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在巴黎残奥会田径项目米混合接力决赛中,由周国华、王浩、文晓燕和胡洋组成的中国队以45秒07的成绩夺冠,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如图所示为米部分跑道示意图,分界线位于直道与弯道的连接处,比赛中( )
A. 45秒07表示时刻
B. 各队中中国队的平均速率最大
C. 运动员在加速冲刺过程中惯性增大
D. 研究运动员的接棒动作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A.由题意,知45秒07表示一个过程,所指为时间,故A错误;
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各队路程相同,但中国队所用时间最短,所以中国队的平均速率最大,故B正确;
C.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研究运动员的接棒动作时,运动员的体形不能忽略不计,所以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B。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车主在使用高速超车道超车时,不能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如图甲所示,一辆小轿车从服务区匝道驶入平直高速行车道时速率为72km/h,想要加速驶入内车道,由于行车道前方匀速运动的大货车速度较小,影响超车。小轿车加速8s后放弃超车,立即减速,再经过3s,与大货车同速跟随,再伺机超车。该过程小轿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小轿车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 该过程小轿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C. 该过程小轿车与大货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D. 该过程小轿车与大货车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A.该过程小轿车加速时加速度大小
小轿车减速时加速度大小
故
故A错误;
B.该过程小轿车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故B正确;
CD.小轿车速度大于货车速度,两车距离减小,小轿车速度等于货车速度,两车距离不变,该过程小轿车与大货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3. 如图所示为智能机器人协助派件员分拣快递的场景,派件员将包裹放在机器人的水平托盘上后,机器人通过扫码读取目的地信息,并生成最优路线,将不同目的地的包裹送至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包裹的分拣功能。关于机器人和包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加速前进则包裹对水平托盘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B. 包裹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包裹发生形变产生的
C. 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A.机器人加速前进时,相对包裹机器人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故此时包裹对水平托盘的摩擦力方向向后,A正确;
B.包裹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托盘发生形变产生的,B错误;
C.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错误;
D.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加速度为零,故此时不受到摩擦力,D错误。故选A。
4. 2024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赛中,中国选手郑钦文战胜克罗地亚选手,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选手获得的首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在比赛开始发球时,运动员常会用高抛发球,假设球向上抛出后在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球运动过程的v—t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球向上抛出后,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方向都是向下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竖直向下而阻力方向是向上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所以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且v—t图线的斜率为加速度。
故选C。
5.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的物体Q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处,经过t时间后,Q的速度也变为v,再经t时间物体Q到达传送带的右端B处,则( )
A. 物体Q放上传送带后,与传送带之间一直有摩擦力
B. 前t时间内物体Q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 前t时间内物体Q做匀加速运动,后t时间内物体Q做匀减速运动
D. 前t时间内物体Q的位移与后t时间内物体Q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
【答案】B
【解析】ABC.前t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后,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AC错误,B正确;
D.前t时间内,物体Q的位移为
后t时间内,物体Q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则前t时间内物体Q的位移与后t时间内物体Q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故D错误。
故选B。
6. 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底端冲上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行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位移为L;现在距底端处放一挡板(如图中用虚线表示),滑块仍以相同初速度从底端出发,已知滑块与挡板相碰后速度瞬间减为0,碰撞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则滑块从出发至返回底端的时间为( )
