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一)--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试卷(一)--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估测物理量的大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20 c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B.一根头发的直径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D.物理课本的厚度
2.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3.在中国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彩虹是五色石发出的光。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与彩虹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B.有趣的倒影
C.手影D.海市蜃楼
4.这个冬天11个“广西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当地组织他们参观了精彩的冰灯展,形状各异的冰雕作品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有些冰雕作品是制作者将水注入模具中,水逐渐变成坚硬的冰块而制作成的,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和相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
C.凝华吸热D.凝华放热
5.[2024·武汉模拟]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首次采用快速交会对接方案,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端口,形成如图所示的“三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的组合体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运飞船”发射至预定轨道的过程中,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B.“货运飞船”发射至预定轨道的过程中,相对于“三舱”是静止的
C.以组合体形态运行时,“货运飞船”相对于“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D.以组合体形态运行时,“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6.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是光源
B.彩色电视多彩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C.成语“白纸黑字”从物理学看,说明白纸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
D.我们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吸收绿光
7.[2024·石家庄模拟]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如图是某歌手在台上演唱晋北河曲民歌《走西口》的情景,关于歌手的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手停止演唱时麦克风还会传出她的歌声
B.歌手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台下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D.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8.《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意思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拿一个不浸水的盘,放在露天环境下,盘上会结露水(有月亮的晚上温度低)。下列现象中与此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B.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
C.冬天室外行人嘴里呼出“白气”
D.使用吹风机吹头发,头发很快被吹干
9.[多选]如图所示,是根据照相机成像原理自制的照相机模型。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使用的材料是透明薄膜
B.为使成像清晰,观察时应选择亮的物体作观察对象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才能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
D.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增大AB间的距离,此时薄膜上的像变小
10.[多选]如图所示,妙妙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点燃了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蜡烛B与玻璃板间放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 处透过玻璃板就看不到蜡烛A的像了
B.人能看到像,是因为蜡烛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C.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A成的像的位置不变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2024·怀化期末]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第11题)
12.《百鸟归巢》是我国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演员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这是模拟鸟啼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洞箫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利用空气柱的 产生的。
13.电影《长津湖》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在观影时大家自觉地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飞行状态,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各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粗糙的白色银幕使光发生了 。
14.汽车在行驶中,小明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从标志牌可以知道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大桥最快需要 min。
(第14题)
15.[2024·孝感一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敞口烧杯和敞口试管都装水,当烧杯中的水加热至100 ℃沸腾较长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却不沸腾,因为此时试管中的水温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 ℃,不能 ;请你说出一种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法(不得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 。
(第15题)
16.如图,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发暗的是路面,俗称“明水暗道”。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
(第16题)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和一个焦点重合,请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第17题)
18.[2023·山西]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述的画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蜻蜓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蜻蜓”的位置。
(第18题)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19.[2023·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强同学利用平面镜、可绕ON折转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与镜面保持 。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纸板E
B.沿ON前后转动纸板F
C.改变光束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束AO与ON的夹角
(3)让光沿着BO的方向射到镜面,发现反射光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
(4)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镜面,此时反射光与入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0.[2024·扬州模拟]小昊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为了使试管内的冰块各部分受热均匀,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除以上措施外,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块的状态,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3)用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1.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三者中心高度到合适的位置,目的是 。
(3)如图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线处,需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 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 cm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现象与 (选填“近”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根据上述实验和已学知识,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应选择焦距更 (选填“大”或“小”)的凹透镜来矫正。
(5)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 。
五、计算题(共8分)
22.如图甲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 km。
(1)汽车A30 min通过了大桥。请计算汽车A的平均速度;
(2)汽车B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经2 min行驶2 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①汽车B在2~5 min内行驶的路程;
②汽车B在0~5 min行驶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A 5. D 6. C 7. C 8. C
9. BC 【点拨】胶片使用的材料是半透明膜,因为如果用透明的胶片,则胶片上的像不清晰,A错误;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应选择亮的物体作观察对象较好,B正确;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即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C正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即物距减小,像距应增大,薄膜上的像变大,则应增大AB间的距离,D错误。
10. CD 【点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在蜡烛B前面放一个不透明挡板,不影响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在蜡烛A一侧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A错误;人能看到像,是因为蜡烛A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进入人眼,蜡烛B本身不会发光,B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位置不变,将玻璃板向上移,蜡烛A的像与蜡烛A对称,所以像的位置不变,C正确;由题图可知,①图玻璃板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或偏高的情况,②和③中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玻璃板的对称点,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②中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D正确。
11.热胀冷缩;-15 12.音色;振动
13.声源;漫反射 14.40 km/h; 15
15.等于;继续吸热;将烧杯中的水换成沸点比水高的液体(或在烧杯上加盖等)
16.月光照到积水发生镜面反射,照到路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比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因此看到积水比路面亮
17.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
19.(1)垂直 (2)D (3)是可逆的 (4)在
20.(1)较小;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搅拌试管中的碎冰块 (2)1;降低烧杯中水的温度(或多加冰块等,合理即可) (3)晶体
21.(1)10.0 (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远离;缩小
(4)近;靠近;小 (5)把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
【点拨】(1)如图甲,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跟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 cm-50.0 cm=10.0 cm。(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将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线处,物距u=50 cm-20 cm=30 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f<v<2f,所以光屏向右移动,且移动到60 cm到70 cm刻度线之间,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4)原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 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和近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其晶状体焦距更小,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故需用对光的发散能力更强、焦距更小的凹透镜进行矫正。(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由于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以把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
22.解:(1)汽车A 30 min通过了大桥,平均速度
v=st=55 km3060h=110 km/h
(2)①汽车B 2~5 min内速度不变,行驶的路程
s'=v't'=90 km/h×5-260 h=4.5 km
②汽车B 0~5 min行驶的总路程
s″=s'+s0=4.5 km+2 km=6.5 km
总时间t″=5 min,平均速度
v″=s″t″=6.5 km560h=78 km/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月考模拟试卷(1-2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试卷(试卷)--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