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备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国民收入的含义 P45名词点击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2)国民收入为什么要进行分配?P44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在个人收入上,我国是按什么分配方式来分配的呢?
(2)为什么: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原因: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44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补充笔记)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分配中居于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注意:①分配范围:在公有制经济中 ②分配尺度: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④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为什么要做各项必要扣除?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每个劳动者之前必须做必要的扣除,因为不做必要的扣除社会就会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对弱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无法实现社会正义。
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
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学校、保健设施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3)按劳分配的形式①公有制经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但福利不是)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但福利不是)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承包土地的收入,加入专业生产合作社获得劳动报酬。(土地流转收入不是)
现阶段,我国可以实行平均分配或者按需分配吗?请说明理由。为什么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根据社会成员需求,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即需要什么就分配什么
不论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贡献大小、效率高低、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等等,实行大平均
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滋生“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挫伤劳动者积极性,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穷。
前提:人们素质极大提高,物质极大发展,能满足人民各种需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1958年8月26日,湘阴县洞庭围人民公社成立,随后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人民公社一哄而起,将3368个高级社改组成76个人民公社,撤销乡镇建制,实行工、农、商、学、兵一体,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取消按劳分配,劳动实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人民公社内部搞一平二调(一平二调是“平均主义”、“无偿调拨”的简称。)、平均主义、刮共产风。
思考: 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为什么?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 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之后,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的时候;当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候;当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 力也随着增长起来,而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本主义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
“平均分配” 行不通,那我国目前可以实行按需分配吗?从以上问题的探究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重要性) ①必然性(原因)P45相关链接:实行按劳分配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重要性(意义):A.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它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022年11月15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暨数据交易成果发布活动于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成功召开。这标志着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要素,已经可以在深圳进行交易。截至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备案交易415笔,交易金额超11亿元,覆盖金融科技、数字营销、公共服务等53类应用场景,其中跨境交易14笔,交易金额1115万元。
思考:通过“数据交易”这种方式所获取的收益主要是什么分配方式?国家允许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有什么样的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
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
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的年薪及奖励,管理者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与知识相关的要素参与分配--知识付费
注意的几个问题: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3.凭土地所得: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流转土地所得(出让土地的使用权的收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4.科技人员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技术入股、自己研究,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
探究与分享一:P44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 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村民耕种的承包土地为集体所有,其获得的收人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村民在村办企业中领取工资,也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个人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收入呢?
(2)途径:来源多样化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和财产性,还有经营和转移性收入P46相关链接
4. 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物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4.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P46
(1)主要途径:P46
①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津贴和资金②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利息、租金
(2)其它途径:P46相关链接
①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摆小摊等②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政府补贴、社会救济金、救灾款等。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可能是按劳分配,也可能是按要素分配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获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一般属于按要素分配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如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如种地、开网店、农家乐、摆地摊、个体工商户等
小李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李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李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李是私营企业的员工,除了工资,课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李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判断小李一家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李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
劳动性收入(管理要素)
财产性收入(资本要素)
财产性收入(土地要素)
经营性收入(劳动、资本要素)
劳动性收入(劳动要素)
财产性收入(技术要素)
思考:小吕一家的收入中哪些属于按劳分配?哪些属于按要素分配?分别属于哪种途径?
5.劳动的重要性及要求P47(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劳动的要求: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③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蛋糕”真的分好了吗?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1.为什么要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P47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1)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等收入群众的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完善收入分配,要重视大会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
(2)坚持两个“同步”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率。它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个人收入提高要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
(3)完善初次分配政策
①提高两个比重: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提低扩中: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③增加要素、财产性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人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4)完善再次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公平
①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②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十大首提——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国家发改委请专家从两个角度解读:1.过快暴富拉开贫富差距,专家称“与老百姓共同富裕”期望不符;
2.对传统垄断行业进行限薪,我国已有调节过高收入措施落地。
结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调解过高收入,鼓励劳动致富,彰显收入分配的公平。规范的手段集中在:①法律手段:取缔非法财产性收入 ②经济手段:通过个人所得税调整收入分配机制,优化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的征税 ③继续推行对垄断行业的限薪,同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是国家対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如何征收?居民个人每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重要性?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物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具体内容及相应目的?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企业对非盈利组织的捐赠也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
【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
2.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行政、国防、经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的支出
慈善活动(第三次分配)
在价值的创造环节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次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其他要素分配
表现为: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增值税、营业税
个人捐赠企事业单位捐赠
主体是企业-农工建运商
主 体 是 国 家
事业单位各项支出,如行政、教育、科研、国防等部门等
知识拓展: 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
1.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的收入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无形的手——市场机制发挥作用】2.再分配是通过政府调控而实现的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形式,在全社会对社会财富进行在分配。【有形的手——宏观调控发挥作用】3.第三次分配是在政府引导下、在责任与道德的影响下,个人、企业或社会组织出于自愿的原则,将自己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而实现的分配(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温柔之手(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
注意:①三个概念在主体、范围、手段、机制等方面的区别;②深度理解三次分配:性质: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目的: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参与的财富流动,是为了解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遗留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弘扬劳动精神,劳动致富
原因(客观必然性+意义)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类概念,分配方式2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贡献大小,②财产性收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国民收入的分配,平均分配,“懒汉”,束缚生产力,普遍贫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词点击,为什么,按劳分配,1地位,2基本内容和要求,3意义,4必要性,小吕的一家,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