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南师附中宿迁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南师附中宿迁分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 26分,阅读 61分,作文 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
1.阅读语段,完成1~3题。(9分)
凡有成就的人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màn游书海,汲取着知识的力量。他们恪守心中的理想信念,心无旁wù。著名思想家惠普尔曾经说过:“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它指引着我们人生发展的航向。一本优秀的读物,可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引领我们克服困难走向胜利,启迪我们的思想。
(1)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màn游 ▲ 汲取 ▲ 恪守 ▲ 心无旁wù ▲
(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 2.下面这组句子已打乱顺序,请根据语境,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遗落在岁月沙滩上的珍珠才会有不朽的光芒。
②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
③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是一门学问。
④阅读传世经典,在书香中丰富阅历、滋养人生,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A.③②④①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3.下面是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的开场白,请你借用教材中的原文完成填空。(8分)
吟诗诵赋,诗意的人生给人源源不断的力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1) ▲ 。”(《醉翁亭记》),屈原一心为国,坚韧不拔:“(2)
▲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李白有远大的志向“(3) ▲ ,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一》),刘禹锡意志坚定“今日听君歌一曲,(4)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吟诗诵赋,亦能发现人生失意,杜甫曾弟兄分散,对生离死别焦虑和不安:“(5) ▲ , ▲ 。”(《月夜忆舍弟》),刘长卿溯古思今,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6) ▲ , ▲ ?”(《长沙过贾谊宅》)。4.为给祖国庆生,班级拟举办“自强不息”的朗诵比赛,下面是朗诵比赛的开始前准备活
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9分)
(1)请你将策划组设计的海报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准确地
传达给你的同学。(2分)
▲
(2)班委会制定了如下的评分细则,请你再补充两项评分
细则。(2分)
(3)小文想要参加本次比赛,但他害怕自己发挥不好,作为他的好友,请你对他说一段鼓励性的话,帮他增强信心,走出困境。(使用一句名言,本次试卷中涉及到的不要用)(3分)
▲
(4)小文在你的鼓励下准备参赛,他为朗诵中的一段话制作了朗诵设计,请你将他的设计补充完整。(2分)
从古到今,自强男儿层出不穷。男儿当自强,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流传的一句话。怎样才能自强?发奋学习是自强,立志为国是自强、克服自身的弱点也是自强。
朗诵设计
①语气设计: ▲ ②语速设计:由中等速度到快速
③表情设计: ▲
二、阅读 61分
(一)古诗文阅读 (20分)
【甲】
朝中措·平山堂①
北宋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②,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③前看取衰翁④。
【注释】①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他修建了一座“平山堂”,常携带宾客来此游览聚会。欧阳修在扬州以安民、便民为本的“宽简之政”,给扬州带来政通人和的新气象。1056年,欧阳修调离扬州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在平山堂告别的饯行宴会上,他作了这首《朝中措》相送。②文章太守:这里指刘原甫。③尊:同樽,酒杯。④衰翁:指欧阳修自己。
【乙】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②,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⑥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⑦,潜形于毫芒⑧;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⑩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节选欧阳修《养鱼记》)
【注释】①非非堂:堂名,在作者衙厅西侧。②植物:种植花草。③洿:掘土为池。④甃: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⑤锸:铁锹,掘土的工具。⑥浚:疏通,挖深。⑦偃息其上:在池旁休息。⑧潜形于毫芒:把自己比作微末细小之物,可以毫芒之间藏身。⑨罟:捕鱼的网。⑩嚚昏:愚蠢糊涂。
【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5.用“/”标出合理的停顿。(2分)
方贬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6.下列对《朝中措·平山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词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对扬州生活的回忆及对人生的感慨。
B.“山色有无中”,自然贴切地写出了凭栏极目远眺,青山隐约的淡远之美。
C.“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一句,高度概括了友人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形象,赞扬之
情溢于言表。
