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点提纲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点提纲第1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点提纲第2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点提纲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点提纲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重点知识点提纲,共16页。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思维的含义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思维的特征
    ①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主要特征
    (1)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
    ①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3、逻辑学的含义
    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称为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注: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4、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①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②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①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②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①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5、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6、科学思维的意义
    (纠正逻辑错误+把握事物本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觉悟+助力民族复兴+正确认识事物+培育时代新人)
    (1)思维素养意义:
    ①逻辑思维角度: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辩证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创新思维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
    (2)思想政治意义:
    ①觉悟层面: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②实践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3)总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②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1、概念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1)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①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②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相容关系:①全同关系;②种属关系或者属种关系;③交叉关系。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①矛盾关系;②反对关系。
    3、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最基本最常用)。
    (4)下定义的要求:
    ①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5)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4、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即一属多种)
    注意:划分是把母项分成若干子项,子项具有母项的属性,即“Ai是A”;分解是把整体分为部分,且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即“Ai不是A”。
    (2)划分的结构: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3)划分的要求:
    ①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4)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相称原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单一标准原则: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逐级进行原则: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补:④互不相容原则:划分后各子项的外延应当互不相容、互相排斥。否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5、判断的概述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肯定,一种是否定。)
    ②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4)种类:
    ①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6、性质判断
    (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3)种类(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要求(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7、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组成。
    (3)种类:
    ①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②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8、联言判断
    (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p并且q)
    (2)构成:联言支、联结项。
    ★(3)逻辑性质: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4)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9、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
    (3)种类:相容选言判断(或者p,或者q)、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p,要么q)。
    ★(4)逻辑性质:
    ①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仅一真为真)
    (5)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6)要求(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分清相容与否)
    ②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穷尽选言支)
    10、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结构: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前列、后件)和假言联结项组成。
    (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则q)。
    ★(4)逻辑性质: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有后未必有前)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有后必有前,有前未必有后)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有前必有后,有后必有前)
    注意: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11、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
    (2)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注: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种类:
    ①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②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区分:必然推理、或然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12、正确演绎推理的必备条件
    ①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②推理结构正确。
    13、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
    ①必要性:为了使表达更为恰当和灵活。
    ②含义: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③推理规则: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2)换位推理
    ①必要性: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②含义: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③推理规则:
    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注】换位推理速记口诀:“联项不变主谓换,大项小项不扩展,全肯单肯改特称,特否判断换位难”。
    【注】关于周延的判断:主项特称不周延,谓项“肯定”不周延。
    14、三段论推理
    (1)含义: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①三段论由三个判断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②三段论由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构成:大项(结论中的谓项)、小项(结论中的主项)和中项。
    ★★(3)逻辑规则:
    ①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注】三段论推理速记口诀:中项周延词项三,大项小项不扩展,否特成双结论难。
    15、联言推理的方法
    (1)合成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2)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16、选言推理的方法(有效式)
    (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17、假言推理的方法(有效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①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③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④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注】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过程中,(前后件)一真一假(结论)必为假。
    18、归纳推理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类型:
    ①完全归纳推理: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必然推理)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或然推理)
    注: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得出一般性结论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3)归纳推理的方法
    ①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②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的要求:
    第一,增加考察对象和扩大考察范围。
    第二,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19、不完全归纳推理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1)求同法(异中求同):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2)求异法(同中求异):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3)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4)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5)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20、类比推理
    (1)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或然推理)
    注:类比不同于比较、比喻。
    ★(2)类比推理的方法
    ①方法:模拟方法。
    ②具体方法: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3)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要求: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避免陷入“机械类比 ”的错误。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特征
    ①整体性。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②动态性。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③实践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注: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分析与综合
    (1)含义
    ①分析的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②综合的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2)方法
    ①分析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②综合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于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3)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①辩证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要求: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②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2)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①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把握适度原则,推动事物发展。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准确地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4)坚持适度原则
    ①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防止过犹不及,不犯极端化错误。
    ②需要“得中”,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③不限于“得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
    5、认识发展的历程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①感性具体认识的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②思维抽象的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③思维抽象的环节: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①思维具体的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起点(选择起点)→桥梁(矛盾展现)→终点(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A.第一个环节: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B.第二个环节: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C.第三个环节: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注: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创新思维
    (1)产生条件: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
    ②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③创新思维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2)特征
    ①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②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③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2、联想思维(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1)含义: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2)特点:
    ①跨越的联结性。就是把性质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认识联结起来,建立新的关联,产生新的观念。其联结方式具有非连续的跨越性。
    ②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思维在联想时之所以会发生跨越性的联结,将看似不相关的对象“荒唐”地联系起来,是思维发挥了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想、想象甚至是幻想。
    ★★(3)方法:
    ①迁移: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迁移的方式有正迁移和负迁移,同性化迁移和顺应性迁移。
    ②想象: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想象的方式有形象化想象和假如式想象。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
    (1)含义: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特点:从一个出发点(已知事物)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3)思维发散的技法
    ①检核表法: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②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③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它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4、聚合思维
    (1)含义: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特点: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3)方法: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5、逆向思维
    (1)逆向思维的方法
    ①结构反转: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②状态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③功能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④因果反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2)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运用
    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符合规律,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②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③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6、超前思维
    (1)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2)特征:①探索性;②预测性;③不确定性。
    ★(3)方法:①矛盾分析方法;②推理和想象的方法;③注重调查研究。
    (4)意义:①哲学意义: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②现实意义: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7、如何提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主观题归纳)
    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
    ②继承前人和他人的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
    ③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要运用联想思维,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要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
    ⑤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要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⑥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要培养超前思维,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⑦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基本要求,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科学的推理方法。
    ⑧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辩证否定观等。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相关学案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提纲: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提纲,共2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共7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复习要求,核心问题,复习重难点,知识拓展,特别提醒,知识整合,逻辑方阵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共7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贡献中国智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