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含解析,共31页。
B. 支原体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C.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只对细菌性肺炎有效
D. 细菌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组成
2. 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遗传使生物界的物种保持相对稳定,而变异可以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甚至新的生物类型。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及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甲基化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
C. 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D.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就是基因突变
3. 青春期的启动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驱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后激活 HPG 轴。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时,HPG 轴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分层调控不属于分级调节
B. GnRH由下丘脑合成后经垂体释放,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C. 若垂体上的GnRH受体功能受损,可导致雌性乳腺、卵巢发育不良
D. 青少年通过节食减肥的方法控制体重,会导致青春期的启动提前
4. 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氨基酸是生物体重要的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产生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
B. 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搬运氨基酸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C. 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 某些氨基酸可以作为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
5. 进行实验时常需要进行分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是( )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需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两个实验组
B. 以 H2O2 为实验材料探究酶的高效性时,需设置加H2O2酶和清水的两组
C. 对大肠杆菌进行纯培养时,需设置一组不接种空白平板作为对照组
D. 进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适宜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时,需设置清水组作对照
6. 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D1和D2,其中D1的基因型为Trr。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形态数目完全相同并且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B1和B2、C1和C2
B. 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
C. 核DNA 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1+D2
D. D1变异的原因是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7. 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 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C. 该群落的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D. 影响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等
8. 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增多而衰老
B. 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衰老细胞内的色素沉积,造成老年人出现白发
9.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于对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理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碱基序列通常相同
B.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C. 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表现出伴性遗传
D.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10. 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假说"认为:载体首先与待运输的膜外物质结合成复合体,然后此复合体转向膜内,将运输的物质释放到膜内,载体再恢复原状,继续与新的待转运物质结合,其运输过程如图所示(图中 R为载体蛋白;M为膜外的物质;MR为载体的复合体;Mi为膜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R在ATP作用下发生磷酸化,随后旋转变形转运物质M
B. 通过该方式运输使胞内Mi的浓度大于胞外M的浓度
C.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都可以通过该方式在相邻细胞间运输
D. 可以用该载体假说解释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11. 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量减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种兰花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来控制花距中二乙酸甘油酯的合成
B. 该种群中与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的转变有关
C. 兰花花距中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
12. 下列有关免疫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而引发的疾病
C. 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产生组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D. 免疫监视异常不仅会导致肿瘤发生,还可能引起持续的病毒感染
13. 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过程中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功能
B. 图1过程中既有A和T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又有A和U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图2中①②③分别指mRNA、核糖体、多肽链,图2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D. 图2中①链的A端为3'端,B端为5'端
14. 节食减肥是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科学家研究发现,过度节食的中学生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等现象,还能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钾过低会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进而影响兴奋产生
B. 过度节食可能使蛋白质摄入不足,出现全身组织水肿
C. 节食可能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记忆力
D. 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
15. 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在《说文解字》中,关于酒的描绘为“曲,酒母也;蘖,芽米也”。黄酒的制作流程主要为:制曲→浸米→煮酒(浸好的小米加入开水中煮熟)→拌曲→入缸发酵→压榨→装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发酵工程制酒相比,传统发酵涉及的菌种通常较多
B. 一般选择温度较低的天气制曲,避免其腐坏变质
C. 浸米有利于淀粉水解产生酒精从而提高酒的产量
D. 浸好的小米煮熟后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立刻拌曲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
B. 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 免疫系统通过抗体、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协调统一
D. 受体一般是蛋白质,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17.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保护区内的扎龙湿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的珍稀水禽分布区。下列是当地工作人员连续几年进行观察得到的一些结果,其中与丹顶鹤的生态位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丹顶鹤主要栖息在四周环水的浅滩上和芦苇边
B. 丹顶鹤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
C. 丹顶鹤食物种类有多种,每种食物的占比不同
