,进而降低了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速率,因而表现为高胰岛素环境下肝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下降,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据此可推测内质网中的甘油二酯积累可导致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同时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偏低,进而使胰岛素受体活性降低,诱发胰岛素抵抗。
【小问4详解】
①资料显示,细胞膜上的酶 P 可改变胰岛素受体胞内部分的磷酸化水平,而改变其活性。 研究者利用酶 P 含量降低 70%的突变小鼠 B 进行实验二,结果见表 2。表中数据显示,突变小鼠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而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偏高,说明此时GLUT4向细胞膜转运速度较快,因而表现出高胰岛素水平下肝细胞吸糖率较高,因此可突变鼠 B 胰岛素抵抗症状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偏高,且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偏低引起的。
②表1是正常饮食条件下的测定数据,而表2是高脂饮食条件下测定的数据,这里可将高脂饮食正常小鼠理解为突变小鼠A的状态去分析,因此,a 与 a1,b 与 b1 的大小关系分别为大于和小于,即a > a1,b < b1 。
【小问5详解】
①利用酶 D 和酶 P 含量都降低的双突变鼠 C 进行实验。正常饮食条件下,检测其高 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与实验二中突变小鼠B或实验组接近,说明甘油二酯通过酶 P 诱发 胰岛素抵抗。
②分别提取实验一两组小鼠肝细胞,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细胞不同部位酶P 的含量(电泳条带颜色越深,蛋白质含量越高),结果如图 2。根据电泳结果可推测甘油二酯可以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来诱发胰岛素抵抗。
【小问6详解】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长期肥胖会使甘油二酯积累,通过增加细胞膜上酶P的含量,同时使细胞中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下降、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升高,最终诱发胰岛素抵抗。
组别
滴鼻免疫幼鼠
免疫保护监测
第一组
?
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取6只幼鼠,在鼻腔内滴入等量的D39肺炎链球菌。3天后,统计气管除D39的数目
第二组
CT
第三组
C48/80
第四组
SPY1
第五组
C48/80+ SPY1
第六组
CT+SPY1
组别
实验材料及处理
检测指标
1
正常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1.大鼠后爪关节肿胀程度
2.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的比例
2
RA模型鼠,注射适量MTX
3
4
RA模型鼠,注射含有S5基因的腺病毒
实验一
实验小鼠
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高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
对照组
正常小鼠
a
b
78%
实验组
突变小鼠A
0.4a
1.7b
30%
实验二
实验小鼠
Y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T位点磷酸化相对水平
高胰岛素环境肝细胞吸糖率
对照组
正常小鼠
a1
b1
18%
实验组
突变小鼠B
3.2a1
0.1b1
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北京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教师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北京八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