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月考答案.docx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月考答案第1页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月考答案第2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马馨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答案】1. A 2. B 3.D
    4. ①画线句使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语句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了文艺家深入群众生活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论断的气势和力量。
    5. ①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为文艺工作的目标;
    ②深入人民(工农兵)群众的实际生活,以获取文艺创作的源泉(获得最原始 的创作材料);
    ③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向群众学习,让人民充当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解析】
    【整体分析】这两则材料探讨了文学艺术的源泉和人民性的核心理念。材料一强调文学艺术源于人民生活,创作应深入群众,反映社会现实,推动历史前进。材料二则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例,阐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强调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本位,体现人民性。两则材料共同指出,文艺的生命力在于其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扎根于人民,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具有影响力和持久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一切文学艺术都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错,原文是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可见,生活与文学之间不宜进行这样的优劣比较,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说明文艺创作中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错,不同情境下创作的作品能够相互借鉴,证明文艺创作有共通的规律;但据此得出 文艺创作可以“主观随意”的结论则不妥当。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这说明一个作品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错,对照材料二,准确地说,“有些短视频有很高的播放量”,说明的是“只有人民接受了,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普及”,也“才能不断地提高”。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中相关语句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效果的能力。
    “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句中,使用了三个“到……去”和五个“一切……”,构成排比修辞手法,增强了论断的气势和力量;“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中国革命的、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这两种的修辞手法共同使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了文艺家深入群众生活的重大意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要让人民成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概括:文艺工作“人民性”的具体内涵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为文艺工作的目标;
    由“以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以工农大众为创作的主体对象,鲁艺的文艺作品才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我们的文艺是为了人民大众的文艺,鲜明地指出文艺的人民性这一基本立场,只有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的人民文艺”概括:深入人民(工农兵)群众的实际生活,以获取文艺创作的源泉(获得最原始的创作材料);
    由“只有倾听了人民的呼声,人民接受了、深入人民了、打动民心了,文艺作品才能不断地提高”“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概括: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向群众学习,让人民充当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C、 7.D、
    8、①葛覃以家国、民族命运为自己的终极追求。抗日战争期间,不惧艰难,积极投身到激烈残酷的革命斗争中。②抗战结束后,在平凡的教育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克尽职责,坚守自己的革命初衷。
    9、①从小说角度看,葛覃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完整,社会、自然环境描写真实自然,主题思想深刻。②从历史角度看,这篇小说也是纪事,所写的人与事,都准确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与时代特色。
    【解析】
    6【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解答】C.“这体现了葛覃特立独行的隐士性格”错误。材料一中说“他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士,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材料二中说“个人之命运,必与国家、民族相关联,以国家之荣为荣,以社会之安为安。创造不息,克尽职责,求得命运之善始善终。葛覃所行,近斯旨矣”。综合两则材料可知,葛覃不是隐士,而是战士。去深处取水是因为深处水更干净,体现了葛覃清高纯洁的文人性格。故选C。
    7【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
    【解答】A.“《葛覃》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这一特色”错,《葛覃》与孙犁早期的风格不同,是晚年孙犁深沉隽永风格的代表。B.“葛覃也表现出浓厚的浪漫气质”错,葛覃青年时期爱写诗,有浪漫气质,后期当小学老师,不再写诗,转而关注现实人生。另“小说风格也与《诗经》的风格一脉相承”也不准确,《诗经》呈现出的是一种多样风格的,而本文侧重于写实风格,在传统叙述角度上还是有差异的。C.“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肯定态度”错,“太史公曰”“异史氏曰”这种论赞体发表的议论不都是肯定的,比如《史记·项羽本纪》。故选D。
    8、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
    题干让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葛覃所行,近斯旨矣”,也就是让分析葛覃的行为是接近评论的主旨的。先要弄清楚评论的主旨是什么。考查文本二的内容可知,其主旨是“个人之命运,必与国家、民族相关联,以国家之荣为荣,以社会之安为安。创造不息,克尽职责,求得命运之善始善终”。考查文本一,可以从“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结束后”两个角度作答。
    “抗日战争期间”,文中说“原来在那里的文艺工作者,也转移到山里来了,而葛覃却奔赴那里去了”“我心里想,这位青年诗人,浪漫主义气质很明显,一定是向往那里的火热斗争”,可见其不惧艰难,积极投身到激烈残酷的革命斗争中。
    “抗战结束后”,文中说“他的下乡,可以说是全心全意的了吧”“在村里教书整整三十年,教出的学生,也没有数了”,可见其在平凡的教育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克尽职责,坚守自己的革命初衷。无论是在什么时期,他都以家国、民族命运为自己的终极追求,符合文本二评论的主旨。
    9、 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内容是“当作小说”和“当作历史”。“当作小说”是说这篇小说具有小说的要素,具有小说的艺术特征,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中人物是葛覃,他个性鲜明,以家国、民族命运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小说的情节完整,写了葛覃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人生选择“后来听说葛覃到了冀中区,后来又听说他到了白洋淀”和抗战胜利后在农村教书;环境描写真实、自然,写出了美丽的水乡景色和抗日战争、战争胜利后的社会环境;小说主题深刻,“个人之命运,必与国家、民族相关联,以国家之荣为荣,以社会之安为安”。由此,可以说此小说具有小说的艺术特征。
    “当作历史”是说这篇小说有史料特征,历史要求真实、准确,反映时代特征。葛覃这样的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有很多,他们以家国、民族命运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与时代特色。由此,可以说此小说具有历史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答案】1.CEH 2.C 3.C
    4.(1)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
    (2)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
