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Al—27 Si—28 Ca—40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石灰石的化学式为( )
A CaCO3B. Na2CO3C. Na2O2D. Ca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灰石、大理石是碳酸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CO3,A正确;
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B错误;
C.Na2O2的名称称为过氧化钠,C错误;
D.CaCl2的名称为氯化钙,D错误;
故选A。
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 丝绸B. 陶瓷C. 中草药D. 茶叶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A错误;
B.瓷器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物,B正确;
C.植物的茎、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则中草药属于有机物,C错误;
D.植物的茎、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则茶叶属于有机物,D错误;
答案选B。
3. 某些地区的自来水含有 Fe3+,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的方法获得少量纯净的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为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操作,不可用于蒸馏操作,故A错误;
B. 是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故B正确;
C. 是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定容容器,不可用于蒸馏操作,故C错误;
D. 是圆底烧瓶,常用于固、液反应制气体的反应容器,不可用于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且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B. NaCl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可以导电,故A选;
B. NaCl属于强电解质,故B不选;
C. 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
D. 是非电解质,但溶于水不导电,故D不选;
故选A。
5. 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可以实现的是( )
A. Fe2O3→FeB. NO2→NO
C. →Cl2D. →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2O3→Fe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A错误;
B.NO2→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B错误;
C.→Cl2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实现,C正确;
D.→SO2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6. 不能与CuBr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 AgNO3溶液B. 新制氯水C. 氨水 D. FeCl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Br2中含有Br离子,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会生成溴化银沉淀,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新制氯水加入到CuBr2溶液中,氯气分子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少量氨水加入CuBr2溶液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氨水过量生成铜氨配合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
D.FeCl3溶液与CuBr2溶液不反应,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7. 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
A. SO2B. NH3C. Cl2D. 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气体溶于水后显碱性,据此解答。
【详解】A.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试液显红色,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错误;
B.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正确;
C.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褪色,C错误;
D.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试液显红色,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错误;
答案选B。
8.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芒硝:Na2SO4·10H2OB. 冰晶石:Na3AlF6
C. 绿矾:CuSO4·5H2OD. 生石膏:CaSO4·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芒硝为硫酸钠结晶水合物,其化学式为:Na2SO4·10H2O,A正确;
B.冰晶石为六氟铝酸钠,其化学式为:Na3AlF6,B正确;
C.绿矾化学式为:FeSO4·7H2O,C错误;
D.生石膏即天然二水石膏,其化学式为:CaSO4·2H2O,D正确;
答案选C。
9.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油污
B. 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伴有放热现象
C.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
D. 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有碳酸钠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热的纯碱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溶液呈碱性,可以促使油污水解,从而起到去油污的效果,A正确;
B.碳酸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碳酸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伴有放热现象,B正确;
C.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发生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说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的强,C正确;
D.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CO2,此时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为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而结晶析出,没有碳酸钠结晶析出,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 乙醛的官能团:-COH
B. 用电子式表示水分子的形成过程:
C. 的名称:2-甲基-4-乙基戊烷
D.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写作,A错误;
B.水是共价化合物,其分子的形成过程为,B错误;
C.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第2、4号碳原子上连有甲基,命名为:2,4-二甲基己烷,C错误;
D.O为第8号元素,质子数为8,则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可以表示为,D正确;
答案选D。
11. 在pH=1含B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B. C. ClD.
