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222908/0-17282110795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222908/0-17282110796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222908/0-17282110796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6页。
2.答题前将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的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人的由来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代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B. 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形成和发育
C.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D. 新生儿的诞生是人体发育的起点
【答案】C
【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详解】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A错误。
B.受精卵在女性的输卵管内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所以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C正确。
D.受精卵是母体的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的起点,D错误。
故选C。
2.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B. 为了保护声带,青春期的孩子应避免吸烟、喝酒、大声喊叫
C. 青春期的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D.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性意识开始萌动,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变化,需要正确面对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的性意识萌动,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与人多交流。
【详解】A.青春期的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A不符合题意。
B.吸烟、喝酒、大声喊叫等都可能对声带造成不利影响,青少年时期应尽量避免以保护声带,B不符合题意。
C.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坏血病患者应适当补充下列哪类营养物质?( )
A. 含铁的无机盐B. 维生素C
C. 膳食纤维D. 维生素B1
【答案】B
【分析】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
【详解】A.补充含铁的无机盐食物可以预防贫血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坏血病患者应适当补充含维生素C丰富的营养物质,B符合题意。
C.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冬季,一个成功到达人肺部的肺炎支原体(一种可引起肺炎的微生物)向它的同伴讲述了自己的“旅程”。下列讲述错误的是( )
A. 我依次经过了人的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 我经过鼻腔时,感觉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而温暖
C. 我经过气管时,看到有的同伴被黏液粘住
D. 我成功到达肺部和你们“会合”,说明人呼吸道清洁气体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所以肺炎支原体进入肺的过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B正确。
C.气管壁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C正确。
D.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的清洁,过滤和湿润的作用,但是对气体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A。
5. 细胞的生活需要氧气。下列关于氧气从外界环境到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气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经呼吸道进入肺泡
B. 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
C. 氧气随血液经肺动脉进入左心房后再被运输到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
D. 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
【答案】C
【分析】人体的呼吸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几个过程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详解】A.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吸气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经呼吸道进入肺泡,故A正确。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所以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会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故B正确。
C.肺静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氧气应该是随血液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后再被运输到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处,故C错误。
D.氧气最终是进入到了组织细胞中,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和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有运输、防御功能
B. 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偏高,预示体内很可能有炎症
C.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 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输入少量O型血
【答案】A
【分析】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详解】A.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A符合题意。
B.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①②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选择低倍物镜观察血液的流动方向
B. ②为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 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可判断①毛细血管
D. 图中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为②→①→③
【答案】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流动的速度最快;血液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由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②小动脉,③是小静脉。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有色素,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故A正确。
B.③为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分支汇集而成的,故B错误。
C.①是连通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故C正确。
D.图中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为②动脉→①毛细血管→③静脉,故D正确。
故选B。
8. 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随尿液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B. 随汗液排出水、少量尿素和无机盐
C. 呼气时排出水和二氧化碳
D. 排便时排出食物残渣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详解】A.通过排尿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汗液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C不符合题意。
D.通过肛门排出粪便,属于排遗,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和代谢异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
B. 甲亢患者应大量食用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C. 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D.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所以人体内含量越多越好
【答案】C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器官,A错误。
B.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再经常食用海带,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更多,有可能会加重病情,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C正确。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但人体内甲状腺含量过高反而可能会引起疾病,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 )
A. 随意引入外来物种B. 大量使用农药
C. 随意排放工业废气D. 救治受伤野鸟
【答案】D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来看,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施用较多的农药,不但作物不能完全吸收,造成经济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需要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鸟康复后,再放归大自然,能够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35空,共60分。[ ]填序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1. 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时,同学们完成了一系列的作业:
作业1:对比观察猪小肠和猪大肠
某同学观察到猪大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猪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且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1)由此可见,___具有更大表面积,更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作业2:设计食谱
某同学设计的一份早餐食谱为:酱肉包、牛奶。
(2)为了营养更合理,你认为该食谱中还应添加的食物是___(写一种即可)。
作业3:以“肉包子人体旅行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下图为某同学的文章内容(有删减):
(3)将文章补充完整:①___;②___(填一种营养物质);③___。
(4)文章中的“大口袋”是指___(填一种消化器官)。
【答案】(1)猪小肠 (2)清炒菠菜
(3)①. 麦芽糖 ②. 蛋白质 ③. 肠液、胰液
(4)胃
【分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3)作用3中小“门洞”是咽,细长的“管道”是食道,“大口袋”是胃,“隧道”是小肠,三位“魔法师”是胆汁、肠液、胰液。
【详解】(1)猪小肠内表面不仅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还有许多猪大肠内表面没有的小肠绒毛。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更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2)酱肉包中的面粉、肉主要提供淀粉、蛋白质以及少量脂肪;牛奶主要提供水、蛋白质,由此可见,该食谱中缺乏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的蔬菜瓜果类食物,如清炒菠菜等。
