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诗词描述的变化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都有发生的是
A.南宋·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述元宵夜焰火
B.明·于谦《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用石灰石比拟报国志士
C.北宋·苏轼《石炭》中“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描写了煤炭的性质
D.北宋·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述了春节的习俗
【答案】C
【详解】A.焰火利用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是电子由较高激发态到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释放能量而产生的,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无吸热反应,故A错误;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均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涉及碳和H2O反应生成CO和氢气,属于吸热反应,CO和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都有发生,故C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涉及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发光发热,无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N2 + 3H2 2NH3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N2、H2、NH3 在容器中共存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l N2,同时生成 3n ml H2
D.单位时间内消耗 n ml N2,同时消耗 n ml NH3
【答案】B
【分析】N2 +3H2 ⇌2NH3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等变量不再变化,据此判断。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N2、H2、NH3在容器中始终共存,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平衡前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 N2,同时生成3n ml H2,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l N2,表示正反应速率,同时消耗n ml NH3,表示逆反应速率,但两者速率之比与计量数之比不等,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所示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l和1ml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1ml和1ml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l具有的总能量
C.在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此反应,10min内减少了1m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B
【详解】A.反应的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1ml和1ml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l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
C.在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0min内减少了1ml,则生成了2m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错误;
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4.下列解释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铁:
B.碳酸氢铵作食品膨松剂:
C.用铜和稀硝酸制备
D.用稀硫酸和从含的海带灰滤液中提取碘:
【答案】C
【详解】A.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故A正确;
B.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故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硝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双氧水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故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和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C。
5.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②
【答案】D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则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所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②,
故选:D。
6.下列各组物质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H2、D2和T2互为同位素
B.金刚石、C60、石墨互为同系物
C.(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属于同种物质
D.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详解】A.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而H2、D2和T2是氢元素的三种单质,所以不互为同位素,A不正确;
B.金刚石、C60、石墨都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三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正确;
C.(CH3)2CHC2H5和CH3CH2CH(CH3)2的名称都为2-甲基丁烷,属于同种物质,C正确;
D.和都为二氯甲烷,属于同一种物质,D不正确;
故选C。
7.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Sx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失去电子数为
B.和气体所含原子数均为
C.足量铁粉与氯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锌与适量浓硫酸恰好反应生成与的分子总数为
【答案】D
【详解】A.Na2Sx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失去电子数为,A错误;
B.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气体不一定是1ml,所含原子数不一定为,B错误;
C.足量铁粉与氯气反应生成,转移电子数为,C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则锌与适量浓硫酸恰好反应生成与的分子总数为,D正确;
故选D。
8.某有机物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丙烷可表示为 。下列有关N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环上一氯代物有5种(不含立体异构)B.分子中含有5种官能团
C.能与乙酸或乙醇发生取代反应D.分子式为C10H10O3
【答案】C
【详解】
A. 环上一氯代物有6种(不含立体异构),如图标注所示 ,故A错误;
B.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羟基共3种官能团,故B错误;
C. 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酯基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
D. 有机物N的分子式为C11H14O3,故D错误。
答案为C。
9.对于铁、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Fe是负极 ②电子由Fe经外电路流向Cu,后再通过溶液流回到Fe
③Fe — 2e— = Fe2+ ④ H+在溶液中由Cu棒向Fe棒迁移
⑤一段时间后溶液的H+浓度变小 ⑥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铁、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Fe-2e-=Fe2+而被氧化,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H+流向正极,在Cu棒上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H+溶液浓度变小,pH增大,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铁、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铁为原电池的负极,①正确;②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由Fe经外电路流向Cu,但不经过溶液,②错误;③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Fe-2e-=Fe2+而被氧化,③正确;④电解质溶液中,H+流向正极,在Cu棒上得电子被还原为氢气,④错误;⑤H+溶液浓度变小,⑤正确;⑥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Fe-2e-=Fe2+而被氧化,溶液呈绿色,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⑥正确,故答案为:C。
