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湖泊中蓝细菌漂浮在水面生长,黑藻常在浅水区的水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和黑藻既是细胞也是个体
B. 细胞学说揭示了蓝细菌和黑藻的统一性
C. 蓝细菌细胞中的DNA都是环状的,黑藻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一般为丝状
D. 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而且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染色体等复杂的结构,但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2、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详解】A、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既是细胞也是个体,黑藻是多细胞植物,黑藻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原核生物,蓝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中的DNA都是环状的,黑藻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一般为丝状,C正确;
D、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蓝细菌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黑藻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D错误。
故选C。
2. 抗生素类药物中,头孢阻止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阿奇霉素通过与病原体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头孢发挥作用与病原体内高尔基体有关
B.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宜使用头孢,可服用阿奇霉素治疗
C.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核,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应谨慎,它会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为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转录是指RNA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详解】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病原体为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
B、头孢能阻止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阿奇霉素能通过与病原体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头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可服用阿奇霉素治疗,B正确;
C、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核,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错误;
D、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抗生素药物起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B。
3. 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为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研究过程中患者体内几种矿质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表中检测的5种元素均为微量元素
B. 实验组不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对照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
C. 表中结果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
D. 人体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Ca2+的含量过高会引起抽搐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钙、镁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据题干信息“苯丙酮尿症患者早期确诊后,可及时采取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的饮食策略辅助治疗”可知,实验组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B错误;
C、对患者进行严格限制高蛋白食物摄入后,据表中数据可知,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会影响患者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C正确;
D、哺乳动物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但是Ca2+的含量太低会引起抽搐,D错误。
故选C。
4. 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选做食材用的北京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和菜叶为饲料,使其肥育,这样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皮层酥脆,外焦里嫩。下图是生物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谷类和菜叶为北京鸭提供了富含脂肪的饲料
B. 糖类供应充足时,北京鸭可以将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
C. 图中X代表甘油,3分子甘油和1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脂肪
D. 饱和脂肪酸的“骨架”中存在双键,因此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答案】B
【解析】
【分析】脂肪即是甘油三酯,据图可知,X代表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脂肪。
【详解】A、玉米和谷类中富含淀粉,菜叶中含淀粉、还原糖等糖类,为北京鸭提供了富含糖类的饲料,A错误;
B、营养物质可发生转化,糖类供应充足时,大量转化为脂肪,只有细胞供能障碍时脂肪才能转化为糖类,且不能大量转化,B正确;
C、脂肪即是甘油三酯,X代表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脂肪,C错误;
D、饱和脂肪酸的“骨架”中不存在双键,熔点较高,容易凝固,D错误。
故选B。
5. 下列选项中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
A. a叶肉细胞的结合水、b叶肉细胞的自由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
B. 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C. a线粒体的外膜面积、b线粒体的内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D. 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如输送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度,含量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如人和动物体液就是自由水。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
【详解】A、c细胞内总含水量只有两种,b自由水和a结合水,即c=a+b,但叶肉细胞代谢旺盛,b>a,A错误;
B、c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b必需氨基酸8种,a非必须氨基酸13种,c=a+b且a>b,B正确;
C、c线粒体膜结构包括a外膜和b内膜,即c=a+b但b>a,C错误;
D、细胞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包括细胞膜的面积、细胞核膜面积b和各细胞器膜面积a,因此c>a+b,D错误。
故选B。
6. 如图是组成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的结构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结构依次是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
B. 这个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RNA
C. 这种生物大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储存着所有病毒的遗传信息
D. 核酸包括两大类,这种生物大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包括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核糖核酸)两类,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真核生物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为核糖核苷酸,①为含氮碱基,②为磷酸,③为核糖,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该单体含有核糖,为核糖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核糖核酸,即RNA,B正确;
C、病毒根据核酸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中,C错误;
D、DNA与RNA为两大类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 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 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然后分析选项中的关键点逐一判断。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含有DNA和RNA,所含核酸种类不同,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的场所和运输通道,在未分化的细胞中数量较少,而胰腺外分泌细胞由于能合成并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较多,C错误;
