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D.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约占三分之一)和细胞内液(约占三分之二)。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2、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详解】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约2/3的体液属于细胞内液,A错误;
B、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B错误;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 “酸碱体质理论”曾在国外甚嚣尘上。该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请根据所学内环境稳态的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
②当人进行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③酸碱度为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人体内存在很多缓冲对,可维持pH相对稳定
④酸碱体质理论可信,日常要多喝弱碱性水以保持碱性体质
⑤酸碱体质理论不可信,食物虽有酸性碱性之分,但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明显改变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①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①正确;
②当人进行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中有缓冲对,因此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②错误;
③人体内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③正确;
④酸碱体质理论可信,日常要多喝弱碱性水不会保持碱性体质,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对,使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④错误;
⑤酸碱体质理论不可信,食物虽有酸性碱性之分,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改变,⑤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①③⑤,B正确。
故选B。
3. 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收缩,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D. 神经胶质细胞也能直接参与兴奋传递,并具有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某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即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即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均可作为突触的后膜,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但不直接参与兴奋传递,D错误。
故选C。
4.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生理活动。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详解】A、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
B、下丘脑是生物的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正确;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正确;
D、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故选A。
5. 下图表示人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虚线方框内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分
B. 图乙中静息和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
C. 图丙中的e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
D. 刺激图甲中的①,A、B两个电流表的指针都会发生一次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由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图甲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乙图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丙图是突触的结构放大图,其中a是轴突,b是线粒体,c是突触小泡,d是突触前膜,e是神经递质,f是突触后膜。
【详解】A、图中虚线方框包含了中间神经元③,主要是对来自传入神经元的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故虚线方框代表神经中枢,A正确;
B、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故不论静息还是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B正确;
C、图丙中的e 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突触前膜内),C正确;
D、刺激图甲中的①(感受器),由于兴奋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且兴奋先后到达电表的接头处,所以A、B两个电流表都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故选D。
6. 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尿检时主动排尿需大脑经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
B. 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
C. 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
D. 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c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排尿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中存在高级神经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
【详解】A、尿检时主动排尿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排尿,需经过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A正确;
B、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控制脊髓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d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b传出神经→膀胱,B正确;
C、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既可控制主动排尿,又可抑制排尿,所以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C正确;
D、某成年人患者能产生尿意,说明膀胱→d→脊髓→c→脑的通路是正常的,但尿失禁,即能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可说明脑→a→脊髓中出现了障碍,故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D错误。
故选D。
7.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等,语言和学习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C. 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长期的,不能通过自我调适等方式好转
D. 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 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详解】A、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是由多个脑区参与的,B错误;
C、当消极情绪达到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等方式好转,一般抑郁不超过两周,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C错误;
D、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D正确。
故选D。
8. 良风江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菌种类多,误食有毒蘑菇会引起呕吐,具体机制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针对呕吐时图1中突触进行实验,图2表示突触前神经元的刺激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强(S1~S8)的图像,以及在相应刺激强度下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毒素刺激肠黏膜引起的呕吐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B. DVC区两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C. 在S5~S8期间刺激神经,则兴奋强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持续增大
D. 若利用药物抑制肠嗜铬细胞释放5-HT可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2分析:在S1-S4期间,没有引起细胞膜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但是仍然存在离子的进出;在S5-S8时期,细胞膜产生了动作电位,其局部电位是内正外负;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其刺激已经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所以随刺激强度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不再变化。
【详解】A、毒素刺激肠黏膜引起的呕吐反应没有经过大脑皮层,不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DVC区两神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
C、在S5-S8时期,细胞膜产生了动作电位,由图可知其兴奋强度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持续增大,C错误;
D、由图可知,毒素分子作用于肠嗜铬细胞使其释放5-HT,通过迷走神经可引起恶心和呕吐现象,因此若利用药物抑制肠嗜铬细胞释放5-HT可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D正确。
故选D。
9. 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符合的是( )
A. 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C. 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 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答案】B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详解】A、海蜗牛“学会”了防御,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研究,A正确;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没有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以排除RNA本身对实验的影响,B错误;
C、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但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C正确;
D、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B.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睾酮
C. 醛固酮、甲状腺激素、皮质醇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均由垂体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睾酮由睾丸分泌。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皮质醇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详解】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均由垂体分泌,A正确;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睾酮由睾丸分泌,不是同一种腺体分泌,B错误;
