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峨眉山市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峨眉山市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若实数a满足,那么a的取值情况是( )
A.B.C.或D.
2、(4分)我国古代用勾、股和弦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数学家邹元治利用该图证明了勾股定理,现已知大正方形面积为9,小正方形面积为5,则每个直角三角形中勾与股的差的平方为( )
A.4B.3C.2D.1
3、(4分)如图,函数和的图象相交于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B.C.D.
4、(4分)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D//BC,AB=CDB.∠A=∠B,∠C=∠D
C.∠A=∠C,∠B=∠DD.AB=AD,CB=CD
5、(4分)已知某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平行,且过点(3, 7),那么此一次函数为( )
A.B.C.D.
6、(4分)晋商大院的许多窗格图案蕴含着对称之美,现从中选取以下四种窗格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7、(4分)下列说法是8的立方根;是64的立方根;是的立方根;的立方根是,其中正确的说法有个.
A.1B.2C.3D.4
8、(4分)已知□ABCD,根据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DAE=∠BAEB.∠DEA= ∠DABC.DE=BED.BC=DE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4分)在△ABC中,BC=a.作BC边的三等分点C1,使得CC1:BC1=1:2,过点C1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点A1,过点A1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D1,作BC1边的三等分点C2,使得C1C2:BC2=1:2,过点C2作AC的平行线交AB于点A2,过点A2作BC的平行线交A1C1于点D2;如此进行下去,则线段AnDn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
11、(4分)在方程组中,已知,,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2、(4分)使得分式值为零的x的值是_________;
13、(4分)设、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的值为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已知T.
(1)化简T;
(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且它的面积为9,求T的值.
15、(8分)先化简,再求值:,且x为满足﹣3<x<2的整数.
16、(8分)已知:一次函数y=(3﹣m)x+m﹣1.
(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原点,求实数m的值;
(2)当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7、(10分)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到地后立即返回,下图是它们离各自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求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它们行驶到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时,用了小时,求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18、(10分)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并且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点A、B,过A、B两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为C、D、E、F,AD与BF交于G点.
(1)比较大小:S矩形ACOD S矩形BEOF(填“>,=,<”).
(2)求证:①AG•GE=BF•BG;
②AM=BN;
(3)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且AB=3MN,则k的值为 .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将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
20、(4分)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为4和9,则它的周长______.
21、(4分)已知在正方形中,,则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22、(4分)如图,直线(>0)与轴交于点(-1,0),关于的不等式>0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23、(4分)如图,在▱ABCD中,AB=2,BC=3,∠BAD=120°,AE平分∠BAD,交BC于点E,过点C作CF∥AE,交AD于点F,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如图,设线段AB的中点为C,以AC和CB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ECD、又作平行四边形CFHD、CGKE.
求证:H,C,K三点共线.
25、(10分)如图,在ABCD中,延长边BA到点E,延长边DC到点F,使CF=AE,连接EF,分别交AD,BC于点M,N.
求证:AM=CN.
26、(12分)如图是三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C的两个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图(1)中,点P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作出点P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Q
(2)在图(2)中,画出一个以线段AC为对角线、面积为6的矩形ABCD,且点B和点D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3)在图(3)中,B是AC的中点,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求:①仅用无刻度直尺,且不能用直尺中的直角;②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
由题意可知:=﹣a+2=﹣(a﹣2),
∴a﹣2≤0,
∴a≤2,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D
【解析】
设勾为x,股为y,根据面积求出xy=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2+y2=5,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求出x﹣y即可.
【详解】
设勾为x,股为y(x<y),
∵大正方形面积为9,小正方形面积为5,
∴4×xy+5=9,
∴xy=2,
∵x2+y2=5,
∴y﹣x====1,
(x﹣y)2=1,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能根据已知和勾股定理得出算式xy=2和x2+y2=5是解此题的关键.
3、A
【解析】
以交点为分界,结合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详解】
因为点A的坐标为,
看函数图象,当的图象在的图像上方时,,此时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关键是求出A点坐标以及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4、C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依次确定即可.