【答案】C
【解析】
【分析】pH=1含Ba2+的溶液呈酸性,存在、。
【详解】A.与反应生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与反应生成和水,且与生成沉淀,因此在pH=1且含Ba2+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Cl与、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与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2. 冷敷袋俗称冰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多种用途,下列不能作为冷敷袋盛装的主要物质的是( )
A. 生石灰+水B. 冰
C. 硝酸铵+水合碳酸钠D. 硝酸铵+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不能用作冷敷袋中试剂,A错误;
B.冰融化吸热,能用作冷敷袋中试剂,B正确;
C.硝酸铵和水合碳酸钠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能用作冷敷袋中试剂,C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能用作冷敷袋中试剂,D正确;
故选A。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亚铁是优良的净水剂
B. 工业上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
C. 工业上用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与焦炭反应可直接制得高纯度的硅
D.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亚铁可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属于优良的净水剂,A正确;
B.液氨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利用此性质可使用液氨作制冷剂,B正确;
C.工业上焦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硅生成一氧化碳和硅,制备获得粗硅,C错误;
D.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D正确;
答案选C。
14. 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转化过程为加聚反应B. 该反应的单体为
C. 聚氯乙烯和氯乙烯不是同系物D. 聚氯乙烯化学性质比氯乙烯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A正确;
B.聚氯乙烯的单体是,B错误;
C.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因此和氯乙烯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C正确;
D.聚氯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性质比氯乙烯稳定,D正确;
答案选B。
15. 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葡萄酒中添加适量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葡萄酒的酸度
B. 制作豆腐时可以用石膏或胆矾“点卤”
C. 氯化镁、亚硝酸钠、山梨酸钾、三聚氰胺等均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
D. 膳食纤维是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难以在人体内水解为葡萄糖加以吸收利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葡萄酒中添加适量的主要目的是作抗氧化剂,A错误;
B.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制作豆腐时不能用胆矾“点卤”,B错误;
C.氯化镁、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等均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不能,C错误;
D.人体没有能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膳食纤维难以在人体内水解为葡萄糖加以吸收利用,D正确;
答案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Na2SO3溶液(BaCl2)B. FeCl2溶液(KSCN)
C. KI(淀粉溶液)D. HCHO溶液(石蕊试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SO3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但二者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加氯化钡不能检验是否变质,A错误;
B.FeCl2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生成氯化铁,因此加KSCN溶液可检验铁离子,能检验是否变质,B正确;
C.KI易被氧化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利用淀粉溶液可检验碘化钾是否变质,C正确;
D.HCHO具有还原性易被生成HCOOH,溶液显酸性,加石蕊试液变红色,可检验是甲醛否变质,D正确;
答案选A。
17. 黄铁矿高温煅烧发生以下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eS2作还原剂
B. 在工业制硫酸中,上述反应在沸腾炉中进行
C. Fe2O3和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生成4ml S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0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S2→Fe2O3,Fe的化合价由+2→+3,化合价升高,FeS2作还原剂,铁元素被氧化,A正确;
B.在工业制硫酸中,黄铁矿需要高温煅烧,故上述反应在沸腾炉(常见的加热设备)中进行,B正确;
C.铁元素和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Fe2O3和SO2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正确;
D.O的化合价0→-2,生成4ml SO2消耗氧气5.5m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5.5ml×2e-×2×NA=22NA,D错误;
答案选D。
18.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选项所给离子间不相互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银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并转化为氧化银,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有强氧化性,会氧化有还原性的二价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B。
19.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 1ml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8NA
C. 在常温常压下,2.24L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D. 100mL 0.1ml·L-1稀硫酸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2.4g金属镁的物质的量为0.1m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A正确;
B.一个中含有8个电子,则1ml中含有电子数为8NA,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 NH3为0.1ml,升高温度体积变大,所以常温常压下,2.24L NH3的物质的量小于0.1ml,则原子数小于0.4NA,C错误;
D.100mL 0.1ml·L-1稀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l,且硫酸属于强电解质,则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01NA,D正确;
答案选C。
2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是( )
A.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MnO2+4H++2ClˉMn2++Cl2↑+2H2O
C. Al与NaOH溶液反应:2Al+2OH—+6H2O=2Al(OH)3↓+3H2↑
