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雷松林审题人:王亚东
考试时间:2024年9月18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8分;下列每道题目中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漏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我国空间站于2020年投入运转。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国际空间站是进行空间研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扔出站外的垃圾属于( )
A. 天体系统B. 天体C. 自然天体D. 以上都不对
2. 以下事物中,与其他几个选项类别有差异的是( )
A. 太空中的人造地球卫星B. 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国际空间站
C. 升空后的“嫦娥一号”航天器D. 太空中飞行的哈雷彗星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等,也都是天体。天体一般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扔出站外的垃圾也在宇宙空间中,属于人造天体。B正确、CD错误。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是一些天体的运动和特征密切相关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如地月系、太阳系。因此,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扔出站外的垃圾不属于天体系统,A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太空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正常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升空后的“嫦娥一号”航天器都属于人造天体,太空中飞行的哈雷彗星属于自然天体,故选D。
【点睛】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有没有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动。
3.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中“牵牛织女星”所属天体类别是( )
A. 恒星B. 行星C. 卫星D. 星云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类别,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材料中所述的为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属于恒星,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③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④北极星与c是同一恒星系统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5. 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天体是地球
B. 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
C. 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系统出现
D. 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恒星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d是总星系,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水星系,a是银河系,比水星系级别高;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太阳系内各行星各行其道,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北极星是恒星,与c地球不在同一恒星系统中。①③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图中b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哈雷彗星处在b太阳系中,B正确;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会在c地月系统出现;b太阳系中除c地球外没有存在生命的行星。故选B。
6. 下列国家的陆地边界和中国不相邻的是( )
A. 印度B. 朝鲜C. 韩国D. 越南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的陆上邻国有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韩国与我国不相邻,故答案选C项。
7. 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 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一正圆
C. 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D. 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B
【解析】
【详解】主要考查了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是指A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方向为自西向东,分析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近圆性是指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一椭圆,分析错误,故B正确;共面性是指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分析正确,故C符合题意;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分析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1)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正圆。
(3)共面性——运行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的末年,即2020年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中国的火星计划终于来了!读下表相关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8. 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 )
A. 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B. 大气密度太大
C. 大气几乎无保温作用D. 自转周期长
9. 有关火星与地球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短B. 火星的质量、体积、大气密度都比地球小
C. 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比地球小D. 火星与地球一样都有大量氧气存在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太阳和火星的距离上考虑,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A正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大气的密度较小,大气保温作用较弱,但并不是说几乎无保温作用,BC错。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D错。故选A。
【9题详解】
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长,A错误。火星的质量、体积、大气密度都比地球小,B正确。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比地球更长,C错误。火星大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地球的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为主,火星与地球大气不一样,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10. 日全食时,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
C. ②和③D. 只能观察到③
11. 太阳耀斑和太阳风
A. 都发生在①层B.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 都发生在②层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大气结构,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由此判断①为光球,②为色球,③为日冕层。光球层是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太阳表面,日全食时,光球层被挡住了,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太阳大气层是色球层和日冕层,即能看到②和③层,故答案选C项。
【11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对应的为②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对应的为③层。故答案选D项。
点睛:太阳结构以及太阳活动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
A 恒星轨道B. 彗星轨道
C. 行星轨道D. 卫星轨道
13. 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 )
A. 太阳风B. 核能C. 太阳能D. 光能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以地球为中心,地球为行星,环绕行星公转的天体为卫星,因此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卫星轨道,选项D符合题意。恒星轨道不可能环绕行星,排除A,彗星轨道是以恒星为中心的,排除B。行星轨道是以恒星为中心的,排除C。故选D。
【13题详解】
图中“日光”、“太阳能电池”这些信息表明,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太阳能,选项C符合题。太阳风为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电池很难利用,排除A。核能一般指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而太阳能为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排除B。光能一般指可见光的能量,而太阳能中有近一半不是可见光,天然电池也能利用,因此排除D。故选C。
14.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 由于日地距离的原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A正确;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误;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主要能源,但不是唯一能源,C错误;由于日地距离的原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比较适宜,但并不是最多,也并是最少,D错误。故答案选A正确。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
②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
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① 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
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 )
A. 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 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 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平均间隔时间
D. 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16. 下列不属于太阳黑子活动增多年份带来的影响是( )
A. 信鸽丢失B. 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 卫星通信受到影响D. 民航飞越北极航班被迫改变航线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指的是地球公转的恒星年的一半,故A不符合题意;
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指的是一个回归年,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每隔11年就会有一个活跃的活动期,活跃期会有大量黑子、耀斑、太阳风等等,太阳活动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间隔时间,故C正确;太阳黑子的寿命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小时,少数长的可超过一年,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不是太阳活动的周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
【16题详解】
根据太阳活动的整体性,黑子增多的时期和区域,耀斑也增多变大,日珥和太阳风的强度也增大。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会使信鸽不能正确的判别方向;太阳黑子活动增多,会扰乱地球周围的电离层,卫星通信受到影响 ,飞机受到电磁波的影响,导航会失灵,因此会导致航班被迫改变航线。但是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会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但极光比较暗淡,白天会被阳光淹没,极光只有在夜间才能看到,由于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运动的,两极不可能同时出现黑夜(极夜),所以两极不会同时出现极光。故答案选B项。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成反比D. 没有相关性