    5.①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②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③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④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角。后来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汉军营垒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
    “后吴奔壁东南陬”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C处断开;
    “太尉使备西北”是兼语句,其后E处断开;
    “奔西北”是动宾结构,后面H处断开。
    故选CEH。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率领;引导。句意:于是就率领士兵离去。/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C.错误。出现;起。句意: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D.正确。句意: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慎重地办理学校教育。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诸将始终理解并执行周亚夫的决策”错误,材料一“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说明,直到吴楚之乱平定后诸将才认为周亚夫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推知之前可能并不认同他的做法。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降”,使……投降;“购”,悬赏征求;“购吴王千金”,状语后置,应为“(以)千金购吴王”。
    (2)“并”,吞并;“殆”,懈怠;“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因果判断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可知,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
    ②由原文“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可知,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
    ③由原文“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可知,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
    ④由原文“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可知,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孝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假使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去世后,孝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孝景帝三年,吴、楚两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针锋相对。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孝景帝同意他的意见。
    太尉周亚夫已经在荥阳会军,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孝景帝,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太尉始终不出战。夜里,汉军营中惊乱,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角。后来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汉军营垒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很饥饿了,于是就率领士兵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过了一个多月,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汉王朝。双方攻守共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是由于这次平叛,梁孝王却和太尉有了仇怨。
    材料二: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对付敌人。
    凡是用兵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战士因正义而激起义愤,才可以连续战斗。
    作战的方法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保持士气;当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重重地犒赏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要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全部爆发就有更多的勇气,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
    15. B
    16. 写法上“入于苏”:都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都写到“白发”。
    情感上“出于苏”:①苏词中头白苍老却功业无成的苏轼,与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带有自嘲自伤的意味,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却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或“表达了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渴望现实中也有如此豪杰”)。②黄庭坚表达了自己“风流”不逊于二谢的豪迈情怀,并以“白发簪花”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强调了自己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抑郁愁苦,借酒消愁”说法错误,“及至重阳天也霁”中“及至”“也”体现词人喜出望外的心情,生出“催醉”之意,并非借酒消愁。“鬼门关”是用其险峻来衬托忘怀得失的胸襟和兀傲之气,并非衬托内心抑郁愁苦。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把握诗歌的情感的能力。
    写法上:
    “入于苏”指的是黄庭坚的词在写作手法上效法了苏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中运用了与古人对比的写作手法,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进行对比,将意气风发、指挥若定、功成名就的周瑜与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自己进行对比,同时还用“华发”这一意象道出了自己韶华不再的心酸。本词下阕也用了相同的意象“华颠”来表现自己不服老的气概,在“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几句中,与古人谢瞻和谢灵运进行对比,这种写法和苏轼很像,所以说黄庭坚在写法上“入于苏”。
    情感上:
    “出于苏”是指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中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塑造出周瑜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青年英雄形象,反观词人,被贬黄州,处境坎坷,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词人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却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本词中,“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是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全是自负口吻。最后三句“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所以说情感上“出于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答案】18. 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在田野上奔跑,时而轻推稻穗,时而卷起落叶,让整个大地都充满了它的欢声笑语。
    A.不可或缺 B.不以为意
    20. ③,修改为“这增加了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
    ④,修改为“而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21. 甲:水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水有能调节体温的作用)
    乙:饮水量的具体需求因人而异(饮水量因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2.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以及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拟人是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或思想,使之具有人的特征。要使风看起来像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
    例句中水被描写为与每个器官“打着招呼”“送去给养”,这些都是人的行为,体现了水的温柔守护和照顾。写风的句子时,也要突出风的性格特点,比如温柔、轻盈、调皮等。