D. 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SiO3属于可溶性盐,因此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A错误;
B.实验室选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ˉMn2++Cl2↑+2H2O,B正确;
C.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21. X、Y、Z、W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一种核素的质子数为8;Y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W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X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X>Y
C. 化合物YWX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X的一种核素的质子数为8,则X为O元素;X、Y、Z、W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则Y的原子序数大于O,又Y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Y为第三周期Na元素;Z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Z为第三周期Si元素;W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W的原子序数大于Si,则W为第三周期Cl元素。
【详解】A.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2NaOH+=Na2SiO3+H2O,A正确;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B正确;
C.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中Cl与O之间为共价键,C正确;
D.Cl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弱酸,D错误;
答案选D。
22. 下列反应中有C-H键断裂的是( )
A. 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反应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 乙醇与钠反应D. 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反应断裂的是C-H键,A正确;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断裂的是碳碳双键中的π键,B错误;
C.乙醇与钠反应断裂的是O—H键,C错误;
D.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断裂的是O—H,D错误;
故选A。
23.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t1时,原电池的正极是Cu片
B. 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e−=NO2↑+H2O
C. t1后,正极上每得到0.3ml电子,则负极质量减少2.7g
D. t1前后,原电池的正、负极发生互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0~t1时,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Al作负极,被氧化生成氧化铝,Cu为正极,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NO2,随着反应进行,Al表面形成氧化铝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t1后铜作负极,Al作正极。
【详解】A.0~t1时,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Al失电子生成氧化铝,Al作负极,Cu作正极,A正确;
B.0~t1时,Cu作正极,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有NO2生成,则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NO2和水,电极反应为:+2H++e−=NO2↑+H2O,B正确;
C.t1后,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上电极反应为:+2H++e−=NO2↑+H2O,负极上电极反应为:Cu-2e-=Cu2+,正极上每得到0.3ml电子,负极上Cu失去0.3ml电子,消耗0.15mlCu,则负极质量减少9.6g,C错误;
D.0~t1时,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Al作负极,被氧化生成氧化铝,Cu作正极,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NO2,随着反应进行,Al表面形成氧化铝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行,故t1后铜作负极,Al作正极,则t1前后,原电池的正、负极发生互变,D正确;
故选C。
24.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该反应的限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CO2和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只生成CH3COOH一种生成物,则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
B.根据催化反应历程,生成①的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B正确;
C.根据催化反应历程,①的能量高于②,则①→②放出能量且形成了C-C键,C正确;
D.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无法提高反应的限度,D错误;
故选D。
25. 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镁、溴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②③④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工业上获得Mg的方法是电解熔融状态的无水MgCl2
C. 苦卤中的Ca2+和Mg2+分别以Ca(OH)2和Mg(OH)2形式沉淀
D. ①②③的目的是对溴进行富集和提纯
【答案】C
【解析】
【分析】苦卤中含有、,加碱可以将转化为Mg(OH)2沉淀,过滤,加盐酸反应,获得溶液,结晶最终获得无水,最后电解还原为Mg;苦卤中可以先通入氧化,用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吸收塔中用做还原剂使溴转化为氢溴酸,与空气分离,达到富集的目的,最后再将氢溴酸用氧化为溴,蒸馏分离。
【详解】A.根据分析,反应①②③④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金属Mg,即电解熔融状态的无水MgCl2将其还原为单质Mg,B正确;
C.苦卤中的以Mg(OH)2形式沉淀,不沉淀,C错误;
D.根据分析,①②的目的是对溴进行富集,③的目的是分离提纯溴单质,D正确;
答案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 请回答:
(1)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在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Ca(ClO)2
(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
(3)
【解析】(1)NaOH是离子化合价物,电子式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
(2)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沉淀为氢氧化铝,后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钠;
(3)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7. 下图为部分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图。
已知:A是粮食的主要成分,D能发生银镜反应,F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G是F水解的最终产物之一。请回答:
(1)有机物G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2)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3)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化合物A与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互为同分异构体
