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章-第2章第1节)含答案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图版(2019)必修一第1章-第2章第1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的进展,我国有望成为首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 )
A.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B.不发光,沿近圆形轨道运动
C.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D.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2.“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
【答案】1.B 2.A
【解析】1.“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为火星,火星属于行星,不发光,沿近圆形轨道运动,B正确。具有云雾状外表的星云,A错误;炽热气体组成的是一般是恒星,C错误;火星的体积和质量较小,D错误。故选B。
2.“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为火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及可观测宇宙,不属于地月系,A正确,BCD错。故选A。
经地层古生物专家鉴定,贵阳机场洗手池台板中,竟然含有距今约3亿9千万年的鸮(xiā)头贝化石。图a为贵阳机场洗手池台板,图b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鸮头贝所生存的地质年代为( )
A.近现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古生代
4.在演化过程中,下列古生物早于鸮头贝出现的是( )
A.三叶虫B.恐龙C.两栖类D.人类
【答案】3.D 4.A
【解析】3.由材料可知,鸮头贝距今约3亿9千万年,读图可知,此时为古生代,D正确,ABC错。故选D。
4.由上题已知,鸮头贝出现晚古生代,故在演化过程中,下列古生物早于鸮头贝出现的是早古生代的三叶虫,A正确,BCD错。故选A。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下图为太阳辐射能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B区是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波段,它属于( )
A.微波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
6.下列人类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AB.BC.CD.D
【答案】5.C 6.D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其能量最集中的部分位于可见光区,能量约占太阳辐射能量的一半,C正确;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和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及其他不可见光区能量都比较少。ABD错误。故选C。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行进中的赛车用的汽油及煤球炉燃烧的煤炭都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因此ABC所利用的能源最终都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ABC不符合题意;而地热发电站的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D符合题意。故选D。
近年来磁暴频频发生,2024年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3月24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磁暴预警。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磁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海南岛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②黑龙江夜空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
③火山喷发或地震出现概率大为提高
④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8.推测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及带来的主要影响( )
A.2031年河流汛期延长B.2035年粮食全面歉收
C.2031年树木年轮变宽D.2035年极端天气增多
【答案】7.B 8.D
【解析】7.联系已学可知,极光现象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可见,海南岛位于低纬热带地区,观察不到极光现象,①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有可能观察到极光现象,②正确;“磁暴”只会影响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和磁场,并不会直接影响地球内部的火山喷发或地震,③错误;“磁暴”发生时,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物质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干扰穿过其中的卫星通信信号,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2024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由此推断下一个太阳活动顶峰大约发生在2035年,AC错误;联系已学可知,太阳活动增强、太阳黑子数目增多会使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增多,D正确;粮食产量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但存在区域差异和正负相关性,B错误。故选D。
2024年5月6日,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山区发生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10.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答案】9.A 10.C
【解析】9.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一般在39一41千米之间,且地震发生在山区,山区地壳厚度更厚,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15千米)最可能位于地壳,即图中的圈层①,A正确,②层为地幔,③层④层为地核的外核和内核,BCD错误,故选A。
10.由图中可知,地震波进入③(为外核),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下降,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态物质,可判断③可能为液态或熔融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对太阳辐射的区域分布产生影响。下图示意1979—2021年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阳总辐射量的季节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丁代表的海域应为( )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12.乙海域春夏两季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差异较小,主要因为夏季( )
A.大气洁净B.日照时间长C.降水量大D.太阳高度大
【答案】11.D 12.C
【解析】11.中国四大海域中,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来看,渤海纬度最高,太阳辐射总量通常最少,丙代表渤海。南海纬度最低,太阳辐射总量通常最多,丁代表南海。黄海和东海的太阳辐射总量居于中间。从图中可以看出,丁曲线所示的太阳总辐射量在四个海域中是最多的,所以丁代表的海域应为南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理论上太阳辐射应该更强。但夏季降水量大,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从而使得乙海域春夏两季的太阳总辐射量差异较小,故选C。大气洁净在春夏两季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是导致差异小的主要原因,A错误;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春夏差异应较大,BD错误。故选C。
