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古代楚地一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朝开始流行,与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不无关系。刘邦出生地在楚国丰邑,刘邦登基以后,楚文化自然北移,汉代在政治上虽然“汉承秦制”,但在文化上受楚国传统的影响却非常大,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瓠子》都是楚声,武帝时的《汉郊祀歌》都是楚调。刘向大概就是在西汉兴起的楚地诗歌风格的氛围中,整理出最能代表楚国水平的诗歌选集《楚辞》,从此以后,以《楚辞》为代表的诗歌,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总体走向。以前是规整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四字句诗歌,楚国诗歌或《楚辞》风格的诗歌风行汉朝以后,五言诗开始流行。李陵与其所训练的五千荆楚“敢死之士”(司马迁语)纵横匈奴腹地,因寡不敌众受降后在大溪以北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与其说是五言诗,不如说是楚风诗。钟嵘《诗品》甚至认为,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乃中原五言诗的发源。后人所写的五言诗,不断受其影响。汉乐府诗,更是受到《楚辞》的影响。诗歌的演化史,就是不断走向自由表达的演化史。以《诗经》为代表的书面雅言,越来越走向象牙塔,而以《楚辞》为代表的更为自由的语言风格,因为接近口语化,却显得越来越有生命力。诗歌经过五言、七言的酝酿,再到长句,进而到彻底的自由诗,我们都可在《楚辞》中找到影子;同时,也可在汉语诗歌的一系列演化中,找到《楚辞》的影子。
    (摘自石厉《“楚辞”与“楚歌”》)
    材料二:
    先秦楚歌独特的文学模式的形成是由其保存形式所决定的。当我们从保存这些作品最早的文献中来搜寻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作品是因为被镶嵌在古代文献的叙事中才得以保存下来的。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无论是直接坦露出对社会褒善贬恶的价值判断的作品,还是揭示世道人心,表明进退出处、为人处世的生命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作品,或是感人动心的爱情主题,或是感时伤世,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生命喟叹,均如此。楚歌可以说是严守了“诗言志,歌咏情”的诗歌创作原则。
    就像我们的祖先为了祭祀而借助于铜器铭文保存了典礼颂歌一样,许多楚歌就是这样借助于古文献得以保存下来。保存楚歌的这些古文献就是把歌辞文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们讲述,使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古代人们古朴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人格个性与生活状貌。楚歌是现存古代音乐文学作品中难得的一种艺术模式。按照“诗言志,歌咏情”的原则在叙述当中融合楚歌,不仅使历史文献保存了早期历史人物的诗歌,在后来的历史意象中,对于这些诗歌的记忆也有助于保持历史叙述的表现力。
    由于楚歌与其语境的高度融合,它所表达的善恶褒贬的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给人的心灵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从《楚人诵子文歌》《优孟歌》《慷慨歌》《楚人为诸御已歌》《魂歌》《岁莫歌》等作品来看,这一特点非常突出。《礼记·乐记》和《毛诗大序》直截了当地把诗歌本质的情感表现推演到歌唱艰辛生活的百姓身上和世道人心的层面上:“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见,楚歌与《诗经》有着同样的社会功能,因为都遵循着相同的诗歌文化传统,虽然它们所生成的文学模式差别甚大。
    (摘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学模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统一天下后楚文化自然北移,古代楚地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朝开始流行,主要因为政治因素影响巨大。
    B.诗歌选集《楚辞》最能代表楚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刘向整理出来后,这种诗歌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总体走向。
    C.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这是使得许多楚歌被镶嵌在古代文献的叙事中被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
    D.无论是五言诗、七言诗还是自由诗,都不如楚歌让我们容易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思想、心理、人格、生活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演化过程是向自由诗的演化过程,我们可在汉语诗歌的演化中,找到《楚辞》的影子。
    B.因寡不敌众受降的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是中原五言诗的发源,不断影响后人的五言诗创作。
    C.楚歌的保存形式决定了其文学模式的形成,许多楚歌借助于古文献得以保存下来,这些古文献把歌辞文本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们讲述。
    D.楚歌遵循着诗歌文化传统,虽然与《诗经》文学模式差别非常明显,但都有着同样的社会功能。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奇特,笔法自由,多次出现“兮”字。
    B.诗歌发展到唐朝,出现了大量对仗工整的律诗。
    C.曹操通过宴会歌唱,以《短歌行》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的思想情。
    D.《秦风·无衣》是一首表现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士气高昂的战歌。
    4.两则材料都以楚歌为分析对象,请根据材料分析两则材料的侧重点。
    5.“诗言志,歌咏情”是诗歌创作的原则。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①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⑤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⑥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⑦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⑧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⑨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⑩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英国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D.最后一段采用今昔对比的形式,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7.文章中穿插一些写景句子,如“蒙蒙细雨中”“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等,对这些句子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A.渲染环境氛围,展现人物性格
    B.烘托人物复杂沉重的心理,并推动交接仪式进程
    C.借助现场景物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抒发作者苦闷心情。
    D.描摹客观现实,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8.第⑦段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彰显了什么样的主题?