D. 丹顶鹤繁殖期由雌雄双方共同孵化雏鸟
18. 各种生命活动有时会呈现出特定的比例关系。下列各项比值可能是“3”的是( )
A.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B. 人体细胞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时产生CO2之比
C. 基因型为Aa的某种群连续自由交配后 F3中显、隐性性状之比
D. 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含14N与含15N的DNA数目之比
19. 高等植物可以利用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调节自身生长,下图表示拟南芥光敏色素 A 缺失突变体(phyA)和光敏色素 B缺失突变体(phyB)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下胚轴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B. 光敏色素A主要吸收远红光,光敏色素B主要吸收红光或白光
C. 光敏色素A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
D. 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促进与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20. 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 XY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Ⅲ11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2
C. 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10产生的配子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 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9和Ⅲ10婚配,后代男性患病概率是1/18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在进化过程中,蓝细菌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图1为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藻胆体是藻胆蛋白和藻蓝素的聚合体,规则地排列在光合片层的外面,其所捕获的光能可以传给光合片层上的叶绿素a;中心质位于细胞中央,无核膜和核仁的结构,但有核的功能,称为原核。图2为蓝细菌部分代谢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结构中哪些是细菌都具有的结构__________。中心质内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但有细胞核的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
(2)蓝细菌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__,光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
(3)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是一种双功能酶,在O2浓度高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导致光合效率下降,研究发现,蓝细菌具有羧酶体,保障CO2固定的顺利进行。结合图2分析:
①CO2通过细胞膜和光合片层膜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
②蓝细菌CO2固定顺利进行的原因__________。
22.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等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下图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提出“羊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个体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并回答问题:甲组同时向草坪中抛出 20 个相同橡胶圈,乙组同时向草坪中抛出 20 个相同橡胶棒,丙组则同时向草坪抛出__________。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①补充丙组实验操作__________。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 组抛出橡胶圈和橡胶棒的距离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②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_____。
③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
23. 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进行的游泳活动,冬泳时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则有强烈刺激感并会感觉身体麻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刚接触冷水后会急促呼吸,呼吸暂停片刻后转为深呼气,然后维持均匀而深长有力的呼吸,调节该过程的主要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CO2作为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参与该调节过程,体液调节的定义是__________。
(2)冬泳时受到冷水刺激后,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速率会加强,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机体在调节二者分泌时存在的差异是__________。冬泳时机体需在寒冷的水中维持正常体温,假设室温条件下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为a1、b1,冬泳时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为a2、b2,请分析比较同一健康机体a1、a2、b1、b2之间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3)冬泳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内血糖的大量消耗,下丘脑通过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促进胰腺内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增强,其所分泌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
24. 辣椒(雌雄同株)的果实颜色主要由所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现有果色突变株甲和乙,植株甲果色黄色,是基因A突变为a所致;植株乙果色棕色,是基因B突变为b所致。将突变株甲和突变株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结果可知,F2红色果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黄色果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让 F2中黄色植株与棕色植株杂交,子代果色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2)辣椒果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某同学欲进一步证明该结论,他从F2中选择一株黄色个体和一株棕色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2,该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以上结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黄色辣椒中叶黄素含量高,红色辣椒中辣椒红素含量高且不含叶黄素,但它们前体物质均相同。有关色素形成的部分代谢途径如图2,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相关酶。检测黄色辣椒和红色辣椒中物质1和物质2的含量,结果如图3.基因A和B分别控制酶A和酶B,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酶A和酶B分别为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
25. 乙醇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酵母菌可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此过程中产生的乙酸等物质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进而影响乙醇的产量。为选择合适的菌株,提高乙醇产量,科研人员进行下列实验。
(1)酵母菌细胞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
(2)科研人员获得两株高表达MRP8 基因的酵母菌菌种P1和P2.下图1是采用__________方法将不同类型的单一酵母菌分别培养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微生物群体,每个该微生物群体称为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酵母菌和P2菌种分别接种于含4.8g/L乙酸的两个发酵罐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图2.据图分析__________生产乙醇能力更强,理由是__________。
(4)高浓度乙酸会导致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引起细胞器损伤,加速细胞衰老,乙醇产量下降。为抵御ROS的伤害,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增加,清除部分ROS。研究发现,与无乙酸条件相比,在5g/L乙酸条件下P2中MRP8基因表达量提高了约11倍、而SOD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依据上述信息,完善P2菌株乙酸耐受的机理:
乙酸→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损伤程度降低→提高乙醇生产强度
