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5g和15,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面粉B. 牛奶C. 蔗糖D. 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 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选项A不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选项B不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A. 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 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C. 发现煤气泄漏一一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D. 森林大火的灭火原理——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并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进入地窖、溶洞等一些地方时,应先做灯火试验,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故正确;
B、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
C、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错误;
D、森林大火的灭火一般采用形成隔离带的方法,原理是隔离可燃物,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A。
4. 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 称取氯化钠B. 转移氯化钠
C. 量取水D. 配好后装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溶质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转移氯化钠时,若出现洒落,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正确;
D、配好后装瓶,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
5. 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或酸的质量大于40.8g时,镁>铁>锌;
故选:D。
6.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 水和生石灰
B. 稀盐酸和碳酸钠
C. 水和硝酸铵
D.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试管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A中只有一个条件,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物质,所以要严禁烟火,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遇到火灾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隔绝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火灾应该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进行自救和报警,并且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安全生产,防止火灾等。
8.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
B. 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 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室常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色,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A、实验室常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的为硬水,故A 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色,则图2可探究CO2与水的反应,故B正确;
C、图3中盐酸的浓度不同,碳酸钙的状态不同,则实验不能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图4中是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做比较,则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D正确。故选C。
9.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B.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
C.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剩余溶液还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故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应该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错误;
B、由于氢气来自消耗的酸中的氢元素,消耗等质量酸时产生氢气质量相同;且等质量的铁、镁与足量酸反应时镁产生的氢气多,故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正确;
D、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开始是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来的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减小;锌后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小于于参加反应的锌,溶液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没有之前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继续加锌,溶液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至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质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Y、Z可能依次是:Cu、Fe、Ag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C.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
D. X、Y、Z可能依次是:Fe、Zn、Hg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即Y>X;溶液质量增大,说明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
同理,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质量减小,说明X的活动性比Z强,即X>Z;溶液质量减小,说明Z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
【详解】A、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X、Y、Z可能依次是:Cu、Fe、Ag;但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而Fe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Cu,银的化合价为+1价,Z在硝酸盐中显+2价,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Y>X,Z>X,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X、Y、Z可能依次是:Fe、Zn、Hg,Zn相对原子质量大于Fe,Hg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Fe,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活动性强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把活动性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在金属化合价相同时置换后溶液质量减少,说明盐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大.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B
【解析】
【详解】A、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 由图d中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14.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B. 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
C. 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B
D. t2℃时,将150g 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100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故错误;
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C、t2℃时,溶解度A>B,则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