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梦回繁华说课ppt课件
展开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就是——《清明上河图》。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和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北宋末年,社会表面上虽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张择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本文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了解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汴京( )(2)题跋( )(3)田畴( )(4)酒肆( ) (5)遒劲( )(6)翰林( )
(7)沉tán( )(8)shè( )取(9)shū( )纽(10)长而不冗( )(11)zhú lú( )相接(12)摩肩接zhǒnɡ( )
开拓( )拓片( )
劲头( )遒劲(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写词语。(1)题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遒劲:___________(3)田畴:_____________(4)跋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6) :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或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7) :形容初春的寒冷。(8) :船只首尾衔接。
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
的,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朗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划分文章部分和层次。2.用方框圈点用得好的词语。3.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第1段:北宋经济繁荣,拓展了绘画的题材范围,引出《清明上河图》
第3段:介绍规模、内容
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行文,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具体介绍。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空间顺序。
请将下面田字格中的字词书写三遍。
1.读完课文,你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
我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商业繁盛,城市文化生活活跃,城乡市井平民生活成为画家的表达内容,北宋风俗画兴起,《清明上河图》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我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文章引用金人张著的题跋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介绍了他的生活年代、籍贯、字号、经历、擅长的画作、作品等。
我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具体内容:开卷处描绘汴京近郊的风光,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近郊,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有“赶集的乡人”“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长途跋涉的行旅”;汴河两岸,仔细描摹了漕船旁的情形、如飞虹般的拱桥、桥两端的街市、准备过拱桥的大漕船;市区街道,描绘了街道纵横的样子以及各类店铺、街上行人。
2.分析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24.8厘米”“528.7厘米”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介绍了画作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乐喻画,突出了《清明上河图》节奏感极强的特征,写得生动形象,同时以简驭繁,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比较专业的内容。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描绘出船夫、行人的动作和漕船准备过拱桥的场面,使读者对画面内容有了具体了解,读起来生动形象,对这一画面印象深刻。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几种画面细节,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本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几种画面细节,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
3.本文语言既准确具体,又生动典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第4段中运用大量四字短语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请认真阅读这一段,找出这些四字短语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四字短语: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长途跋涉、舳舻相接、规模宏敞、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呼应相接、挥臂助阵、街道纵横、房屋林立、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各行各业、无所不备。(2)表达效果:大量四字短语的使用,既再现了北宋时期繁荣的生活景象,又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与画作的传统艺术特色相呼应,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1.本文题为“梦回繁华”,能否换成“《清明上河图》介绍”?为什么?
不能。①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繁华”应该是指北宋城市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那么《清明上河图》中所展示的这种繁华局面是不是真实的呢?在历史上或许是真实的,但从第2段介绍画作创作的时间来看,那时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因此画作所呈现的可能只是画家所能忆起的往昔的真实,所以文章题目中称“梦回”,这“梦”中应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繁华的追念。②这幅图流传至南宋时期后,那些已经南渡的北宋遗民看到这幅图,也必然会引起他们对故土的怀念,对北宋繁荣生活的追忆。因此,“梦回繁华”既是说的这幅图的内蕴,更是为了展示画图人和看图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2.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时,重在介绍画作的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巧,你怎样理解作者这样的安排?
这样选取重点是为了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标题“梦回繁华”概括了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要通过这幅画展示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华,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读者通过文章的细致介绍,自然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
选取一件自己喜爱、熟悉的事物,借鉴《梦回繁华》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说明文,写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下。不少于300字。
(示例)“中国馆”3D立体模型我有一个“中国馆”3D立体模型,放在卧室最显眼的地方,它是妈妈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中国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是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中国馆融合了东方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我的“中国馆”模型虽然很小,做工却十分精巧,是缩小版的中国馆。模型总长24 cm,宽20 cm,高13 cm。中国馆以红色为主要元素,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体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方形底座上,四根巨大的方柱支撑起一个下窄上宽的四方“斗冠”。中国馆的“斗冠”造型非常独特,外形酷似一顶古帽,显得古朴而雅致,所以中国馆又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俯瞰中国馆,其顶部平面呈现泾渭分明的网格架构,即所谓的“九宫格”结构。中国馆的建筑结构,以“斗拱”结构为主,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榫卯穿插”的特点,结合了现代建筑的力度美和结构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当代表现。
打开模型底座开关,灯光变换着色彩从斗拱的榫卯间放射出来,光影流动、光彩照人。恍惚间,一堆长长短短的红色木条在我眼前层层叠加起来,越抱越紧、越搭越高。转瞬间,一幢气势恢宏、光彩夺目的宏伟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它花冠高耸,状若宝鼎,使我联想起当代中国的鼎盛与繁荣。红色斗拱,层叠架空,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预示着中国前程远大,鹏程万里。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绢本(juān) 田畴(chóu) 瀚林(hàn) 摩肩接踵(zhǒnɡ)B.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竿(ɡān) 舳舻相接(zhú)C.衣冠(ɡuān) 冗杂(rǒnɡ) 题跋(bá) 春寒料峭(qià)D.沉檀(tán) 纤夫(xiān) 无瑕顾及(xiá) 络绎不绝(yì)
A项“绢”读juàn,瀚—翰。B项“劲”读jìnɡ,竿—杆。D项“纤”读qiàn,瑕—暇。
2.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迎春花不与万芳争艳,在春寒料峭时,早早地迎来春意,为万花试探时令的脉搏。B.市场上,忙着选购年货的人们,摩肩接踵,犹如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C.每逢节假日,购物中心的路口便车水马龙,需要许多交警维持秩序。D.“趵突腾空”是济南的一大奇景,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D项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不能形容泉水,用错对象。A项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使用正确。B项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使用正确。C项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使用正确。
本文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艺术珍品的全貌,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及生活的想象,揭示了其重大的社会、艺术和历史价值。
1.课外阅读《故宫藏画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解读〈清明上河图〉 》,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2.完成晚练。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2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梦回繁华教学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画作开卷汴城近郊,开卷处近郊的风光,画作后段汴梁市区,后段市区的街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蝉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2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蝉教课内容课件ppt</a>,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识体,走近作者,探寻背景,认识文体,基础梳理,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初读思考,理清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蝉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2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蝉课文ppt课件</a>,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