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原卷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10羁旅行役诗(知识精讲+巩固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10羁旅行役诗(知识精讲+巩固训练)(原卷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抒情方式,常见意象,常见艺术手法,情感类型,链接高考,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常见抒情方式:
1、触景伤情,如“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
3、托物传情,如“见(月、雁、笛、柳)思人。
4、因梦寄情,如“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常见意象:
1、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3、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5、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6、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9、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就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都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三种意象(羁旅诗中频率较高的意象):望月怀远、鸿雁传书、杜鹃啼血。
三、常见艺术手法:
这类诗歌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另还有:
1、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情感类型:
游历异乡的淡淡愁绪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四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好,请点出来,并说说它的妙处。
答案:低和近。低,比……低;近,与……近。原野空旷,远处天边似乎比原野上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面上,似乎显得与人很近。两句渲染了一种冷清寂寥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淡淡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中的“新”字有什么含义。
答案:新,增添新的愁绪。日暮时分,漂泊异乡的诗人在原有愁绪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愁绪,从而更深地写出了诗人的愁苦。
(二)置换身份的挂念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杜甫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②今富县 ③虚幌:洁白透明的帐子。
第一句与后面的诗句在描写上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虚实关系。扩大了诗歌的画面,由眼前的月景延伸到想象妻子儿女在月夜下的生活场景以及相聚后的情形,从而更深入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挂念之情以及期盼与亲人的相逢。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中的“湿”“ 寒”二字有什么作用?
湿,使……变湿,寒,使人感到寒冷。香雾使妻子头上的鬓寰变湿,月亮的清辉照在她如玉的手臂上使人感到寒冷。这两句是诗人借想象妻子夜不能寐,独自伫立月光下思念“我”,从而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担忧。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简析“月”的作用。
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雄浑阔大。手法: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2、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三)异乡为官的触景思乡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最后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异乡游历的心情突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4、请分析此诗的前三联与最后一联在情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三联写作者骑马在山中闲走,看到山径上菊花初黄,山壑在傍晚发出声响,山峰立于夕阳之下,棠梨落叶,呈现出胭脂的颜色,荞麦开白色的花朵,散发着清香。描绘了一幅恬静、柔美的山村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后一联,作者看到了村桥旁的树木,觉得此处很像自己的家乡,却发现自己仍身在异乡,不由得变得心情惆怅。
(五)梦里归乡,醒时无奈
望江东①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②。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江东:黄庭坚的家乡洪州位处江东。②路:宋代的行政区域。阑:即“拦”。
1、简析上阕“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隔即“阻隔”。 ①视觉的隔绝,江水的西边阻隔着茫茫的树,诗人的视线望不见江东。②情感的阻隔,距离阻隔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传递,表达了对江东思念之情。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六)每逢佳节倍思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自己在冬至时节只能在邯郸驿站里孤身抱膝灯前,唯有影子和自己为伴,描写了一幅冷清的画面,后两句作者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七)归家的轻松和愉悦
宿渔家
[宋]郭 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灯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八)结束贬谪的舒畅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崇宁二年,黄庭坚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时作。诗人刚结束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
(1)结合诗句,简析“接”、“香”字的作用。
“接”即连接的意思,本句从视觉起笔,写登临纵目所见山川相缪(山水相连)的壮丽景色,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极具动感。“香”即芳香、清香之意,本句转入嗅觉,夜色中十里风荷清香四溢,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刚结束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的愉悦畅快之情。
(2)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此诗将视觉之“山光水光”“明月”,嗅觉之“荷香”以及触觉的“清风”融为一体,化作一种“清凉”之感,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九)怀才不遇的无可奈何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何作用?(3分)
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西风落叶图。(1分)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现在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2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2分)
五、链接高考: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疎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形容奔走辛劳。
(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2分)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绿”“白”相间;(1分)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画面生动。(1分)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坦然面对自然和人生的盛衰;(1分)对自身“羁苦”被俗人所轻的自嘲。(1分)
(2006年四川卷)
夜 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六、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3分)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分)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再泛吴江①
王禹傅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吴江流经长洲县。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
B.颔联重在描摹江面景色,以“野鸟”和“渔人”为写作对象,视角由近及远,画面富有层次感。
C.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
D.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