D、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D错误。
故选A。
8. 图甲为动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B. 膜蛋白A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 胆固醇和磷脂都是构成各种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D. 据图乙分析,温度较低时,胆固醇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乙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微粘度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温度和人工膜的类型(是否含胆固醇),因变量为人工膜微粘度;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人工膜的黏度逐渐下降,而含有胆固醇的人工膜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粘度的下降幅度较小。
【详解】A、据图甲可知,图甲所示的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A正确;
B、膜蛋白A可以识别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膜结构一般不具有胆固醇,C错误;
D、据图乙分析,温度较低时含胆固醇的人工膜微粘度更低,故胆固醇可以提高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9. 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构造复杂,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NPC)。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为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
B. 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与NPC功能息息相关
C. 心房颤动可能是部分mRNA通过NPC输出细胞核障碍而引起
D. 由NPC参与构成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中分开;
(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核膜为双层膜结构,所以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
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NPC为核孔复合体,所以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与NPC功能息息相关,B正确;
C、m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由题意可知,心房颤动(房颤)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因此推测心房颤动可能是部分mRNA通过NPC输出细胞核障碍而引起,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D。
10. 菊花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常添加蔗糖,植物细胞利用蔗糖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酶通过提供能量,从而提高蔗糖水解反应速率
B. 培养基的pH值比细胞内的低,有利于细胞吸收蔗糖
C. 当H+-ATP酶失活,不会影响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速率
D. 在蔗糖-H⁺共转运体转运蔗糖和H+的过程中,转运蔗糖和H+的速率与温度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H+运出细胞借助H+-ATP酶,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是主动运输,使细胞内的H+浓度低于细胞外H+浓度;蔗糖-H+共转运体转运蔗糖所需能量来自膜内外H+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而转运H+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不能提供能量,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蔗糖水解反应速率,A错误;
B、由图可知,细胞吸收蔗糖的动力来自于膜两侧运输氢离子的势能,培养基的pH值比细胞内的低,会增加膜内外H+浓度差,有利于蔗糖吸收,B正确;
C、当H+-ATP酶失活,使细胞内外H+浓度差减小,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速率会降低,C错误;
D、温度通过影响H+-ATP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外H+浓度差,进而影响转运蔗糖和H+的速率,D错误。
故选B。
11. 某生物小组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和肌肉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有5%的葡萄糖培养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定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培养条件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组和第二组为实验组,第三组为对照组
B. 本实验共有3种自变量,分析该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C. 分析第一、三组可知两种细胞吸收葡萄糖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 综合分析三组实验,可判断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只有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详解】A、一般给予实验处理的一组为实验组,不给予实验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由于第一组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第二组加入呼吸抑制剂,而第三组不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和呼吸抑制剂,所以该实验中,第一和二组为实验组,第三组为对照组,A正确;
B、本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有是否进行葡萄糖抑制剂处理、是否进行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类型,故有三种自变量,但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遵循单一变量变量原则,B正确;
C、第一组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与第三组不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相比较,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更高,可得出的结论是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第一组实验,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后,肌肉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仍为5%,无变化,说明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第二组实验,加入呼吸抑制剂,细胞呼吸会影响能量供应,此时肌肉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4.8%,说明肌肉细胞可以在缺少能量、具有载体蛋白的情况下,进行葡萄糖的吸收,该方式为协助扩散,第三组,对照组,具有载体蛋白,能量供应正常,此时肌肉细胞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2.5%,说明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综合上述三个实验,可知,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12. 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
B. 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C. e点、h点酶促反应速率最大的原因是酶能提供的活化能最大
D. 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故图中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丙曲线是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
B、乙曲线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点是低温条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并不被破坏,温度恢复,酶的活性即恢复;f点是高温条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使温度恢复酶的空间结构也不能恢复,B错误;
C、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活化能。e点、h点酶促反应速率最大的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最大,C错误;
D、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a点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D错误。
故选A。
13. 为探究酶的作用和特性,某同学通过对教材实验原理的学习,设计了下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对照
B. 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够完善
