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冀教版(2024)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2024)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数据分析单元整体分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冀教版(2024)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数据分析单元整体分析教案,共4页。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概率与统计”领域“统计”主题中的“抽样与数据分析”.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抽样与数据分析”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两个主题,其中“抽样与数据分析”这个主题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根据问题背景设计收集数据的方法,经历更加有条理地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利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利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的合理性.通过学习“抽样与数据分析”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感悟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初步理解通过数据认识客观世界的意义,感受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和模型观念.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冀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数据分析,本章包括四个小节: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3.2中位数和众数;23.3方差;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抽样与数据分析”主题通过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用方差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用样本估计总体,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基本思想,用样本的平均数或者方差估计总体的的平均数或者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能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但是描述的角度有所不同.平均数是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数据,它能较好的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方差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于描述产品质量、特殊人群的身高整齐程度以及某些技能水平发挥的稳定性等.在描述数据的特征时,应结合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当平均数相等时,可以利用方差比较其稳定性,得到最优选择方案.在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不同,得到的结果一般也不同.当样本容量足够大并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时,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总体的数据特征,样本的平均数会在总体的平均数附近波动,样本的方差也会在总体的方差附近波动,样本容量越大,波动越小.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并能通过实例认识简单随机抽样.学生从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的处理的过程,能根据问题的需要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并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收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知道计算加权平均数的分布式计算方法,知道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都能刻画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会计算一组简单数据的方差,知道方差能刻画这组数据的波动程度,知道样本与总体的关系,能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能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提取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数字特征,能根据数据的数字特征解释或解决问题;能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统计图表整理和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分析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数据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简单方法,会定性描述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已经初步建立了数据意识.本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本章通过实际问题的呈现,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感受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在描述数据特征时各自的特点.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简单的获得数据的抽样方法,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据了解客观世界.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能够用样本估计总体.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据意识.3.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并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4.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理解方差的含义,并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5.体会样本和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总体的方差.6.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进行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续表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收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数据分析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第1课时 算术平均数借助实际问题研究算术平均数的概念,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直觉思维第2课时 加权平均数借助实际问题研究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从实际问题中理解“权”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读表、读图能力,会用组中值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3.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从实际问题中体验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从而感受中位数和众数出现的合理性第2课时 “三数”的综合应用从实际问题中,感受“三数”的综合应用问题,会选用合适的数据代表总体数据的情况数据分析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23.3 方差第1课时 方差的计算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方差出现的必要性,并能根据图像读出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计算方差,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第2课时 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实际问题中,感受方差对实际问题的决策的必要性,并能根据平均数和方差进行合理的决策23.4 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的核心思想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由于抽样的任意性,对不同的样本,其样本平均数可能不同,但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平均数具有稳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