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山东省济宁市名校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山东省济宁市名校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式子从左至右变形不正确的是( )
A.=B.=
C.=-D.=
2、(4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O的半径为4,∠B=135°,则劣弧AC的长是( )
A.4πB.2πC.πD.
3、(4分)如图,在▱ABCD中,AC与BD交于点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BDB.AC⊥BDC.AO=COD.AB=BC
4、(4分)在Rt△ABC中,∠C=90°,AC=4,AB=5,则csA的值是( )
A.B.C.D.
5、(4分)当x分别取-2019、-2018、-2017、…、-2、-1、0、1、、、…、、、时,分别计算分式的值,再将所得结果相加,其和等于( )
A.-1B.1C.0D.2019
6、(4分)若一组数据3、4、5、x、6、7的平均数是5,则x的值是( )
A.4B.5C.6D.7
7、(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一点,,连接AE、BE、BD,且AE、BD交于点F,若,则( )
A.15.5B.16.5C.17.5D.18.5
8、(4分)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点,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AC=3,BC=4,则BE等于(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直线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点C在直线AB上,D是y轴右侧平面内一点,若以点O,A,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10、(4分)已知是方程的一个根,_________________.
11、(4分)不透明的布袋里有2个黄球、3个红球、5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那么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恰好为红球的概率是_____.
12、(4分)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 ▲ .
13、(4分)面积为的矩形,若宽为,则长为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已知在中,是的中点,,垂足为,交于点,且.
(1)求的度数;
(2)若,,求的长.
15、(8分)计算题
(1)
(2)
16、(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到封闭图形F的“极差距离”D(P,W)定义如下:任取图形W上一点Q,记PQ长度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若P与Q重合,则PQ=0),则“极差距离”D(P,W)=M﹣m.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恰与原点O重合,点A的坐标为(2,2)
(1)点O到线段AB的“极差距离”D(O,AB)=______.点K(5,2)到线段AB的“极差距离”D(K,AB)=______.
(2)记正方形ABCD为图形W,点P在x轴上,且“极差距离”D(P,W)=2,求直线AP的解析式.
17、(10分)如图,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点,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18、(10分)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对角线AC、BD交于点M.
(1)直接写出AM= ;
(2)P是射线AM上的一点,Q是AP的中点,设PQ=x.
①AP= ,AQ= ;
②以PQ为对角线作正方形,设所作正方形与△ABD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并写出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不需要写过程)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在△ABC中,∠B=32°,∠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若DE垂直平分AB,则∠C的度数为_____.
20、(4分)如图,第、、、…中分别有“小正方形”个、个、个、个…,则第幅图中有“小正方形”__________个.
(1) (2) (3) (4)
21、(4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A(0,2),B(-3,0),下列说法:①随的增大而减小;②;③关于的方程的解为;④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其中说法正确的有_____.
22、(4分)的小数部分为_________.
23、(4分)如下图,将边长为 9cm 的正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得点 A 落在边 CD 上的 E 点,折痕为 MN.若 CE 的长为 6cm,则 MN 的长为_____cm.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一项工程若由甲队单独去做,刚好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单独做,要比规定时间多用5天才完成;若甲乙两队合做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去做,也正好如期完成.这项工程预期几天完成?
25、(10分)在中,D,E,F分别是三边,,上的中点,连接,,,,已知.
(1)观察猜想:如图,当时,①四边形的对角线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②四边形的形状是_______;
(2)数学思考:如图,当时,(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将上图的点A沿向下平移到点,使得,已知,分别为,的中点,求四边形与四边形的面积比.
26、(12分)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问题:
① =1+1=2;
②=2+ =2 ;
③=3+=3;…
(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请猜想第四个等式;
(2)请按照上面各等式规律,试写出用 n(n 为正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用所学知识证明.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逐项判断即得答案.
【详解】
解:A、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可知:≠,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
B、=,变形正确,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变形正确,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变形正确,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B
【解析】
如图,连接AO,BO,先求出∠AOC的长,再根据弧长公式求出的长即可.
【详解】
如图,连接AO,BO,根据题意可知,∠CDA=180°-∠B=180°-135°=45°,∴∠AOC=2∠CDA=90°,∴.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弧与圆周角的关系、圆周角定理以及弧长公式,求出∠AOC的大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
故选C.
4、D
【解析】
根据余弦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
在Rt△ABC中,,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
设a为负整数,将x=a代入得:,将x=-代入得:,故此可知当x互为负倒数时,两分式的和为0,然后求得分式的值即可.