C. 加入肝脏提取液属于自变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D. H2O2的用量属于无关变量,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B、据表可知,组Ⅰ和组Ⅱ由于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前者为生物催化剂,后者为化学催化剂)可形成形成对照,可得出酶(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的实验结论,且组Ⅰ和组Ⅱ可分别与组Ⅲ(无催化剂)形成对照,可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故本实验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对照,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酶具有
高效性)不够完善,AB正确;
C、加入的肝脏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属于生物催化剂,FeCl3溶液属于化学催化剂,相互对照的是催化剂的种类,均属于自变量,自变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C正确;
D、H2O2的用量能影响实验的结果,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各组处理中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否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吸水涨破的方法可以直接从细菌中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
B. 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不一定要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
C.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层析液中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染色体着色的甲紫溶液的pH呈碱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细菌有细胞壁,不会出现吸水过多破裂的现象,A错误;
B、常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做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是因为有颜色便于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若细胞无色,则通过用有颜色的外界溶液,也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B正确;
C、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C错误;
D、甲紫溶液是将甲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溶液是酸性,甲紫活性基团是碱性,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中没有特殊化学键,C是合成某些酶的原料
B. 萤火虫发光时,a催化的反应加快而c催化的反应减慢
C. A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载体蛋白磷酸化实现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
D. A结构不稳定的原因是P元素构成的骨架没有C元素构成的骨架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A是ATP,B是ADP,C是AMP,是合成RNA的原料,a是ATP水解酶,c是ATP合成酶。
【详解】A、图示B为ADP,也含有特殊化学键,C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本质为RNA的酶的原料,A错误;
B、萤火虫发光时,要消耗ATP,此时ADP和ATP快速转化,所以a和c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都加快,B错误;
C、A(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载体蛋白磷酸化,使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
D、A(ATP)结构不稳定的原因是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有关生物中“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没有核膜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②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③有CO2生成的呼吸作用一定是有氧呼吸
④有H2O生成的呼吸作用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⑤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是动物
⑥葡萄糖进入细胞不一定消耗ATP
A ①②⑥B. ②⑤⑥C. ①③④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动植物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同时能举出反例否定相关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①没有核膜结构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也可能是病毒,①错误;②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②正确;③酵母菌有氧呼吸生成H2O和CO2,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生成CO2的呼吸作用不一定是有氧呼吸,③错误;④无氧呼吸既没有水的生成,也没有水直接参与反应,有H2O生成的呼吸过程一定是有氧呼吸,④错误;⑤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生物不一定是动物,⑤正确;⑥葡萄糖通过协助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需要消耗ATP,⑥正确;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有②⑤⑥。B正确。
故选B。
17.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根尖伸长区细胞可能进行的呼吸过程是①②④
B. 过程②③④均在膜结构上发生,并能产生少量ATP
C. 过程②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要消耗水
D. 在200米比赛中,运动员主要通过过程①③获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产生乳酸,不产生ATP。
【详解】A、水稻根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水稻根尖伸长区细胞可能进行的呼吸过程是①②④,A正确;
BC、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产生少量ATP,不在膜结构上发生,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完成,产生水和大量ATP;过程③、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产生ATP,不在膜结构上发生,BC错误;
D、人体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200米比赛中,运动员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过程,即①②获得能量,D错误。
故选A。
18. 呼吸熵(RQ)是指细胞同一时间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氧气浓度增大,酵母菌RQ值会逐渐减小至1
B. 奥运赛场上,高强度比赛项目的运动员肌肉细胞RQ值大于1
C. 若某细胞的RQ值为7/6,则该细胞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占1/3
D. 若测定并计算出某细胞的RQ值为0.75,则该测定结果一定有误
【答案】A
【解析】
【分析】脂质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H的含量更多。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随氧气浓度增大,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增强,导致RQ值会逐渐减小至1,A正确;
B、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因此高强度比赛项目的运动员肌肉细胞RQ值等于1,B错误;
C、该细胞底物为葡萄糖时,则该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2,该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6,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由此可知,该细胞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占2/3,C错误;
D、若该细胞无氧呼吸产生 CO2,则 RQ 值会小于 1,D错误。
故选A。
19. ADH(乙醇脱氢酶)和LDH(乳酸脱氢酶) 是厌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代谢途径如图甲所示。Ca2+对淹水胁迫的辣椒幼苗根厌氧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E和LDH都能催化丙酮酸发生反应,说明LDH不具有专一性
B. 辣椒幼苗根每个细胞厌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或乙醇一种产物
C. Ca2+影响ADH、LDH 的活性,能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
D. ADH和LDH催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用于ATP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A错误;
B、辣椒幼苗根每个细胞中都含有ADH和LDH,故厌氧呼吸既能产生乳酸,也可产生乙醇,B错误;
C、由图乙可知,Ca2+能减弱LDH的活性,增强ADH的活性,结合甲图可知,LDH能催化乳酸生成,ADH能催化乙醛生成乙醇,故Ca2+影响ADH、LDH 的活性,能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C正确;