图为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 )
A.①圈层物质存在三态变化B.②圈层上部生命活动活跃
C.③圈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④圈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4.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 )
A.仅存在于某两个圈层之间B.能量主要来白太阳活动
C.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D.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无关
【答案】13.A 14.C
【解析】13.根据图示各圈层的物质交换关系可知,①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水、无机盐和水蒸气等,是水圈;②圈层产生降水,是大气圈;③圈层产生有机物、氧气等,是生物圈;④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尘埃和无机盐、矿物质,故是岩石圈。水圈即①圈层的物质存在固液气三态变化,A正确;大气圈即②圈层底部生命活动活跃,B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C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②大气圈,D错误。故选A。
14.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A错误;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C正确;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四大圈层的物质交换有关,D错误。故选C。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A.山体格局B.水系结构C.农田分布D.村落布局
16.该景观处于( )
A.石芽为主的时期B.石林为主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D.残丘为主的时期
【答案】15.A 16.D
【解析】15.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林立,有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读图可知,图中较多孤峰和残丘分布,因此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山体格局,A正确;景观图片的水系结构、农田分布和村落布局并无明显特殊之处,BCD错误。故选A。
16.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高大石芽常高达数十米,成为石林;峰林是喀斯特地貌中高耸林立的碳酸盐岩石峰群;残丘是指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读图可知,图中有较大面积的平地,平地上有孤立的小山丘,因此该景观处于残丘为主的时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熔岩地貌是岩浆从地壳断裂处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如图),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岩堰塞湖。完成下面小题。
17.熔岩地貌的岩浆来自( )
A.地壳硅镁层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底部D.外核的顶部
18.推测熔岩地貌形成过程中影响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 )
A.2B.3C.4D.5
【答案】17.B 18.D
【解析】17.结合所学知识,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岩溶地貌是岩浆从地壳断裂处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岩溶地貌从软流层喷出,经过了地幔和地壳;喷出地表后,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火山灰,影响大气圈;火山灰落于地表,影响水圈和生物圈;因此熔岩地貌形成过程中影响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5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据图推测,“爬行动物的时代”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B.冷干C.冷湿D.暖干
20.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答案】19.D 20.B
【解析】19.根据所学可知,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结合图像,与现代相比,中生代的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说明中生代气候温暖干燥,为暖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由图可得,甲时期为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蕨类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最为繁盛,A错误;此时全球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气温低,水资源以冰川的形式储存在陆地上,海平面较低,C错误;甲时期为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不会出现传统农作物,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的第四纪,D错误。故选B。
冰峡湾是冰川在重力驱动下流动入海的景观(下图)。伊卢利萨特冰峡湾是格陵兰岛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冰峡湾底部依托的是( )
A.U形谷B.角峰C.冰斗D.刃脊
22.最适合观赏伊卢利萨特冰峡湾中冰山的时间是( )
A.1月B.4 月C.7月D.10月
【答案】21.A 22.C
【解析】21.U形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形。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其底部和两侧对地面岩石进行强烈的刨蚀和拔蚀,形成宽而浅的U形谷。冰峡湾作为冰川流入海洋的景观,其底部往往就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A正确。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孤立和尖锐的山峰,通常出现在冰川的中心区域,而不是冰峡湾的底部。B错误。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在山坡上形成的围椅状洼地,其形状类似于斗或碗,与冰峡湾底部的形态不符。C错误。刃脊是由相邻的两个冰川谷底或冰斗之间,由于冰川的强烈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狭窄而陡峭的山脊,同样不是冰峡湾底部的依托。D错误。故选A。
22.冰山是冰川融化后断裂形成的巨大冰块。该地区位于北半球的格陵兰岛,在7月份的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更多的冰块断裂并漂浮在海面上,形成壮观的冰山景观。故C正确。1月是冬季,气温较低,冰川融化缓慢,难以形成大量的冰山,因此不是最佳观赏时间,A错误。4月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冰川融化仍不够明显,冰山数量有限,B错误。10月气温开始下降,冰川融化速度减慢,冰山数量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C。
柴达木盆地内的诺木洪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山前的洪积扇水源丰富,绿洲广布。绿洲被当地人开发为大型农场。下图为诺木洪河流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洪积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堆积B.冰川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侵蚀
24.一辆货车沿图中公路自西向东穿越洪积扇,司机感受到的地形总体起伏为( )
A.先下坡后上坡B.逆坡而上C.先上坡后下坡D.顺坡而下
25.图中农场最可能位于(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23.A 24.C 25.B