D.词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对友人正当年且能大有作为的羡慕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限落寞凄婉。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文中义。(4分)
(1)市数十鱼 ▲ (2)怪而问之 ▲
(3)修始在滁州 ▲ (4)见义勇为 ▲
8.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 9.“其实讽刺小品只是杂文的一种,有些抒情小品,内容又何尝不杂!如果文中抒情与讽
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标准的“杂”文了。”请你判断一下欧阳修的《养鱼记》是否符合杂文特点,并说明理由。(4分)
【链接材料】创作《养鱼记》时,欧阳修二十六岁,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正逢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很多正直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便是其中一员。
▲
10.阅读三则材料概括欧阳修的形象。(3分)
▲
(二)议论文阅读 13分
业精于勤
冯友兰
①勤能补拙这一句话虽好,但它有时或可使人误会,以为只拙者需勤以补其拙,如巧者则无需乎此。不管说这一句话者的原意如何,事实上没有人不勤而能成大功,立大名的。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来”。九分汗下即指勤说。
②古人说:“民生在勤。”又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现在我们亦都知道,人身体的器官,若经过相当时间不用,会失去它原有的功用。一个健康的人,有一月完全不用他的腿,他走路便会发生问题。维持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他每日必须有相当的运动。这是卫生的常识。所谓“民生在勤”的话,以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比喻,应用在这方面,是很恰当的。
③我们可以从身体方而说勤,亦可从精神方而说勤。《易》乾卦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说:“至诚无息。”又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之道是“至诚无息”,人之道是“自强不息”。这些话可以说是从精神方面说勤。
④就人的精神方面说,勤能使人的生活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什么是人的生活的内容?人的生活的内容是活动。譬如一个人有百万之富,这一百万只是一百万金钱、银钱或铜钱,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来这些钱,若何用这些钱,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又如一个人有一百万册书。这百万册书,只是一百万册书,并不能成为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若何得这些书,若何读这些书,这些活动,方是这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
⑤我们可以说,只有是一个人的生活的内容者,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一个守财奴,只把钱存在地窖里或银行里,而不用它:一个藏书家,只把书放在书库里,而不读它;这些钱,这些书,与这些人,“尔为尔,我为我”,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有一笑话谓:一穷人向一富人说:我们二人是一样的穷。富人惊问何故。穷人说,我一个钱不用,你亦一个钱不用,岂非一样?此虽笑谈,亦有至理。
⑥人的生活的内容即是人的活动,则人的一生中,活动愈多者,其生活即愈丰富,愈充实。勤人的活动比懒人多,故勤人的生活内容,比懒人的易于丰富、充实。
11.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篇由“勤能补拙”可能会引发误解引出论题。
B.维持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他每日必须有相当的运动是卫生的常识。
C.就人的精神方面说,勤能使人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D.本文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12.阅读文章,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穷人与富人的话?(4分)
▲
13.为文章第④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
1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践行“勤”的思想?(4分)
▲ (三)叙述类文本阅读(19分)
两盒香膏
①母亲平时不怎么爱化妆,顶多就是抹一点简单的护肤品。
②前一阵子和母亲一起整理旧物,找到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几本泛黄的日记本和母亲的老照片。翻到下面,发现一个精美的老式香膏包装盒。里面是个铝制盒子,轻轻打开盖子,一股山茶花的香味瞬间笼罩在我周围。
③这时,母亲拿着鸡毛掸子和抹布进来了。“呀!你从哪找到的这些东西?”她有点惊讶。“就在那个木箱子里面,全是你以前的东西呢。”我说。
④她拿起香膏,一脸温柔地回忆起往事:“以前嘛,家里穷。我姑姑也就是你大姑姥姥给我的那半盒香膏,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护肤品这类的东西。她见我脸和手上的裂口比较多,就把包里还剩的那半盒给我了。别说,还是我最喜欢的山茶花味的哩。在那之前,我的脸和手一到冬春季节就开裂,没办法只能忍着痛,但抹上香膏之后就好多了。那小半盒我都省着用的,生怕用完了就没了。”
⑤再往后翻找,我看到了一张母亲和外婆的合照。母亲接着说:“后来,我抹香膏的时候被你外婆看到了。她心疼我,就悄悄把家里那只肥母鸡给卖了。那天我一回家,就看见你外婆在灶房的门口笑,招手让我过去,把那盒新的香膏塞给我说:‘拿着,妈给你买的,我也不懂这些,就照着买了个便宜一点的,将就用嘛。’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把那只鸡卖了,你外婆被外公狠狠说了一顿,她却什么也没和我讲。可那时候,你外婆也是满手裂口和老茧啊!我记得,我当着她的面打开,先抹在她的脸和手上,然后又抹了一点在我的脸和手上。相互看了一眼之后,我和她都笑了。之后不久,村上来了个照相的,我和你外婆去照了,就是你看的那张。这一盒香膏就是当初你外婆买给我的那一盒呢。”
⑥“那这盒怎么会留到现在?”我疑惑地问。母亲擦了一下眼角的泪说:“后来我挖了几个月的草药,卖的钱给你外婆和我自己一人买了一盒,你外婆买的那盒就被我当成纪念品收起来了。”
⑦过了几天,到了母亲的生日。我照着那个包装盒的模样买了一盒最贵的香膏,当作礼物送给母亲。“妈,你看,就是你当年用的那个牌子,也是你最爱的山茶花味,我还特地给你买的最好的嘞。你闻闻看,是不是以前的那个味道?”
