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是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部位的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②③④组成人体的体液
B. ②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C. 甲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处
D. 甲处O2度低于乙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
【详解】A、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它们共同组成人体的体液,A正确;
B、②中蛋白质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而组织液中水分进入血浆减少,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进入血液,使甲处葡萄糖浓度高于乙处,C错误;
D、顺着血流方向,氧气浓度会下降,所以甲处O2浓度低于乙处,D正确。
故选C。
【点睛】顺着血流方向,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会上升。饥饿条件下,血液流动肝脏,肝糖原水解,血糖含量会升高。
2.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 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 0.1ml/L 的 HCl 和 0.1ml/L 的 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 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 最佳材料应沉淀物
C. 图 2 实验中HCl , NaOH 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 图 2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血液进行离心上清液是血清,沉淀物中是血细胞。
【详解】A、上清液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中,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
C、图乙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错误;
D、图乙显示:分别滴加0.1 ml/L的HCl和0.1 m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故选D。
3. 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 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
C. 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渗透压下降
D. 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中生活着红细胞,为血浆,②为毛细血管壁,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⑤为淋巴液,⑥为毛细淋巴管壁。
【详解】A、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壁,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④为细胞内液,③(组织液)和⑤(淋巴液)的成分最相似,B错误;
C、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③组织液渗透,可导致③增多,③渗透压下降,C正确;
D、⑤为淋巴液,细胞质基质才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C。
4. 某人在运动时血液中乳酸含量变化情况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肌细胞的无氧呼吸在20~25min时开始明显增强
B. 肌细胞生成乳酸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 细胞中的乳酸进入血浆被缓冲物质CO32-中和以维持pH的稳态
D. 在这35min内,肌细胞生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人在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所以血液中乳酸浓度(相对值)可以表示无氧呼吸强度,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肌细胞的无氧呼吸在10~15min时开始明显增强,A错误;
B、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C、细胞中的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CO-3维持pH的稳态,C错误;
D、在这35min内,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生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5.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②中存在某些酶分子的活动
B. ①→②和②→①发生的场所相同
C.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淋巴可以随着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②是组织液,确实存在某些酶分子的活动,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起作用后就被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而灭活,A正确;
B、①表示的是血浆,②表示的是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即①→②(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和②→①(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血浆)。但是,这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并不相同。具体来说,①→②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或前微动脉端,即血液从心脏流向组织时;而②→①的过程则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或后微静脉端,即血液从组织流回心脏时,B错误;
C、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D正确。
故选B。
6. 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 )
A. a=bB. a=b+cC. a=b-cD. b=c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组织获取的养分、氧气离不开血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的运输,毛细血管和组织间物质交换后有一部分物质如蛋白质等大分子、脂肪等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回收,但这些物质会被淋巴管吸收,毛细淋巴管收集这些物质后不断汇集,最后重新注入静脉。
【详解】A、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大于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即a>b,A错误;
BD、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等于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与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之和。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最终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集进入血管,所以能够保证各部分液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即a=b+c,B正确,D错误;
C、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大于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即a>c,C错误。
故选B。
7.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依次为淋巴、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B. 葡萄糖、氨基酸、水、脂肪酸都可由肠进入①
C. 蛋白质、糖原、激素都可通过①和②进入③
D.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③中的K+大量进入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根据图示中的箭头方向和所占体重的百分数,可以推测图中①②③依次为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图中箭头表示血浆与肠之间发生的物质交换,食物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多种营养物质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肠部毛细血管内的血浆中,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有机小分子,以及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B正确;部分蛋白质(如抗体)和激素(如蛋白质类的激素)等可通过①进入②中,但不能进入③。糖原是存在于细胞中的物质(如肝糖原和肌糖原),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而细胞是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的。所以糖原不能通过①和②进入③,C错误;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②中的Na+大量进入③,形成动作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③中的K+大量外流,进入②,D错误。故选B。
【点睛】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形成原因钠离子内流;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形成原因钾离子外流。
8. 图曲线为某人进行1分钟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增加的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B. 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
C. 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
D. AC过程中血浆pH可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方程式:C6H12O2C3H4O3(丙酮酸)+4[H]+能量(少)
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方程式:2C3H4O3(丙酮酸)+4[H] 2C2H5OH+2CO2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
2、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其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B段乳酸增加,原因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浆中,A正确;
B、细胞产生的乳酸为代谢产物,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B正确;
C、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与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错误;
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故AC过程中血浆pH可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9. 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与传导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 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 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 图中视觉产生过程不需要内环境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光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眼中有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会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B正确;
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
D、依据图示信息,眼中有突触结构,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即内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图中视觉产生过程需要内环境参与,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有关完整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去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后,低级神经中枢将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至少要经历一次信号形式的转化
C. 兴奋传递的最终效应可能是产生特定的感觉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和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指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单向传导的。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具有比较高的通透性,是形成静息电位的最主要因素。
【详解】A、低级神经中枢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下可以更好地调节机体活动,但失去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作用后,低级神经中枢仍能控制相应的反射活动,如成年人腰椎受损,失去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但仍然可以发生排尿反射,A错误;
B、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要经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B错误;
C、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产生不是反射,C错误;
D、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主要与膜两侧Na+、K+的浓度差有关,而Na+、K+等浓度差需要依靠主动运输维持,D正确。
故选D。
11. 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排尿活动调节过程包含条件反射
B. 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 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其中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应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根据题意,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详解】A、图示排尿活动调节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包含条件反射,A正确;
B、若P处受损,依然可通过脊髓进行简单排尿反射排出尿液,B错误;
C、产生感觉的部位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即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B。
12. 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
B. 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 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 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突触是两个神经细胞相互建立联系的结构,根据图示可知,b和a能够形成突触,a和c能够形成突触,故图中含有两个突触;单独刺激a,c能形成动作电位,说明a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只刺激b时,c没有任何变化,说明b没有使a释放神经递质;同时刺激a、b时,c的动作电位变化小于只刺激a,进而推断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A、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a,c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触1由a传到了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导,A错误;
B、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
C、只刺激b时,b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a神经元发生会电位变化,但不能用乙表示,C错误;
D、乙表示只刺激b,结果c没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D。
13. 下图是人体神经元及信号传导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④内的物质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⑤处
B. ⑤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
C. 抑制该细胞呼吸,神经细胞功能正常
D. 静息状态下,图B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左侧为神经元的胞体,①②③分别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图右侧为突触结构,④⑤分别为突触小泡、突触间隙。
【详解】A、④是突触小泡,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胞吐,A错误;
B、⑤属于组织液,是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B正确;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很可能无法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因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C错误;
D、静息状态下,图B电流计两侧都为正电位,没有电位差,指针不会发生偏转,D错误
故选B。
14.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mml·L-1,细胞外液约为4mml·L-1。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l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K+浓度为4mm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B. 当K+浓度为150mml·L-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 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高二年级2024-2025学年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docx、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高二年级2024-2025学年9月份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5mL淀粉酶和1mL淀粉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docx、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