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检测试题,共4页。
人教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2.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 A. 170 万年 B. 70 万 —20 万年 C. 3 万年 D. 六七千年 3.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着群居生活 B. 会使用天然火 C. 会种植粟 D.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会人工取火 ③会用骨针缝衣服 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6.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粟 B. 水稻 C. 小麦 D. 玉米 7. 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元谋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8.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9. 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主要反映了( ) A. 历史传说具有夸张性 B.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C. 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 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10. 黄帝时期,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 嫘祖 B. 伶伦 C. 隶首 D. 仓颉 11. 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 ) A. 堵塞 B. 疏导 C. 筑堤 D. 开渠 12.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 B.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是理想的 “黄金时代” C.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3. 考古学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4. 传说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这一战役发生在( ) A. 公元前 2600 年左右 B. 公元前 21 世纪 C. 约公元前 1600 年 D. 约公元前 1046 年 15.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当时已进入(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 元谋人发现于____________省元谋县。 2. 北京人使用____________石器。 3. 半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___式房屋里。 4.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___式房屋里。 5. 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6.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____________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7. 大禹治水成功,体现了他具有____________的精神。 8.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__和粟的国家。 10.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有黄帝和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共 35 分)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5 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10 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主要是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 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还出土了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哪些生产生活状况?(10 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10 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蓝田人距今约 115 万年 —65 万年,但不是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 B(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 3. C(北京人不会种植粟,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A(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用骨针缝衣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5. D(半坡人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元谋人和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不会种植农作物和制作彩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 6. 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小麦原产于西亚,传入中国较晚;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传入中国。) 7. B(元谋人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属于海河流域;半坡人遗址在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 8. A(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尧、舜、禹是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 9. C(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开始出现,社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历史传说虽有夸张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不能确定炎帝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该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状况,而非远古人类的一般生活状况。) 10. D(黄帝时期,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仓颉。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11. B(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疏导。鲧治水采用堵塞的方法失败后,禹总结经验,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 12. D(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原始社会生活条件艰苦,并非理想的 “黄金时代”。不过从这几个选项的整体表述来看,D 选项最为全面。) 13. C(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因为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没有农作物种植;半坡遗址种植粟。) 14. A(传说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这一战役发生在公元前 2600 年左右。公元前 21 世纪是夏朝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是商朝建立;约公元前 1046 年是周朝建立。) 15. B(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青铜时代以使用青铜器具为主要特征;铁器时代以使用铁器为主要特征。) 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 1. 云南(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 打制(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3. 半地穴(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4. 干栏(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5. 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6. 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7. 创新、坚持不懈等(言之有理即可)(大禹治水成功,体现了他具有创新、坚持不懈等精神,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给分。) 8. 农作物种植(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9.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10. 炎帝(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有黄帝和炎帝。)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及解析 1.(1)北京人过群居生活。(5 分) 解析:材料一表明上古时期自然环境恶劣,人民少而禽兽多,单个人难以生存,所以北京人只能过群居生活,依靠群体的力量共同抵御野兽和自然灾害。 (2)材料二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5 分)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5 分) 解析:材料二中发现的大量木炭、灰烬堆以及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证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火的使用对人类的意义重大,它可以用来取暖、照明、驱赶野兽,还可以用来烧烤食物,使人们吃到熟食,从而减少疾病,增强体质,提高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火的使用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能量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1) 材料一反映了半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和彩陶等生产生活状况。(5 分) 解析:材料一中提到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说明半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反映了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 材料二反映了河姆渡居民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种植水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等生产生活状况。(5 分) 解析:材料二中提到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说明河姆渡居民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出土了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表明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在这些方面的生产生活状况。 (2) 不同之处: ①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2 分) 解析: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相对干燥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保暖;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通风。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2 分) 解析:这是由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决定的,黄河流域适合种植粟,长江流域适合种植水稻。 ③制作的陶器不同,半坡居民的陶器主要是彩陶,纹饰多是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饰;河姆渡居民的陶器以黑陶为主。(2 分) 解析:反映了两个地区居民不同的审美和制作工艺。 ④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半坡居民主要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主要使用骨耜、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2 分) 解析:同样是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需求。 ⑤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2 分) 解析: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人教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2.