10.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详解】A.制备乙酸乙酯时应该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不断搅拌振荡,冷却后加乙酸,可提高乙酸的利用率,故A错误;
B.SO2可以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除去干燥CO2中混有少量的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故B正确;
C.检验FeSO4溶液未完全变质,应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故C错误;
D .常温下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而Cu可以和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两者活泼性,故D错误;
故选:B。
11.几种含硫物质的转化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中,试剂a可以是Cu
B.②中,需要确保NaOH溶液足量
C.③中,生成1ml 时,转移4ml电子
D.③中,将S换为,氧化产物为
【答案】C
【详解】A.Cu与浓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A正确;
B.NaOH溶液足量可保证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B正确;
C.由反应可知,1ml时,转移2ml电子,C错误;
D.将S换为,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生成氧化产物,D正确;
故选C
12.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迅速发生
B.CO的燃烧热为,则
C.在稀溶液中, ,若将含醋酸的溶液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
D.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其前者放热更多
【答案】D
【详解】A.某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依据△H-T△S< 0分析, △H>0 △S>0常温下可以△H-T△S< 0,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以自发进行,故A错误;
B.在101 kPa时,1 m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二氧化碳分解反应吸热,,B错误;
C.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l水所释放的热量,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放热数值少,,C错误;
D.硫蒸汽的能量比固体硫的能量高,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高,D正确;
答案选D。
13.如图所示是298K时,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的总能量低于2mlAB
D.断裂1mlA—A和1mlB—B键,放出akJ能量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吸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 =+(a-b)kJ•ml-1。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 =+(a-b)kJ•ml-1,B正确;
C.的总能量低于2mlAB(g)的总能量,C错误;
D.破坏化学键时,需要吸收能量,则断裂1mlA—A和1mlB—B键,吸收akJ能量,D错误;
故选B。
14.嫦娥二号卫星采用“长三丙火箭”进行发射,其第三级推进器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已知在25℃时,2 g H2(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H2O(g)时放热241.8KJ。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是-241.8KJ/ml
B.25℃时,H2(g)+O2(g)=H2O(l) ΔH<-241.8KJ/ml
C.25℃时,22.4L H2 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为241.8KJ
D.已知H2O(g)=H2O(l) ΔH=-44KJ/ml,则H2O(l)=H2(g)+O2(g) ΔH=+241.8KJ/ml
【答案】B
【详解】A.2g氢气物质的量为1ml,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放热241.8 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 ΔH= -241.8KJ/ml,而燃烧热是指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H2(g)的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不是气态水,故H2(g)的燃烧热不是-241.8KJ/ml,A错误;
B.1ml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放热241.8 KJ,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放热,焓变为负值,25℃时H2(g)+O2(g)=H2O(l) ΔH<-241.8KJ/ml ,B正确;
C.25 °C时,22.4LH2物质的量不是1ml,故25℃时22.4L H2 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不是241.8KJ,C错误;
D.由题意得H2(g)+O2(g)=H2O(g) ΔH= -241.8KJ/ml,则①H2O(g)= H2(g)+O2(g) ΔH= 241.8KJ/ml,又由已知H2O(g)=H2O(l) ΔH=-44KJ/ml,则②H2O(l)=H2O(g) ΔH=44KJ/ml,①+②得H2O(l)=H2(g)+O2(g) ΔH=+285.8KJ/ml,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
15.以粉煤灰(主要成分为和,还含有少量的FeO、等)为原料制备Al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加快“酸浸”速率的措施有 。
(3)“沉淀”时,通入过量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是否可用溶液或稀盐酸代替? (填“是”或“否”),理由是 。
(4)写出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电解时,每转移2.4ml电子,得到铝的质量为 g。
【答案】(1)
(2)适当增大硫酸浓度(或适当升高酸浸温度、搅拌等其他合理答案)
(3) 否 用强酸代替,易造成的溶解,进而造成Al的损失(或其他合理答案)
(4)
(5)21.6
【分析】根据粉煤灰含有的成分可知,加入硫酸发生的反应是Al2O3+6H+=2Al3++3H2O,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滤渣1为;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将Fe2+氧化成Fe3+,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即滤渣2,再通入过量的CO2,四羟基合铝酸根转化成氢氧化铝沉淀,灼烧生成氧化铝,电解生成单质Al,据此分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2)加快酸浸的措施有适当增大硫酸浓度(或适当升高酸浸温度、搅拌等其他合理答案);
(3)“沉淀”过程中,通入过量与溶液中的四羟基合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灼烧时,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不能够用强酸代替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控制用量,会造成氢氧化铝的溶解;
(5)电解方程式与转移电子的关系为:,转移2.4ml电子,得到铝的物质的量为0.8ml,质量为21.6g。
16.为实现生产生活的“碳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开展的价值型转化得到了新的突破。
(1)国际空间站处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还原,原理为: 。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①燃烧热 。(用字母表示,下同)
② 。
(2)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反应:
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则 (分子结构为)
催化原理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吸热的慢反应,第二步为放热的快反应。能正确表示催化反应原理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为 。(选填字母)