C、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皮质醇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不是同一种腺体分泌,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不是同一种腺体分泌,D错误。
故选A。
11. 下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早餐到9时之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上升
B. 早餐后一段时间内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加快
C. 10时半~11时半之间经过肝脏的血管中葡萄糖的含量上升
D. 从早餐到12时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早餐到9点之间血糖浓度下降,9-10:30左右血糖浓度下降,10:30-11:30血糖浓度略微回升,11:30以后血糖浓度又下降。
【详解】A、早餐到9时之间食物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浆引起血糖上升,A错误;
B、早餐后,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体内胰岛素水平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故早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加快,B正确;
C、肝脏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形成葡萄糖,故10时半-11时半之间经过肝脏的血管中葡萄糖的含量上升,C正确;
D、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故从早餐到12时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12. 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 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
B. 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
C. 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恢复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 手术但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材料应一致,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CD、探究雄性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该过程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减法原则;要想让实验更严谨,还要再添加相关激素,即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得到结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AD错误,C正确;
B、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本实验中实验材料为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则对照组不能选择发育成熟的公鸡,B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
13. 在反射活动中,存在中枢抑制现象,作用机制有图1所示的三种模式(①~⑦表示神经 元)。模式Ⅲ中,单独刺激⑤可使⑦产生一个兴奋性动作电位;若先使⑥兴奋再给⑤施加适宜刺激,⑦产生的兴奋性电位的幅度较单独刺激⑤时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 兴奋,导致②③兴奋,③兴奋导致④被抑制
B. 模式Ⅱ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负反馈调节提高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
C. ⑥ 兴奋引起⑤神经元膜上 K+大量外流,使得⑤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
D. ⑦ 兴奋性减弱的原因可能是⑤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引起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A、因为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则模式Ⅰ中的③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因此①兴奋,导致②③兴奋,但③兴奋导致④被抑制,A正确;
B、模式Ⅱ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会作用于一个非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且该非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会反过来作用于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故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存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能提高神经调节的精准性,B正确;
C、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内流,而不是K+外流,C错误;
D、由题干可知,⑥是抑制性神经元,⑦产生的兴奋性会减弱,可能是⑤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引起的,表现为⑦产生的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D正确。
故选ABD。
14. 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B. 兴奋在两类自主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
C. 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大于固有心率
D. 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此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A正确;
B、两类自主神经末梢分别与P细胞在反射弧中组成效应器,故兴奋在两类自主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B正确;
C、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相比,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C错误;
D、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增加。115-65=50次,副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降低65-50=15次,如果两者作用强度相等,理论上应该是每分钟65+50-15=100次,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与被完全阻断作用时相比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D正确。
故选C。
15. 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结果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兔的性别分化与性染色体组成有关,也与性激素有关
B. 染色体组成为XY的家兔手术后发育为雌性,染色体组成变为XX
C. 雄性器官的分化需要来自睾丸的性激素信号,若缺失此信号则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
D. 雌性器官的分化需要来自卵巢的性激素信号,若缺失此信号则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
【答案】AC
【解析】
【分析】性激素可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详解】A、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可抑制其产生性激素,据表可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在手术后外生殖器表现为雌性,说明家兔的性别分化也与性激素有关,A正确;
B、手术只是使其不能产生性激素,从而导致外生殖器官发生变化,但不会改变其性染色体组成,B错误;
C、由表可知睾丸是雄性生殖器官,产生雄激素,雄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所以在缺乏雄激素时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C正确;
D、分析表格可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胚胎,将卵巢切除后,并不会发育出雄性器官,D错误。
故选AC。
16. 科研人员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泵。包埋在皮肤下面的血糖传感器可以测量患者的血糖浓度并将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胰岛素释放速度,将信号发送到胰岛素泵,胰岛素泵通过放置在皮肤下面的导管释放胰岛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来源包括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等
B. 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大脑皮层,胰岛素泵相当于胰岛B细胞
C. 安装了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中期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来源于胰岛素泵释放
D. 相比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答案】AD
【解析】
【分析】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详解】A、血糖主要有三个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能接收血糖浓度信息,计算胰岛素释放速率,还能将信号发送至胰岛素泵,下丘脑也能接收血糖浓度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胰岛B细胞,故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人体内的下丘脑,B错误;
C、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而非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当患者血糖过高时分泌胰岛素的有患者自身的胰岛B细胞和胰岛素泵,C错误;
D、相比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点有(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不易发生低血糖,D正确。
故选A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B、D分别表示_____。
(2)图乙中的①对应图甲中的_____(填字母)。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
(3)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是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
(4)正常机体通过_____的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_____两方面的稳态。
【答案】(1)肾、肺 (2) ①. a ②. DB
(3)HCO3-和H2CO3
(4) ①.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②.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乙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是细胞内液。
【小问1详解】
图甲中D表示肺,能完成组织细胞与外界发生的气体交换,B表示的是肾脏,能将细胞外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出。
【小问2详解】
图乙中①为血浆,对应图甲中的a。图乙中⑤为细胞内液,①为血浆,且细胞内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细胞外,因此图乙中的⑤对应表中的D,A是细胞外液,由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因此B是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①。
【小问3详解】
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7.35-7.45,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和H2CO3,其次还有HPO42−和H2PO4−等。
【小问4详解】