【详解】
A. AD//BC,AB=CD,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B. ∠A=∠B,∠C=∠D,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C. ∠A=∠C,∠B=∠D,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符合题意;
D. AB=AD,CB=CD,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内容即可正确解答.
5、B
【解析】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平行,所以k值相等,即k=2,又因该直线过点(3, 7),所以就有7=6+b,从而可求出b的值,进而解决问题.
【详解】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直线平行,
∴k=2,
则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
∵直线过点(3, 7),
∴7=6+b,
∴b=1.
∴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1.
故选B.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中的直线位置关系,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6、B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C、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
7、C
【解析】
根据立方根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①2是8的立方根,故①正确;
②4是64的立方根,故②错误;
③是的立方根,故③正确;
④由于(﹣4)3=﹣64,所以﹣64的立方根是﹣4,故④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8、C
【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解:A、由作法可知AE平分∠DAB,所以∠DAE=∠BA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CD∥AB,∴∠DEA=∠BAE=∠D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无法证明DE=BE,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DAE=∠DEA,∴AD=DE,∵AD=BC,∴BC=DE,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x≤1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答即可.
详解:
∵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1 -x≥0,
解得x≤1.
故答案为x≤1.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10、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得到四边形A1C1CD1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1D1=C1C,总结规律,根据规律解答.
【详解】
∵A1C1∥AC,A1D1∥BC,
∴四边形A1C1CD1为平行四边形,
∴A1D1=C1C=a=,
同理,四边形A2C2C1D2为平行四边形,
∴A2D2=C1C2=a=,
……
∴线段AnDn=,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变化规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1、
【解析】
先根据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再根据,,可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求解.
【详解】
方程组,
由①+②,可得:
,
解得,
把代入①可得:,
因为,,
所以,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解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解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2、2
【解析】
根据分式的性质,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必须分母不能为0,要使分式为零,则只有分子为0,因此计算即可.
【详解】
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 ,即
要使分式为零,则 ,即
综上可得
故答案为2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性质,关键在于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13、-1
【解析】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将其代入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
∴.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两根之和等于,两根之积等于”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
【解析】
(1)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求出值;
(2)由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边长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T的值.
【详解】
(1)T;
(2)由正方形的面积为9,得到a=3,则T.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5、-5
【解析】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原式=[+]÷=(+)•x=x﹣1+x﹣2=2x﹣3
由于x≠0且x≠1且x≠﹣2,
所以x=﹣1,
原式=﹣2﹣3=﹣5
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6、(1)m=1;(2)3<m<1
【解析】
(1)由一次项系数非零及一元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实数m的值;
(2)由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详解】
(1)∵一次函数y=(3﹣m)x+m﹣1的图象过原点,
∴,
解得:m=1.
(2)∵一次函数y=(3﹣m)x+m﹣1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解得:3<m<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一次项系数非零及一元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2)牢记“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
17、见解析
【解析】
根据分段函数图像写出分段函数.
试题分析:(1)当时甲的函数图像过点(0,0)和(3,300),此时函数为:,当x=3时甲到达B地,当时过点(3,300)和点,设此时函数为,则可得到方程组:,,解得∴时函数为:,当,y=0.
(2)由图知乙的函数图像过点(0,0),设它的函数图像为:y="mx," ∵当它们行驶到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相等时,用了小时,∴,解得:m=40,∴乙车离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40x.
(3)当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甲乙相遇两次即甲从A向B行驶的过程中相遇一次()和甲从B返回A的过程中相遇一次(),∴当时,有;当,有,∴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为:.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18、(1)=;(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1.
【解析】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2)①设A的横坐标是a,B的横坐标是b,分别代入y=,则A的坐标是(a,),B的坐标是(b,),利用a、b表示出AG、GE、BF、BG的长,即可证得;
②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求得M的坐标,即可证明CM=BF,即可证得△ACM≌△NF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
(3)根据AM=BN,且AB=3MN,可以得到AM=BN=MN,则OF=2ON,OM=BF,在y=﹣2x﹣2中,求得M、N的坐标,即可求得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k的值.
