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阶段主要发生吸氧腐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本部分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AB. BC. CD. D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 熵增的反应不一定是自发反应
C. 固体溶解一定是熵减小的过程D.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3. 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
A. 液氮-液氢B. 液氧-液氢C. 液态-肼D. 液氧-煤油
4.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D. 已知中和热,若将含0.5ml 的浓溶液与含1m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
5. M与N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P,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M)、v(N)、v(P)表示。已知v(M)、v(N)、v(P)之间有以下关系:、,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B.
C. D.
6. 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1 ml S(g)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2968 kJ
C.
D. 16 g S(s)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1484 kJ
7. 下列图示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8. 已知1mlH2O2分解放出热量98kJ。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是:i. H2O2+I-=H2O+IO-,ii.H2O2+IO-=H2O+O2↑+I-。H2O2分解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加催化剂后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①的活化能等于98kJ•ml-1
C. i和ii均为放热反应
D. i的化学反应速率比ii的小
9. 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分解
B. 密闭烧瓶内的和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
C. 铁钉放入浓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 锌片与稀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固体,促进的产生
10. 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和,实验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废气中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
B. 装置a中的离子反应为
C. 装置a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废气中的和
D. 装置b中的总反应为
11. N2(g)+3H2(g)→2NH3(g)△HⅡ
14. 如图1所示为铅蓄电池,图2所示为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石墨做电极,电解溶液,Z为盐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连B极,Y连A极
B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得电子被氧化,电极析出,质量越来越大
C. 将Z换成阴离子交换膜,电解一小段时间后,X极区和Y极区溶液浓度均变小。
D. 将Z换成铜片,电解一小段时间,Z的质量几乎不变
15. 近期我国研究人员报道了温和条件下实现固氮的一类三元NiFeV催化剂,下图为其电催化固氮的机理示意图。以下关于该电催化机理过程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B. 反应过程涉及了N2的电化学氧化
C. 1个N2分子反应生成2个NH3分子
D. 反应分多步进行,中间产物为几种不同的氮氢化物
16. 在T℃,气体通过铁管时,发生腐蚀反应(X):(K=0.3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降低反应温度,可减缓反应X的速率
B. 在气体中加入一定量能起到防护铁管的作用
C. 反应X的可通过如下反应获得:、
D. T℃时,若气体混合物中,铁管被腐蚀
17.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电解液含硫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B. 当完成储能时,正极溶液的颜色是黄色
C. 电池工作时,透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区移动
D. 该电池能提供稳定的输出功率,原因是电解液循环,保持各离子浓度稳定
18.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l 和一定量的,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反应速率:
C. 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
D. 反应温度为,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9. 和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总反应为,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氧化剂
B.
C. 由图乙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和
20. 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M和N,发生反应:,已知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其中速率常数满足关系(R、A为常数,T为温度,为反应的活化能)。上述反应在催化剂Cat1、Cat2作用下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Cat1时反应的活化能较高
B. 平衡时M和N的转化率相等
C. 增大N的浓度不影响正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
D. 若改为恒容绝热容器,平衡时M的转化率一定降低
21. 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能证实为可逆反应。已知是一种无色的稳定的络离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流表指针归零,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B. ①中加入KI溶液后,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C. ②中加入溶液后,导致还原性:,上述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②中电流表指针再次归零时,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饱和溶液,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22. 某实验小组用0.50ml·L-1 NaOH溶液和0.50ml·L-1硫酸溶液进行反应热的测定。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1 mlH2O(l)时的反应热为-57.3 kJ·ml-1]:___。
(2)取50 mLNaOH溶液和3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②近似认为0.50ml·L-1NaOH溶液和0.50m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g·mL-1,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生成1 ml H2O(l)时的反应热ΔH=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23. 碱性银锌二次航空电池为价格昂贵的高能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为:,其电池中的基本单元示意图如下:
(1)该电池放电时,银电极板为电池的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以KOH溶液为电解液,放电时锌电极板区域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可分为两步:
反应ⅰ.锌电极板的溶解:∙∙∙∙∙∙
反应ⅱ.锌电极板上ZnO的析出:
补充反应ⅰ:___________。
(3)放电时,析出的ZnO会覆盖在锌电极板表面,影响电池使用效果。用浓KOH溶液可以抑制ZnO的生成,并促进锌电极板的溶解,请结合化学用语,从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
(4)将锌电极板制成蜂窝孔状,如图a所示,能增大锌电极板的表面积,但蜂窝孔的孔径过小,影响进出蜂窝孔的速率,导致孔径内外浓度出现差异,多次充放电后会影响锌电极板的形状。图b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锌极板变形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充电时,向锌极板方向迁移
b.孔内沉积ZnO,导电能力减弱,影响电池使用效果
c.导致该腐蚀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孔外浓度高于孔内浓度
d.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放电效果,应选用孔径恰当的锌极板
24. 用甲烷制高纯氢气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1)一定条件下,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过程为_________。
(2)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可制得较高纯度的氢气,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①总反应:_________
②已知83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与加热到830℃,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③在常压,600℃条件下,甲烷制备氢气的总反应中平衡产率为82%。若加入适量生石灰后的产率可提高到95%,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将与联合重整制备氢气:
反应I:
反应Ⅲ:
常压下,将和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测得体系中变化如图2所示。
①已知700℃、催化剂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可增加产率,此条件下还原性__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