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7讲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7讲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②⑤⑥⑦,①③④,体液调节,激素与胞外受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无管腺或细胞,实为内环境,靶器官或靶组织,激素与胞内受体,生长激素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气体调节:CO2、O2代谢废物调节:乳酸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细胞所处的内环境(血管壁、淋巴细胞)
18.(2019·浙江绍兴9月联考)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变形虫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B.人患感冒发烧,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C.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不变,是人体内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各种细胞提供能量
注意:内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引起机体的自动调节活动。
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区分方法
19.(2019·浙江五校10月联考)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淋巴细胞都在乙中发育成熟C.丙中可能存在一些白细胞D.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在甲处含量一定高于丙处
【2019年1月】4.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水 B.无机盐C.氨基酸D.纤维素【2015年10月】8. 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A.水 B. 红细胞 C. 钠离子 D. 氧气【2019年6月】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消化液 B.血浆 C.尿液 D.唾液
①无机盐 ②白细胞介素-2 ③氨基酸 ④血浆蛋白 ⑤呼吸酶 ⑥维生素 ⑦葡萄糖 ⑧乙酰胆碱 ⑨激素 ⑩抗体 ⑪二氧化碳 ⑫血红蛋白 ⑬尿素 ⑭甘油 ⑮DNA聚合酶 ⑯脂肪酸 ⑰消化酶 ⑱麦芽糖 ⑲糖元 ⑳纤维素 ㉑受体 ㉒载体蛋白
(1)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细胞内蛋白质、化学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化学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2)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2018年4月】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2018年11月】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①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②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③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2017年11月】1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细胞 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2019年4月】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特点: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维持在一种可变,但又相对恒定的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的体温变化范围是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是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
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涉及三种信息分子,其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不同:
A.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抗体和激素B.若⑧表示胰岛素,影响⑧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C.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2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蛋白质(包括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①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②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③促进脂肪分解;④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细胞生长,包括细胞增大与数量增多;⑤它对肌肉的增生和软骨的形成与钙化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分泌异常疾病:①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 ②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③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身体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智力缺陷,精神呆滞体温偏低,基础代谢率低四肢骨畸形
请根据呆小症患者的典型特征,试着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
睾丸分泌的激素——雄激素(主要成分是睾酮)
促进精子发生促使全部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出现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包括阴阜、腋下和面部长出毛发,喉部长大,出现喉结,声音低沉,皮肤增厚和出油,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骨骼肌发育增强)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
卵巢分泌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对女性的作用相当于睾酮对男性的作用促进卵子成熟和卵泡生长,以及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长大,准备支持妊娠活动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开始增强,外生殖器成熟青春期的突发性快速增长;引发女性的第二性征,包括乳腺的生长、皮下脂肪的积聚(特别是在臀部和乳房)、骨盆变宽(适应于生育)、腋下和阴阜长出毛发孕激素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妊娠时抑制子宫的运动,并刺激乳房准备哺乳孕激素与雌激素一起建立和调节月经周期
问题2:胰岛分泌哪些激素?各激素靶器官?
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引起糖元分解和葡萄糖释放进血液
胰岛素促进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
肝脏、肌肉等全身各种组织细胞
(1)抑制肝糖元分解;促进糖元合成(2)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3)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
(1)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2)促使脂肪分解
7.图K26-2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在饥饿时,4过程将会加强B.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C.胰腺泡组织能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激素D.若某人的胰岛β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激素调节方式——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腺垂体不属于神经系统;
15.(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存在两种联系方式。如图为下丘脑和垂体部分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为相关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神经分泌束②产生直接联系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进细胞生长,也促进细胞分裂C.分泌促激素的腺垂体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D.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①的运输作用于垂体前叶④
激素调节方式——生长激素
激素调节方式——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细胞B.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C.神经细胞的突起均由长轴突和短树突组成D.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表面膜受其他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
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大的差异
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神经与神经纤维胞体与神经节
蛙类的坐骨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是混合神经
结论: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5.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图K27-4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3.图K27-2中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B.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C.ab段为动作电位.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 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6.图K27-5表示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两点表示两个动作电位B.由此图可知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C.a点时神经纤维膜对膜内多数负离子的通透性为零D.电流表两电极均置于膜内或均置于膜外所测得的电位变化相同