18.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降水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17. A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年轮宽度和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曲线来看,两者变化周期相似,太阳黑子增多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增加,太阳黑子减少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减小,但变化并未呈一定比例,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不呈成正比关系,更不呈成反比和负相关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年轮宽度的大小表示植物生长的茂盛状况,植物生长状况一般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图中太阳黑子的多少与树木年轮宽度的相关性,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上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A正确;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都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BCD错误。故选A。
【点睛】研究发现,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和极地地区永久冰层研究,证明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约11年的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同,因此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高峰年,一般出现极端天气的频率会增高,全球农业更倾向于增产。
“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据图推测,地球比其他行星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 稳定的太阳光照B. 适宜的体积质量C. 安全的宇宙环境D. 适中的日地距离
20. 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0.5倍,则可能出现生命的行星是( )
A. 木星B. 火星C. 地球D. 水星
【答案】19. D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日地距离刚好是一个地球半径的位置时,地球处在生命宜居带,所以地球比其他行星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中的日地距离,D正确;稳定的光照,与太阳年龄有关,其他行星都具备,A错误;如图金星与地球体积质量相近,但没有在生命宜居带,B错误;安全的宇宙环境主要体现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其他行星都具备,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生命宜居带距离太阳的距离与恒星质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当太阳质量是现在的0.5倍,生命宜居带的位置会离太阳越近,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为水星,D正确、C错误;木星与火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比日地距离要远,AB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温度范围;①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②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大气层的包围。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4日迎来了2021年全年唯一的日全食。如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21. 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 色球层太阳耀斑B. 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C. 光球层太阳黑子D. 色球层太阳黑子
22. 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的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 流星现象异常增多B. 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时强时弱
C. 地震灾害频发D. 乌鲁木齐的夜空出现绚丽极光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于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主要由太阳大气光球层发出,因此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为光球层,在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黑子,C正确;色球层、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望远镜、日冕仪才能看到,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日全食时,明亮的光球层被遮挡,则能看到发出较少可见光的色球层和日冕层;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日冕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太阳风。耀斑等太阳活动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和强烈的射电会干扰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上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讯,B正确;流星现象为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所产生,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黑子等太阳活动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有可能导致全球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另一些地方降水异常减少,但不会导致地震灾害频发,C错误;极光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乌鲁木齐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乌鲁木齐的夜空不会出现绚丽极光,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②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太阳耀斑和黑子分别位于图中( )
A. ①②B. ②①C. ③②D. ②③
24. 太阳活动( )
A. 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B. 变化周期约为11年
C. 可能导致手表上时针失灵D. 发生在太阳内部
【答案】23. D 24. B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图中,太阳的大气层分为③光球层、②色球层和①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所以太阳耀斑和黑子分别位于图中②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所以,对人类生产生活会产生影响,A错误。黑子和耀斑你的活动周期都是11年,B正确。对手表时针没有影响,C错误。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
土卫六泰坦是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其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是太阳系第一颗被发现拥有浓厚大气(98.44%是氮气)的卫星,而且表面遍布液态烃湖泊(液态烃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合碳原子数5~16个的烃类化合物)。长久以来,科学家认为这里是太阳系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包含土卫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26. 土卫六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最相似的是( )
A. 适宜的温度B. 液态水的存在
C. 安全的宇宙环境D. 可供呼吸的氧气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土卫六是土星的一颗卫星,所以包含土卫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故答案为B选项。
【26题详解】
土卫六距离太阳相较于地球更远,温度与地球差别较大,A错误;表面只有液态烃湖泊,没有水,B错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不是氧气,D错误;其围绕土星运行,轨道与其他卫星行星没有冲突,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故答案为C选项。
【点睛】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
二、综合题(共22分)
2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图中没有标出的两个行星是____、____。
(2)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20世纪哈雷彗星回归了两次,一次是1986年,另一次是____年。
(3)小行星带位于____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4)按照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火星属于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____行星。
【答案】(1) ①. 水星 ②. 金星
(2)1910 (3)火星
(4) ①. 类地 ②. 巨 ③. 远日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哈雷彗星的运行及八大行星的名称、分类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图中没有标出的两个行星是水星和金星。
【小问2详解】
材料显示“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20世纪哈雷彗星回归了两次,一次是1986年”。故20世纪哈雷彗星回归了的另一次是1986减去76,为1910年。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小问4详解】
太阳系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被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的体积与质量分别居第一、二位,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称为远日行星。故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28. 读一年内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纬向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1月份,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90°N最大的太阳辐射出现在____月份前后。
(2)70°S的太阳辐射年变化规律是____。
(3)有关图中M、N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本题是不定项选择)
A. 点M表示30°N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B. 点M表示30°S处12月份太阳辐射状况
C. 点N表示30°N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D. 点N表示30°S处12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
【答案】(1) ①. 从南极向北极递减 ②. 7
(2)1月至12月先递减,后递增,6月附近为0
(3)B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1月份,太阳辐射量在南极最大,在北纬66.5°以北,太阳辐射为0,整体来看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南极向北极递减。7月份,北极地区出现极昼,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大。
【小问2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在1月份太阳辐射的量最大,在6、7月份太阳辐射的量达到最小值,因此从1月至12月先递减,后递增,6月附近为0。
【小问3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 M表示30°S处12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点N表示30°N处6月份的太阳辐射状况,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大气密度(地球为1)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火星
227.9
0.11
0.150
0.01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平均温度(℃)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N2、O2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CO2
-23
24时37分
1.9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行星LHS475b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