哈三中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今年入冬以来,流感在全国各地爆发,我校很多师生在此期间感染肺炎,引起咳嗽、发烧等症状。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以由细菌、新冠病毒或支原体等引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是比支原体更小的生命系统
B. 支原体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
C.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只对细菌性肺炎有效
D. 细菌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命系统,A错误;
B、支原体是原核生物,蛋白质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三者中只有细菌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只对细菌性肺炎有效,C正确;
D、细菌没有细胞器膜,没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C。
2. 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遗传使生物界的物种保持相对稳定,而变异可以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甚至新的生物类型。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及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甲基化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
C. 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D.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就是基因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详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正确;
B、基因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类,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因此推测基因甲基化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B正确;
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正确;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才是基因突变,DNA分子中非基因片段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3. 青春期的启动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驱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后激活 HPG 轴。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时,HPG 轴被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分层调控不属于分级调节
B. GnRH由下丘脑合成后经垂体释放,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C. 若垂体上的GnRH受体功能受损,可导致雌性乳腺、卵巢发育不良
D. 青少年通过节食减肥的方法控制体重,会导致青春期的启动提前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某些激素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进行调节,在该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都包含该过程,该过程即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也体现了反馈调节的特点。
【详解】A、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分层调控属于分级调节,同时也存在负反馈调节,A错误;
B、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发育进而启动青春期,B错误;
C、若垂体上的GnRH受体功能受损,则下丘脑分泌的GnRH无法与垂体上的GnRH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减少,使得机体性腺发育低下,表现为乳腺、卵巢发育不良,C正确;
D、青少年通过节食减肥的方法使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时,HPG轴也被抑制,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减少,使得青春期的启动延迟,生殖器官发育迟缓,不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C。
4. 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氨基酸是生物体重要的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
B. 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搬运氨基酸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C. 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D. 某些氨基酸可以作为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被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B
【解析】
【分析】tRNA,即转运RNA,其一端有与mRNA上密码子相配对的反密码子,另一端可携带氨基酸,所以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的作用是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上。
【详解】A、细胞呼吸除了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物质,A正确;
B、细胞膜上负责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tRNA负责转运氨基酸,B错误;
C、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正确;
D、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有氨基酸类的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D正确。
故选B。
5. 进行实验时常需要进行分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需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两个实验组
B. 以 H2O2 为实验材料探究酶的高效性时,需设置加H2O2酶和清水的两组
C. 对大肠杆菌进行纯培养时,需设置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平板作为对照组
D. 进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适宜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时,需设置清水组作对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CO2,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需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两个实验组,该实验为对比实验,A正确;
B、以H2O2为实验材料探究酶的高效性时,需要设置分别加H2O2酶和无机催化剂的两组实验,进而可说明酶与无机盐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不需要用清水对照,B错误;
C、对大肠杆菌进行纯培养时,需设置一组不接种的平板为对照组,从而说明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平板合格,进而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进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适宜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时,为明确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需设置清水组作对照,D正确。
故选B。
6. 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D1和D2,其中D1的基因型为Trr。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形态数目完全相同并且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B1和B2、C1和C2
B. 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
C. 核DNA 分子数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1+D2
D. D1变异的原因是纺锤体的形成受抑制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
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
4、由于D1的基因型是Trr,则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的现象,D2基因型是T,而C1和C2的基因型是tR和tR。
【详解】A、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并且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即C1和C2,由于D1和D2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二者染色体数目不同,A错误;
B、B1和B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的,所以二者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
C、A1、A2是体细胞,DNA分子数目为2n,B1、B2是次级精母细胞,DNA分子数为2n,C1、C2、D1、D2是精细胞,DNA分子数为n,虽然D1和D2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但不影响DNA分子总数,所以DNA数目A1=A2=B1=B2=C1+C2=D1+D2,C正确;