目前认为,正常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 图1中的甲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乙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多巴胺有传递兴奋、愉悦心情的作用。回答问题:
(1)图中①为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③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
(2)图1乙中A、B、C三处,属于兴奋区的是_____。
(3)图2中,轴突末端释放多巴胺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的特点,在该过程中完成的信号转化过程为_____。
(4)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其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请据此并结合图2分析,吸食可卡因会导致大脑有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
【答案】(1) ①. 感受器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B (3)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4)可卡因会阻碍(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相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图中①所连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因此①为感受器;③处指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近的地方,称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涉及信号转导,轴突末梢电信号传来后会刺激突触小体内神经递质向突触前膜移动并经胞吐的方式释放,扩散到突触后膜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结构中只能单向传导。
【小问2详解】
图1乙中A、B、C三处,根据电位分布可知,属于兴奋区的是乙,因为该处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
【小问3详解】
图2中,轴突末端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通过胞吐过程实现的,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实现,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小问4详解】
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前膜,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多巴胺的作用而兴奋,而可卡因会阻碍(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回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从而使大脑相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故吸食可卡因会导致大脑有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
1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上多次奏唱国歌。听歌和唱歌都涉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_____,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传出神经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是由_____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的。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一训练一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_____(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答案】(1) ①. 神经冲动##兴奋 ②. 条件
(2)大脑皮层 (3) ①. 前测和训练后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均较低;训练后对音乐感知准确率的提升更大 ②. 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失歌症组音乐感知准确率
【解析】
【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1详解】
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兴奋),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传出神经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条件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小问2详解】
换气的随意控制由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前测和训练后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均较低,失歌症组训练后对音乐感知准确率的提升更大。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失歌症组音乐感知准确率,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20. 研究发现,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调节功能相近的激素,其调节作用会进一步增强。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同时使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1)本探究实验的假设为______。
(2)根据预期实验结果来完善以下实验设计思路。
①取4只同种性别的成年的W品系的小鼠,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
②配制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A m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和浓度为B ml/L的生长激素溶液以及一定浓度的X溶液(每升X溶液含甲状腺激素A ml,含生长激素B ml)。且这些激素的浓度适宜。
③甲组小鼠每天注射适量浓度为A m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小鼠每天注射等量浓度为B ml/L的生长激素溶液,丙组小鼠每天注射______,作为空白对照的丁组小鼠每天注射______。
④每天给四组小鼠称重,记录下体重,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到体重增长量数据并分析比较)。
(3)上述实验思路的设计是存在问题的,请改正错误:______。
【答案】(1)同时使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或小于)单独使用两种激素的促进作用之和
(2) ①. 等量的X溶液 ②. 等量的生理盐水
(3)取40只(或其他数据或多只,能体现平行重复原则)生长状况一致的同种性别的W品系的幼年小鼠
【解析】
【分析】1、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
2、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同时使用时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程度。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单独使用和同时使用,因变量是小鼠体重的变化,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实验结果进而获得结论。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探究实验的假设为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同时使用对动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两种激素各自单独使用的促进作用之和,即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在促进小鼠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缺少了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实验的实验组,因此完善实验设计思路如下:③根据图中的结果可知,甲、乙、丙、丁组(作为空白对照)小鼠的不同处理为,每天分别给上述每组中的每只小鼠注射Am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ml/L的生长激素溶液、等量的溶液X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中顺序不可颠倒)。
【小问3详解】
上述实验思路中取4只小鼠进行实验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下降,同时也无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改为取 40只(或其他数据或多只,能体现平行重复原则)生长状况一致的同性别、W品系的幼年小鼠,平均分成四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
21.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LP-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类似物功能与GLP-1和GIP一样,但不易被酶D降解。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胰岛素的国家是_____。胰岛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_____(填“K+”“Ca2+”或“K+”和“Ca2+”)浓度增大;过量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可能是_____。
(2)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和B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均减弱,血糖异常升高。使用药物甲后,患者A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患者B血糖无改善,患者B可能有_____分泌障碍。
(3)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的GLP-1表达量较低但其受体数量无变化,而GIP表达量无变化但其受体数量明显下降。若从①GIP类似物、②GLP-1类似物、③酶D激活剂中筛选治疗患者A的候选新药,首选_____(填序号)。若使用该候选药,发生(1)所述不良反应的风险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用药物甲,理由是_____。
【答案】(1) ①. 中国 ②. K+和Ca2+ ③. 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
(2)胰岛素 (3) ①. ② ②. 小于 ③. 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
【解析】
【分析】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共同调控血糖平衡。
【小问1详解】
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胰岛素的国家是中国。由题可知,胰岛素分泌时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会减少K+外流,同时会促进Ca2+内流,从而导致细胞内的K+和Ca2+浓度都增大。过量使用药物甲会促使胰岛素大量释放,从而使得血糖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机体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小问2详解】
药物甲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血糖浓度无改善,说明对于该患者药物甲没有促使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因此患者B可能有胰岛素分泌障碍。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该患者体内的GIP-1表达量较低,即含量少,因此可以选择GLP-1类似物;患者GIP表达量无变化,因此使用GIP类似物不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用酶D激活剂会促使GLP-1和GIP的降解,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首选的药物是GLP-1类似物。使用GLP-1类似物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症,其原因是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引起胰岛素持续分泌,避免了低血糖症的发生。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成分(mm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
4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