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优秀教案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要求学生知道世界主要语言;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区;了解各地衣食住行等习俗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
内容要点说明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首先讲述语言的重要性:人类交际和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工具。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故而语言也可以看作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2.教材中讲述的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是使用范围较广、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除了这六种语言,还有很多其他的语言,如日语、德语、意大利语,因为使用的范围较小,或使用的人数较少,教材没有涉及。
3.教材用六种语言“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直观反映语言种类的不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主要的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但世界上有的语言并没有文字。
4.教材对宗教内容尽量简化处理,概述宗教产生的原因后,简单介绍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其他宗教没有涉及。相关研究表明,基督教的分布范围较广,很难总结其主要分布区,因此教材没有列举其主要分布区,而是用“分布广泛”阐明其分布特点。另外,因学生还没有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这里提及的分布区尺度只具体到大洲。
【不同的文化习俗】
1.习俗,指风俗习惯,是一个地方在较长时间里形成并流行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习俗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行为制约作用。习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习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2.习俗涉及生产、生活、信仰等多个方面,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习俗差别很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侧重选择讲述生活习俗的差异,重点关注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且在本标题内容一开始就作了交代。
3.教材讲述文化习俗时,除了从衣、食、住、行这四个生活方面选择案例,还特别强调“传统”,因为传统饮食、传统服饰、传统交通方式、传统民居是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沉淀下来的,能客观反映各地人们对当地环境的适应。
4.传统饮食习惯重点关注主食和用餐习惯。当地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动物不同,直接决定了当地主食的不同。教材中所举例子围绕此内容展开,具体的区域尺度只到大洲。
5.传统服饰与气候的相关性很大,教材根据气温差异选择气候炎热地区和气候寒冷地区的两个例子。传统服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面料、样式、色彩、配饰等。教材还特别提到人们穿传统服饰庆祝节日,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6.传统交通方式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水文、地形、气候都对传统交通方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教材列举了东南亚的船只和非洲的骆驼这两种传统交通方式。类似的例子还有寒带地区的狗拉雪橇。
7.传统民居能反映当地的环境条件。各地传统民居的建材、结构、色调、布局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教材从建材方面举了两个实例。“活动”聚焦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两处民居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建材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补充实例说明,有一定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不同地区语言、饮食、服饰、民居等文化习俗的图片。
【讲述】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吧!
新课学习
1.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讲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人们还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这正是语言存在的意义。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哪几种?
(2)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哪种语言使用范围最广?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的图文资料,并举手回答。
【展示、播放】教师点评学生回答,展示联合国的官网首页。播放六种语言说的“我爱地理”的音频。
【学生活动】听六种语言“我爱地理”的读音并试着说一说。
【小结】六种语言的文字不同,读音更是相差甚远。可见,世界上的语言是多样的!
【展示】国外学习汉语的材料: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兴起职场汉语热。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过3 000万,汉语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生活动】感悟汉语的国际地位,增强文化自信。
【过渡】文化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语言,宗教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当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世界上的宗教。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哪个宗教?
(2)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分别是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世界的三大宗教。
【师生共同小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最多,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区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
表5.9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区和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
起源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分布广泛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亚洲的南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不同的文化习俗
【过渡】除了语言、宗教信仰的区别,不同地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习俗也有很大区别,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吗?请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地区的文化习俗。
【评价】教师点评。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知道不少文化习俗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教材中列举的例子。
【展示】教材图5.14—图5.17。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随机领取与其中一幅图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老师给该幅图提供的图文资料,完成对应的任务。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任务一
材料:教材图5.14及“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任务:
(1)分别描述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的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及其与人们所食用的主要食物之间的关系。
(2)判断“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上①②③④与欧洲西部、亚洲东部、亚洲东南部和拉丁美洲的对应关系,读出①②③④所在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和气候类型,说说这种地形和气候对当地人们饮食的影响。
任务二
材料:教材图5.15及“亚洲北部某地(如俄罗斯萨列哈尔德)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亚洲南部某地(如越南)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
任务:
(1)根据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描述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的气候特点。
(2)说说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气候对当地人们服饰的影响。
任务三
材料:教材图5.16及“亚洲东南部河流分布图”“非洲北部某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
任务:
(1)描述亚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传统交通方式的区别。
(2)结合材料,说说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关系。
任务四
材料:教材图5.17。任务:
(1)说说欧洲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房屋建造材料分别是什么。
(2)据此说说传统房屋建造时选择建筑材料的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派代表发言。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小结】世界各地人们饮食习惯差异很大,传统服饰的面料、色彩、样式也都各具特色,传统的交通方式各不相同,建筑所用材料就地取材,这些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这些也同时反映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人地和谐相处的智慧。
【过渡】在刚才的四组任务中,只有第四小组的任务没有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面我们再通过教材提供的材料具体了解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吧!
【布置任务】展示教材活动——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教材图5.18,说说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2)小组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小组代表发言。
【评价】教师点评,适当补充介绍一些地区的特色民居(如寒带地区的冰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茅草屋、福建漳州的土楼等),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自然环境影响传统民居建造;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体现,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讲述】此外,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过渡】同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得以传承、发扬。
【展示】教材的“思与学”栏目——不产茶叶的欧洲为什么盛行饮茶。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思与学”,感受文化的交流传播。
【小结】我们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有更强的文化自信。
课堂总结
【讲述】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了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知道了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习俗的形成,文化习俗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感受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懂得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和乡村的变化,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获奖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获奖第1课时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学生活动,学习活动,布置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学生活动,布置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