D、根据题意“ADH(乙醇脱氢酶)和LDH(乳酸脱氢酶) 是厌氧呼吸的关键酶”可知,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才有少量能量释放,由图甲可知,这两种酶不在第一阶段发挥作用,故ADH和LDH催化反应过程中不会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20. 内共生理论认为光合蓝藻(蓝细菌)内共生于真核寄主细胞,形成叶绿体,最终进化出光合真核细胞。科研人员为了探索该理论,用药物诱导产生ATP供应不足的代谢缺陷型芽殖酵母M,再将基因工程改造的工程蓝藻S转入其中,获得嵌入蓝藻S的芽殖酵母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合蓝藻具有色素,使其能吸收和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B. 光照条件下酵母N的繁殖速度比酵母M快,则支持内共生理论
C. 蓝藻光反应生成的ATP都通过NTT蛋白运出用于酵母N的生命活动
D. 甘油进入酵母细胞不需要转运蛋白,葡萄糖进入酵母细胞需要转运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光合蓝藻具有光合色素,使其能吸收和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A正确;
B、酵母N含有工程蓝藻S,若支持内共生理论,光照条件下酵母N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繁殖速度比酵母M快,B正确;
C、蓝藻光反应产生的ATP一方面作用于暗反应的C3的还原,另一方面通过NTT蛋白运出用于酵母N的生命活动,C错误;
D、由图可知,甘油进细胞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但葡萄糖再ATP供应不足时不能进入细胞,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D正确。
故选C。
21.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 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A、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红光区不吸收光能,A错误;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
C、CO2的吸收速率和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均可表示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C正确;
D、根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22. 光合作用的发现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前赴后继。下列关于科学家的工作和结论表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设计了巧妙的水绵实验,显微镜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直观地体现了放氧部位
B. 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氧化剂,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释放出氧气
C. 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O2中的O来自水
D. 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最终探明了暗反应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1、鲁宾和卡门实验 实验思路: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来研究物质的去路 材料:小球藻 处理:用 18O分别标记CO2和H2O,给予光照。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不来自CO2。 2、卡尔文实验思路:同位素标记 14CO2,研究物质转化过程 材料:小球藻 处理:光照、提供 14CO2;不同时间杀死小球藻,再纸层析分离,最后鉴定放射性物质。 3、希尔实验实验思路:施加单一变量进行研究 材料:离体叶绿体 处理:给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加入氧化剂, 不通入CO2;给予光照 结果:叶绿体有O2释放。
【详解】A、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镜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直观地体现了放氧部位,A正确;
B、希尔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分析两组实验释放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O来自水,C正确;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14C的去向,最终探明了暗反应过程,D正确。
故选B。
23. 如图表示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一定的密闭条件下,测得的光照强度对某植株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B. 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 若将该植物从L点条件下突然转移至M点条件下,则短时间内C3含量将上升
D. 若每天光照8h,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则平均光照强度应大于2klx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中M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P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其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L点达到光饱和点。
【详解】A、P点没有光照,吸收O2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则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A正确;
B、图中M点时,O2释放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则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正确;
C、若将该植物从L点条件下突然转移至M点条件下,光照变弱,则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还原C3的量减少,则C3含量将增多,C正确;
D、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该植株只进行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氧气为2mml,该植株一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为2×24=48mml。实验条件下,每天进行8小时光照,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必须大于48/8=6mml,净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速率应该大于6-2=4mml,植株才能积累有机物,正常生长,则光照强度应该大于6klx,D错误。
故选D。
24. 为研究水绵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某种指示剂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绵,另一支不加入水绵,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号和4号试管均呈现浅绿色的原因相同
B. 实验中加入的指示剂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X代表蓝色
C. 若7号试管突然给予光照,短时间内细胞叶绿体中C5含量将增多
D. 水绵具有螺旋式带状的叶绿体,是探究细胞中光合作用场所的良好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详解】A、1号和4号试管均呈现浅绿色的原因不同,1号试管是对照,其中无水绵,没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溶液颜色保持浅绿色,而4号试管有水绵,但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溶液中CO2浓度不变,溶液仍为浅绿色,A错误;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表格中颜色变化推测实验中加入的指示剂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2号试管距离日光灯较近,光照较强,吸收CO2较多,溶液中CO2浓度较低,因此X代表蓝色,B正确;
C、若7号试管突然给予光照,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C3还原增多,生成的C5增多,短时间内CO2固定不变,消耗的C5不变,因此C5含量将增多,C正确;
D、水绵具有螺旋式带状的叶绿体,这使得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较为集中且易于观察,因此,水绵是探究细胞中光合作用场所(即叶绿体)的良好材料,D正确。
故选A。
25. 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DA-6对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相同的草莓叶片分为4组,并进行相关的处理,12天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表:
(注:Rubisc是碳同化的关键酶;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本题中的遮光均为部分遮光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①、③或②、④组比较可得出,气孔导度不是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B. DA-6处理可提高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
C. DA-6可能是通过增大气孔导度或提高Rubisc活性提高了光合速率
