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195072/2-17273495158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195072/0-1727349515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195072/0-17273495151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6195072/1-17273495155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单选题(每道题4分,共60分)
1.“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构建了森严等级秩序 B.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实现了中央权力集中 D.推动了文化的认同
2.“岁举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无论官民,只要符合察举的德行标准,便可以被举为孝廉。有学者表示,虽然一开始孝廉未举出什么杰出人物,但“就制度的本身说来,却开中国选举制度数千年坚固的基础”。该学者重在说明,察举制( )
A.符合休养生息的需要 B.减轻了酷吏的危害性
C.具有一定划时代影响 D.使儒家思想得到尊崇
3.图1、图2所示分别为甲骨文中的“众”和西周中期金文中的“众”,其形态构成均为“日下三人行”,被认为是集体劳作的一种体现。这种集体劳作的制度基础是( )
封建土地私有制 B.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C.封建土地国有制 D.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4.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齐、晋、楚乃至吴、越等诸侯国争当“盟主”。获得盟主身份意味着( )
A.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 B.成为诸侯国的“大宗”
C.免除交纳贡赋的义务 D.取得号令各国的地位
5.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某一文化的重要标志与代表器物如图所示。该文化最有可能是( )
黑陶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
6.为解决诸侯“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削减诸侯封地并平定七国叛乱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2019—2023年在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的岩背地点,发现有墓葬、水稻遗存等重要遗迹,另有多处柱洞组(干栏式房屋建筑遗迹)构成的建筑遗址。墓地呈现分区、分级规划,其中高等级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包括玉琮、玉钺等玉石礼器。以上考古发现( )
①证实岭南稻作农业的发展 ②说明定居的聚落生活出现
③体现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 ④已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汉武帝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用主父偃之策,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即将王国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结果是“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上述做法( )
A.实现了开疆拓土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确立了思想统一 D.有利于民族交融
9.秦律规定,迁移户口者,须事先申请,经批准,办妥更籍手续后方能生效,否则要受到严厉制裁;若发现隐匿人口或以小报老、以壮报残,里典、伍老及同伍邻人不予告发,要受到经济处罚及流放。秦朝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中央集权 B.保障赋役征发
C.掌握人口实况 D.加强君主专制
10.睡虎地秦简《日书》有祭祀马神的祝文,汉代相马术已经具有清晰的传承,还出现了不同的相马学派,记载了马籍簿、合理使役、调教训练、饲养管理、治疗用药等,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推广农耕技术 B.便利商业交往
C.应对战争需要 D.重建礼乐制度
11.周初“封建诸侯”“广建屏藩”。公元前704年楚国国君熊通自称为王,孔子编撰《春秋》,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A.秉笔实录 B.尊王攘夷 C.尊规守序 D.为政以德
12.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行货币;公元前113年明令禁止郡国钱流通。这些举措( )
A.促进了丝路贸易发展 B.强化了中央政府治理能力
C.解决了北部边患问题 D.完善了封建国家货币体系
13.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B.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C.华夏民族认同形成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14.读表1
表1
由表1可知汉代( )
A.中医以儒学为理论基础 B.中医伦理与儒学相融通
C.中医思想充满政治色彩 D.儒学逐渐取代黄老之学
15.在西周分封制下,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的方式赐予封地。楚国以“子男之田五十里”立国,至楚庄王时期发展成为版图面积最大的诸侯国。这说明( )
A.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B.等级制度遭到破坏
C.楚国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权威得到提升
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才能得到察举。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在经济层面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察举制举荐人才的依据。结合所学,概括察举制的地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汉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意义。(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人们常把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并称为“秦国三大水利工程”。《淮南子·人间训》记述道,“(秦人)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秦人巧妙地利用了“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其“分流”处距离仅“百余步”的地理形势,“以卒凿渠”,沟通“湘、漓之间”,形成了畅通的“粮道”,在最合理的地方,以最便捷的方式,用最经济的成本,成功连接长江和珠江南北两大水系。灵渠还利用弯道延长渠道长度,有效地平缓坡降,解决了因高差变化而带来的航行安全问题。可以推想,灵渠的设计很可能继承了郑国等“水工”的技术,同时“九疑之南”的越人也在“舟行宜多水”的环境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水利学知识和航运学经验,以独异的智慧参与了灵渠的设计。在秦一统岭南地区后,灵渠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后人有诗赞曰:“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粱。”
材料二
秦朝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人开凿灵渠的直接目的,并概括灵渠的修建所体现的先民智慧。(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灵渠开凿的历史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一:两汉时期史籍中记载的安息即帕提亚(今伊朗),地处西亚和中亚西缘,西接希腊——罗马地中海文明,东邻儒家文化圈。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遣副使抵达安息,西汉、帕提亚两个大国确立了直接的外交关系,“换言之,伊朗和中国从这年便绽开了友谊之花”。如表是关于帕提亚与两汉交流的文献记录:
——摘编自王三三《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材料二
建立帕提亚帝国的牧民武士们,从一开始就对这里的希腊化作风表示出不能容忍的态度。而罗马则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断向帕提亚发起侵略性的进攻,同时,罗马人对东方财富的贪欲渐渐发展成为对帕提亚疆域的觊觎和入侵。双方战争不断,各有胜负,相持于两河流域。但帕提亚的商业操纵者们也用各种手段来阻遏罗马与中国的直接沟通。帕提亚在政治统治上反希腊化,在经济及文化生活上却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的影响,帕提亚的货币制度,承袭希腊标准。这使它的人民能与西方民族保持多方面的接触,民间的通好往来并未发生中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帕提亚与两汉交往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帕提亚与两汉、罗马关系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6)
法定面积(约)
举例
公国
50平方公里
宋国 陈国 杞国 齐国
侯国
35平方公里
晋国 燕国
伯国
郑国 申国 卫国 曹国
子国
25平方公里
莒国 楚国 祝国 温国 滑国
男国
许国 蒋国
医书
中医医德
先秦至西汉《黄帝内经》
“人与天地相应也。”
汉代枚乘《七发》
通过互相问答医药养生知识,表达其反对分裂的大一统思想。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时间
内容
出处
前110年(武帝元封元年)
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
《史记·大宛列传》
前108年(武帝元封三年)
大秦(实为安息)国贡花蹄牛
郭宪(光武帝时期)《别国洞冥记》卷第二
87年(章帝章和元年)
遣使献狮子、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后汉书·西域传》
88年(章帝章和二年)
安息国遣使献狮子、扶拔
《后汉书·和帝刘肇》
94年(和帝永元六年)
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后汉书·西域传》
101年(和帝永元十三年)
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及条枝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后汉书·西域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毛泽东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