D、D1变异的原因是姐妹染色体单体移向了一极,如果是由于纺锤丝的形成受阻,则不会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7. 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 蜘蛛类群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C. 该群落的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D. 影响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的演替:(1)初生演替: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部分农田蜘蛛消失,但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群落总体朝着物种组成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该地区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B正确;
C、该群落的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由于阳光、空气、水分会随季节变化,群落的外貌与结构也会随之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C正确;
D、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等,D正确。
故选A。
8. 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B. 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衰老细胞内的色素沉积,造成老年人出现白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正常的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导致端粒变短,细胞衰老,A正确;
B、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衰老细胞内的色素沉积,造成老年人出现老年斑,白发的出现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9.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于对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理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碱基序列通常相同
B.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C. 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表现出伴性遗传
D.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1、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
2、真核生物中,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为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其基因碱基序列可能不同,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B正确;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通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表现出伴性遗传,C正确;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A。
10. 物质进入细胞的"载体假说"认为:载体首先与待运输的膜外物质结合成复合体,然后此复合体转向膜内,将运输的物质释放到膜内,载体再恢复原状,继续与新的待转运物质结合,其运输过程如图所示(图中 R为载体蛋白;M为膜外的物质;MR为载体的复合体;Mi为膜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R在ATP作用下发生磷酸化,随后旋转变形转运物质M
B. 通过该方式运输使胞内Mi的浓度大于胞外M的浓度
C.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都可以通过该方式在相邻细胞间运输
D. 可以用该载体假说解释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 R为载体蛋白,R在ATP作用发生磷酸化,先与待运输的膜外物质结合成复合体,随后旋转变形将膜外物质M运输到细胞内,A正确;
B、该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该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逆浓度梯度,通过该方式将膜外物质M运输到细胞内,使胞内Mi的浓度大于胞外M的浓度,B正确;
C、生长素可在相邻细胞之间通过主动运输进行转运,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并不进入细胞,C错误;
D、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用该模型解释,D正确。
故选C。
11. 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量减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种兰花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来控制花距中二乙酸甘油酯的合成
B. 该种群中与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的转变有关
C. 兰花花距中分泌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因此说明该种兰花是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进而通过所合成的酶来合成其他物质,从而控制花距中分泌物的合成,A正确;
B、传粉动物变换会对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进行选择,从而影响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有关的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而不是兰花花距中分泌物含量的变化,C错误;
D、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花蜜大量减少,二乙酸甘油酯有所增加,而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兰花和传粉者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有关免疫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B.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而引发的疾病
C. 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产生组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D. 免疫监视异常不仅会导致肿瘤发生,还可能引起持续的病毒感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①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②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免疫缺陷病: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先天性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详解】A、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A正确;
B、自身免疫病指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是机体免疫自稳功能过强而引发的疾病,B错误;
C、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与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产生组胺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即过敏反应,C正确;
D、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该功能异常不仅会导致肿瘤发生,还可能引起持续的病毒感染,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过程中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功能
B. 图1过程中既有A和T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又有A和U间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图2中①②③分别指mRNA、核糖体、多肽链,图2过程需要3种RNA参与
D. 图2中①链的A端为3'端,B端为5'端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转录过程。图2表示翻译过程,从多肽链的长度可以判定,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A端到B端。
【详解】A、图1表示转录过程,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功能,A正确;
B、DNA解旋时有A和T间氢键的断裂,合成RNA链时有A和U间氢键的形成,RNA链脱离DNA时有A和U间氢键的断裂,DNA双链重新结合时有A和T间氢键的形成,B正确;
C、图2表示翻译过程,①②③分别指mRNA、核糖体、多肽链,需要mRNA、tRNA、rRNA3种RNA参与,C正确;
D、根据图2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往右(沿mRNA的5'端向3'端移动),因此可知①链的A端为5'端,B端为3'端,D错误。
故选D。
14. 节食减肥是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科学家研究发现,过度节食的中学生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等现象,还能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钾过低会引起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进而影响兴奋产生
B. 过度节食可能使蛋白质摄入不足,出现全身组织水肿
C. 节食可能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记忆力