D. DA-6不能通过作用于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为一组对比实验,比较①③或②④组比较分析可得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的气孔导度是降低、Rubisc活性下降、净水合速率也下降,而胞间CO2浓度上升。相同光照条件下,比较①②或③④组分析,对草莓喷施DA-6能够促进光合速率。
【详解】A、选择①③或②④组比较分析可得出,遮光条件下,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都增大,而光合速率下降,说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导致,气孔导度不是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A正确;
B、比较①②或③④可知,DA-6处理可提高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B正确;
C、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DA-6处理可提高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速率,其中对遮光条件下的作用更为显著。根据实验数据可知,DA-6可能是通过增大气孔导度增加二氧碳吸收量,同时提高RubIsc活性,从而提高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速率,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C正确;
D、DA-6处理组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可能缓解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损伤,从而缓解弱光带来的不利影响,即DA-6能通过作用于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带来的不利影响,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无丝分裂
B. 人的成熟红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过程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D. 减数分裂能保证卵原细胞的所有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A错误;
B、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再分裂,红细胞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C正确;
D、遗传物质包括核DNA和细胞质DNA,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因此减数分裂不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D错误。
故选C。
27. 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经甲紫染色的洋葱根尖临时装片,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已知洋葱根尖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大约12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若视野中有100个细胞,统计发现图乙类型共有5个,即可推算出后期持续时间约为0.6小时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甲细胞中染色体向赤道板的位置缓慢移动
D. 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中还缺少分裂间期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①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
②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③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④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该实验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液中有盐酸,故需要先漂洗掉解离液,再染色,A错误;
B、乙类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应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而非后期,B错误;
C、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甲细胞中染色体向赤道板的位置缓慢移动,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甲为前期,乙为中期,丙为后期,丁为末期,故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中还缺少分裂间期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28. 下图所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高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因发生交叉互换而不存在四分体
B.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C. 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BD配子,则其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和abD
D. 该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A和a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且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1个四分体,该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四分体不会因为交叉互换而不存在,A错误;
B、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因此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小于1:2,B错误;
C、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发生交叉互换的是B和b基因),且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BD配子,则其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D、aBD和abD,C正确;
D、据图可知,发生交叉互换的是B和b基因,因此该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均会发生B和b的分离,A和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D错误。
故选C。
29. 图1表示某二倍体小鼠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分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曲线BC段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
B. 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曲线CD段与AB段染色单体数相等
D. 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均能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1:BC段发生某物质数量加倍,可表示着丝粒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加倍;分析图2:粘连蛋白水解,着丝粒断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曲线BC段发生着丝粒分裂,之后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A错误;
B、减数分裂Ⅰ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减数分裂Ⅰ结束后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则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只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变,还是零对,因此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B正确;
C、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染色体组数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同时染色单体消失),故曲线CD段的染色单体数为0,不等于AB段的染色单体数,C错误;
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的结果是着丝粒分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可发生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30. 洋葱(2n=16)是开展生物实验的常用材料。下列有关实验观察结果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2、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详解】A、洋葱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6条,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没有加倍,仍为16条,A正确;
B、洋葱花粉母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洋葱体细胞中染色体数2n=16,则形成的四分体为162=8,B正确;
C、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细胞的角隅处最先接触到外界溶液,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提取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滤纸条上从滤液细线开始向上数四条色素带的颜色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选错不得分,漏选得1分)