【解析】23.洪积扇是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河流从上游山区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处地势低缓,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不断流水堆积形成洪积扇,A正确;与冰川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24.该公路穿过洪积扇附近地区,洪积扇处是凸出的正地形,中间相对地势较高,由西向东地势先升高再降低,所以司机感受到的地形总体起伏为先上坡后下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据题干信息可知“山前的洪积扇水源丰富,绿洲广布。绿洲被当地人开发为大型农场”,图中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流从昆仑山流出),是洪积扇分布地区,所以农场最可能分布在乙,B正确;甲位于昆仑山区,丁位于洪积扇边缘不适宜农场分布,AD错误;与丙相比,乙水源条件更好,C错。故选B。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随着经济发展,房车旅行已经进入中国百万家庭的日常生活。某款房车的车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见图),可通过太阳能发电满足日常需求。
(1)从地理角度,说出影响该款房车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10分)
(2)房车说明书中指出,在青藏高原旅行,房车续航及夜用性能更持久,请说明原因。(6分)
【答案】(1)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天气状况、日照时间、大气透明度等。(10分)
(2)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海拔高,日出早,日落晚,接受的光照多。(6分,每点2分)
【分析】本题以太阳能电池汽车为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时间、地势高低、大气透明度等。纬度位置是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地势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越强。
(2)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效太阳辐射量大;海拔高,日出时间早,日落时间晚,白昼时间更长,接受的光照多,可利用的太阳辐射量较多。
27.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①②③④地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2分)
(2)在图中①②③④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是 ,蕨类植物繁盛的是 ,有早期人类遗迹的是 ,为地质历史上重要成煤期的是 、 。(填数码)(10分)
(3)②地层形成时期 类动物盛行,主要的植被类型为 。(4分)
(4)在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了数次 交替变化。(2分)
【答案】(1)④③②①(2分)
(2) ④ ③ ① ② ③(后两空可互换)(10分)
(3) 爬行 裸子植物(4分)
(4)冷暖(2分)
【分析】本题以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历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①地层为新生代地层,②地层为中生代地层,③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地层,④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地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2)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属于古生代早期生物,④为古生代早期地层,故④地层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晚期,③为古生代晚期地层。人类出现在新生代,①地层为新生代地层。地质历史上重要成煤期是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②地层为中生代地层,③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地层。
(3)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地层为中生代地层,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了数次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即冷暖交替。
28.读多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16分)
(1)①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②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4分)
(2)根据景观图推测图示两种地貌所在区域的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是 ,因此,两种地貌景观在我国的 地区比较典型。(4分)
(3)②地貌景观迎风坡坡度较 (缓/陡),多个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大致 。(4分)
(4)③图所示京津冀地区某河流剖面, 判断该河流的流向是 ;乙、 丙、 丁三级河流阶地,形成时间按先后排序是: (4分)
【答案】(1) 风蚀蘑菇 新月形沙丘(4分)
(2) 干旱 西北(4分)
(3) 缓 垂直(4分)
(4) 自南向北流 丁、 丙、 乙(4分)
【分析】该题以多种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景观名称,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河流阶地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地貌景观的名称是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②地貌景观的名称是新月形沙丘,属于风积地貌。
(2)根据景观图推测,图示两种地貌都属于风成地貌,所在区域的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干旱,因此,两种地貌景观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比较典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地貌景观是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较陡,多个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大致垂直。
(4)③图所示京津冀地区某河流剖面,图中河流东岸较陡,说明东岸侵蚀严重,考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判断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流。一般河流阶地越低,形成时间越晚,故乙、 丙、 丁三级河流阶地,形成时间按先后排序是丁、 丙、 乙。
上海专用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上海专用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上海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一第1章上海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上海专用A4版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一第1章上海专用docx、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上海专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选必一第1章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选必一第1章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鲁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鲁教版2019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第2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选修1第1章-第2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湘教版2019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选必一第12章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选必一第12章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答题卡湘教版2019A4版docx、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湘教版2019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