    可以想象风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如风吹拂田野,吹过稻穗,卷起落叶等。将这些动作拟人化,比如在田野上奔跑,时而轻推稻穗,时而卷起落叶等。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结合前后文“水作为维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作”“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可知,水对人体非常重要,此空需要填入一个表示水重要性的成语,可填写“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
    B处,结合前后文“喝水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不爱喝水的人常常会”“殊不知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可知,不爱喝水的人不重视喝水这件小事,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此空需要填入一个表示不重视的成语。可填写“不以为意”。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这造成了”不合逻辑,“造成了”表示已经发生的事实,“风险”是还未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可修改为“这增加了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
    ④,“保持……水分”成分残缺,应修改为:“而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结合前后文“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其次,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此外,水还能滋养皮肤”可知,此处应填写水对人体的作用,结合后文“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帮助我们通过出汗散热保持凉爽,还是在寒冷的冬天保持体温,水都是我们体内重要的调温器”可知,此处是描述水如何帮助调节体温,所以可填写“水有能调节体温的作用”或“水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乙处,前文提到建议饮水量,结合“不过”以及“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以及环境条件等”可知,饮水量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此处应填写一个句子强调饮水量的变化性,可填写“饮水量的具体需求因人而异”或“饮水量因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的“温和气候条件”指的是气候条件相对平稳、不极端的状态。
    A.形容人的态度或表情,表示温柔、和善。
    B.“温和”形容经济增长的平稳状态,表示没有剧烈变化
    C.形容力量,指的是一种性格或态度上的柔和。
    D.用来形容“雨”的特性,表示雨的状态温柔、不猛烈,与文中“温和”都是描述环境或自然状态的词汇。
    故选D。
    写作(60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潘展乐面对澳大利亚知名游泳教练霍克质疑时的一句答话作为切入点,引出写作内容。作文立意关键就在于理解这句话。“他还是把自己框住了。框是人设的,鼓励和贬低我的话都能化作动力。好的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我会打破它!”这句话表达了不被他人设限、勇于突破的态度。考生可以围绕“框框”,展开联想和思考。
    生活当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框”。这些“框”可能是他人的质疑、传统的观念,也可能是自我的怀疑,他人的质疑。面对这些“框框”,我们应该敢于突破,敢于突围。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不好的“框”呢?
    首先,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它能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只有坚定信念,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质疑时不轻易放弃。其次,我们要努力奋斗。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奋斗,我们才能突破自我设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者,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前进的动力。最后,还需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勇气能让我们敢于面对挑战,决心能让我们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概述材料,提出观点,人生的精彩在于不设限。接着,结合材料和潘展乐的事例,分析为什么不要给自己、给他人设置框框。然后举例论证突破自我设限的重要性,如苏炳添突破黄种人百米极限、邓亚萍克服身材劣势打出世界冠军等等。并结合具体事例论述如何打破不好的“框”,包括坚定信念、努力奋斗、保持积极心态等。结尾,总结全文,强调突破“框框”的意义,鼓励人们勇敢追求梦想。
    立意:1.突破“框框”,实现精彩。2.人生不设限。3.破“框”而行,成就非凡。
    【范文】
    破“框”而行,成就非凡人生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会被各种“框”所束缚。而这些“框”,可能是他人的质疑与否定,可能是自我设定的局限,也可能是传统观念的禁锢。然而,正如潘展乐在面对质疑时所言:“好的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我会打破它!”当这个人设是自己所认可的、积极的,它就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如同一个好的框,我们会主动跳进去,在其中努力成长、拼搏。而当这个“框”是消极的、不好的,我们则会勇敢地打破它,挣脱束缚,去追寻真正的自我。这展现了你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的精神,不被他人定义,只由自己主宰人生。愿你在面对各种“框”时,都能坚定地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唯有破“框”而行,我们才能成就非凡人生。
    不好的 “框”,是他人的质疑与贬低。它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真正的强者,不会被这些质疑所打倒,而是将其化作前进的动力。潘展乐在夺冠后遭到澳大利亚教练的质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以淡定的态度回应,将质疑转化为动力,继续在泳池中奋力拼搏。古往今来,多少伟人在面对质疑时,都选择了勇敢地打破 “框”。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被世人嘲笑和质疑,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被人质疑无法再创作音乐,但他却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他人的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打破质疑之 “框” 的勇气。
    好的 “框”,则是积极的人设和鼓励。它可以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潘展乐深知好的 “框” 的力量,他会主动跳进那些能给予他动力的 “框” 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 “框”。比如,老师的鼓励、父母的期望、朋友的支持等,这些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正能量。当我们身处这些 “框” 中时,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前进。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以不辜负这些期望和鼓励。
    然而,无论是好的 “框” 还是不好的 “框”,我们都不能被其完全束缚。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保持独立的思考,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种 “框” 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有敢于打破 “框” 的勇气和决心。当我们发现某个 “框” 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时,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打破,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华为公司,在面对某些西方国家的无端打压和质疑时,华为没有退缩,而是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封锁,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还有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受过各种质疑,但航天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一次次将卫星送上太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
    破 “框” 而行,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打破 “框” 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突破束缚,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有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破 “框” 而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潘展乐的 “框框” 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分辨好的 “框” 和不好的 “框”,用好的 “框” 激励自己,打破不好的 “框” 束缚自己。让我们破 “框” 而行,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成就非凡的人生。

    相关试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6页。

    2023届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