动作电位产生、传导与传递
神经纤维膜上电位变化的分析
解读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曲线图
2个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3个状态:极化状态、反极化状态、超极化状态3个过程:去极化过程、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
20.(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如图表示电刺激一点后,某神经元轴突膜外电位示意图,A、B、C、D为轴突上等距的不同点,在B、D两点连接一个电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的指针读数为静息电位B.D点处于反极化状态,此时正发生Na+内流C.兴奋由B点到D点的时间为一个动作电位产生的时间D.若A点膜外为负电位,则电刺激的位置在B点和C点之间
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膜电位的影响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②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也就是说,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③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④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特点
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分析
ed:去极化、反极化过程dc:复极化过程ac:超极化过程
18.(2018·温州十校联考)如图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1和2表示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膜外离子1的浓度,将会降低a点电位的绝对值B.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峰值不变C.局部电流将会在一段时间后使图中a点去极化并产生动作电位D.此时图中b、c两点相关离子的转运方向相反,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11.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M毫秒),并发生传导。若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表1、表2分别接于a、b处)及引起电位变化的K+、Na+流向如图K27-10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点位于ab段中点B.表1、表2指针将分别发生右偏和左偏C.ab段处于去极化过程D.动作电位在a、b间传导的时间为M毫秒
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单向。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轴突末梢可能含有神经递质受体;(起负反馈调节作用)2、突触后膜分别是什么部位?3、突触后膜内不存在递质;4、突触后膜上通道蛋白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作用;5、适当提高Na+浓度,会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6、递质运输(胞吐、扩散)、7、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8、动作电位与小电位;
9.[2019·萧山三中月考] 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K27-8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产生70 mV左右的电位差的原因是Na+内流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突触a、b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后膜有关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上的传递的比较
敲击使股四头肌受到牵拉,刺激了其中的感受器(肌梭),使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到脊髓,经过突触引起传出神经元的兴奋,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伸肌)收缩,发生膝反射。
膝反射涉及最简单的反射弧—— —二元反射弧,只经过由1个感觉神经元和1个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所组成的二元反射弧,就可引起股四头 肌收缩。
记忆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白洛嘉区与韦尼克区
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空间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左右交叉。
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空间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感觉的敏感程度有关。左右交叉。
6.下列有关人大脑皮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韦尼克区受损伤后,病人不能说话也不能理解语言B.在机体内占体积越大的器官,其中央前回代表区的面积越大C.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机体各部分均呈倒置关系D.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如图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C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体液调节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规律总结:高温→低温散热量增加,通过体温调节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但最终产热量与散热量均比原先高温情况下高;低温→高温散热量减少,通过体温调节减少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但最终产热量与散热量均比原先高温情况下低;
安静时:内脏、肌肉和脑等组织代谢产热活动时:骨骼肌收缩产生大量能量寒冷时:骨骼肌战栗(温度越低,战栗越强,释放的能量越多)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如寒冷时全身脂肪代谢的酶激活,脂肪被分解、氧化,释放热量)从环境中获得(如热水)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出汗
皮肤(主要的散热器官)
当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散热的作用,只能靠蒸发散热;蒸发是重要的散热方式(非常有效);当通过辐射、对流以及蒸发等都不能阻止体温继续上升时,人体便会反射性地出汗;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为29C时人开始出汗,35C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有些哺乳动物和所有的鸟类都没有汗腺,这些动物(如狗与猫)在高温时会张口喘气,通过呼吸道增加蒸发量以加快散热。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等式成立:
产热=散热(动态平衡)
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炎热环境中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炎热环境中主要以减少产热为主。
请分析: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从产热/散热角度分析)
17.(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产热与散热是不平衡的B.由寒冷引起人体不自主战栗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辐射和对流能够散热的前提是体温高于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D.引起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或舒张的感受器是不同的
(1)分清体温感觉中枢、调节中枢及感受器①体温感觉中枢——即产生“冷觉”“热觉”的场所,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②温度感受器——为感觉温度变化的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2)高温、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机理不完全相同①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多,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属于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②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则无激素调节,仅由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皮肤中的血管、汗腺进行调节,即仅有神经调节。
7.右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在饥饿时,4过程将会加强B.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C.胰腺泡组织能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激素D.若某人的胰岛β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26.如图所示为参加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B.胰岛素能促进肌肉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C.a、b分别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D.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由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技术与工程第17讲基因工程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7讲基因工程,思维导图体系构建,教材剖析扩展提升,PCR扩增图解,图解蛋白质工程,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讲基因工程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体系构建,第17讲基因工程,教材剖析扩展提升,PCR扩增图解,图解蛋白质工程,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讲发酵工程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菌技术,巴士消,的微生物,湿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杂菌污染,小分子的肽,氨基酸,异养厌氧型,兼性厌氧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