(3)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壁的肌肉层收缩,能够使胃蠕动,使食物形成食糜,能促进食物的物理消化过程;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但胃中没有消化淀粉和脂肪的酶,故在胃处淀粉和脂肪不被消化。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小肠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胆汁,但胆汁没有消化酶。
(4)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能够不断收缩和蠕动,并分泌胃液初步分解蛋白质。
12. 肺活量是指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之一。
(1)肺活量能体现肺与外界进行的___能力。
(2)下表为测试肺活量时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表中A为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
(3)为提高肺活量,某校学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每日30分钟慢跑训练,计算训练前后多位男、女生肺活量的平均值,得到如图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___(填“有”或“无”)差异;
②持续的慢跑训练___(填“能”或“不能”)提高学生的肺活量,这是因为:运动中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应___,使得肋间肌和___肌功能加强,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增大。
【答案】(1)气体交换
(2)氧气 (3)①. 有 ②. 能 ③. 增加 ④. 膈
【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反映的是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
(2)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即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表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3)由图中可知,男生平均肺活量比女生平均肺活量大,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经过持续的慢跑训练后,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应增加。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增大与肋间肌和膈肌功能加强有关。
13. 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供血,它从主动脉出发,分左、右两支后再逐渐向下分散,像“帽子”一样扣在心脏上,故称为“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发冠心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和②以及③和④之间的瓣膜有___的功能。血液由M端流到N端,含氧量会___,变成暗红色。心脏的四个腔中流静脉血的有[___]。
(2)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受损,影响血液循环。血液从②出发,流回③的循环途径称为___循环。
(3)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在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经吸收进入舌下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再经冠状动脉运至心肌处,改善心肌供血。
(4)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应提倡的生活方式为___(多选)。
A. 合理营养
B. 过量运动
C. 高盐高脂饮食
D. 不吸烟不酗酒
E. 暴饮暴食
F. 睡眠充足
G. 保持心情舒畅
H. 熬夜打游戏
【答案】(1)①. 防止血液倒流 ②. 减少 ③. ③④ (2)体
(3)③→④→①→② (4)ADFG
【分析】图可知,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
【详解】(1)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所以①左心房和②左心室以及③右心房和④右心室之间的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因此,血液由M体动脉端流到N体静脉端,含氧量会减少,变成暗红色。心脏的四个腔中流静脉血的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
(2)通过(1)分析可知,血液从②左心室出发,流回③右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3)通过(1)分析可知,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在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经吸收进入舌下毛细血管→上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①左心房→②左心室→经冠状动脉运至心肌处,改善心肌供血。
(4)A.合理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发生,A符合题意。
B .过量运动,超出身体的限度,不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 高盐高脂饮食加速冠心病的发生,应该少盐少脂食物,C不符合题意。
D .不吸烟不酗酒,有利于身体健康,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D符合题意。
E. 暴饮暴食 加速胃肠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E不符合题意。
F.睡眠充足,是有效的休息方式,有利于缓解疲劳,F符合题意。
G.保持心情舒畅,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G符合题意。
H .熬夜打游戏,影响身体健康,提高冠心病的发生风险,H不符合题意。
故选ADFG。
14. 人体每天需要适量补充水分,因为尿素等代谢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下图1是泌尿系统示意图,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代谢过程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图1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___]。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它由图2中[___]组成。血液流经①时,其中的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进入②中形成了___。与血液相比,该液体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推测①起___作用。
(3)当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时,肾小管的___作用会增强,以减少尿量,保持体内水量相对平衡。
【答案】(1)①. A ②. C
(2)①. ①②③ ②. 原尿 ③. 过滤##过滤
(3)重吸收
【分析】图1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图2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收集管;⑤肾静脉。
【详解】(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A肾脏,A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C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
(2)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组成。血液通过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这个过程中①肾小球起过滤作用。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当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时,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会增强,以减少尿量。
15. 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光苏密切协作,首次出舱圆满完成了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等任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光富听到控制室指令“打开出舱舱门”时,[___]内相应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后将信息经听觉神经传给[___]中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叶光富舱外作业时,主要依靠图中[ ]___维持身体平衡。他俯瞰蓝色地球,在[ ]___上形成物像。
(3)地球上的同学们看到航天员舱外作业安全返舱时,欢呼雀跃,热烈鼓掌,这属于__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
【答案】(1)①. ④ ②. ⑥
(2)①. ⑦小脑 ②. B视网膜
(3)①. 条件 ②. 反射弧
【分析】分析图: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玻璃体,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耳蜗,⑤听觉神经,⑥大脑,⑦小脑,⑧脑干。
【详解】(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叶光富听到控制室指令“打开出舱舱门”时,④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后将信息经听觉神经传给⑥大脑中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2)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视网膜内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行成物像。叶光富舱外作业时,主要依靠图中⑦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他俯瞰蓝色地球,在B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3)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地球上的同学们看到航天员舱外作业安全返舱时,欢呼雀跃,热烈鼓掌,这属于复杂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6. 科研人员为研究桑叶茉莉茶是否有降血糖的作用,选择了30只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进行实验,操作如下:
实验中除表中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分析回答:
(1)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
(2)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是为了___。
(3)实验中破坏B、C组小鼠的胰岛,使其分泌的___大大减少,制造糖尿病模型鼠。
(4)C组和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
【答案】(1)对照 (2)保住变量的唯一性
(3)胰岛素 (4)桑叶茉莉茶
(5)桑叶茉莉茶有降血糖的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是对照组。
【详解】(1)设置A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3)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维持血糖的稳定。因此,实验中破坏B、C组小鼠的胰岛,使其分泌的胰岛素大大减少,制造糖尿病模型鼠。
(4)研究桑叶茉莉茶是否有降血糖的作用,实验的变量是桑叶茉莉茶,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
(5)B和C组分析可知,B组小鼠的血糖升高,C组小鼠的血糖值低于B组小鼠的血糖值,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桑叶茉莉茶有降血糖的作用。
气体成分
氮气
A
B
水
其他气体
在吸入气体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组别
小鼠
每天定时适量灌胃给药
血糖值/(mml/L)
10天
20天
30天
A
10只健康小鼠
生理盐水
4.94
4.11
4.70
B
每组10只健康小鼠,分别注射四氧嘧啶溶液(0.2g/kg)破坏胰岛
生理盐水
26.96
27.24
28.40
C
桑叶茉莉茶(1.0g/kg)
20.01
16.03
11.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下图是某些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四川省射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南充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