【详解】
(1)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S矩形ACOD=S矩形BEOF=|k|,
故答案为:=;
(2)①设A的横坐标是a,B的横坐标是b,分别代入y=,则A的坐标是(a,),B的坐标是(b,),
则AG=b﹣a,GE=,BF=b,BG=﹣,
则AG•GE=(b﹣a)•=,
BF•BG=b(﹣)=,
∴AG•GE=BF•BG;
②设过A、B的直线的解析式是y=mx+n,则,
解得:,
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x+,
令y=0,解得:x=a+b,
则M的横坐标是a+b,
∴CM=a+b﹣a=b,
∴CM=BF,
则△ACM≌△NFB,
∴AM=BN;
(3)∵AM=BN,且AB=3MN,
∴AM=BN=MN,
∴ON=NF,
在y=﹣2x﹣2中,令x=0,解得:y=﹣2,
则ON=2,
令y=0,解得:x=﹣1,则OM=1,
∴OF=2ON=1,OM=BF=1
∴B的坐标是(1,﹣1),
把(1,﹣1)代入y=中,得:k=﹣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题,涉及了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y=2x
【解析】
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法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
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变为:
y=2x﹣3+3=2x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平移的性质
20、1
【解析】
分9是腰长与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①当9是腰长时,三边分别为9、9、4时,能组成三角形,
周长=9+9+4=1,
②当9是底边时,三边分别为9、4、4,
∵4+4<9,
∴不能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求解.
21、
【解析】
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故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可解题.
【详解】
如图,
∵AC的长为4,
∴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2=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掌握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
22、x>-1
【解析】
先根据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交x轴交于点(-1,0)可知,当x>-1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上方,故可得出结论.
【详解】
∵直线y=ax+b(a>0)与x轴交于点(-1,0),由函数图象可知,当x>-1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上方,
∴ax+b>0的解集是x>-1.
故答案为:x>-1.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利用数形结合求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过点A作AM⊥BC,垂足为M,先证明△ABE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得BE=AB=2,继而求得AM长,再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继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得.
【详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M⊥BC,垂足为M,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B=180°-∠BAD=180°-120°=60°,
∠DAE=∠AEB,
∵AE平分∠BAD,∠BAD=120°,
∴∠DAE=60°,
∴∠AE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2,
∴BM=1,AM=,
又∵CF//AE,∴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CE=BC-BE=3-2=1,
∴S四边形AECF=CE•AM=,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应用相关的定理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证明见解析.
【解析】
如图,连接DE交AC于N,连接EG交KC于M,连接DF交CH于Q,连接FG交BC于J,连接MN,NQ,QJ,JM,想办法证明四边形MNQJ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证明:如图,连接DE交AC于N,连接EG交KC于M,连接DF交CH于Q,连接FG交BC于J,连接MN,NQ,QJ,JM,DG.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同法可证:,
,,
同法可证:,,
,,
四边形MNQJ是平行四边形,
与MQ互相平分,
,,,
、C、Q共线,
,C,K三点共线.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特殊四边形解决问题.
25、见解析.
【解析】
由题意可证△AEM≌△FNC,可得结论.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E∥DF,AD∥BC
∴∠E=∠F,∠AME=∠BNE
又∵∠BNE=∠CNF
∴∠AME=∠CNF
在△AEM和OCFN中
∴ΔAEM≌ΔCFN(AAS)
∴AM=CN.
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2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1)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
(2)构造边长分别为,的矩形即可.
(3)取格点M,N,作直线MN交AC于E,取格点F,作直线EF,直线EF 即为所求.
【详解】
解:
(1)如图1所示.Q为所求
(2)如图2所示,矩形ABCD为所求
(3)取格点M,N,作直线MN交AC于E,取格点F,作直线EF,直线EF即为所求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轴对称变换,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轴对称变换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