5.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多比喻兄弟。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7.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四)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①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饯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B.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C.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再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结句发出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越来越深厚。
D.本词运用的抒情方式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幅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9.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1.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注】
魏初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注】此曲作于魏初远别妻儿,在外做官奔波之时。
1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曲前两句,抒写奔波在外的艰辛感受,寒云密布、冷雪扑人、路途艰难。
B.“但教”三句,作者希望妻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别舍不得花销委屈自己。
C.“从今”三句,展示了合家团圆的明天,全曲在这美好的憧憬之中自然结束。
D.这首小令是写给妻子的,所以用语浅显,表达直露,但情感殷殷,真挚深沉。
13.这首曲为妻子生辰而写,但为什么开篇说的都是自己?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分)
(七)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映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领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峡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游客浪子旅途中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所感所叹及心中所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常见抒情方式:
1、触景伤情,如“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感时生情,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
3、托物传情,如“见(月、雁、笛、柳)思人。
4、因梦寄情,如“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常见意象:
1、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3、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5、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6、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9、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就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都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三种意象(羁旅诗中频率较高的意象):望月怀远、鸿雁传书、杜鹃啼血。
三、常见艺术手法:
这类诗歌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另还有:
1、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情感类型:
游历异乡的淡淡愁绪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四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好,请点出来,并说说它的妙处。
答案:低和近。低,比……低;近,与……近。原野空旷,远处天边似乎比原野上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面上,似乎显得与人很近。两句渲染了一种冷清寂寥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淡淡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中的“新”字有什么含义。
答案:新,增添新的愁绪。日暮时分,漂泊异乡的诗人在原有愁绪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愁绪,从而更深地写出了诗人的愁苦。
(二)置换身份的挂念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杜甫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②今富县 ③虚幌:洁白透明的帐子。
第一句与后面的诗句在描写上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虚实关系。扩大了诗歌的画面,由眼前的月景延伸到想象妻子儿女在月夜下的生活场景以及相聚后的情形,从而更深入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挂念之情以及期盼与亲人的相逢。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中的“湿”“ 寒”二字有什么作用?
湿,使……变湿,寒,使人感到寒冷。香雾使妻子头上的鬓寰变湿,月亮的清辉照在她如玉的手臂上使人感到寒冷。这两句是诗人借想象妻子夜不能寐,独自伫立月光下思念“我”,从而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担忧。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简析“月”的作用。
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雄浑阔大。手法: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2、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三)异乡为官的触景思乡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渭水。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最后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异乡游历的心情突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4、请分析此诗的前三联与最后一联在情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三联写作者骑马在山中闲走,看到山径上菊花初黄,山壑在傍晚发出声响,山峰立于夕阳之下,棠梨落叶,呈现出胭脂的颜色,荞麦开白色的花朵,散发着清香。描绘了一幅恬静、柔美的山村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后一联,作者看到了村桥旁的树木,觉得此处很像自己的家乡,却发现自己仍身在异乡,不由得变得心情惆怅。
(五)梦里归乡,醒时无奈
望江东①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②。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江东:黄庭坚的家乡洪州位处江东。②路:宋代的行政区域。阑:即“拦”。
1、简析上阕“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隔即“阻隔”。 ①视觉的隔绝,江水的西边阻隔着茫茫的树,诗人的视线望不见江东。②情感的阻隔,距离阻隔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传递,表达了对江东思念之情。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六)每逢佳节倍思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自己在冬至时节只能在邯郸驿站里孤身抱膝灯前,唯有影子和自己为伴,描写了一幅冷清的画面,后两句作者想象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七)归家的轻松和愉悦
宿渔家
[宋]郭 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灯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八)结束贬谪的舒畅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崇宁二年,黄庭坚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时作。诗人刚结束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
(1)结合诗句,简析“接”、“香”字的作用。
“接”即连接的意思,本句从视觉起笔,写登临纵目所见山川相缪(山水相连)的壮丽景色,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极具动感。“香”即芳香、清香之意,本句转入嗅觉,夜色中十里风荷清香四溢,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刚结束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的愉悦畅快之情。
