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179359/0-17268958245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179359/0-1726895824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179359/0-17268958246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179359/1-17268958259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179359/1-17268958260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179359/1-17268958260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9 《长亭送别》-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展开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南飞。晓来谁( )霜林醉?总是( )人泪。
附:记忆导图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二)情境默写
1.《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以深秋时节的寥落萧瑟的景物,真切地衬托莺莺为离人伤感而产生的忧郁痛苦之情,组成黯然销魂的凄美意境的句子是“ ( ),( ),( ),( )”。
2.在《西厢记》曲文中有“( ),( )”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3.作者用“( )?( )。”两句话指出是离人的眼泪染红了层层霜林,衬托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4.《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 )?( )。”
5.《长亭送别》【端正好】中“( )?( )”两句使客观之秋景带上了莺莺浓重的离愁别绪,构成一种“有我之境”。
二、阅读闯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以下各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5.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
(二)教考融合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2.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宫调名是“中吕”,由曲牌名为“十二月”“尧民歌”的两支曲子构成这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
B.前曲重在写景,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其中“对桃花醉脸醺醺”写出了借酒浇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颊如桃花绯红。
C.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其中“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其相思之悲苦。
D.这首元曲是王实甫为相思怀人的闺中女子而写的代言之作,曲中写尽了一个独处幽闺的女子思念远在异地的爱人的悲切心情。
4.请结合词句简析本曲是如何抒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宫调名是“中吕”,由曲牌名为“十二月”“尧民歌”的两支曲子构成这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
B.前曲重在写景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其中“对桃花醉脸醺醺”写出了借酒浇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颊如桃花绯红。
C.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其中“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其相思之悲苦。
D.这首元曲是王实甫为相思怀人的闺中女子而写的代言之作曲中写尽了一个独处幽闺的女子思念远在异地的爱人的悲切心情。
6.试赏析这首元曲的语言特色。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①,欢喜的无是处②。
【注】①和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我”。②无是处:当时俗语,犹云了不得、不得了。
1.对这首曲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曲前二句用白描手法,而“万象欲枯焦”写出早象之严重。
B.本曲节奏明快,豪情激动,写出了民众欣喜若狂的热烈场面。
C.三四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勾勒了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
D.此曲写人们久旱逢甘霖的欢乐,表现了作者对民众的朴素感情。
2.诗中的“余”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3.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4.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注]
魏初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 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注】此曲作于魏初远别妻儿,在外做官奔波之时。
5.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前两句,抒写奔波在外的艰辛感受,寒云密布、冷雪扑人、路途艰难。
B.“但教”三句,作者希望妻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别舍不得花销委屈自己。
C.“从今”三句,展示了合家团圆的明天,全曲在这美好的憧憬之中自然结束。
D.这首小令是写给妻子的,所以用语浅显,表达直露,但情感殷殷,真挚深沉。
6.这首曲为妻子生辰而写,但为什么开篇说的都是自己?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①里。
【注】①潇湘画:这里指宋代画家宋迪的画作《潇湘八景图》。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悬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绝壁而倒挂,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
B.三、四两句写景,不事雕琢,“不尽山”与“无穷水”则显得气象阔大,意境旷远。
C.“西风”无形,“秋意”无迹,而又确实有“意”可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D.这首元曲选取典型的意象描绘秋景,人与景物在精神上自然契合,艺术特色鲜明。
8.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写景技巧。雁
染
离
专题49 《苏幕遮》-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49 《苏幕遮》-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49《苏幕遮》原卷版docx、专题49《苏幕遮》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5 《客至》-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35 《客至》-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35《客至》原卷版docx、专题35《客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2 《无衣》-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22 《无衣》-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2《无衣》原卷版docx、专题22《无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