D. 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这称为静息电位。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
【详解】A、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血钾过低时,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增大,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A错误;
B、过度节食可能使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液体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全身组织水肿,B正确;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故节食可能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而影响记忆力,C正确;
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作用于免疫细胞的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
故选A。
15. 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在《说文解字》中,关于酒的描绘为“曲,酒母也;蘖,芽米也”。黄酒的制作流程主要为:制曲→浸米→煮酒(浸好的小米加入开水中煮熟)→拌曲→入缸发酵→压榨→装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发酵工程制酒相比,传统发酵涉及的菌种通常较多
B. 一般选择温度较低的天气制曲,避免其腐坏变质
C. 浸米有利于淀粉水解产生酒精从而提高酒的产量
D. 浸好的小米煮熟后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立刻拌曲
【答案】A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传统发酵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详解】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与发酵工程制酒相比,传统发酵涉及的菌种通常较多,A正确;
B、制曲主要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酵母菌,温度在18~30℃更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B错误;
C、浸米有利于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酵母菌经无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才能生成酒精,C错误;
D、浸好的小米煮熟后温度较高,立刻拌曲会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不利于后续发酵,D错误。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
B. 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 免疫系统通过抗体、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协调统一
D. 受体一般是蛋白质,不同受体的结构不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此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详解】A、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功能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分别是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A正确;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B正确;
C、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不能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C错误;
D、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ABD。
17.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保护区内的扎龙湿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的珍稀水禽分布区。下列是当地工作人员连续几年进行观察得到的一些结果,其中与丹顶鹤的生态位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丹顶鹤主要栖息在四周环水的浅滩上和芦苇边
B. 丹顶鹤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
C. 丹顶鹤食物种类有多种,每种食物的占比不同
D. 丹顶鹤繁殖期由雌雄双方共同孵化雏鸟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丹顶鹤主要栖息在四周环水的浅滩上和芦苇边,是丹顶鹤所处的空间位置,属于生态位的内容,A错误;
B、丹顶鹤常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是种内关系,与生态位无关,B正确;
C、丹顶鹤食物种类有多种,每种食物的占比不同,是丹顶鹤占用资源的情况,属于生态位的内容,C错误;
D、丹顶鹤繁殖期由雌雄双方共同孵化雏鸟,是种群内的活动,与生态位无关,D正确。
故选BD。
18. 各种生命活动有时会呈现出特定的比例关系。下列各项比值可能是“3”的是( )
A.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B. 人体细胞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时产生CO2之比
C. 基因型为Aa的某种群连续自由交配后 F3中显、隐性性状之比
D. 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含14N与含15N的DNA数目之比
【答案】AC
【解析】
【分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可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一个第一极体可形成2个第二极体。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才会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该比值为3,A正确;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产生的CO2:的比值为1:6,故人体细胞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时产生CO2之比值为1/3,B错误;
C、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自由交配 1次后,F1中AA:Aa:aa=1:2:1,F1自由交配时产生A=1/2,a=1/2,F2中AA=1/4,Aa=1/2,aa=1/4,同理计算出,F3中AA=1/4,Aa=1/2,aa=1/4,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值为3,C正确;
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共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其余DNA的两条链均含14N,因此含14N的DNA数为8个,与含15N的DNA数2个,含14N与含15N的DNA数目之比值为4,D错误。
故选AC。
19. 高等植物可以利用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调节自身生长,下图表示拟南芥光敏色素 A 缺失突变体(phyA)和光敏色素 B缺失突变体(phyB)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下胚轴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B. 光敏色素A主要吸收远红光,光敏色素B主要吸收红光或白光
C. 光敏色素A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
D. 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促进与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信号传导的结构基础是光敏色素,本质是蛋白质,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在红光或白光的条件下,拟南芥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phyB)的下胚轴的长度更长,说明光敏色素B主要吸收红光或白光;在远红光的条件下,拟南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phyA)的下胚轴的长度更长,说明光敏色素A主要吸收远红光,B正确;
C、远红光的条件下,对照组进行对比,拟南芥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phyA)的下胚轴的长度更长,说明光敏色素A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C正确;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故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抑制与赤霉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ABC。
20. 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 XY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Ⅲ11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2
C. 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10产生的配子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 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9和Ⅲ10婚配,后代男性患病概率是1/18
【答案】CD
【解析】
【分析】根据Ⅱ6×Ⅱ7→Ⅲ11,无中生有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但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
【详解】A、根据系谱图中无中生有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A错误;