【详解】
∵将x=a代入得:,将x=-代入得:,
∴,
当x=0时,=-1,
故当x取-2019,-2018,-2017,……,-2,-1,0,1,,,……,,,时,得出分式的值,再将所得结果相加,其和等于:-1.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和分式的加减,发现当x的值互为负倒数时,两分式的和为0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由题意(3+4+5+x+6+7)=5,
解得x=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7、C
【解析】
根据已知可得到相似三角形,从而可得到其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ABF,再根据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得出△BEF的面积,则= +即可求解.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E∥AB,
∴△DFE∽△BFA,
∵DE:EC=2:3,
∴DE:AB=2:5,DF:FB=2:5,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即==12.5,
∵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DEF和△BEF分别以DF、FB为底时高相同,
∴:= DF:FB=2:5,即==5,
∴= +=12.5+5=17.5,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8、D
【解析】
连接A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B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
【详解】
解:连接AE,
∵∠ACB=90°,∴AB==5,
由题意得: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
在Rt△ACE中,AE2=AC2+CE2,即AE2=32+(4﹣AE)2,
解得:AE=,∴BE=AE=.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2,−2)或(6,2).
【解析】
设点C的坐标为(x,-x+4).分两种情况,分别以C在x轴的上方、C在x轴的下方做菱形,画出图形,根据菱形的性质找出点C的坐标即可得出D点的坐标.
【详解】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线y=-x+4,
令x=0,解得y=4
∴B(0,4),
令y=0,解得x=4
∴A(4,0),
如图一,∵四边形OADC是菱形,
设C(x,-x+4),
∴OC=OA=,
整理得:x2−6x+8=0,
解得x1=2,x2=4,
∴C(2,2),
∴D(6,2);
如图二、如图三,∵四边形OADC是菱形,
设C(x,-x+4),
∴AC=OA=,
整理得:x2−8x+12=0,
解得x1=2,x2=6,
∴C(6,−2)或(2,2)
∴D(2,−2)或(−2,2)
∵D是y轴右侧平面内一点,故(−2,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2,−2)或(6,2).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点C、D的位置.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在考虑菱形时需要分类讨论.
10、15
【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可对这个数代替未知数所得式子变形,即可求解.
【详解】
解:是方程的根,
.
故答案为:15.
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方程的解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程的解的定义,正确得到.
11、
【解析】
∵在不透明的袋中装有2个黄球、3个红球、5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
∴从这不透明的袋里随机摸出一个球,所摸到的球恰好为红球的概率是:.
考点:概率公式.
12、10+.
【解析】
先证明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DE=AC=1.由勾股定理和中线的定义可求AB和EB的长,从而求出四边形ACEB的周长.
∵∠ACB=90°,DE⊥BC,∴AC∥DE.
又∵CE∥AD,∴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DE=AC=1.
在Rt△CDE中,DE= 1,CE=2,由勾股定理得.
∵D是BC的中点,∴BC=1CD=2.
在△ABC中,∠ACB=90°,由勾股定理得.
∵D是BC的中点,DE⊥BC,∴EB=EC=2.
∴四边形ACEB的周长=AC+CE+EB+BA=10+.
13、2
【解析】
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该矩形的长为:÷==2.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掌握矩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90°(1)1.4
【解析】
(1)连接C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转化线段BE到△AEC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求∠A度数;
(1)设AE=x,则AC可用x表示,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解AE值.
【详解】
(1)连接CE,∵D是BC的中点,DE⊥BC,
∴CE=BE.
∵BE1−AE1=AC1,
∴AE1+AC1=CE1.
∴△AEC是直角三角形,∠A=90°;
(1)在Rt△BDE中,BE==2.
所以CE=BE=2.
设AE=x,则在Rt△AEC中,AC1=CE1−AE1,
所以AC1=12−x1.
∵BD=4,
∴BC=1BD=3.
在Rt△ABC中,根据BC1=AB1+AC1,
即64=(2+x)1+12−x1,
解得x=1.4.
即AE=1.4.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线段长度,选择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这类问题通用方法.
15、(1)(2)12
【解析】
(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
【详解】
(1)原式=
=;
(2)原式=6-12+12-(20-2)
=-12.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16、 (1)2﹣2;4;(2)y=x﹣1或y=x+.
【解析】
(1)由题意得出M=OA=2,m=2,即可得出O到线段AB的“极差距离”;由题意得出AK=3,BK=7,则M=BK=7,m=AK=3,即可得出结果;
(2)由题意得出点P的坐标为(8,0)或(﹣8,0),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kx+a,代入点A、点P的坐标即可得出解析式.
【详解】
解:(1)∵点A的坐标为(2,2),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恰与原点O重合,
∴OA=,
∴M=OA=2,m=2,
∴O到线段AB的“极差距离”D(O,AB)= ;
∵点K(5,2),如图1所示:
∴AK=3,BK=7,
∴M=BK=7,m=AK=3,
∴点K(5,2)到线段AB的“极差距离”D(K,AB)=4;
故答案为:2﹣2;4;
(2)设点P(x,0),
若点P在O的右侧,则M=BP,m=PN=2﹣x,BH=2,PH=x+2,如图2所示:
∵“极差距离”D(P,W)=2,
∴﹣(2﹣x)=2,
解得:x=,
同理,点P在O的左侧,x=,
∴点P的坐标为(,0)或(﹣,0),
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kx+a,
当点P的坐标为(,0)时,则:
,解得:,
∴此时,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1;
当点P的坐标为(﹣,0)时,则:
,解得:,
∴此时,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
∴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1或y=x+.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能够理解“极差距离”的意义,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17、见解析
【解析】
由ASA证明△AOE≌△COF,得出对应边相等EO=FO,证出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再由FE⊥AC,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证明:因为四边形的矩形
,
因为平分
.