B.物质F遇紫外线、甲醛、浓硫酸、乙醇等均会发生变性
C.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去C、D和E混合液中的C、E
D.化合物C与钠的反应比相同条件下水与钠反应更激烈
E.化合物C能与水互溶,主要原因是物质C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答案】(1)氨基和羧基
(2)C6H12O6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BE
【解析】A是粮食的主要成分,F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则A为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F为蛋白质,G是F水解的最终产物之一,G的分子式为C2H5O2N,则G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H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OCH2CH3,则C为CH3CH2OH,可推知B为HOCH2(CHOH)4CHO,D为CH3CHO,E为CH3COOH,据此分析解题。
(1)有机物G为:H2NCH2COOH,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氨基和羧基;
(2)据分析可知,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6H12O6;
(3)C为CH3CH2OH,D为CH3CHO,C经过催化氧化生成D,
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4)A.化合物与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学式为(C6H10O5) n,由于n值不确定,两者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物质F(蛋白质)遇紫外线、甲醛、浓硫酸、乙醇等均会发生变性,B正确;
C.碳酸钠也会与乙醛发生反应,故C错误;
D.化合物C与钠的反应比相同条件下水与钠反应更若,因为水中H的活泼性大于乙醇,D错误;
E.化合物C为乙醇能与水互溶,主要原因是物质C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符合相似相溶原理,E正确;
故选BE。
28. 已知固体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高温受热分解。有如下实验流程和结果:
已知:①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g·Lˉ1;②固体X含两种化合物。请回答:
(1)气体Y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气体Y通入到CuSO4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固体X的成分是___________(用相应的化学式表示)。
(4)另取固体X试样和Na2SO3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写出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不考虑空气的影响)。
【答案】(1)H2S
(2)H2S+Cu2+=CuS↓+2H+
(3)Na2S和Na2SO4
(4)2S2-+SO+6H+=3S↓+3H2O
【解析】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g·Lˉ1,Y的摩尔质量为1.518g/L×22.4L/ml=34g/ml,结合Na2SO3中的元素可知,Y为H2S,固体X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和溶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固体X中含有Na2S和硫酸钠,据此分析作答。
(1)据分析可知,气体Y的分子式为H2S;
(2)气体Y通入到CuSO4溶液中,有黑色沉淀(CuS)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Cu2+=CuS↓+2H+;
(3)据分析可知,固体X的成分是Na2S和Na2SO4;
(4)Na2S、Na2SO4与Na2SO3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S)产生,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S2-+SO+6H+=3S↓+3H2O。
29. 某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中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纯净氧气与A中产生的氨气分别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上端点燃氨气,发现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则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干燥管 ②.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①. 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②.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4NH3+3O22N2+6H2O
【解析】装置A中选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并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将干燥且纯净的NH3通入装置B中,NH3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NO遇氧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装置C中通入过量纯净的氧气和氨气并点燃,探究氨气在纯氧中的燃烧过程。
(1)①根据仪器a的结构可知,a为干燥管;
②大试管中选用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制备N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NH3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装置B中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收生成的水蒸气以及过量的氨气;NO遇氧气转化为红棕色的气体,因此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氨气在纯氧中安静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30. 用11.92 g NaClO配成的100mL溶液,向其中加入0.01 ml Na2S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SO4和NaCl(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1)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ml·Lˉ1。
(2)反应后溶液中的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l·Lˉ1。
(3)化学式Na2Sx中的x=___________。
【答案】(1)1.6 (2)1.8 (3)5
【解析】(1)11.92gNaClO的物质的量为,则配成的10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01mlNa2Sx中的物质的量为0.02ml,则反应后溶液中的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NaClO与Na2S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SO4和NaCl,则0.16mlNaClO被还原为NaCl得到电子0.32ml,0.01ml Na2Sx被氧化为Na2SO4失去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解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实验班)(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或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表达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关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化学20246pdf、高二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