31.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能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答案】CD
【解析】
【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
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
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错误;
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降低,甚至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CD。
32.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为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 b过程首先发生在③中
C. 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③①②⑥④
D.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氨基酸的-COOH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详解】A、c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加工场所为内质网、高尔基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B、b过程为蛋白质的合成,首先发生在①核糖体中,B错误;
C、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知,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核糖体、③内质网、⑥囊泡、②高尔基体、⑥囊泡、④细胞膜,C错误;
D、脱水缩合过程中,羧基脱去H和O,氨基脱去H,则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氨基酸的-COOH,D正确。
故选BC。
33. 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其中O2在类囊体腔内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
B. ②的进行受到⑤⑥过程的影响
C. 图中③过程产生O2用于过程⑥要穿过5层膜
D. 蓝细菌中发生过程④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图中过程①为被动运输,②为主动运输,③为光合作用光反应,④为光合作用暗反应,⑤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⑥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⑦为(酒精)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详解】A、Mg为叶绿素组成成分,缺Mg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A正确;
B、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因此会影响主动运输,B正确;
C、光反应产生的O2被细胞呼吸利用要穿过5层膜,分别是1层类囊体薄膜、2层叶绿体膜、2层线粒体膜,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C正确;
D、蓝细菌无叶绿体,发生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BC。
34. 小麦黄化(失绿)是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现象。科研人员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和B与纵坐标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
B. 曲线B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
C. 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
D. 低于P点时,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图形表示A、B两种水稻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P点前,B种水稻较大,P点后,A种水稻较大。
【详解】A、0点时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曲线A和B与纵坐标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A正确;
B、突变型水稻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饱和点较高,曲线A表示突变型水稻,B错误;
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相同和呼吸速率相同,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C正确;
D、低于P点时,突变型小麦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即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
故选ACD。
35. 果蝇(体细胞含4对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如图表示果蝇的精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a~e不同时期核DNA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n=4,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经历的过程是c→d→e→c
B.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经历的过程是c→d
C. 处于e时期的细胞一定是在进行有丝分裂
D. 处于b、d、e时期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表示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d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
【详解】A、图中n=4,2n=8,4n=16,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8,a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4,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核DNA数目为8,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8,表示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d时期染色体数目为8,核DNA数目为16,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e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16,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经历的过程是c→d→e→c,A正确;
B、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经历的过程是c→d→b→c→a,因此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经历的过程是c→d,B正确;
C、e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为16,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一定是在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
D、处于d、e时期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处于b时期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3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食物过量摄入导致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疾病高发,此类疾病与脂滴的代谢异常有关。脂滴是细胞内贮存脂质的一种细胞器,可以与细胞中的多种细胞器相互作用,部分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除溶酶体和脂滴外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还有____,细胞器之间存在由____组成的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各种细胞器。
(2)中性脂在内质网膜内合成后,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间聚集以“出芽”形式与内质网膜分离,继而成为成熟脂滴。据此推测脂滴的膜是由磷脂____(填“单”或“双”)分子层组成,在显微镜下可使用____(填试剂)对脂滴进行检测。
(3)机体营养匮乏时,脂滴中脂肪可通过脂噬途径被分解。脂噬是指____形成自噬小体,其内的中性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如图所示线粒体与多种细胞器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实现连接,脂噬的产物可通过该结构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膜接触位点中还存在受体蛋白,依据上述信息,该结构具有____的功能。
(4)研究表明NASH患者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接触位点的结构是不完整的。综合上述信息,可从____等方向研发治疗NASH的药物(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②. 蛋白质纤维
(2) ①. 单 ②. 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3) ①. 溶酶体与脂滴融合 ②. 物质运输、信息交流
(4)调节脂滴生成与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进脂滴分解或改善线粒体-内质网接触位点结构
【解析】