B、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1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Ⅱ6,由于Ⅰ1和Ⅰ2表现正常,故Ⅱ6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B错误;
C、以A/a表示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若Ⅱ7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和Ⅱ7均为Aa,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0产生的配子为A:a=2:1,其中带致病基因的配子即为a的概率是1/3,C正确;
D、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4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3的基因型为AA,则Ⅲ9的基因型为2/3AA、1/3Aa,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9和Ⅲ10婚配时,后代男性患病即为aa的概率是1/3×2/3×1/4=1/18,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在进化过程中,蓝细菌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图1为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藻胆体是藻胆蛋白和藻蓝素的聚合体,规则地排列在光合片层的外面,其所捕获的光能可以传给光合片层上的叶绿素a;中心质位于细胞中央,无核膜和核仁的结构,但有核的功能,称为原核。图2为蓝细菌部分代谢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结构中哪些是细菌都具有的结构__________。中心质内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但有细胞核的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
(2)蓝细菌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__,光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
(3)催化CO2固定的酶(Rubisc)是一种双功能酶,在O2浓度高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导致光合效率下降,研究发现,蓝细菌具有羧酶体,保障CO2固定的顺利进行。结合图2分析:
①CO2通过细胞膜和光合片层膜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
②蓝细菌CO2固定顺利进行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壁,细胞膜 ②. 有遗传物质DNA
(2) ①. 藻胆体和光合片层 ②. 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化学能
(3) ①.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②. 羧酶体的外壳会阻止O2进入、CO2逃逸,保持羧酶体内高CO2浓度环境。
【解析】
【分析】1、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分为放线菌、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
2、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图1为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题图所示结构中细菌都具有的结构为细胞壁和细胞膜;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中心质内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但有细胞核的功能,原因是中心质内有遗传物质DNA。
【小问2详解】
蓝细菌是自养型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分析题图2可知,蓝细菌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藻胆体和光合片层,该阶段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化学能。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CO2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O2通过光合片层膜需要CO2转运蛋白的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蓝细菌CO2固定顺利进行的原因是羧酶体的外壳会阻止O2进入、CO2逃逸,保持羧酶体内高CO2浓度环境。
22.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等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下图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提出“羊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个体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并回答问题:甲组同时向草坪中抛出 20 个相同橡胶圈,乙组同时向草坪中抛出 20 个相同橡胶棒,丙组则同时向草坪抛出__________。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①补充丙组实验操作__________。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 组抛出橡胶圈和橡胶棒的距离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②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_____。
③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
【答案】(1)物种组成
(2) ①. 先增加后减少 ②. 不变 ③. 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迁入率无关
(3) ①. 10个橡胶棒和10个橡胶圈 ②. 相同 ③. 雄性或雌性藏羚羊 ④. 丙组所用时间明显少于甲组和乙组
【解析】
【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
(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小问1详解】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小问2详解】
图中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的出生率先是大于死亡率,随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K值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所以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不会发生变化。
【小问3详解】
①丙组是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是同时向草坪中抛出分别与甲组和乙组相同的10个橡胶棒和10个橡胶圈,实验中抛出橡胶圈和橡胶棒的距离属于无关变量,要求甲乙丙 3 组抛出橡胶圈和橡胶棒的距离相同;
②本实验利用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代表雄性或雌性藏羚羊;
③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本实验利用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代表雄性或雌性藏羚羊,分别记录每次抛出不同物体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用以说明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如果丙组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甲组和乙组,则说明假说成立。
23. 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进行的游泳活动,冬泳时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则有强烈刺激感并会感觉身体麻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刚接触冷水后会急促呼吸,呼吸暂停片刻后转为深呼气,然后维持均匀而深长有力呼吸,调节该过程的主要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CO2作为体液调节的信号分子参与该调节过程,体液调节的定义是__________。
(2)冬泳时受到冷水刺激后,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速率会加强,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机体在调节二者分泌时存在的差异是__________。冬泳时机体需在寒冷的水中维持正常体温,假设室温条件下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为a1、b1,冬泳时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为a2、b2,请分析比较同一健康机体a1、a2、b1、b2之间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3)冬泳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内血糖的大量消耗,下丘脑通过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促进胰腺内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增强,其所分泌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23. ①. 脑干 ②.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叫体液调节。
24. ①.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体所分泌激素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②. a1=b1
【解析】