(2)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此诗将视觉之“山光水光”“明月”,嗅觉之“荷香”以及触觉的“清风”融为一体,化作一种“清凉”之感,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九)怀才不遇的无可奈何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描写了傍晚时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②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何作用?(3分)
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西风落叶图。(1分)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现在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2分)这一番秋景描写,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情怀的凄清冷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2分)
五、链接高考: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014·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疎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形容奔走辛劳。
(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2分)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绿”“白”相间;(1分)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画面生动。(1分)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坦然面对自然和人生的盛衰;(1分)对自身“羁苦”被俗人所轻的自嘲。(1分)
(2006年四川卷)
夜 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六、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3分)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分)
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4分)
【答案】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再泛吴江①
王禹傅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吴江流经长洲县。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
B.颔联重在描摹江面景色,以“野鸟”和“渔人”为写作对象,视角由近及远,画面富有层次感。
C.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
D.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
5.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6分)
4.【答案】B
【解析】“视角由近及远”解读不当,野鸟是远景,二渔人是近处的,应该是“视角由远及近”。
5.【答案】①体弱多病,心情苦闷。诗人由丁直言进谏被贬吴江一带,自己重到江边,以江水“照病身”。②厌倦官场,向往自由。颔联通过对江面野鸟、渔人悠闲自在牛活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③思念家乡,意欲归隐。尾联通过张翰的故事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多比喻兄弟。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7.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6.【答案】B
【解析】B项,“青袍白马”代指闲散生活,此处并非侯景之乱“青袍白马寿阳来”典故(在这个典故中,专指叛乱),此句杜甫是用青布袍子,骑着白马,比喻身居闲官卑位不得志处境。
7.本题审题应该理解为“为何作者在最后愁极而凄凉?”【②③任答1条】
①首联将青年时在洛阳美好经历回忆与现在身处蜀地的凄凉处境对比,写出对美好青春时光、对盛世王朝的追忆和眷恋;
②颔联第一句“青袍白马”写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壮志难酬;
③颔联第二句写今日的洛阳并非金谷铜驼繁华的昔日洛阳,写出因为战乱,物是人非,繁华不再,故乡面貌已改的悲哀;
④颈联写与洛阳兄弟一别就是永远,流露着相聚无期的绝望。
(四)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①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8.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饯送亲友之所。“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B.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C.词的末尾两句表面上再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结句发出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越来越深厚。
D.本词运用的抒情方式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幅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9.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8.【答案】C
【解析】A.“正在回故国”不当;B.不是借景抒情,应该是用典;D.“抒情方式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不够全面,还有直抒胸臆。
9.【答案】①思乡难归的惆怅,借稀疏的衰柳和满地的苔藓,残阳里的短亭,营造了萧瑟的氛围,抒发了欲归难归的惆怅。
②漂泊孤老的无奈,通过写自己南去北来,以及人渐老去,写出了自己的漂泊之苦和岁月流逝的无奈。
③故作洒脱的自我安慰,借张翰思蟹还乡的典故借以纾解愁情。
④ 怀才不遇的抑郁,以王粲不被刘表重用抒发了自己求仕无望的抑郁。
(五)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1.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10.【答案】B
【解析】B项,“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错误。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的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并未体现归隐之志。故选B)
11.【答案】①融情于景。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在驿舍荒凉幽寂中融入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尾联用今昔对比,通过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思维点拨】注意审题:如何做到?明显是考手法。凡是概括写法,都是从内容入手,从内容入手,必定涉及内容的分类,注意景、人(细节)、事(今事往事),手法和情感便从容而出。
(六)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注】
魏初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注】此曲作于魏初远别妻儿,在外做官奔波之时。
1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曲前两句,抒写奔波在外的艰辛感受,寒云密布、冷雪扑人、路途艰难。
B.“但教”三句,作者希望妻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别舍不得花销委屈自己。
C.“从今”三句,展示了合家团圆的明天,全曲在这美好的憧憬之中自然结束。
D.这首小令是写给妻子的,所以用语浅显,表达直露,但情感殷殷,真挚深沉。
13.这首曲为妻子生辰而写,但为什么开篇说的都是自己?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分)
12.【答案】B
【解析】“别舍不得花销”错,这三句的意思是教导妻子:只要身体健康,活得心安理得,这就够了,不要埋怨钱少。(3分)
13.【答案】①写自己奔波之苦,还惦记妻子生辰,足见思家心切;同时也体现妻子生日,自己却远游在外不能在家陪伴的愧疚;
②向妻子汇报自己的踪迹和近况,使她悬着的记挂之心放下来;
③与后半部分阖家团圆、田园之乐形成对比,体现对漂泊生活的厌恶和对未来平淡而安乐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思维点拨】注意标题,写给自己妻子庆生。写给妻子,是最大的语境。写自己,就是为了和妻子交流,写自己什么?(羁旅奔波漂泊)交流什么?(念妻,安慰、却不在身边的愧疚、思家、思而不得归无奈、渴望团圆安定)
(七)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映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领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峡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14.【答案】A
【解析】“语言清丽典雅”解读不当,这里“三点五点”、“一枝两枝”典型的白描手法,语言特点应该是简约疏淡。
15.【答案】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
③尾联首句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
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主题11题画诗【原卷版+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主题06写景抒怀诗【原卷版+解析】,共21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主题03爱情闺怨诗【知识总结+巩固提高】(原卷版+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