A. B. C. D.
(3)磷酸铁锂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用该电池作电源进行电解可将甘油()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甘油醛()和合成气,电解装置如图:
①电极b为 极,与电池 (填“”或“”)极相连。
②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
(2)
(3) 阴
【详解】(1)①由H2燃烧热定义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 ΔH=12ΔH2=;②根据盖斯定律,2Ⅰ-Ⅱ-2Ⅲ即可得总反应,则Δ H1=2ΔH2-ΔH3-2ΔH4=( 2a-b-2c ) kJ ⋅ ml−1;
(2)根据键能计算ΔH5=反应物总键能-产物总键能=(2803+436)kJ ⋅ ml−1-(1076+2465)kJ ml−1=+36kJ ⋅ ml−1;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一步为吸热反应,第二步为放热反应,则第一步反应能量升高,第二步反应能量降低;第一步反应慢第二步反应快,说明第一步反应难第二步反应容易进行,即第一步反应活化能大,第二步反应活化能小,故答案选B;
(3)①该装置为电解池,甘油(C3H8O3)在催化电极a表面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甘油醛(C3H6O3),则电极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电解池中的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即与LixC6相连;②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C3H8O3−2e−+2= C3H6O3 + 2 。
17.S、N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制取并验证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如图所示。
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生成标准状况下,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为 ml。
②装置C、D中溶液均褪色,体现的性质依次是 、 。
(2)以NH3为原料生产部分化工产品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I中若NH3足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物质B的化学式为 。以为原料制取B(假定其中N元素完全转化至B中),理论上反应Ⅱ、Ⅲ需要消耗的物质的量共 ml。
③反应Ⅳ中需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理由是 。
【答案】(1) 0.01 漂白性 还原性
(2) (或) 2 氨盐水呈碱性,更有利于的吸收
【分析】装置A铜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装置D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且有毒,用NaOH溶液吸收;
过量的氨气和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A为亚硫酸铵,氨气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B为硝酸,氨气、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生成C为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生成D为碳酸钠;
【详解】(1)①装置A利用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备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标准状况下224mLSO2物质的量0.01ml,根据反应方程式得生成0.01mlSO2时,被还原的H2SO4物质的量为0.01ml;
②装置C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装置D中KMnO4被SO2还原而使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2)①
NH3是碱性气体,SO2是酸性氧化物,NH3足量时,NH3、SO3、H2O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
②NO与O2、H2O反应的方程式为4NO2+3O2+2H2O=4,因此物质B的化学式为HNO3。根据,1mlNH3完全转化生成1mlNO,消耗O2物质的量为ml,根据4NO2+3O2+2H2O=4,1mlNO完全反应消耗O2物质的量为ml。以1mlNH3为原料制取B(假定其中N元素完全转化至B中),理论上反应II、III需要消耗O2的物质的量共ml +ml =2ml;
③NH3极易溶于水,先通入NH3可得到浓度较大的氨盐水,该溶液碱性较强,更有利于CO2的吸收。
18.有机化合物F是一种食用香料,可用淀粉为原料,路线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为C6H12O6,所含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 、 。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具有酸性,写出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Ⅱ为酯化反应,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5)3.6gB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淀粉分子式为,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b.反应Ⅰ为水解反应
c.E分别于足量的Na和NaOH反应,消耗的Na和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d.D、E互为同系物
(7)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要证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填试剂名称),现象 。
【答案】(1)、 —CHO
(2)
(3)
(4)CH3CH(OH)COOH+CH3COOH+H2O
(5)1.12L
(6)cd
(7) 碘水 溶液不变蓝
【分析】淀粉酸性条件水解生成C6H12O6,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B),,结合转化图D、E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F,逆向可推导E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
【详解】(1)A为C6H12O6,据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有的官能团有、-CHO。
(2)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结合以上分析,D为CH3COOH,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D为CH3COOH,E为CH3CH(OH)COOH,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CH3CH(OH)COOH+CH3COOH+H2O。
(5)B与足量钠反应的方程式为:,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05ml,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6)a.淀粉分子式为,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正确;
b.反应Ⅰ为淀粉酸性条件下水解成C6H12O6,水解反应,正确;
c.E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含有羟基和羧基,羟基只能与钠发生反应,羧基能与Na和NaOH反应,分别于足量的Na和NaOH反应,消耗的Na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错误;
d.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1个或n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D中只含有羧基,E含有羧基和酯基,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错误。
答案为:cd。
(7)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要证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即证明反应完全的溶液中没有淀粉,故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现象为溶液不变蓝。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B
除去干燥CO2中混有少量的SO2
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
检验FeSO4溶液未完全变质
可向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进行检验
D
比较铁和铜的活泼性
常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的铁和铜投入到浓硝酸中,铁不能溶解,铜能溶解,铜比铁活泼
化学键
键能()
436
803
1076
46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解析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学生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开学考试题目docx、化学科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