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网络热搜词之一,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地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漂白过的银耳不仅色泽美观,而且营养更丰富
B. 豆腐制作过程中加入石膏水既能起到凝固剂,又能起到营养强化剂的作用
C. 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可大量用于肉质食材的防腐
D. 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能被还原为脱氢抗坏血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银耳虽然色泽美观,但对人体有害,A错误;
B.石膏可使胶体聚沉,所以在豆腐的制作中,可加入石膏作为凝固剂,其成分含有钙离子,又能起到营养强化剂的作用,B正确;
C.亚硝酸钠有毒性,肉制品中加入量不能超出使用最大量,C错误;
D.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能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而发挥抗氧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2.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的分子结构模型:
B.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C.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D.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甲烷分子结构模型:,A错误;
B.聚丙烯结构简式为,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和H-,电子式为,C正确;
D.NaHS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3=Na++HSO,D错误;
故选C。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一定小于
B. 标准状况下,和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分子数为
C. 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一定为
D. 乙炔和乙醛蒸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0.1ml,锰元素化合价变化2,转移电子数目一定等于,A错误;
B.标准状况下,和在光照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混合物,因此生成分子数小于,B错误;
C.可能是乙醇,也可能是甲醚,甲醚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C错误;
D.乙炔和乙醛蒸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即,D正确;
故选D。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氯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可以增强漂白性:
B.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C. 用漂白液脱除废气中少量:
D. 用浓溶解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氯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可以增大次氯酸的浓度,可以增强漂白性:,A正确;
B. 因为溶液少量,则为:,B错误;
C.用漂白液脱除废气中少量:,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与,D错误;
故选A。
5. 材料是科技进步的阶梯。下列关于化学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 氮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等新型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 有机玻璃可以制成飞机和车辆的风挡、光学仪器等,属于硅酸盐材料
C. 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 生铁可以铸造下水井盖,因为生铁中碳含量较钢更高,硬度更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碳化硅(SiC)等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可用作制新型陶瓷,新型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有机玻璃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高分子材料,不属于硅酸盐材料,B错误;
C.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均是碳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生铁中碳含量较钢更高,硬度更大,可以铸造下水井盖,D正确;
答案选B。
6.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在该条件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C. 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吸热反应
D. 1mlC(金刚石)比1mlC(石墨)的总能量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
B.金刚石能量高,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金刚石比石墨多,故B错误;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1ml C(金刚石)比1 mlC(石墨))的总能量高,故D正确;
答案选D。
7. 电池功率大,可用于海上导航,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从交换膜左移向右 B. 电子流动方向:铝电极→导线→碳纤维
C. 铝电极的反应式为: D. 铝电极表面有大量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Al的活动性比碳强,因此Al作负极,发生电极反应为,碳纤维作正极,在碱性环境中电极反应为,以此分析来解题。
【详解】A.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负极发生移动,因此OH−从交换膜右侧移向左侧的负极Al,A项错误;
B.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流动方向:铝电极→导线→碳纤维,B项正确;
C.Al作负极,发生电极反应为,C项错误;
D.Al作负极,发生电极反应为,因此铝电极表面没有H2产生,D项错误;
答案选B。
8. 常温下,在指定的分散系中下列各组微粒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空气:、、、
B. 水玻璃:、、、
C. 氨水:、、、
D. 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l和NH3会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不能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玻璃中的硅酸根离子与H+反应生成硅酸,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之间不发生反应,且和氨水中成分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D.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Fe2+、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稀盐酸反应制,加入溶液,不会改变反应速率
B. 与78%浓硫酸反应制取,若改用98%的浓硫酸,能加快的生成速率
C.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
D. 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中,加入少量水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稀盐酸反应制,加入溶液,盐酸被稀释,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
B.与78%浓硫酸反应制取,比用98%的浓硫酸快,这是因为98%的浓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低,B错误;
C.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入少量硫酸铜,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锌、铜、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钠与水反应快于钠和乙醇反应,故加入少量水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D正确;
答案选D。
10. 从山道年蒿这种植物中可以提取出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B. 该物质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C. 该物质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D. 该物质和青蒿素(如上图)、具有相同的结构基团,稳定性较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该物质的分子式为,A正确;
B.该物质含有基团,具有一定的氧化性,B正确;
C.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该物质和青蒿素、具有相同的结构基团,即,具有强氧化性,稳定性较差,D正确;
故选C。