    9.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分别是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故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①翼巍巍之功周召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岂唯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况从仕者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恶相攻。所爱虽有罪,不及于刑;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此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者也。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材料二: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蜀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同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②为赵、魏老③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注】①〔元凯〕也作“元恺”,“八元八恺”的简称。相传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后泛指贤臣、才士。②〔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③〔老〕指家臣。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咸以知[A]人[B]则[C]哲[D]多[E]士[F]盈朝[G]元凯[H]翼[I]巍巍之功[J]周召[K]光焕[L]乎[M]之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以,是指“没有办法”,与《劝学》“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含义相同。
    B.文武,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与成语“文武之道”中的“文武”词义相同。
    C.率,是指“准则”,与《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率”字义不同。
    D.是,在“唯才是举”中,与《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用法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列举元、凯、周、召的例子,告诉唐太宗用贤能的人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B.魏征认为君王只要用道义引导好大臣,那么他们也能像古代贤臣一样尽职尽责。
    C.魏征引用《论语》“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告诉唐太宗要有明辨是非能力。
    D.曹操认为不能抱有不期而遇的心态去招纳人才,而应当要积极主动地寻找人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
    (2)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14.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魏征和曹操任用人才理念的差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李端
    闻君随谢脁,春夜宿前川。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
    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
    [注]谢脁,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内涵丰富,既点明了写诗的时节、环境,又通过一“寄”字交代此诗写作目的。
    B.首联中“闻君”二字极富表现力,友人们追寻前贤、寄情山水的自在画面如在读者眼前。
    C.诗人精心选择竹、云、月、田等意象,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
    D.颈联用“熊”入树、“鱼”离船两处巧妙写出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
    16.这首诗情感丰富。诗中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的“ ”一句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 ”一句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老子〉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成的,其主题蕴涵深厚,以至于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京都竹枝词》)的名士志趣。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它塑造了成功的有血有肉的数量众多的个性化人物形象。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刻画,加上动人妙趣的生活情节,使得《红楼梦》在描写人情世态、生活琐事上独占鳌头,不能不令我们由衷佩服曹雪芹的绝顶才华。《红楼梦》中,有名有趣之情节,多不胜数,其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情节甚至连未读红楼梦的人都略知一二。
    每个人读《红楼梦》时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地方,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爱情找不到寄托和归宿时,《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敞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塑造了数量众多的成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
    B.它成功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数量众多的个性化人物形象。
    C.它成功地塑造了数量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
    D.它塑造了成功的数量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文中最后一段多处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 ① 。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 ② ,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 ③ 。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如何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承德市按照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的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承德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著名作家先后三次去华山,三次均半途而归。因为每次还未开始爬山,这位作家便被山脚下的美景吸引,拔不动脚了。他想:“山下都这么好,山上更是不知有多好了。”“如今不上山,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于是每次都止步于山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上)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 2.B 3.A
    4.(1)材料一聚焦于楚歌对汉代及后续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则深入探讨了楚歌的文学模式及其保存形式。楚歌能够留存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被嵌入古代文献叙事中,这使得楚歌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5.①诗歌和叙事相互说明和印证。无论是价值判断、揭示世道还是表达价值观与人生观等的作品,都有对世情的叙述与表达。
    ②许多楚歌借助古文献保存下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心理及生活状貌等。
    ③楚歌与其语境高度融合,它与《诗经》一样所表达的善恶褒贬的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给人的心灵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
    6.B 7.B
    8.将156年前英国占领香港时升起英国国旗与今天英国海军士兵降下米字旗进行对比,将英国黯然离去,而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自豪之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9.一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
    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回归。
    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开展奠定基础。
    10.DGJ 11.D 12.C
    13.(1)朝廷想要提携忠正善良的大臣,贬斥不贤之臣,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只听到这样的说法,却没有看到这样的人。
    (2)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 14.魏征:①看重人才的伦理道德品性;②强调要依据公平、仁义来选拔和任用人才。曹操:只看重人才的才能,不关注人才的道德品性。
    15.D
    16.①对友人的思念牵挂之情。②对友人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之情。③羁旅漂泊的愁苦之情。④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17.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18.C
    19.①引用。
    ②为作者“《红楼梦》主题蕴涵深厚”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③使语言表达简洁精练,增添感染力。
    20.①采用第二人称“你”就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②调动读者情感并融入到文章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能够激发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21.①交相辉映(或:相映生辉)
    ②游人如织(或:络绎不绝)
    ③兴趣盎然
    22.①使用排比,由“……与……”引出三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从多角度具体展现了此地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交汇、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貌,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抒情意味强烈。
    ②使用拟人,“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把“历史”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此处能窥见历史,如同见到故人的亲切感受,更能突出承德历史文化底蕴的深远而厚重。
    23.《莫让美景遮望眼》
    汪国真曾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的确,远方常常让我们心驰神往,那未知的美妙似乎散发着无尽的魔力。然而,就如那位著名作家三次被华山脚下的美景吸引而半途而归,始终未能领略山上的风光一般,我们不能让眼前的美景遮蔽了望向远方的双眼。
    山下的美景固然迷人,它让我们感受到当下的惬意与舒适。那绚烂的花朵、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无不让人心生欢喜。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我们便会错过山上更壮丽的风景。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停下前进的脚步。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从未被眼前的美景所羁绊。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并没有沉沦于痛苦之中,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著成《史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曹雪芹在家族败落、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呕心沥血创作《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荣辱。他们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被眼前的困境和安逸所束缚,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相反,那些被眼前美景迷惑的人,往往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创 “开元盛世” 后,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贪图享乐,最终导致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成为千古罪人。他们被一时的欲望和享受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终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勇敢地攀登,才能领略到那令人震撼的美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我们要像登山者一样,坚定地朝着山顶前进,不畏艰难险阻。也许在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会疲惫不堪,会遇到狂风暴雨,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登上山顶,欣赏到那最美的风景。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安逸和舒适所迷惑。我们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莫让美景遮望眼,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勇敢地踏上征程,去追寻那远方的美好。

    相关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洋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洋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洋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洋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