A. B. t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对称性,滑块从底端运动到最高点可看成从最高点静止下滑至底端,设滑块从底端运动到距底端处所用时间为t1,滑块从距底端处静止开始运动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2,则
滑块从出发至返回底端的时间为
解得
故选D。
7.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倾角θ = 53°的斜劈放在木板上,一平行于斜面的细绳一端系在斜劈顶,另一端拴接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已知木板、斜劈、小球质量均为1 kg,斜劈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 = 10 m/s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μ = 0.2,不论F多大,小球均能和斜劈保持相对静止
B. 若μ = 0.5,当F = 10 N时,木板相对斜劈向右滑动
C. 若μ = 0.8,当F = 22.5 N时,小球对斜劈的压力为0
D. 若μ = 0.8,当F = 26 N时,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答案】B
【解析】A.若μ = 0.2,假设斜劈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则对斜劈与球构成的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当球刚好要离开斜劈时,受到重力和绳子拉力作用,有
解得
可知此情况下不论F多大,小球均能和斜劈保持相对静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μ = 0.5,当F = 10 N时,假设板、斜劈、球三者相对静止,则对板、斜劈、球构成的系统,有
解得
对斜劈与球构成的系统,最大加速度为
可知此时木板与斜劈相对静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若μ = 0.8,假设板、球和斜劈相对静止,则球和斜劈构成的系统能够获得的最大加速为
此时对板、球和斜劈构成的系统,有
当F = 22.5 N时,板、球和斜劈相对静止,有
可知此时球刚好要离开斜劈,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μ = 0.8,当F = 26 N时,球离开斜劈,在重力和绳子拉力作用下与斜劈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球和斜劈的加速度均为,对球分析,有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移动靶射击”是模仿猎取走兽的射击竞赛项目,射手用步枪向移动的野兽靶进行射击。移动靶做快速的横向移动,射手站在移动靶前方不移动,如图甲所示。图乙为简化的比赛现场图,设移动靶移动的速度为v1,射手射出的子弹的速度为v2,移动靶离射手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 )
A. 子弹射中目标的最短时间为B. 子弹射中目标的最短时间为
C. 射击时,枪口离目标的距离为D. 射击时,枪口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案】AC
【解析】AB.子弹射中目标的最短时间为
故A正确,B错误;
CD.射击时,枪口离目标的距离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9. 如图所示,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竖直向上、大小恒定的风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O点以水平初速度抛出,恰好能沿水平方向运动到P点,O、P间的距离为L,将风力调大,小球仍由O点以水平初速度抛出,结果恰好经过P点正上方的Q点,P,Q间的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为g,求( )
A. 调节前的风力大小为0
B. 调节前的风力大小为mg
C. 调节后的风力大小为
D. 调节后的风力大小为
【答案】BC
【解析】AB.调节风力之前,小球恰好能沿水平方向运动到P点,表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调节前的风力大小为mg,故A错误,B正确;
CD.调节风力之后,小球恰好能沿水平方向运动到Q点,表明小球做类平抛运动,则有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0.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和m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面上,A物块的长度为L,B物块足够长且被锁定在地面上,B物块上O点左侧的表面光滑、右侧的表面粗糙,A物块和O点右侧表面、B物块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2μ和μ,现A物块静止在B物块的最左端,且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v0,当A物块的左端刚好经过O点时,解除B物块的锁定,重力加速度为g。求:( )
A. A物块的右端从开始进入O点到左端离开O点,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为2μmg
B. 解除锁定时,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μg
C. 解除锁定时,A物块的速度大小
D. 解除锁定后,B物块的位移大小
【答案】BD
【解析】A.物块A的右端从开始进入O点到左端离开O点过程中,O点右侧粗糙部分受到物块A的压力会随着物块进入的部分地增多而逐渐增大,当物块完全进入时,压力最大,此时摩擦力有最大值4μmg,故A错误;
B.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故B正确;
C.因为滑动摩擦力与位移是线性关系,则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故C错误;
D.A的加速度为
方向向左,设经过t时间两者达到共速,有
解得
B匀加速的位移
共速后,两者相对静止向前匀减速,加速度为
方向向左,根据对称性,B匀减速的位移
故B的位移
故D正确。
故选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他将槽码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通过改变槽码个数来改变拉力大小,通过改变小车上砝码个数来改变小车的质量。
(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 使小车质量远小于槽码质量B. 释放小车后立即打开打点计时器
C. 补偿阻力时移去打点计时器和纸带D. 调整垫块位置以补偿阻力
(2)保持槽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得到一系列打点纸带。其中一条纸带的计数点如图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时间间隔均为T。下列加速度算式中,最优的是______(单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
B.
C.
D.