11. 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掌握验证说明物质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C. 可用如图实验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S>C>Si
D. 碱金属熔点:Li>Na>K>Rb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即,B错误;
C.如图实验证明酸性:硫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S>C>Si,C正确;
D.同主族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单质活泼性增强,熔点降低,即熔点:Li>Na>K>Rb,D正确;
故选B。
12. 由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条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镁条上有气泡产生,说明形成原电池,Al为负极,Mg为正极,这是因为Al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Mg不反应,无法比较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H2O2具有氧化性,会把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无法得到相应结论,故B错误;
C.向盛有Fe(OH)3和NiO(OH)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浓盐酸,盛有NiO(OH)的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NiO(OH)能将浓盐酸氧化成Cl2,但Fe(OH)3不能将浓盐酸氧化,故氧化性:NiO(OH) >Fe(OH)3,故C正确;
D.用银氨溶液检验还原性糖应在碱性环境下,而淀粉的水解液显酸性,因此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检验,故D错误;
故选C。
13. 已知:2-丙醇的沸点为84.6℃、丙酮的沸点为56.5℃。利用2-丙醇催化氧化制备丙酮,并利用如图装置提纯丙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玻璃管有平衡气压兼防止暴沸的作用
B. 用热水浴加热,有利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
C. 温度计指示温度为84.6℃
D. 接真空泵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减压蒸馏操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A.毛细玻璃管将烧瓶内部与外部连通,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另外它与液面接触的地方能形成气化中心,可以防止爆沸, A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丙酮的沸点为56.5℃,可采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B不符合题意;
C.丙酮的沸点比2-丙醇的沸点低,温度计位置量的是丙酮蒸汽的温度,指示温度应为56.5℃,C符合题意;
D.接真空泵可降低液体表面上的压力,降低液体的沸点,便于更好的完成蒸馏操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时,用A表示反应的速率为
B.
C. 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
D. 图中m点达到了反应进行的限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内,用A表示反应的速率为,但反应物的浓度在减小,故时,用A表示反应的速率小于,A错误;
B.12s时,B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2ml/L,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4ml, 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2ml,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知b∶c=1∶3,B错误;
C.恒温恒容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起始时体系内总的气体的物质的量,12s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故12s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C正确;
D.图中m点时A和B的物质的量还在减小,故未达到限度,D错误;
故选C。
15. 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沸点约为118℃,具有强还原性,实验室将NaClO稀溶液缓慢滴加到CO(NH2)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制备水合肼,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制备NaClO”过程中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 Cl2,转移0.2ml电子
B. “蒸馏”操作需要用到的冷凝管的进出水顺序为上口进,下口出
C. “氧化”步骤中药品的滴加顺序不能颠倒
D. “氧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备NaClO过程中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 Cl2,,Cl2中的Cl由0价变为+1价和-1价,化学方程式为:,转移0.1ml电子,A错误;
B.蒸馏操作需要用到的冷凝管的进出水顺序为下口进,上口出,这样可以保证水充满整个冷凝管,同时和气流方向相反,冷凝效果最好,B错误;
C.氧化步骤中药品的滴加顺序不能颠倒,NaClO有较强氧化性,应当慢慢加入CO(NH2)2和NaOH中,C正确;
D.氧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6. A、B、C、D、E、F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C的原子序数最小,它们的最高正价与原子半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F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属于易燃易爆液体,严禁旅客携带,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写出在足量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常用于安全气囊,该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4)在硝酸工业中,D的氢化物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与E处于同一主族且位于上一周期的元素G,可以与E形成如图离子,则该离子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6)化合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去,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
(2)①. ②.
(3)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4)
(5)
(6)
【解析】由图可知,A化合价为+1价,且半径最大,则为Na,B半径比A小,化合价为+3价,则为Al,C为+4价,且原子序数最小,则为C元素,D为+5价,比C的半径小,则为N元素,E是+6价,半径比N原子大,则为S元素,F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题。
(1)F为Cl元素,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C为C元素,E为S元素,为CS2,结构式为,在足量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A为Na,D为N,为NaN3,该化合物中存在Na+和N,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4)D为N,D的氢化物为氨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E为S元素,与E处于同一主族且位于上一周期的元素G为O,结合离子示意图,该离子为,该离子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化合物为Na2CS3,向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去,则高锰酸酸根离子被还原,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硫元素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7. 丙烯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食品用合成香料,可以利用有机物A、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合成。
已知:有机物A属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请回答:
(1)用电子式表示无机物M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2)写出有机物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有机物B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
B. 有机物A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有机物B在人体内代谢最终被还原为和
D. 有机物B、C均能与溶液反应
(4)有机物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
(5)写出B与C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6)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弹性,可用于生产织物和皮革处理剂。请写出上述聚合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
(2)
(3)AB
(4)碳碳双键、羧基
(5)①.