⑧母亲一脸惊喜地打开闻了闻,笑着说:“是以前的味道。不过啊,对于我来说,它又是一种新的味道。”母亲将它放进前几天找到的那个木箱子里。我买的那盒香膏,被放在了外婆当初买给她的那一盒旁边。
⑨母亲拿着我买的香膏抹了一点在脸上,那一瞬,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她笑得那么甜美,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如今,日子已经大不同,香膏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而母亲当初向往的生活,早已翻越了多少想象的空间,真实地来到了眼前。
⑩旧木箱里,静静地躺着外婆买给母亲的那盒香膏。盒子的标签早已泛黄,但那浓郁的香气却穿越了时光,一直弥漫在母亲的记忆里。不过现在,那个箱子里已经有两盒香膏了。每一盒里面装的,都是不变的亲情和爱意。
(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5.请你读文章,找出本文线索,并分析作用。(4分)
▲
16.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7分)
(1)相互看了一眼之后,我和她都笑了。(“分析加点字“笑”的表达效果)(3分)
▲
(2)是以前的味道。不过啊,对于我来说,它又是一种新的味道。(“以前的味道”和“新的味道”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4分)
▲
17.文章中出现多盒香膏,为什么题目是“两盒香膏”?结合全文作简要的分析。(4分)
▲
18.旧木箱里静静躺着的香膏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分析。(4分)
▲
(三)名著阅读 12分
19.回顾《水浒传》中关于“闹”的情节,分析人物的共性和个性,完成下表。(6分)
第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4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72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20.补充回目,任选两回从“链式结构”的角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6分)
第11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1) ▲ 雪夜上梁山
第12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22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2) ▲
第23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3)阅读感悟: ▲
三、作文 60分(含书写分5分)
21.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
请以“会心之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9分
(1)4分 漫 jí kè 骛
(2)2分 把“启迪我们的思想”和“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引领我们克服困难走向胜利”调换。
2.3分 C
3.8分
(1)在乎山水之间也
(2)路曼曼其修远兮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暂凭杯酒长精神
(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6)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4..9分
(1)2分 示例:同学们好,我们班准备于xx月xx日16:00在校多功能室举办主题为“自强不息”的朗诵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2) 2分
示例:语言表达流畅(满分10分) 运用朗诵技巧(满分10分)
朗诵形式合理(满分10分)(答出两点即可)
3分 示例:小华,我非常理解你的担心,“胜任者有力,自胜者强”,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多加练习,专注于朗诵本身,我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表现的,加油!
2分
①激情洋溢 ③自信自豪 (其他合理也可以)
5.2分 方贬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6. 3分 D
7. 4分
(1)买 (2)以……为怪/感到奇怪(3)最初,开始 (4)做,做事
8.(4分)
(1)2分 童子认为池塘水量只有斗斛大小,又不能扩大容积,由此把小鱼放在水中使它活下来,把大的丢在一边。
(2)2分 像这样荒僻偏远的小县尚且是这样,全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 9. 4分
符合杂文的特点。“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描绘了池塘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分;“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表达了讽刺了奸人当道,正直之士不得重用,2分。 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
10.(3分)
达观豪迈, 热爱自然,渴望得到重用 , 心怀天下。(结合材料说出恰当的形象即可)
11.(3分)D
12.(4分)
作者引用穷人和富人的笑话,是为了论述上文如果不使用钱或不读书,那么这些东西对于他的拥有者而言就毫无意义,2分。这个笑话更加生动形象地佐证了本段首句的分论点,有利于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读者的阅读印象,2分。(如从论证方法角度回答也可以)
13.(2分)
示例1: 爱迪生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他的成功归于勤奋和对改进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
示例2: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4.(4分)
我们要以勤为本。
作为中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我们要坚持 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分;在精神方面,“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要勤奋学习,力争上游,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人,2分。
15.4分
线索:香膏1分;
作用:①贯穿全文,将故事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突出情人之间浓浓关爱之情的主旨。 每点1分。
16.7分
(1)3分,①写出欢乐的神态;②体现抹上香膏后的开心与快乐;③表现出母女二人相互关爱后的欣慰。每点1分
(2)4分,不矛盾,①以前的味道既是香膏的香味未变也指两对母女之间情亲未变;②新的味道是指物质生活变好之后亲人之间亲情更轻松,浓重了。每点2分,只写不矛盾,不得分。
17.4分 ①两盒香膏是指姥姥送给母亲的那盒和我送给母亲的那盒,包含了两对母女之间的关爱之情。②两盒是亲情的延续,也是当下幸福生活的写照。(如写概括文章内容、点明主旨只给1分)
18.4分①母亲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②我对母亲的关怀;③亲人间的浓浓关爱之情;④母亲和我对当下你美好生活的珍视。每点1分。
19.6分
(1)共性:粗鲁
(2)重情重义 粗中有细 (写出一个即可)
(3)勇猛刚强 武艺高强 (写出一个即可)
20.(1)1分 林冲 (2)宋公明
(3)4分
示例:林冲雪夜上梁山,王伦因嫉妒他的才干,要林冲交“投名状”,林冲在山下和杨志打斗一场,杨志不愿落草,到东京后为了生活卖刀,然后逐步发展到梁山大聚义,2分。
这样的结构设计和故事安排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2分。(以事例分析“链式结构”2分,说出“链式结构”作用2分。)
人物
共性
情节及个性
史进
(1) ▲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热血单纯
鲁智深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 ▲
武松
武松大闹飞云浦 (3) ▲
李逵
李逵元夜闹东京 知错就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2024 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阅读下面的宋诗, 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