【分析】1、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细胞骨架是由微管蛋白组装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在细胞中能聚集与分散,组成早前期带、纺缛体等多种结构。因此,细胞骨架在细胞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维持细胞形状、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分裂和细胞壁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小问1详解】
图中除溶酶体和脂滴外具有单层膜结构细胞器还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器之间存在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着各种细胞器。
【小问2详解】
中性脂在内质网膜内合成后,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间聚集以“出芽”形式与内质网膜分离,脂滴内含有脂肪,因此脂滴的膜是由磷脂单分子层组成,头部在外侧,尾部在内侧,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色。
【小问3详解】
结合图形和细胞自噬的知识可知,脂滴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小体。依据图形信息, 膜接触位点实现了各种细胞器的连接,膜接触位点中还存在受体蛋白,因此,该结构能够实现不同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信息交流。
【小问4详解】
NASH患者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接触位点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膜接触位点实现了各种细胞器的连接,膜接触位点中还存在受体蛋白,可从调节脂滴生成与分解或抑制脂滴生成或促进脂滴分解或改善线粒体-内质网接触位点结构等方向研发治疗NASH的药物。
37. 如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戊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能够为银杏细胞吸收K+、NO3-等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_____(填数字标号),物质乙为______,物质丁为______。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______,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2)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其原因是_____。
(3)从图2可知,当CO2浓度低于300μml·ml-1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假如图2中15℃和28℃对应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相同光照和温度下CO2浓度对某两种植物A和B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那么将等大的A和B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一段时间后,______植物先死亡,理由是_____。
【答案】(1) ①. ②④⑤ ②. 丙酮酸 ③. 氧气 ④. ATP和NADPH (2)温度低,酶活性低
(3)这种条件下,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和15℃时强
(4) ①. B ②. A能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甲表示ATP,乙表示丙酮酸,丙表示二氧化碳,丁表示氧气.图2中,曲线表示不同温度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小问1详解】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其能量可以有呼吸作用提供,图中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②④⑤)都能产生能量,都能为该过程供能。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NADP,即物质乙为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NADH和氧气反应生产水,即物质丁为氧气。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ATP和NADPH,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
【小问2详解】
从图2可知,与20℃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效果不明显,原因是温度低,酶活性低,限制了光合作用效率。
【小问3详解】
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2中当CO2浓度低于300μml·ml-1时,28℃条件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可能是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银杏的呼吸作用比20℃和15℃时强。
【小问4详解】
分析图解可知,图2中15℃和28℃对应的两条曲线在净光合速率为0的条件下,15℃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即A能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将等大的A和B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一段时间后,B植物先死亡。
38. 图甲是某种高等动物进行细胞分裂时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的曲线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填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期,含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2)图甲细胞与图乙中的细胞______(填图乙中字母)对应,与图丙中______(用图丙中字母表示)段对应。
(3)图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______(填图乙中字母)。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图乙细胞b中发生______后,会转变为细胞a。图丙可表示______(填分裂方式)。
【答案】(1) ①. 减数分裂I后 ②. 2 ③.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 ①. b ②. CD
(3) ①. d、e ②. 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③.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解析】
【分析】据图甲分析,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小问1详解】
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一对染色体,依据判断标准,可知,该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图甲细胞中,具有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是1:2,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分别与图乙中的b细胞和图丙中的CD段相对应。
【小问3详解】
已知同源染色体分离会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是细胞d、e,则图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d、e。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乙细胞b中发生着丝粒后,会转变为细胞a。图丙中,BC段表示DNA的复制,DE段表示着丝粒的分离,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均会发生DNA的复制,着丝粒的分裂,故图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组别
锌(μml/L)
铁(μml/L)
钙(mml/L)
镁(mml/L)
铜(μm/L)
实验组
70.58±1.53
7.38±1.20
1.68±0.17
1.65±0.17
21.77±3.97
对照组
78.61±0.90
7.75±0.95
1.72±0.17
1.48±0.20
20.04±5.29
组别
培养条件
肌肉细胞
成熟红细胞
第一组
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5%
5%
第二组
加入呼吸抑制剂
4.8%
3.5%
第三组
不加入萄萄糖载体抑制剂和呼吸抑制剂
2.5%
3.5%
组别
先加入试管的溶液
再加入试管的溶液
O2产生速率
实验结论
Ⅰ
H2O2溶液2mL
2滴肝脏提取液
非常快
酶具有
高效性
Ⅱ
H2O2溶液2mL
2滴FeCl3溶液
较快
Ⅲ
H2O2溶液2mL
缓慢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20
40
60
80
100
100(遮光)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蓝色
浅绿色
黄绿色
浅黄色
黄色
分组处理
光合速率(mml/m2·s)
气孔导度(mml/m2·s)
胞间CO2浓度(mml/m2·s)
Rubisc活性(μml/m2·s)
丙二醛
(μml/g)
①不遮光+清水
10.1
0.16
260
38.2
2.12
②不遮光+DA﹣6
15.2
0.24
255
42.1
1.93
③遮光+清水
8.3
0.14
278
25.3
2.74
④遮光+DA﹣6
13.4
0.23
269
35.7
2.39
选项
实验
观察结果
A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B
观察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有8个四分体
C
观察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最后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D
提取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滤纸条上从滤液细线开始向上数的第三条色素条带的颜色是黄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生物,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