(3)以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为横坐标,加速度的倒数为纵坐标,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得到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可知,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条件下,a与M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甲组所用的______(填“小车”、“砝码”或“槽码”)质量比乙组的更大。
【答案】(1)D (2)C (3)反比 槽码
【解析】【小问1详解】
A.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近似等于槽码的总重力,故应使小车质量远大于槽码质量,A错误;
B.根据操作要求,应先打开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B错误;
C.补偿阻力时不能移去打点计时器和纸带,需要通过纸带上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错误;
D.为了保证小车所受细线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力,则需要调整垫块位置以补偿阻力,也要保持细线和长木板平行,D正确。
故选D。
【小问2详解】
根据逐差法可知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小问3详解】
[1]根据图像可知与M成正比,故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条件下,a与M成反比;
[2]设槽码的质量为m,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斜率越小,槽码的质量m越大,由图可知甲组所用的槽码质量比乙组的更大。
12. 某学习小组用实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采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1)刚开始时,让小球A、B处于同一高度,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使小球A水平飞出,同时小球B被松开。
(2)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观察A、B两小球落地的先后情况,发现______(填字母)
A.击打的力度大时,小球A先落地
B.击打的力度大时,小球A后落地
C.无论击打的力度如何,A、B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
(3)一位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小球A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如图乙所示。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L,分析可知,位置a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抛运动的起点,该频闪摄像照片的频率为______(用含有L和g的式子表示),小球做平抛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vb = ______(用含有L和g的式子表示)。
【答案】 ①. C ②. 是 ③. ④.
【解析】[1]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观察A、B两球落地的先后情况,实验现象为发现无论击打的力度如何,两球总是同时落地。
故选C。
[2]在相同时间内,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1∶3∶5,可判断出a是平抛运动的起点。
[3][4]从a点到b点,水平方向上有
竖直方向上有
联立得
13. 2024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江西南昌八一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八万多名游客和市民在现场观看升旗仪式。升旗手在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歌结束时五星红旗恰好升到旗杆顶端。已知红旗从离地面1.5m处开始升起,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6s,升旗手升旗时先拉动绳子使红旗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使红旗以的速度匀速上升41s,最后使红旗做匀减速运动。开始升旗时的加速度大小与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求:
(1)红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
(2)旗杆的高度。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红旗做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则有
解得
【小问2详解】
红旗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红旗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红旗做匀速运动的位移
故旗杆的高度
14. 如图甲所示,“”形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块水平表面AB粗糙,BC光滑且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木块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当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当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滑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传感器记录到的力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s37°=0.8,g取10m/s2。求:
(1)斜面BC的长度s;
(2)滑块与木块AB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3m;(2)02
【解析】
分析】(1)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a1=gsinθ=6m/s2
由图乙可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1s
由运动学公式得斜面BC的长度为
(2)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滑块在CB上运动时,滑块对木块的压力
N1′=N1=mgcsθ
木块对传感器的压力
F1′=F1=N1′sinθ
由题图乙可知
F1′=12N
联立解得
m=2.5kg
滑块在AB上运动时,传感器对木块的拉力
F2=f=μmg=5N
故动摩擦因数为
15. “打水漂”是指用扁型瓦片或石片,在手上呈水平放置后,用力飞出,石片擦水面飞行,石片碰水面后再弹起再飞,石片不断在水面上向前弹跳,直至石片速度为零后沉入水中。其原理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运用,我国的“嫦娥五号”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弹起,再第二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这两次“水漂”会把返回器的速度降下来,让其安全穿过大气层。假设小明在离水面高度处,将一质量的小石片以水平初速度抛出,小石片在水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水平方向的阻力恒为,竖直方向分力未知。小石片每次均接触水面后跳起,跳起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与此时沿水面滑行的速度之比为常数,小石片在水面上弹跳数次后沿水面滑行(水平方向)的速度减为零后开始下沉。取重力加速度,不计空气阻力,求小石片:
(1)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前水平方向的位移;
(2)第一次与水面接触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加速度的大小;
(3)小石片从抛出到开始下沉的总时间。
【答案】(1)4m (2)175m/s2 (3)3.8s
【解析】【小问1详解】
设从抛出到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前时间为,根据
解得
则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前水平方向的位移
解得
【小问2详解】
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前竖直方向的速度
小石片在水面上滑行时,设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为,则有
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后跳起时水平滑行速度
规定竖直方向下为正方向,第一次与水面接触后跳起时竖直方向分速度
竖直方向加速度为
即第一次与水面接触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加速度175m/s2的大小。
【小问3详解】
小石片在水面上滑行时,水平加速度大小
每次滑行速度的变化量
由于
可知,小石片共在水面上滑行了10次,空中弹起后飞行了9次,则有
(n=0,1,2,3…)
由于
,
可得小石片在空中飞行的总时间为
则有
解得,总时间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附参考答案),文件包含物理试题pdf、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扫描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pdf、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江西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pdf、江西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