②.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
【解析】有机物A属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则其摩尔质量为,则A为CH2=CH2,结合丙烯酸乙酯结构,A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CH2=CHCH3催化氧化生成C为CH2=CHCOOH,B和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据此解答。
(1)M为水,用电子式表示M的形成过程为。
(2)有机物B为乙醇,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3)A. B为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自身被氧化为乙醛,A正确;
B. A为CH2=CH2,为平面结构,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
C. B为乙醇,在人体内代谢最终被氧化为和,C错误;
D. B为乙醇,C为CH2=CHCOOH,B不能与溶液反应,C含有羧基,能与溶液反应,D错误;
故选AB。
(4)C为CH2=CHCOOH,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羧基。
(5)B和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B与C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6)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聚合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18. 回答下列问题:
(1)以反应为原理设计成燃料电池,其能量转化率高,装置如图所示。
①A处加入的是__________,a处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时,导线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
(2)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则以下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不变
⑤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表:
用表示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到第末,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4)已知:,不同温度(T)下,分解半衰期随起始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则__________(填“>”、“=”或“<”)。当温度为、起始压强为,反应至时,此时体系压强__________(用表示)。
【答案】(1)①. ②. ③.
(2)④⑤
(3)①. 0.0015 ②. 87.5%
(4)①. > ②.
【解析】(1)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a电极为负极,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即A处加入的是,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处的电极反应式是;当消耗标准状况下,即=0.15mlO2时,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O2+2H2O+4e-=4OH-可知,导线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5 ml×4=0.6ml;
(2)①当,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②恒温恒容时,气体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因此当压强不变时,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当不变时,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④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一直为定值,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⑤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为定值,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故选④⑤;
(3)用表示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到第末,的转化率为;
(4)由图像可知,当压强一定时,对应的半衰期比对应的半衰期要短,说明条件下反应速率快,而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 >,设起始物质的量2ml,则时,消耗1ml,产生1mlN2和0.5mlO2,此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5ml,根据压强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可得,此时压强。
19. 次磷酸钠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防腐剂、抗氧化剂,也是一种很好的化学镀剂。
(1)中P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价。
(2)将待镀零件浸泡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可达到化学镀镍(在待镀零件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镍)的目的,该过程中被氧化为二元弱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次磷酸钠的制备
将黄磷和过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和(气体),与溶液反应可生成次磷酸,实验装置如图:
①装置A中盛放烧碱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②由装置A中发生化学反应可知,次磷酸属于__________元弱酸。
③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④反应结束后,向装置内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⑤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表:
充分反应后,将A、C中溶液混合,再将混合液(含极少量)加热浓缩,有大量杂质晶体析出,然后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含的溶液,进一步处理得到粗产品。
(4)次磷酸钠的纯度测定
先取粗产品配成溶液,再取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酸化后加入过量的碘水。充分反应后,剩余碘水恰好可消耗溶液(相关反应方程式为:,),则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88;纯度=×100%)。
【答案】(1)
(2)
(3)①. 分液漏斗 ②. 一 ③. ④. 将生成全部排入C中充分吸收,增大次磷酸钠产率 ⑤. 趁热过滤
(4)63.36%
【解析】目标产物的制备: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前,应用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黄磷被氧化,装置A中黄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磷酸钠和磷化氢,装置B为空载仪器,做安全瓶,起防倒吸的作用,装置C中磷化氢与次氯酸钠溶液共热反应制备目标产物,装置D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吸收磷化氢,防止污染空气。
(1)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次磷酸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将待镀零件浸泡在和的混合溶液中,该过程中被氧化为二元弱酸,镍离子被还原为Ni,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①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盛放烧碱溶液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②由装置A中发生化学反应可知,次磷酸(H3PO2)属于一元弱酸;
③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磷化氢与次氯酸钠溶液共热反应制备次磷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反应结束后,向装置内通入N2的目的是:将生成的全部排入C中充分吸收,增大次磷酸钠产率;
⑤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次磷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则充分反应后,将A、B中溶液混合,将混合液采用蒸发浓缩,有大量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滤液再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次磷酸钠。
(4)由题给方程式可得:次磷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00ml/L×0.03L-0.100ml/L×0.024L×=0.0018ml,则1.0g粗产品的纯度为×100%=63.36%。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条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镁条上有气泡产生
金属性:Al>Mg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有气泡产生
能催化分解
C
向盛有和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浓盐酸,盛的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氧化性: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煮沸、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没有银镜产生
淀粉尚未水解
时间/s
0
1
2
3
4
5
0.040
0.020
0.010
0.005
0.005
0005
25℃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7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咸宁市2023学年高一期末联考化学试卷pdf、24高一化学_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