,
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8、(1);(2)①2x,x;②S(0<x≤).
【解析】
(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进而根据正方形对角线相等而且互相平分,可得AM的长;
(2)由中点定义可得AP=2PQ,AQ=PQ,然后由正方形与△ABD公共部分可得是以QM为高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解:(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对角线AC4,
又∴AM2.
故答案为:2.
(2)①Q是AP的中点,设PQ=x,
∴AP=2PQ=2x,AQ=x.
故答案为:2x;x.
②如图:
∵以PQ为对角线作正方形,
∴∠GQM=∠FQM=45°
∵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M,
∴∠FMQ=∠GMQ=90°,
∴△FMQ和△GMQ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FM=QM=MG.
∵QM=AM﹣AQ=2x,
∴SFG•QM,
∴S,
∵依题意得:,
∴0<x≤2,
综上所述:S(0<x≤2),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解答本题要充分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解答.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84°.
【解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B=∠B=3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
解:∵DE垂直平分AB,
∴DA=DB,
∴∠DAB=∠B=32°,
∵AD是∠BAC的平分线,
∴∠CAD=∠DAB=32°,
∴∠C=180°−32°×3=84°,
故答案为84°.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0、109
【解析】
仔细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利用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
解:观察发现:
第(1)个图中有1×2-1=1个小正方形;
第(2)个图中有2×3-1=5个小正方形;
第(3)个图中有3×4-1=11个小正方形;
第(4)个图中有4×5-1=19个小正方形;
…
第(10)个图中有10×11-1=109个小正方形;
故答案为109.
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利用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的运算规律解决问题.
21、②④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对个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
解: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①错误;
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A(0,2),所以b=2,故②正确;
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B(-3,0),所以关于的方程的解为,故③错误;
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B(-3,0)结合图象可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2、﹣1.
【解析】
解:∵<<,∴1<<5,∴的整数部分是1,∴的小数部分是﹣1.故答案为﹣1.
23、3
【解析】
根据图形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大小变化得出∠MWE=∠AWM=90°,进而得出∠DAE=∠DAE,再证明△NFM≌△ADE,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求出MN的长.
【详解】
解:作NF⊥AD,垂足为F,连接AE,NE,
∵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边CD上的E点,折痕为MN,
∴∠D=∠AHM=90°,∠DAE=∠DAE,
∴△AHM∽△ADE,
∴∠AMN=∠AED,
在△NFM和△ADE中
∵,
∴△NFM≌△ADE(AAS),
∴FM=DE=CD-CE=3cm,
又∵在Rt△MNF中,FN=9cm,
∴根据勾股定理得:MN==3(cm).
故答案为3.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根据图形折叠前后图形不发生大小变化得出三角形的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这项工程预期21天完成.
【解析】
首先设规定的工期是x天,则甲队完成这项工程要x天,乙队完成这项工程要(x+5)天.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甲干4天的工作量+乙干x天的工作量=1,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
设规定的工期是x天,则甲队完成这项工程要x天,乙队完成这项工程要(x+5)天.
由题意可列方程:=1,
解这个方程得:x=21
检验:x=21时,x(x+5)≠1.
故x=21是原方程的解.
答:这项工程预期21天完成.
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
25、(1)①,②平行四边形;(2)结论①不变,结论②由平行四边形变为菱形,理由详见解析;(3)
【解析】
(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进而得解;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DE∥AC, ,即可判定为平行四边形;
(2)由中位线定理得出,,,然后根据,得出,,即可判定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首先设,,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进而得出,然后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经分析可知:,且和互相垂直平分,即可得出四边形为正方形,又由,,,得出四边形为矩形,即可得出面积比.
【详解】
解:(1)①,②平行四边形;
由已知条件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
又∵
∴
②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
DE∥AC,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结论①不变,结论②由平行四边形变为菱形,
四边形是菱形的理由是:
∵,都是的中位线,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是的中位线,
∴
∵
∴,
∴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设,
当,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
∴,且和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为正方形,
∵,EF⊥AD,
∴
∴
又∵,
∴四边形为矩形,
∴,
∴所求面积比为
(1)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利用其进行等式转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得解;
(2)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3)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矩形的判定,关键是利用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关系式,即可解题.
26、(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根据“第一个等式内数字为1,第二个等式内数字为2,第三个等式内数字为3”,即可猜想出第四个等式为44;
(2)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n”,再利用开方即可证出结论成立.
【详解】
(1)∵①1+1=2;②22;③33;里面的数字分别为1、2、3,
∴④ .
(2)观察,发现规律:1+1=2,223344,…,∴ .
证明:等式左边=n右边.
故n成立.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以及规律型中数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1)猜测出第四个等式中变化的数字为4;(2)找出变化规律“n”.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数值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湖北省咸宁市名校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日照于里中学九上数学开学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数学九上开学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