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6 散步/莫怀威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课文写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也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
品味“大词小用”“对称句”“回环句”的妙处,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难点)
了解作者及文章相关背景,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等重点词语。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重点)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小说《经典关系》等。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作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冲动。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他认为,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作者感慨不已,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民族遗产,写作此文的念头由此产生了。
信服 分歧( ) 取决一霎( ) 两全 粼粼( )各得其所
[串句记忆法] 他劳累(lèi)了半辈子才积累(lěi)起来的财富,却成了逃生时的累(léi)赘。
( )散步( )散漫
( )铺床( )当铺
( )劳累( )积累、罪行累累( )累赘、果实累累、硕果累累
( )泡茶( )泡桐
歧( )岐( )
【口诀记忆法】 风拂水面,波光粼(lín)粼;水波闪亮,好似鱼鳞(lín)。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山名,又地名,都在陕西。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程度比“佩服”轻,比“服气”重。多用于事实、言论、观点、道理等。多用于书面语。
含褒义。不要误解为“各有其特点”。
各得其所:指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或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侧重于结果。各取所需: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侧重于主观动作。
你校校刊设有“家风文化”“美丽乡村”“红色故事”“科技世界”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散步》这篇文章?请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说理由。
A.家风文化B.美丽乡村C.红色故事D.科技世界
理由:从选材角度来说,《散步》写的是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经历,表现了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温馨美好;从主题角度来说,文章通过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的解决,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主题,因此可以推荐给“家风文化”这个栏目。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中所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下表。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______________
“走小路”还是“走大路”
[中考真题] 指出第4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为散步设置了背景,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这个家庭中四个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请概括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采用小说笔法,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请简要概括文中的波折。
波折一:母亲本不愿出来
在“我”的劝说下同意出来
波折二: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
波折三:母亲迁就孙子走小路
【分析结尾段作用】阅读第8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又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本文运用了很多“对称句”“回环句”,请画出这些语句,读一读,读出其中的情味;品一品,品出其中的妙处。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两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结合上文,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3)品味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结合本义,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指代义。
2.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3.依托写作手法挖掘词语含义。
如何理解本文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熬”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 “熬”在这里指“艰难地挨”。“熬”与上文的“挺”相照应。“熬过”既写出年老体弱的母亲度过严冬的不易,又表现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因为走的是小路,所以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文章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说明你的理由。
明确是给全文拟写标题,还是给某段拟写小标题
给全文拟写标题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抓住核心人物;③抓住核心事件;④反复研读文章开头和结尾;⑤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⑥明确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
给某段拟写小标题①看段落开头;②看段落结尾;③看段落中心句;④看段落过渡句;⑤注意段落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参考答案】【示例一】《背》,点明本文的主要情节。【示例二】《老与幼》,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的传统美德。【示例三】《春天里的故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节,有象征意味。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一家人》《三代》《儿子和母亲》《初春的田野》等题目;也可以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等),拟出抽象的题目。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两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文中的情感。
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
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
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感情。
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其中,有些语句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本文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体会其语言特点。
大词小用是本文显著的语言特点,如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将面对“分歧”说成是“严重关头”,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文中少用形容词,没有多少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语言亲切,耐人咀嚼。如第2段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便去拿外套”,这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显现了出来。
对称句和回环句的使用,使文章充满情趣与哲思。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个句子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
对于本文的主旨,你有哪些理解?
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面对分歧,“我”尊重母亲的选择,而母亲又尊重孙子的选择,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气氛和谐。
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我”劝母亲出来散步和顺从母亲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孝顺,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中年人对上承担着赡养老人的责任,对下肩负着培育子女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文章写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体现了生命的坚强。本文所写之景也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正象征了一种生命的延续。这些环环相扣,都与生命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主题,作一首小诗。
【示例一】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背负/承载了整个世界 【示例二】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小孩子的话/总是那么天真/但小孩子的话/说中了那生命的轮回
本文记叙了祖孙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考点精析或巩固训练见《状元大课堂》及《创优作业》
优良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要从物质方面供养,更要尊敬父母,对父母有发自内心的爱。
老年人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也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有成,父母就会高兴。
《孝经》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也就是说,在父母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更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举行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所谓“以小见大”,是指通过叙写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事情来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散步》就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思想。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片段写作。
以小见大,通过奶奶出行方式的变化反映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散步》这篇美文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温馨、和睦、充满体谅和关爱的家庭,彰显了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儿童时代,也都有老去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虽然所处时代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珍视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6 散步/莫怀威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6 散步/莫怀威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熬白菜,波光粼粼,意见不一致,各得其所,这里形容水的明净,相信并佩服,短时间,善解人意爱护小辈,聪颖乖巧活泼,“我”的儿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6 散步/莫怀威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077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 散步/莫怀威教课内容ppt课件</a>,文件包含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6散步PPT课件+教案pptx、6散步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