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图甲中的B和C
B. 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C. 图乙中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参与而不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
D.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图甲中B是血浆,A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细胞内液。图乙中,①是消化系统,②是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是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进入细胞,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进入组织液。
【详解】A、 图甲中的B为血浆、C是淋巴,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从图中可看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B正确;
C、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的参与,C错误;
D、 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C。
【点睛】
2.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葡萄糖B. 血红蛋白C. 呼吸酶D. 脱氧核糖核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葡萄糖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因此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呼吸氧化酶为胞内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脱氧核糖核酸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3. 下列生化反应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B. 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
C. 胰蛋白酶作用下蛋白质分解D. 氨基酸脱水缩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内环境),B正确;胰蛋白酶作用下蛋白质分解发生于消化道,而消化道属于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内环境的组成的理解和相关生化反应发生的场所的了解,明确细胞内和生物体外发生的化学反应都不属于内环境。
4.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
B. BC段下降的原因是乳酸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
【详解】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正确;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组织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C错误;
D、AB段产生的乳酸增加,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D错误。
故选B。
5. 下表表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详解】A、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④是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A正确:
B、②中蛋白质较多,③中蛋白质较少,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②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水分向组织液,使③组织液增多,B正确: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5层膜(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6. 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支配消化道的自主性神经不受大脑控制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
C. 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D. 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由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 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A、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受大脑的控制,A错误;
B、副交感神经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包括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等,故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正确;
C、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的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由交感神经支配,又由副交感神经支配,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D正确。
故选A。
7. 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是
A.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B.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C 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D. 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详解】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应使血压下降才能保持机体的稳态。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心排血量减少,会使血压降低,A错误,B正确;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会升高,不利于血压突然升高后的应急反应,CD错误。
故选B。
8. 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其呼吸和心跳正常,能大小便。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 脑干和脊髓B. 小脑和脊髓
C. 小脑和脑干D. 只有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D、“植物人”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保持正常功能。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能大小便,说明消化器官能正常蠕动,可完成简单的排尿排便反射,则脊髓功能正常。所以植物人中枢神经系统中仍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脑干和脊髓,A正确;D错误;
BC、“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没有意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说明大脑和小脑失去正常功能,BC错误。
故选A。
9. 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A. 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 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D. 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用药物处理动物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很可能是该药物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 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详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11. 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
12.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 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 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答案】C
【解析】
【分析】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高级神经中枢以下的部位(脊髓)。
【详解】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A错误;
B、学生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参与该活动的是语言中枢、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B错误;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C正确;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这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13. 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是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
B. 如果细胞③为肝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C. 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CO2浓度高于①处,而O2的浓度相反
D. 如果细胞③为胰岛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CD
【解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稳态维持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内的液体是血浆,②内的液体是组织液,③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④内的液体是淋巴液,⑤的箭头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⑤所在的端为动脉端;①②④内的液体组成内环境也叫细胞外液,与③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体液。
【详解】A、若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血浆中应该富含营养,而尿素是经过组织细胞代谢之后产生的,故⑤处血浆中尿素的浓度低于①处,A正确;
B、若③为肝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在肝脏处合成肝糖原,故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B正确;
C、若③为脑细胞,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错误;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故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和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血糖平衡调节,血液循环中体循环的特点,准确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综合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4.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
B、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味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的突触联系,以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
D、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5.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细胞膜对不同的离子通透性不同,造成钾离子的大量外流引起的,A错误;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而不是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K+大量外流,恢复静息电位,C正确;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ABD。
16.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B. 它们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但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完全自主
C. 它们如果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作用一般相反
D.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答案】A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但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完全自主,B正确;
C、据分析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通常对同一内脏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D错误。
故选AD。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60分)
17.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________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其内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_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__________。
(4)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当兴奋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⑤ ②.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 ①. 突触小泡 ②. 神经递质
(3) ①. 兴奋 ②. 非条件 ③. 抑制 ④. 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4)突触后膜不断的兴奋,肌肉细胞将持续收缩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A、B为突触。分析图2:1为突触小泡,2为突触前膜,3为突触间隙。
【小问1详解】
图1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小问3详解】
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其为非条件反射。
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体现了分级调节的机制。
【小问4详解】
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导致乙酰胆碱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直起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不断的兴奋,肌肉细胞将持续收缩。
18.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_______________。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属于 ②. 双向
(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升高 (4) ①. 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 ②. ACTH的治疗效果强于地塞米松 ③. (ACTH的治疗)停药后不反弹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1详解】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
【小问2详解】
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问3详解】
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小问4详解】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总之,ACTH治疗效果比地塞米松强。
19. 如图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
(1)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①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③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②. 反射 ③. 大脑皮层
(2) ①. 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 ②.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③. 不能 ④.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解析】
【分析】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F为效应器。
【小问1详解】
传入神经在感受器中的细小分支叫做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刺激感受器,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活动叫做反射,感觉的产生部位为大脑皮层,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①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由于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因此导致不出现屈肌反射。
②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说明了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阻断传入神经,反射活动不能发生。
③脊髓是该反射的神经中枢,若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会导致该反射活动不能发生。
20. 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由图甲可知,神经递质多巴胺以__________的形式分泌到多巴胺至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4)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答案】(1)识别多巴胺接受刺激,运输Na+产生兴奋
(2) ①. 胞吐 ②. 具有流动性
(3) ①. 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 ②. 增加 ③. y (4)减少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MNDA是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能转运Na+。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MNDA是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MNDA的作用是识别多巴胺接受刺激,运输Na+产生兴奋。
【小问2详解】
神经递质是突触小泡以胞吐的形式分泌至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小问3详解】
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增多,使多巴胺的回收减慢,因此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可以全部回收,则这一过程可以用图2中y曲线表示。
【小问4详解】
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因此突触后面上的MNDA减少。成分(m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