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 A. 170 万年 B. 70 万 —20 万年 C. 3 万年 D. 六七千年 3.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着群居生活 B. 会使用天然火 C. 会种植粟 D.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会人工取火 ③会用骨针缝衣服 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6.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 ) A. 粟 B. 水稻 C. 小麦 D. 玉米 7. 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中,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元谋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8.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9. 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主要反映了( ) A. 历史传说具有夸张性 B.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C. 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 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10. 黄帝时期,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 嫘祖 B. 伶伦 C. 隶首 D. 仓颉 11. 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 ) A. 堵塞 B. 疏导 C. 筑堤 D. 开渠 12.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 B.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是理想的 “黄金时代” C.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3. 考古学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4. 传说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这一战役发生在( ) A. 公元前 2600 年左右 B. 公元前 21 世纪 C. 约公元前 1600 年 D. 约公元前 1046 年 15.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当时已进入(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 元谋人发现于____________省元谋县。 2. 北京人使用____________石器。 3. 半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___式房屋里。 4.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___式房屋里。 5. 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6.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____________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7. 大禹治水成功,体现了他具有____________的精神。 8.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__和粟的国家。 10.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有黄帝和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共 35 分)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5 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10 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主要是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 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还出土了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哪些生产生活状况?(10 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10 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蓝田人距今约 115 万年 —65 万年,但不是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 B(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 3. C(北京人不会种植粟,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A(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用骨针缝衣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5. D(半坡人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元谋人和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不会种植农作物和制作彩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 6. 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小麦原产于西亚,传入中国较晚;玉米原产于美洲,明朝传入中国。) 7. B(元谋人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属于海河流域;半坡人遗址在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 8. A(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尧、舜、禹是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 9. C(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开始出现,社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历史传说虽有夸张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不能确定炎帝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该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状况,而非远古人类的一般生活状况。) 10. D(黄帝时期,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仓颉。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11. B(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疏导。鲧治水采用堵塞的方法失败后,禹总结经验,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 12. D(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原始社会生活条件艰苦,并非理想的 “黄金时代”。不过从这几个选项的整体表述来看,D 选项最为全面。) 13. C(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因为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没有农作物种植;半坡遗址种植粟。) 14. A(传说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这一战役发生在公元前 2600 年左右。公元前 21 世纪是夏朝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是商朝建立;约公元前 1046 年是周朝建立。) 15. B(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青铜时代以使用青铜器具为主要特征;铁器时代以使用铁器为主要特征。) 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 1. 云南(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 打制(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3. 半地穴(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4. 干栏(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5. 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6. 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7. 创新、坚持不懈等(言之有理即可)(大禹治水成功,体现了他具有创新、坚持不懈等精神,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给分。) 8. 农作物种植(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9.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10. 炎帝(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有黄帝和炎帝。)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及解析 1.(1)北京人过群居生活。(5 分) 解析:材料一表明上古时期自然环境恶劣,人民少而禽兽多,单个人难以生存,所以北京人只能过群居生活,依靠群体的力量共同抵御野兽和自然灾害。 (2)材料二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5 分)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5 分) 解析:材料二中发现的大量木炭、灰烬堆以及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证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火的使用对人类的意义重大,它可以用来取暖、照明、驱赶野兽,还可以用来烧烤食物,使人们吃到熟食,从而减少疾病,增强体质,提高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火的使用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能量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1) 材料一反映了半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和彩陶等生产生活状况。(5 分) 解析:材料一中提到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说明半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还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反映了半坡居民会制作彩陶。 材料二反映了河姆渡居民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种植水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等生产生活状况。(5 分) 解析:材料二中提到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耜、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说明河姆渡居民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出土了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堆积,表明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在这些方面的生产生活状况。 (2) 不同之处: ①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2 分) 解析: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相对干燥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保暖;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通风。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2 分) 解析:这是由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决定的,黄河流域适合种植粟,长江流域适合种植水稻。 ③制作的陶器不同,半坡居民的陶器主要是彩陶,纹饰多是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饰;河姆渡居民的陶器以黑陶为主。(2 分) 解析:反映了两个地区居民不同的审美和制作工艺。 ④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半坡居民主要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主要使用骨耜、木耜等农业生产工具。(2 分) 解析:同样是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需求。 ⑤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2 分) 解析: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