【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过程: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一方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另一方面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机体产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稳定。
【小问1详解】
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人体刚接触冷水后调节呼吸过程的主要神经中枢是脑干;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叫体液调节,如CO2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
【小问2详解】
冬泳时受到冷水刺激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体所分泌激素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的直接支配;室温条件下机体产热量=散热量,即a1=b1,冬泳时,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使产热量a2增加,散热量减少b2,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2=b2,即但总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比室温条件下多,故同一健康机体a1、a2、b1、b2之间的大小关系为:a1=b1
机体内血糖的大量消耗,血糖下降,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腺内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4. 辣椒(雌雄同株)的果实颜色主要由所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现有果色突变株甲和乙,植株甲果色黄色,是基因A突变为a所致;植株乙果色棕色,是基因B突变为b所致。将突变株甲和突变株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结果可知,F2红色果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黄色果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让 F2中黄色植株与棕色植株杂交,子代果色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2)辣椒果色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某同学欲进一步证明该结论,他从F2中选择一株黄色个体和一株棕色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2,该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以上结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黄色辣椒中叶黄素含量高,红色辣椒中辣椒红素含量高且不含叶黄素,但它们的前体物质均相同。有关色素形成的部分代谢途径如图2,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相关酶。检测黄色辣椒和红色辣椒中物质1和物质2的含量,结果如图3.基因A和B分别控制酶A和酶B,根据以上信息推测酶A和酶B分别为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8/9 ②. aaBB、aaBb ③. 红色:黄色:棕色=1:1:1
(2) ①. 自由组合定律 ②. 不支持 ③. 两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或者非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都是1:1:2
(3) ①. ②、① ②. 黄色品种基因型为aaB_,含有酶B和较多的物质2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将突变株甲和突变株乙进行杂交,F1均为红色果,F1自交得F2中红色果:黄色果:棕色果≈9:3:4,为9:3:3:1的变式,则辣椒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突变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红色果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色果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F2中黄色果的基因型aaBB、aaBb;F2中棕色果的基因型AAbb、Aabb和aabb。 F2中,黄色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2:1;棕色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1:1, 让 F2中黄色植株与棕色植株杂交,用配子法计算可得子代果色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棕色=1:1:1。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将突变株甲和突变株乙进行杂交,F1均为红色果,F1自交得F2中红色果:黄色果:棕色果≈9:3:4,为9:3:3:1的变式,则辣椒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从F2中选择一株黄色个体和一株棕色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2,实验结果不能说明辣椒果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两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或者非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都是1:1:2。
小问3详解】
红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_B_,同时含有酶A和酶B,黄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_,含有酶B但缺乏酶A,分析题图3可知,红色品种和黄色品种物质1含量相同,但物质2两者含量差异较大,红色品种物质2少,黄色品种物质2多,即当含酶A时,果色为红色,不含酶A时,果色为黄色且物质2含量高,说明酶A的作用是将物质2转化为辣椒红素,即酶A为图2中的②;红色的辣椒中辣椒红素含量高,红色品种需要将物质1在①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物质2,物质2在②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辣椒红素,故酶B为图2中的①。
25. 乙醇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酵母菌可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此过程中产生的乙酸等物质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发酵,进而影响乙醇的产量。为选择合适的菌株,提高乙醇产量,科研人员进行下列实验。
(1)酵母菌细胞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
(2)科研人员获得两株高表达MRP8 基因的酵母菌菌种P1和P2.下图1是采用__________方法将不同类型的单一酵母菌分别培养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微生物群体,每个该微生物群体称为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野生型酵母菌和P2菌种分别接种于含4.8g/L乙酸的两个发酵罐中,培养一段时间获得图2.据图分析__________生产乙醇能力更强,理由是__________。
(4)高浓度乙酸会导致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引起细胞器损伤,加速细胞衰老,乙醇产量下降。为抵御ROS的伤害,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增加,清除部分ROS。研究发现,与无乙酸条件相比,在5g/L乙酸条件下P2中MRP8基因表达量提高了约11倍、而SOD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依据上述信息,完善P2菌株乙酸耐受的机理:
乙酸→诱导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损伤程度降低→提高乙醇生产强度
【答案】(1) ①. 异养兼性厌氧型 ②. 28℃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酵母菌纯培养物 ③. 乙酸抑制野生型酵母菌的生长
(3) ①. P2菌株 ②. 与野生型酵母菌相比,菌株P2消耗葡萄量少,产生的乙醇多
(4) ①. MRP8表达 ②. 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减少
【解析】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主要让其生长繁殖;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小问1详解】
酵母菌细胞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
【小问2详解】
下图1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将不同类型的单一酵母菌分别培养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微生物群体,因为稀释倍数增大之后,得到的是单个的菌落,每个该微生物群体称为酵母菌纯培养物,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生长情况,结果加乙酸组比未加乙酸组的菌落数少,说明乙酸抑制野生型酵母菌的生长。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P2菌株比野生型菌株生产乙醇能力更强,理由是开始时,野生型酵母菌和菌种P2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生成乙醇量也相同,在20-40h,菌种P2消耗的葡萄糖量少于野生型酵母菌,但产生的乙醇比野生型酵母菌多。
【小问4详解】
由题分析可知,高浓度乙酸会导致野生型酵母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 积累,引起细胞器损伤,加速细胞衰老, 乙醇产量下降。而菌种P2对乙酸具有耐受性,在5g/L乙酸条件下P2中MRP8表达量提高了,抑制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降低细胞器损伤程度,提高乙醇生产强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大兴区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50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